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陈升的唱歌水平?

关注者
497
被浏览
159,033

56 个回答

走调。

走心!

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目前排名第二往下的大部分答案,这个问题问的是歌唱水平,就是唱功,就是演唱技术的高低,不是“境界”,不是“创作”,不是“气场”。

然后,对排名第一的答案,即陈升“走调”,我也不完全同意。说起录音室唱片,陈升从 1988 年的第一张到 2013 年末的最新一张,无论是创作风格还是演唱方式,最明显的分水岭是 2006 年的《这些人,那些人》。对于他在录音专辑里也走调的评价,几乎都是来自他这张之后的专辑曲目,其中典型就是和左小祖咒合唱的《加格达奇的夜车》,以及与专辑同名的《我的小清新》。但需要明确的是,陈升的这些“走调”,是基于以下四个事实:

  1. 饮酒。陈升近几年的专辑,估计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喝酒之后录的,而且有一些歌很明显能听出是当时喝大了,比如《加格达奇的夜车》,比如《别告诉妈妈》,比如《老鼠万岁》,甚至《爱情的枪》。这些歌里的走调是醉酒后控制力的问题,而不是技巧上的。相信 KTV 里面有过喝高(不是喝酒,是喝高)之后唱歌的经历的人都会明白那种状态下嗓子的控制力多么不堪一击。至于陈升喝了多少呢?不好说,但他 2011 年春天某个深夜在北京录完《加格达奇的夜车》和《爱情的枪》的母带之后,造访江湖酒吧,进门时手里提着的两瓶麦卡伦都所剩无几。另外,如果不喝酒的话,陈升是会在慢歌的每句末尾唱出颤音的,而喝了酒就不会了。
  2. 录音习惯。专业歌手出专辑,一首歌在录音室反反复复录上几十上百遍,或者每段、每句分开录(有段子不是说黎明录唱片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分开录的么),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陈升对自己或自己制作的歌手的要求都是每首歌录音的时候一定要从头唱到尾,录得不好就从头开始,这是许飞的某个访谈里提到的,这也是为什么许飞《吉林到北京》这首歌里能听到不同于口水歌的一种“虽然有点儿气喘吁吁,但又酣畅淋漓”的感觉。到了近期的几张专辑,陈升甚至每首歌只录两三遍就不再录了(来源于《我的小清新》宣传期的马世芳访谈节目),他自己的的意思大致是“录着录着就烦了,就随它去了”。这一条也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像《我没在那》里第一遍副歌中“没有平价的美好”的“美”字这么明显的唱错再立即改口,是不可能不进行修正的。
  3. 作曲习惯。也是来自《我的小清新》的马世芳访谈,陈升说他这张专辑的大部分曲目都是先让王继康做出伴奏(动机),再开始想旋律——我更愿意理解为一边听伴奏一边“瞎编”旋律——这个,再加上我提到的前两条,走调(或者一首歌压根没调)在所难免。典型就是《我没在那》这首歌,跨年 live 和录音室版本的主歌旋律完全不一样,而副歌的“It's a wild wild world”在跨年 live 版本里提前了一个小节进,听上去却好像更合理一点儿。
  4. 不修音。这个不多说,很多时候所谓那些不走调的歌手的歌,只是修到不走调而已。

再回过头来看《这些人,那些人》以及之前的专辑,甚至包括后面的《丽江的春天》和《美丽的邂逅》,前三条因素都是不适用的,所以你看他在这些专辑中哪里走过音?在技巧上走音的人,唱《镜子》的主歌一定是惨不忍睹的。

回到题目上来说,陈升具备一个专业歌手的大部分标配技能。高音够用但不出色,早期的真声能在 A3 站稳,偶尔顶到 #A3,近几年的歌通通没有超过 G3。即兴和声非常厉害,这个是实力却并非天赋,而更应该理解成入行几十年的“熟能生巧”。题外话一句:“入行”这个词,是他,以及与他同期的一批滚石歌手在对流行音乐的态度上的一个难以忽视的特点:没有人要成为大艺术家,只是进入了一个行业,在一个行业工作下去,创造出对自己和他人满意的产品,仅此而已。有时候想多了反而弄巧成拙,想想现在恒河沙数的“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的人们呐。

然后,陈升唱歌的最大硬伤是真假声转换,转换非常突兀,极度影响氛围,严重时会出现破音(对,录音室专辑里的破音)。这个硬伤从第一张专辑一直贯穿至今。典型如:1988 年《凡人的告白书》——“平凡且饥渴的”;1996 年《小扁担》——“得儿呀得儿呀啊……”(破音);2005 年《伦敦废人区》后半段——“其实我还想就住在伦敦废人区”(破音);2011 年《滚滚辽河》——“不懂真爱的人最可悲”;2013 年《航班 116》中间的无词段落(破音)。

至于音色,引用 @Anonymous 在问题

如何评价左小祖咒、陈升、罗大佑、崔健这些从不尝试美化、修饰声音的歌手?

中的回答:陈升这种百里挑一也挑不出来的好嗓子为什么需要美化?

最后,上面说的这些东西,走调不走调也好,硬伤或者亮点也好,对于歌迷来说,其实什么事儿也算不上。梁指导当年的的阿信走音战争,如果要说对围观的群众输出了什么正确价值观的话,那一定是:唱功是客观的,考不考虑唱功才是主观的。有的人会因为某个歌手唱歌走调才喜欢他,但就算喜欢到掏心掏肺,他还是走调的。在娱乐相关行业里,所有的形容词都是中性词。当然,对于陈升本人而言,他比他的歌迷们更不需要像我这样的琐碎“分析”。作为歌迷,我们以他为乐,也就依他而乐好了。由此,在最后的最后,我要严厉反驳前面的某个照搬歌词的答案,这根本不是写歌的人假正经,咱们这样的解读,是听歌的人假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