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承认《无间道 3》属于无间道系列?

关注者
190
被浏览
1,188,827

44 个回答

第三部的设定非常尬。

就像在做填空题,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留白填满。

无间道的主要冲突是陈永仁VS刘建明,次要冲突是黄志诚VS韩琛。

而且这四个角色,互相之间都有对手戏,交替进行,控制着剧情的张弛节奏。黄志诚死后,刘建明VS韩琛这一组潜在的冲突忽然激化,带起节奏,韩琛一死,陈永仁VS刘建明的冲突又浮出水面,刚刚缓和下来的节奏一路狂飙。

黄志诚VS韩琛,小高潮
陈永仁VS刘建明,高潮

然而无间道1为了做到这一点,把四个主要角色写死了三个,黄志诚、韩琛、陈永仁,连大B和傻强这样的配角都死了。因为当时没想过拍续集,剧本写得够狠够绝,但是一看票房,五千多万港币,后悔伏笔留少了。

然后拍了第二部,黑帮片的路数,因为是前传,无可厚非地塑造了许多新角色,吴镇宇、刘嘉玲、胡军,这些新演员也都演得都很出彩,但核心还是那四个:刘建明、陈永仁、韩琛、黄sir,这四个主要人物由于过去的经历和纠葛水落石出,设定更饱满,细节跟第一部也呼应得非常好,成了一个整体。

但是第三部,实在没办法了,牌已经打没了,总不可能让陈永仁复活,于是就成了“刘建明后传+陈永仁番外篇”的混剪板。刘德华和梁朝伟的戏份不对等,而且只能隔空演对手戏,于是通过杨锦荣这个新角色,起到“桥梁”的作用。这个结构,为做而做,本来就是有点古怪,相比于陈永仁-刘建明-黄志诚-韩琛,这个清晰稳固的四角关系,是差很多的。而且,杨锦荣和沈澄两个角色,在前作中没有任何铺垫,凭空冒出来的,这样的角色如果放在前传中问题还不大,放在最终章里,就有点“飘”。

而且你会发现,第一部的Boss是韩琛,第二部是阿孝,但是第三部呢?没有,其实大家都是好人,最大的反派是主角刘建明自己,别人都成了陪衬,所以刘建明,又显得太“满”。

最后,无间道1的叙事主线是鲜明干练的,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两个主角的真实身份和意图,观众可以聚焦于剧情的发展;而3中见不确定的、干扰性的因素太多:刘建明的人格分裂,杨锦荣沈澄身份的悬疑,再加上时间线上的频繁交错,打断了叙事的流畅,让观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拍第三部的企图,就像在已经很完美的二层小楼上再往上搭一层。主要动力,不是美学上的,而是商业上的考虑。

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陆票房太烂。

无间道1的大陆票房只有800万,2也差不多。

都21世纪了,做华语电影,赚不到最大的华语区,中国大陆的票房,是有点缺乏说服力的。

所以第三部,无论是在选角上、剧情上、制作上、还是在后期的公关和营销上,都是瞄准了大陆市场在打,看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有些情节的调性很违和,是在挤卖点(比如陈慧琳和梁朝伟的吻戏),并且有在考虑“大陆观众”的口味。

陈道明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直言,这部作品是“业余时间拍拍戏”、“其实没我什么事儿”“我的出现可能是大陆市场的标签”

由于前期沟通充分,终于做到了大陆与港台同步上映(第一部推迟了近一年)。我还记得那时候,终极无间宣发下了血本,打着“六大影帝”的噱头,剧组在大陆到处走穴。最后终极无间在大陆赚了3000多万票房,也算是商业上的成功。

终极无间在整个无间道系列中的意义,首先是交代了刘建明的结局,并提升了这个角色的完整度,其次是填补了无间道1中空白的时间线。第二部对第一部的意义,是提升了一个维度,但是第三部,只是填补,而且,填得有点太满。


如果你和我一样,非常喜欢《无间道》系列电影,欢迎阅读我的其他答案:

第三部才是真正的“无间道”。爪鸡无力,我就不复制“无间道”是什么意思了,应该都知道吧,别的回答也有。第一部作为开创性的,完成度很高,各角度都很优秀,不评价。第二部其实才是外传,从电影的角度二很优秀,尤其是人物塑造,更难能可贵的是年轻演员至少80分,没有毁了经典系列。二可能打分起来是最高的,但它改变不了外传的性质,这样的故事,换个名字换个主题也能拍。三是最点题的,可以说是更升华了,刘德华抓自己的那一幕是全系列最高潮,无间地狱莫过于此,终极无间实至名归。一般加小标题还是“终极”什么之类的多是撒比负面效果,切题的真的很稀有。可能从我只想看一部电影的角度三可能被一部分人讨厌,二最牛逼,三也有较多需要指出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标题我是完全反对的。

其实蛮多比较成功的三部曲,尤其是没有一开始就打算三部的,都是这么处理的,比如黑客帝国。好像没什么系列经典的是三。能拍下去的,说明一非常成功,想超越很难,尤其是二还能超越,在一的基础上达到巅峰。而开始没有做续作计划的,也不会留发挥余地。所以……扯了这么多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