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228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4/02/28 08:02

最後更新: 2024/02/28 08:02

分享:

分享: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節省租金卻抑鬱失意|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 港人首次置業平均年齡推遲至44歲(根據立法會2022年數據顯示);
  • 75%的公開市場首次置業買家和白居二買家平均年齡均為36歲,也不年輕(根據房委會2022年數據顯示);
  • Full Pay人士中有四成是靠父母資助。

雖然香港樓價近年回落,但對於大部份青年而言仍是望塵莫及,畢竟並非人人可「靠父幹」...

在英美,置業對於Z世代(90年代中後至2010年代初出生者)青年亦屬極其遙遠的目標...

  • 他們受制於樓價租金飆升,成年後仍需與父母同住;
  • 寄父母籬下雖可節省大量住房成本,享有更多的儲蓄機會;但同時生活環境狹窄,也無法自立;
  • 有年輕人大感人生前途受挫,陷入抑鬱...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X形容:『住在父母的房子是免費,因為你已付出靈魂為代價。』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商業內幕》、英國《衛報》等外媒整合了部份統計數字,雖然是一鱗一爪,但都足以透露境況...

  • 英國人口普查2023年5月數據顯示,當地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在截至2021年的過去十年間增加62萬人;
  • 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9月發表數據顯示,當地住在父母家中的年輕人比例在過去20年來走高87% ;
  • Pew Research數據指出,截至2021年,近四分一25至34歲美國成年人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居所中;

美國租樓平台RentCafe於2023年11月發表的調查亦指出,41%與家人同住的成年Z世代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會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生活至少兩年。

地產市場飆升
加劇Z世代住房壓力

美國地產平台HotPads早於2018年已估算

  • Z世代一生中將於經通脹調整後的租金花費為22.6萬美元;
  • 較千禧世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生者)多出約24,000美元;
  • 比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間出生者)多出77,000美元。

以下數據亦反映Z世代租樓困難驚人一面:

  • 穆迪2022年發表報告稱,美國租客收入用於租金的平均比例首次超過30%;
  • 《彭博》及Harris Poll在2023年對4,100名成年人進行民調,70%與父母同住的18至29歲青年表示如果搬出去住,他們財務狀況將會欠佳。

置業方面,Z世代視之為更加渺茫的里程碑:

  •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發現,2023年首次置業的平均年齡達到36歲,創歷史新高;
  • 此數字跟前述香港房委會2022年數字不遑多讓;
  • 房地美於2022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逾三分一Z世代受訪者認為,置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目標。

相比千禧世代
Z世代較少被貼「廢青」標籤

《商業內幕》指出,千禧世代是首批大量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群體,Z世代只是步其後塵︰

回顧歷史上的經濟不穩定時期中,年輕人多與父母同住...

  • 1940年的大蕭條末期,18至29歲年輕人中有48%與父母同住;
  • 2010年經濟衰退後,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比例相似,達44%;
  • 當年千禧世代剛進入勞動市場,正值搵工艱難時期。

但千禧世代在20多歲時,就因住在舊屋企而被傳媒貼上慵懶標籤︰

  • 嬰兒潮世代常把千禧世代與父母同住的傾向歸咎於科技成癮和懶惰;
  • 然而,這樣做的Z世代卻輕鬆得多,較少受到輿論抹黑;
  • 老一輩開始明白,在當今經濟住房供應緊絀的情況下,年輕人寧願住在舊家、慳下租金作儲蓄是有有意義的。

Z世代︰住在舊家才是精叻理財

考慮到近年高昂的住房成本,成年後仍與父母同住已日漸被Z世代和視為明智的財務舉措,英媒如《衛報》 更以「雙贏」來形容。前述《彭博》和Harris Poll的民調發現:

  • 40%青年對於住在舊家感到高興;
  • 三分一人覺得選擇與家人同住很明智;
  • 87%受訪者認為,人們不應該因為住在舊家而受批判。

現年24歲的英國女子Amy Lewthwaite從未離開過倫敦西南部的舊家,即使是屈居其中,也是為未來置業夢鋪路

點擊圖片放大

25歲至34歲仍寄父母籬下
10年後不太可能成為業主及自立

面對天價租金,很多年輕人感到別無選擇,但住在舊家是否真的對他們有利,則是另一個問題...

並非所有Z世代都同意與父母同住是天大好事,很多人只視作無奈妥協。Pew Research於2021年10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 逾三分一美國人認為,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對社會不利;
  • 僅16%認為這是好事。

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於2019年發表的報告,更道出一個殘酷事實:與父母同住者,未來十年都難以買樓及/或自立

  • 相較一早租樓或買樓自住的人士,25歲至34歲間與父母同住的人士在十年後成為業主的可能性顯著降低;
  • 十年後,32%最初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仍未實現獨立生活;
  • 而一直是租客和業主的人,幾乎都已獨立生活。

與父母同住者更易患上抑鬱

  • 2017年進行的研究顯示,搬回舊家居住的人士,出現憂鬱症徵狀的機會明顯更高;
  • 所謂「相見好,同住難」,2022年另一項研究發現,搬回舊家的人士與父母或家人相處時間增加,可能會導致彼此關係緊張。

諾森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消費文化和市場營銷學助理教授Prabash Edirisingha明白,年輕人想和家人同住之餘,仍想做自己,卻要克服不少障礙:

部份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界線和個人空間。在一個多代同堂的家庭中,尤其是住在一個狹窄、擠迫的空間中,這將是非常困難的。

美國女子Sarah Obutor就是跟家人愈住愈灰的例子︰

點擊圖片放大
+2

「無論你多大,父母仍當你是孩子」
Z世代是歷代中最難成家立室者

2022年又有研究發現,很多年輕人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得不搬回父母身邊,他們感覺這是成年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挫折。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獨立生活是感覺自己長大的關鍵一步,但就連租樓住也無比困難。Z世代對於自己一個搬出去住、買樓和生兒育女等「成家立室」目標因為經濟條件所限而不斷推遲,感到落後和失意。英國社區支援網絡Relate在2022年進行調查顯示:

  • 83%的Z世代反映,在實現關鍵人生里程碑時感壓力;
  • 有相同困難的千禧世代為77%;
  • 75歲以上老人回顧年輕時的境況反映,這個比例只是66%。

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心理學系教授Jeffrey Jensen Arnett接受《商業內媒》訪問時表示,年輕人正在經歷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他稱之為「成年初期」,觀點如下:

  • 20多歲曾經是人們決定結婚或撫養孩子的時期;
  • 但現在,大多數人延後近十年後才承擔這些責任;
  • 與父母同住者當中,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正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感覺;
  • 對於追求獨立、培養遠離舊家生活的能力,現在愈來愈遲開始。

這不是意味着他們懶惰、不想長大或逃避成年的責任,這只是代表時代已經改變了。

撰文:黃正軒

相關文章:

少年股民湧現 四分一美國青少年已開始投資 稱「早日交學費更好」︰青春就是本錢

財富自由陷阱|27歲儲蓄150萬!她卻稱「提早退休是騙局」:零社交超痛苦

千禧世代沉迷炫富 為買名牌負債累累|分析:社交媒體激化財富攀比 充大頭鬼很重要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