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長陳時中:這件事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天下雜誌

衛福部長陳時中:這件事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現在是做長照的最後一個時機了」,頭髮微白、65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語重心長。他是總統蔡英文醫療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2017年2月接下部長與長照重棒,「不解決,再晚就來不及了。」

長照-離職照顧-失智-失能-老人照顧-老後生活 陳時中強調,未來不再劃分醫療或長照,而以病人的「照顧」為一體:病人有任何需要,專業單位就要提供資源協助。圖片來源:黃明堂
    其他

「現在是做長照的最後一個時機了,」頭髮微白、65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語重心長。他是總統蔡英文醫療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2017年2月接下部長與長照重棒,「不解決,再晚就來不及了。」

台灣的銀髮海嘯來得兇猛,戰後嬰兒潮的老化湧現,接續的單身世代也逐漸老去;老老照顧、照護離職、孤獨死或人倫悲劇,重複上演。

長照2.0實施一年、衛福部的長照專線「1966」也於2017年底啟動,但民眾對政策仍批「無感」,因服務人力不足。長照的跨界整合也難,從中央到地方、由醫療到社福都要牽手;長照政策的改變鋪天蓋地,如同一場社會運動。

自詡為社會運動家的陳時中,面對長照挑戰,卻顯得樂觀。「一開始我們好像在翻一本書,很難翻、很重,壓得大家都喘不過氣,但不會一輩子都這樣;當我們翻過中點後,自然就成功了。我們要撐到那個時候。」他在此刻,如此鼓勵衛福部的幕僚。

時間再往前推進,他也曾如此激勵著伙伴。北醫畢業後,陳時中是個診所牙醫師,但他不滿於此,「我從年輕時,就想做點什麼。」他自此推動許多公共政策。

曾改變台灣人潔牙習慣

近30年前,他帶著團隊,跑遍全台近600個小學,「想讓全台灣有一半的人愛刷牙!」經十多年的醞釀,改變了台灣人的潔牙習慣。

廣告

擔任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時,他則推動牙醫總額預算制,但當有不同聲浪:「理事長,我們錢都不夠了,你還要做總額?」

陳時中的北醫學弟、前牙醫公會理事長詹勳政說,「他的特質是能彙整不同意見、把敵人轉換成朋友。」面對異議,他不斷溝通,從和專家學者談,也召開多次地方座談會。一九九八年,牙醫界開健保先例,推動總額制。

2005年,陳時中從民間團體進入政府單位,任衛生署副署長;這角色轉換看似劇變,但早埋下種子。

「有機會入閣,就有機會扭轉不平的社會局勢,為什麼父親不掌握?」陳時中曾在北醫刊物回憶。其父親是備受景仰的台大法律系教授陳棋炎,但在他任教職時,總婉拒入閣當官。

廣告

不同於父親的低調,陳時中踏入政壇;現在他要扭轉長照局勢,「不單是提供服務,還要注意公平、均勻和永續,這都要在短期內完成。」

牙醫出身的陳時中,坐鎮衛福部已近一年。65歲的他,任內的重要任務是做好「長照」。曾改變台灣人的潔牙習慣、在異議中推動牙醫總額的他,這次能繳出漂亮的「長照成績單」?全民正迫切地等著。

從整合醫療與長照開始

但困難的是,推動長照得整合兩塊長期各自為政的體系:醫療和社福體系(長照)。即便2013年,整併衛政和社政的衛福部成立,但兩體系間仍互不信任,業界還批評,「說穿了,就是錢與權的拔河,」讓台灣長照窒礙難行。

陳時中累積的溝通經驗,派上用場。「部長對社福界稍微陌生點,但他願意溝通,對提出來的問題能明快處理,」社福出身的立委吳玉琴說。

廣告

她幾個月前發現,社福團體卡在衛福部的核銷制度,過了一季都沒拿到錢,「這對第一線人員是懲罰。」她反映後,陳時中啟動預撥款解決。

現在,陳時中訂下2018年的長照目標:「一月讓改變看得到,年中要能用得到。」今年起,將施行長照支付新制,支付額度較原先約提高1.5成,照服員薪資也可望提高,並要成立長照司,作為單一窗口,「民眾有需要,我們的責任是跳出困境,趕快做出服務。」以下是專訪摘要:

我當部長最重要的使命,是「整合」好系統。從我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時,就把醫療、長照及兩個體系的整合當作最重要的任務。

一旦效率增加,就能提升照顧品質、減少浪費;有了政績,也易向人民爭取經費,形成良性循環。

廣告

台灣長照的最大問題是整合不足。但老化情況愈來愈嚴重,現在不解決,再晚就來不及了。

我上台就宣布,不再劃分醫療或長照,而強調病人的「照顧」為一體:病人有任何需要,專業就填入,不再分你我,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社區照顧體系。

這都要在半年內做好:1月讓改變看得到,年中要能用得到。人民有需要,沒那麼多時間給我們,我們也沒有藉口。但整合不容易。我進衛福部的感想是,各部門充滿專業的人,他們好在執行力快,不好是對專業堅持、磨合難;但目前衛政和社政已磨合得差不多,今年會建立長照司作為單一窗口。

從社區到醫院的改變

這些過去一直沒做到。因長照1.0,推動十年來預算沒什麼增加,服務供給也不足。

廣告

現在有了改變。第一,「長照服務法」通過後,財源已相對穩定(編按:長照1.0年約50億經費,長照2.0今年擴增至350億)。

第二,我們在社區廣布長照ABC。但很多人批評,長照ABC的規格綁很緊。但今年將鬆綁限制,加速佈點。例如,過去要成立長照ABC任一機構或據點,得找齊三個層級單位,才能跟政府簽約,但現在將開放讓各單位能分開簽約,增加擴點效率。

最後是宣傳。大家怪我們沒宣傳,坦白講,起初佈點不夠,宣傳難,但今年可做得相對好。

長照ABC是什麼? 我能用到嗎?

第三,醫療體系也在變。台灣醫院過去多是急性病床,但因應老化,我們希望地區醫院轉型,設立急性後期或亞急性病床──當病人在醫學中心開刀後、過了急性期,可下轉至地區醫院復健;民眾的觀念也要變,不用得在醫學中心住到完全好。

醫療和長照的磨合上,我們也推動出院準備、居家醫療及居家護理;病人出院後,社區能接手照顧。這些做好,就能減少病人流浪在各醫院間,或回家後家人不會照顧的狀況。

也有人說,長照2.0沒將長照機構納入規劃,中、重度失能者仍等不到好機構或太貴住不起。

長照 2.0沒顧到重症病人和機構?

我們確實遇到「機構」跟「在地老化」的競爭兩難。我們希望失能者留在社區愈久愈好,最終無法照顧才到機構。因此,在資源分配上有先後,先佈好社區資源,讓大家可用;否則先讓機構進場,台灣大概會建滿療養院,大家也往那裡送。

我們也不是都沒有做機構或顧及重症。目前低、中低收入戶可申請補助入住機構,但政府遇到的困難之一是:投入重症照顧的民間機構相對少。我們急著讓「長照機構法人條例」通過, 讓觀望的私人單位盡快投入。(編按:條例已於2017年底三讀通過,2018年實行。)

條例主要的鬆綁,如非公益性「社團法人」長照機構,在提撥一定比例的結餘,用於人才培訓等有助機構永續發展的項目後,可分配剩餘結餘。

這招來外界「盈利化」的批評,但我倒不那麼認同。社會要有商業運作模式及企業管理思惟,不能老靠政府補貼。當這模式運轉得愈成功,才能永續,對社會的回饋也愈多。

我們一樣會管制,且會訂定長照機構規模的限制。如一間機構在跨縣市據點的床位,總計若超過600床,則由中央管制。機構大或小都各有它的好,但我們知道,太大,久了會出問題。

民眾關注的還有機構品質。如小型機構有「黑牌床」,這需要全民舉報;否則好學生管得多,不在教室的學生反倒管不著。我們也會繼續管理與評鑑小型機構,未來成立的機構則期待走向法人化。

大家也抱怨評鑑內容愈評愈複雜,我們將研究一套簡化的評鑑法並把重點放在「服務」,不然人力用在照顧都不夠了,還要做文書作業。

照顧人力缺口,如何解決?

人力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們朝薪水、職涯規劃和榮譽感來解決。

我們已改變支付制度,讓照服員能多元分工且薪水不再齊頭平等。如陪伴是依時給付;但洗澡、換尿布等較艱難的身體照顧是按件給付,這能鼓勵熟練的照服員投入,且動作快就能多賺點,也增加效率,服務更多人。

我們也希望照服員有職涯,可晉升管理職或當機構老闆;或設立長照楷模獎,建立榮譽感。

更前端,我們向教育部爭取讓技職教育進來;且大學相關科系要增加實習或工讀,讓學生在求學階段就接觸長照現場,否則只在學校紙上談兵,一脫離學校就回不來了。

這些很困難,但不拚不行。我們的責任是跳出困境,趕快做出服務。(林怡廷整理) 

延伸閱讀:【圖解六大情境】你和你爸媽一定會遇到的長照未來

為什麼有錢也找不到長照機構的床?

陪爸媽的最後一哩路,七步驟教你相愛不相恨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 639期《安心變老》>>

photo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2024關鍵字Ep.13】#財富趨勢–全球經濟正反抗地心引力,2024 投資如何跟著躍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