[報導文學]【燃燒的平原(二)並附蕭金堆詩二首】 王昭文@未竟之渡.二二八|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12:35:44| 人氣6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報導文學]【燃燒的平原(二)並附蕭金堆詩二首】 王昭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武裝行動的效果與結果

  嘉義雖然成立了「作戰本部」,主要的功能還是在防衛而不在真正作戰。各地來的隊伍缺乏橫向聯繫,作戰本部也沒有辦法指揮、統整這些隊伍,更沒有清楚、一貫的戰略。民軍武器不足、各自為政,雖有保家衛鄉的責任感在支持,憑藉的只是單純的熱情與義憤,難以成事。因此即使有幾千人曾經一起包圍飛機場,最後仍然在處委會傾向和談解決的情況下,隊伍紛紛散去。

  但是這些戰鬥,卻造成中國政府對嘉義特別有戒心,更引起事件後市長孫志俊、駐在嘉義的第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一營營長羅迪光、憲兵隊隊長李士榮等權力者對處委會相關人士的報復。槍殺無辜的市參議員、記者、台灣人警察作為恐嚇市民的手段,清鄉時期將嘉義列為「搜查區」全面仔細清查。但是嘉義人的反抗精神,卻因此更加鞏固。

  這些武裝行動在人心留下的影響是大的。在口述歷史訪問工作中所得的印象,一般市民提起二二八,典型的反應是:一、惋惜陳澄波、潘木枝等人的無辜被殺;二、肯定當時人民自動自發出來保衛家鄉、反抗大陸人的行動。許多人都是帶著驕傲的語氣談起包圍機場的青年們,提到連中學生都出來作戰、女學生也幫忙做飯糰送到戰場上去,市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努力共度難關。

  即使國民黨的教育下將二二八定位為共產黨煽惑下的叛亂事件,二二八長期污名化,民間仍有不少人的歷史解釋是:這是反抗不義政權的未竟革命,認為當時很可惜缺乏組織、缺乏一致的領導,否則應該可以打贏,對當時的戰鬥懷抱一種浪漫的懷念。

  嘉義市的犧牲情形

  二二八事件中到底有多少人犧牲,一直是個很難做出結論的問題。

  目前我們所知,嘉義市的犧牲情形,至少有以下幾個例子:

  三月四日國軍砲擊市區,多人受傷,三人死亡。

  三月五日機場攻防戰中,據說有三百多人傷亡。

  三月七日,五位南靖糖廠職員被殺。

  三月九日,劉厝庄有十三人被殺。

  行政院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中指出:當時孫志俊所做的傷亡調查表,公務員死傷76人(目前調查到僅大陸人詹能立一人,台灣人有陳翠園、林錫樟兩人),民眾死傷178人(目前調查台灣人29,大陸人2)。但這個統計並未包括戰鬥中交戰雙方死亡者。國軍方面報告有36人死亡。

  事件後的公開槍殺有三次,都在火車站前。事前五花大綁遊街示眾,處死之後曝屍示眾,這是台灣人五十年來未曾見過的刑罰方式:

  三月十八日,陳復志被槍決。

  三月二十三日,十一人被槍決:盧鎰、蘇憲章、施珠文、陳容貌、陳陣、林登科、陳庚辛、吳溪水、黃水樹、蔡金爝、薛皆得。(黃漢書、王濟寧可能也在這一批,或是另外一天)

  三月二十五日,市參議員潘木枝、柯麟、盧炳欽、陳澄波。

  顧尚太、李詩芳等被押到新港槍殺。

  還有好幾個人押到北港槍殺。

  五月廿八日,中林鐵工廠員工許其旺被帶到台中殺害。
其他還有許多市民受害。如嘉農的老師林光前在宿舍被捕失蹤。清鄉中繼續逮捕者也不在此列。

  這些犧牲者當中,幾位市參議員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到同情。其他受難者的資料補充如下:

  陳容貌當時是警察,身體健壯、武功高強。據說被捕後雙腳被以鐵釘釘在一塊木板上。他留下一首絕筆詩:非關榮利與貪名,大禍臨身惹恨生,四八年華從此斷,甘心為眾作犧牲。

  吳溪水:皮鞋店老闆、鄰長。

  林登科:木材行老闆。家屬表示曾被士兵勒索。

  施珠文:在警察局擔任照相的工作。

  陳陣:任職於區公所。

  蔡金爝:腳踏車店老闆。

  薛皆得:洗衣店老闆。

  還有許多無辜民眾受害。我採訪過最令人痛心的是賴炳南的故事。他是一個純樸的人,在空軍基地當廚師,機場被包圍期間,還冒險出來採買食物運進去給躲在機場中的大陸人吃,但是當中國援軍到達的時候,軍人翻臉不認人,宣稱他和外面的包圍者是同夥,而加以慘殺。


  陳家的悲劇

  縣中校長陳慶元一家的悲劇,也令人唏噓。

  陳顯富是嘉義縣立中學校長陳慶元的第三個兒子,日治時代總督府台南工業專門學校畢業。當時在嘉義中學教數學。據說長於足球,似乎深受學生愛戴。事件發生後,積極投入作戰本部的工作。根據李曉芳的口述,陳顯富駐紮在廣播電台,曾跟他說:「政治交給你們處理,軍事我們有把握會贏」 。應該是位主戰派人士。
他們家在二二八事件中損失慘重。三月四日羅迪光營長砲擊市區,在東門一帶造成傷亡,其中陳家的第六個兒子陳顯能被擊中死亡。三月七日,羅迪光營長由紅毛埤退往機場時遇到南靖糖廠的台灣人職員護送兩個大陸人要到市內,結果四個職員:邱創仁、賴耀欽、鍾季友、陳顯宗被軍隊綁縛樹上以刺刀亂刺亂砍慘殺,蔡啟聰下落不明。陳顯宗是陳家第四個兒子。四個人的屍體運回嘉義市內,引起市民極大憤慨,陳顯富更是怒不可遏,加強了抗暴的決心。

  政府軍重新取得優勢之後,連陳慶元校長都被捕,送到台中審問,據說曾遭電殛刑求,後來交保釋放,但是身體變得很壞,於1950年去世。

  二二八事件之後,陳顯富離開嘉義,逃亡了一陣子,可能加入繼續反抗的組織。後來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捕槍決。

  陳復志是陳慶元的堂弟。保定軍校出身,娶了南京籍的蔣佩芝。事件中,陳復志雖然被推為處委會主委,又是防衛部司令,但是處境相當為難。因為他的「半山」身分,很多人並不相信他,甚至事件開始就有流氓威脅他、要打他。可是最後又要他出來擔任講和的工作。蔣佩芝回憶說:「去機場之前回來時,有幾個台灣人拿槍跟著他,好像不信任他。我偷偷告訴陳仔跑,他不要,說:我不出去講話誰出來講話,嘉義人死太多了。」


  三民主義青年團的角色

  陳復志是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主任。三青團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相當重要,犧牲也最為慘重。在事後清算中,幾乎各地都有三青團成員被殺。

  三青團在1938年成立,被視為是蔣經國的勢力。到中國參加抗戰的李友邦和張士德在戰後三個月回到台灣籌備三青團。張士德參加過農民組合,因此他循線將日治時代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組織起來,以前參加文化協會、工會、農組等的人士於是紛紛加入。

  李友邦擔任台灣三青團幹事長。他是台北蘆洲人,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時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而退學,之後到中國,進入黃埔軍校就讀,二次大戰中在福建等地組織台灣人現地抗戰。他一直和國民黨的左派關係比較密切。二二八事件後他被捕送到南京,最後逃過一劫。可是1952年還是被以叛亂罪名槍斃。

  日治時代文化協會成員、被歸於「上大派」的李曉芳,戰後在嘉義經營商業,也是三青團的活躍成員。他說:「並不是說大家加入青年團,就表示對三民主義青年團有很大的信任,我也也知道青年團在大陸的形象、風評並不好。但在台灣根本不允許有另外的組織,所以大家也只好暫時加入。」

  根據鍾逸人所記,三青團成員中有許多知名之士:台北的主任是王添燈,成員尚有老台共林日高、潘欽信等;台中有:張信義、林碧梧、石錫勳、林糊、莊守、陳崁、陳海成、葉榮鐘、林培英、鐘逸人、賴通堯、楊啟東、呂赫若、林連宗、何赤城、巫永福、林朝業;嘉義有:陳復志、李曉芳、王甘棠、許世賢、張進通、許傳;台南的主任莊孟侯、曾溪水、林義成、許麗玉、歐滋英、吳新榮,高雄有王清佐和簡吉,屏東有葉秋木。

  除了以上人士,岡山地區蕭朝金、朴子張榮宗,都是地方上三青團負責人,都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

  青年團的主要工作是宣傳三民主義、中國民族主義,辦國語補習班等,對象以青年學生為主。如洪炎秋負責推行國語的工作,後來就辦了《國語日報》。但由於三青團成員的屬性,對地方的公共事務都很熱心,平常就常反映民情,為民眾的陳情和官方交涉,因此和地方的軍人、警察、官員早有不少摩擦。事件發生之後,又多主動負起地方治安等責任,結果竟成了政府頭號眼中釘。

  以嘉義市為例,孫志俊認定的「主動暴犯」就包括:三青團嘉義分團籌備處主任陳復志、盧鎰、蘇憲章、黃漢書、王甘棠、李曉芳,其中陳、王、李三人都是三青團的重要成員。盧炳欽也是三青團成員。

  三青團可說是日治時代社會運動的持續,但是經過二二八及隨之而來的白色恐怖之後,所受的打擊恐怕不下於1930年代之後的鎮壓。追求民主、自立的反抗精神仍然不絕,然而很長的一段時間缺乏組織的持續,成了暫熄的火種。


  嘉義周邊

  雲嘉地區在二二八當中並非只有嘉義市動起來,幾乎所有的鄉鎮都有所行動。除了支援嘉義市的戰鬥之外,還可歸納出以下幾個重要事件:

  一、攻打虎尾機場

  三月五日,斗六、北港、古坑、西螺等地民眾圍攻虎尾軍用機場,用灌水的方式逼守軍出來,後國軍沿著濁水溪逃到往水林方向的坪頂,一路射殺田裡工作的農人。民軍追到坪頂,由林內鄉長說服軍隊投降。各隊帶機場所得的武器回去維持治安。

  二、斗六市街戰

  斗六的治安維持會由眼科醫生陳篡地、三青團負責人陳海永、葉仲琨等組成,又成立自衛隊,黃清標擔任隊長。三月四日曾往嘉義協助攻軍械庫。三月十七日軍隊進入斗六,在圓環展開三次市街戰,街上和車站都有人死亡,包括從嘉義到斗六工作的工程包商童萬貴等。

  三、北港部隊

  北港自衛隊由葉啟城、余炳金帶領。三月初曾在南壇和新港間和國軍開打,勝利截獲武器。曾支援虎尾機場、水上機場攻防戰。

  任職於嘉義地方法院的許壬辰,則和北港的士紳組成治安隊。

  國軍增援之後要進入北港,北港隊決定出走,在往小梅路上的崁腳遇襲。

  余炳金和葉啟城後來都被捕槍殺。

  四、崁腳遇襲

  三月十八日,四輛滿載民軍的車輛欲往梅山方向走,遭到伏襲。當場死了三十多人。包括北港許壬辰、朴子張榮宗。

  一般民間提到這個事件,都會說某人死在大埔美。

  五、樟湖基地

  雲嘉地區的戰鬥隊伍,似乎有計劃要躲入草嶺一帶進行長期抗爭,後來選定樟湖為臨時基地。雖然有崁腳遇襲事件,但是仍有至少五六十人進到樟湖,駐在樟湖小學和派出所。

  約一個禮拜之後,國軍從後路包抄樟湖基地,民軍見勢遁走。一說仍有人留在樟湖基地繼續打游擊。

  根據李鹿的回憶,樟湖主要是北港隊和朴子隊,彼此間後來有嫌隙,朴子隊就到苦苓腳駐紮。

  陳篡地在國軍包圍樟湖之後潛回二水,躲在大厝後挖地洞生活,直到一九五三年出來自首。

  此外還有張梗(張志忠)的自治聯軍。張梗是新港人,去過中國回來的,據說他在二二八事件中組織了一隊自治聯軍,可能後來也到樟湖基地去。

  從這些簡略的事蹟,可以稍微觀察出雲嘉地區的民情。

  在嘉義機場包圍戰結束之後,仍有許多青年不甘就此束手就擒,想要繼續戰下去。然而兵力懸殊,最後仍不得不認輸。

  不管是二七部隊也好,樟湖基地也好,其實許多人還是寄予厚望。鐘逸人回憶錄提到自己離開埔里逃亡之時,遇到楊逵和葉陶,他們對他不能在埔里繼續堅持下去頗有意見,然而現實的條件實在不夠,樟湖基地也一樣。

  除了物質條件之外,意識的確立、心理的建設都不夠。到底要達成什麼目標,誰也不清楚。所以注定要成為未竟的革命。


  附錄:兩首紀念二二八烈士的詩

  嘉義詩人蕭金堆(筆名蕭翔文),在1940年代和1990年代分別寫下兩首同樣名為「鳳凰木的花」的詩,以鳳凰花來比喻台灣的熱血青年。僅以此兩手詩作為本文的結束,也為本文的題目做註解。




鳳凰木的花
蕭翔文作


在炎天下燃燒著,
竭取不盡的熱情,
鳳凰木的紅花,
任南風不住地搖動。

如年輕人的心,
在希望和諦念之間,
歡喜與悲哀之間,
搖搖晃晃。
夏天快結束了,
燃盡了熱情的花,
慘酷地落掉了。

秋天到了,
殘留著的勝利之花,
混在病葉裡變作果實,
抑制著不安的思念,
在北風裡告訴著。

「被淘汰的花友們,
我們雖然永存著,
但竟看不到你們,
所夢著的美麗的遠景。」

鳳凰木的花
蕭翔文作

1.
剛開的鳳凰花
像初上戰場的年輕武士一般
在夏風裡發抖
2.
以像鳳凰的翅膀一般的葉子為背景
蝴蝶型的鳳凰花擺好飛翔天空的架勢

3.
像火焰一般盛開的鳳凰花
與炎炎夏陽
聯手燃燒嘉南平原!

4.
為了抵抗籠罩在葉叢裡的蟬聲──
「我已佔領了台灣」,鳳凰木竭盡一切熱情燃出鮮紅的花──「台灣要自立!」

5.
在燃燒的鳳凰花
聽到抗拒「殖民」與「白色恐怖」一世紀的叫喚

6.
以鳳凰木的蝴蝶紅花為佳餚
以鳳凰木的翅膀型綠葉為陶碟
幼童的家家酒顏色鮮豔


(全文完)

台長: 編輯群
人氣(6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