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是否被过誉了?

在陈嘉映新作《走出唯一真理观》的书评中,作者刘铮认为,「(陈嘉映)有点像老年罗素曾有的地位:一方面,早期建树积累下崇高的威望,哲学界没有二话,另一方面…
关注者
229
被浏览
347,021

37 个回答

任何一位在公众、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想家都有被过誉的可能。陈嘉映有一点是难得可贵的,就是他愿意写东西给大众看,并且在这些作品里贯彻说理的深度,这就是很多写哲普的哲学学者都做不到的了。目前国内大众一提到哲学想到的必然是希腊三贤、笛卡尔、休谟、康德、马克思、尼采,分析哲学在大众中间的影响力还是靠维特根斯坦带上来的。这个影响力当然还得归功于维特根斯坦的天才气质与格言式的写作,而国内大众对哲学家的了解也多是格言式的。在这种条件下,陈嘉映以自己的日常语言学派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大量的读者,而在其中许久都不为国内读者所了解的分析哲学说理的深度也呈现出来。

可以说,国内读者对分析哲学产生兴趣的缘由一半是向往分析哲学运动中所承诺的的可靠性与明晰性,另一半就是陈嘉映所普及的那种日常语言分析的魅力。他也间接地推动了现代伦理学为国内读者所熟知。并且据我所知,陈头在公众间的的声望还不是靠掺和“人文精神大讨论”这个热点来的,就是靠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说理。

陈嘉映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对海德格尔哲学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引进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内一提到海德格尔或维特根斯坦研究,陈嘉映是不可能绕过的。在国内哲学刚刚起步的八十年代,陈嘉映留学宾州带回来的哲学成果是国内哲学界发展道路的一部分。说到分析哲学,国内现在的新一代学者中不乏能与国际对话的优秀学者,但这不是否定老前辈工作成果的理由,何况陈嘉映在老前辈中也算是很优秀的那一批。

我认为,能够写出不失严肃的同时又让大众爱看的著作,这一点的价值不能说就比挖掘学理的深度、处理国际前沿的哲学问题的学术要低。毕竟大众不能只看《大众哲学》这种书吧?要是没有陈嘉映他们的创作,拿什么提高国民精神素质?虽说所谓“提高国民精神素质”是太过远大的理想,鲁迅还想着大家都不看他的文章那他的文章才叫成功了呢,然而结果是鲁迅的思想受到的重视仍然不够。这条路不是没有意义。在学术上、学理的挖掘上我们比不过西方,难道也叫我们的科普、哲普也要不如西方吗?谁的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

关于嘉映师被“过誉”,这个书评并没有给出什么具体根据

「(陈嘉映)有点像老年罗素曾有的地位:一方面,早期建树积累下崇高的威望,哲学界没有二话,另一方面,意趣、志念远非哲学所能拘囿,再加上的确博涉多能,言必有中,因此成了同时代人在各种议题上皆马首是瞻的人物」

有形象语言,“像老年罗素“,也有云遮雾绕的表述,”意趣、志念远非哲学所能拘囿,再加上的确博涉多能,言必有中,因此成了同时代人在各种议题上皆马首是瞻的人物“。

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意趣“不拘囿”“于哲学,”言必有中“,这个和嘉映师被不被过誉,我没看出什么联系。

过誉不过誉,在我看来其实很主观。

但是关于嘉映师是不是被过誉,在我看来,绝对没有。

陈嘉映,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19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 2002年转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紫江学者。
2008年1月,陈嘉映转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工作,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1]

原因:

1.在同批的知识分子里,嘉映师先在北大外哲所学习,留校任教,搞了几年大陆哲学,翻译了那本著名天书《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后来虽然有其他新译本,但是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嘉映师版。然后远渡重洋,1990年去美国宾州州立拿了个分析/语言哲学的博士,这个学术经历,比起好多人都强。其实后来嘉映师都不搞海德格尔很多年了,大概可以说是全面转向分析哲学,但一提到海德格尔的汉语研究者,嘉映师必不可少,这就是江湖地位的体现。

同时,1990年的美国哲学博士,这个含金量绝对超高。中国哲学圈儿里,嘉映师那一辈儿好多还是土炮,光这一点,嘉映师就很厉害。

2.不知道”过誉“是不是因为核心期刊发得少?但其实并没有,嘉映师在《世界哲学》《哲学分析》这种哲学界王牌C刊[2]以及各种学报上都有发文章。不过是2012~2019年貌似有一个空档,七年时间没发文章而已。嘉映师同辈的好多人都在高校事业编庇护下早就颐养天年了,嘉映师保持这种工作状态,令人钦佩。

至于他那些著作,《何为良好生活》等等,影响力都涉及了高中生了,参考今年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而且嘉映师对于民间哲学人士也非常友好,哲普工作比大部分学院派都细致耐心。

从学术(不要拿嘉映师和最近十年学成归国的技术流比)和哲普两方面来讲,嘉映师都是第一流的。

这样即学术又横跨亲民的哲学工作者,请给我们来一打好么,还过誉。


我补充一下哈,拿嘉映师和这二十年来回国的技术流、尤其是分析哲学那边的比,(分析哲学那边在国际期刊上发文章的年轻学者大有人在)个人觉得有点欠公平,毕竟时代不同,嘉映师在哲学圈儿还是遍地土炮的时候就从美帝学成归来,对于中国学术圈儿来讲,和小枫师从Basel拿到博士学位回来的意义不相上下,遗憾的是当年甘阳师没有从芝大拿到了学位。

anyway,嘉映师肯定跟年轻一辈学者比不了,但是在同辈里,肯定是顶尖了。

参考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8%E5%98%89%E6%98%A0/5279132?fr=aladdin
  2. ^http://search.cnki.com.cn/Search/Result?content=%u9648%u5609%u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