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名伶林家聲飾演的韋重輝,身負家仇,紫竹林中退隱練武,弄簫感傷身世,自道「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笑一己痴迷。紅梅谷中撥枝探頭,正是韋重輝相知相交的呂悼慈,說道「冤不計,仇不計」,鼓勵韋重輝。韋重輝、呂悼慈自少同遊,日久情深,互稱「簫郎」、「琴娘」,縱遇家仇天塹,閘不住兩人情深,「琴娘」言「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同生共死,說這番話的正是飾演「琴娘」的陳好逑。

「簫郎」、「琴娘」一幕〈琴簫怨〉衷情互訴,在林家聲「慶新聲劇團」開山戲寶《無情寶劍有情天》連串武打戲前,朗朗清腔,讓觀眾入迷。「簫郎」林家聲清秀別樹,也掩不了「琴娘」陳好逑的簡樸深情。林家聲「簫郎」已去,陳好逑亦剛罹癌故世,享壽八十九,遺下梨園70載豐華。

陳好逑(逑姐)是藝名,取自《詩經.國風.周南》首篇〈關睢〉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姐「藝術旦后」美稱飲譽戲行,畢生風采與藝名意涵,牽繫不解。君子思慕美人曰「好逑」,求者若何?「淑女」當之。淑者,《說文解字》謂「清湛也」。「淑」如小河清澈純淨,「淑清揚光」,比喻德行儀範美好,可昭日月。陳好逑戲藝人生,也離不開一個「淑」字。

(攝影:S.y. Choy 蔡先研)

陳好逑師弟名伶羅家英,便曾說「陳好逑是香港最好的花旦」,作風低調,默默演好每齣每幕,後輩、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阿姐)都佩服不已。逑姐年過七旬仍踏台板,汪明荃說過常常窺看陳好逑排戲偷師,難忘逑姐每場每齣都要排好,認真幹練,不放過每個細節。阿姐特別提到,逑姐記性極好,唱詞亦不用看提詞機。於逑姐而言,排得一場得一場,熟練一分得一分,吐字運腔水髮功一絲不苟,盡情演心中美好的故事。逑姐深信,如果演出失誤,緣然戲迷不察,表演者便對不起觀眾。

逑姐戲路廣,既工端莊女子的「青衣」,又工活潑武打的「花衫」。年輕時受父親陳啟鴻薰習愛好粵劇,13歲拜師鄧肖蘭芳學戲,其後初踏台板由師姐曾雲仙指導,作開山師父,陳錦棠亦曾任陳好逑師父,不過令逑姐「文武雙全」,要數拜師京劇演員粉菊花,逑姐是粉菊花首名入門弟子,其後粉菊花門生眾多,包括鳳凰女、陳寶珠、蕭芳芳、羅家英等。逑姐一身北派功夫,靈活敏捷的武打動作,踢槍舞劍,一字馬等腿,北派巧夫紮實,擅演刀馬旦。1957年,陳好逑與梁寶珠、陳寶珠、梁醒波和陳非儂組成「孖寶劇團」,此前亦在不同戲團出任三幫花旦和二幫花旦,四處走埠,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有其身影。上世紀60年代初,陳好逑已有「二幫王」之稱,及後與眾多紅伶合作,包括新馬師曾、何非凡、陳錦棠等,戲行人稱逑姐「演技派花旦」。

抗戰勝利和國共內戰後,原本到處走難的粵劇名伶,陸續返回香港組班,覺先聲、花錦繡和新聲劇團各領風騷。加上香港有場地,諸如高陞、普慶、北河等戲院,利舞台間中也有粵劇公演,催生大量戲班。1962年,陳好逑搭檔林家聲,以正印花旦的要角組成「慶新聲劇團」,編劇家徐子郎因應林家聲的獨特氣質,編寫多套林家聲和陳好逑的戲寶,包括「慶新聲」首部開山作《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及《眾仙同賀慶新聲》。直至1965年,林、陳兩人組成「頌新聲劇團」,陳好逑於「頌新聲」擔任正印花旦一歷三十載。

逑姐莊嚴典雅,除了賢德女子,值得留意的是她多次出任「觀音菩薩」一角。1966年,香港八和會館在九龍城沙埔道大戲棚,動員全體八和子弟籌募經費,《香花山大賀壽》外,《莧音得道》也是大型例戲,陳好逑於連場例戲,飾演觀音。2011年,陳好逑和吳仟峰主演李居明新派粵劇《金玉觀世音》,夥拍阮兆輝、任冰兒、陳鴻進等擔綱演出。陳好逑亦先後在《歡樂滿東華》演唱李居明新派粵劇折子戲〈空海遇仙〉、〈真如別妻〉等。

金庸武俠小說也見逑姐蹤影。1961年《倚天屠龍記》於《明報》連載,1963年首先由豪華影片公司改編成電影,張瑛兼任編劇出演張翠山,白燕飾殷素素,石堅飾金毛獅王謝遜;1965年,林家聲配陳好逑大收旺場,揚子江影業公司起用林家聲飾張無忌,陳好逑飾趙敏,陳寶珠飾周芷若。《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爽直,處事果斷,對張無忌一往情深,初代趙敏逑姐此番演出也成追憶。

陳好逑2006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榮譽院士,2008年獲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表揚其在粵劇表演藝術的成就,以及推動粵劇發展的貢獻。從藝六十年,陳好逑言傳身教,2005年與多位名伶帶領演藝粵劇學生參與演出新編長劇《乾坤鏡》,提攜後輩。

一飄身段,保存每種傳統粵劇的各種功架。陳好逑故去,縱梨園花落子規啼,然得風采種成花與樹,粵劇文化不至隨年水逝。

撰文:陳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