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保險為何需要?BB 要買嗎?專家教你如何比較產品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很多人的保險意識也有所提高,而筆者身邊不少朋友都對危疾保險感興趣,希望了解更多。然而,真正清楚了解危疾保險設計及功能的人卻不多。

簡單來說,危疾保險的功能是當的受保人被診斷患上任何一項保單內列明的狀況,或嚴重疾病時,保險公司就會支付一筆過的賠償,完全不會限制用途。

危疾受保範圍一般分為:

  1. 癌症
  2. 心臟相關疾病
  3. 神經系統相關疾病,如中風
  4. 主要器官相關疾病,如腎衰竭
  5. 其他嚴重疾病 等等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癌症、心臟病、腎衰竭、中風是導致病人住院的主要嚴重疾病。由於都市人大多飲食不均衡、作息不定時、長期缺乏運動,久而久之便會出現「三高(即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問題,患上或引發危疾機會亦相應增加。

假如購買了危疾保障,即使受保人不幸患病需要停工休養,也能獲得一筆錢支撐生活所需,無須擔心要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此外,也可避免因治療而一次過用盡積蓄,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值得一提的是,公立醫院的治療也不必特別便宜,事因不少治療嚴重疾病的新藥也需要由病人自費。因此,若想有效防患於未然,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是極為重要的。

一出世就應買危疾?

對於BB(初生嬰兒)是否一出世就應買危疾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如果財政許可,醫療及危疾都應該買,人壽則暫不需要。筆者相信如果子女有病,為人父母定必盡力為他/她求醫,萬一不幸患上危疾,對一般家庭定必構成龐大的財政負擔,所以有必要將風險轉移。

近年有保險公司推出新產品,接受為尚未出生、但孕期達22周的BB 投保,而且對先天性疾病也有一定保障。除此以外,也有其他新賣點,如父母雙亡可豁免受保人保費,以及若受保人為18歲以下,並患上指定危疾,父母或照顧者便可獲得每月2% 保額的賠償,最長達17 個月等。

危疾保單應如何比較?

在比較危疾保險時,則要考慮幾項主要因素:

  1. 指定嚴重疾病的數目及保障範圍;
  2. 儲蓄型 VS 消費型保單;
  3. 有沒有提供多次保障;
  4. 保費高低

指定嚴重疾病的數目及保障範圍

買得危疾保障當然希望保障範圍越廣越好,這很合符常理。但大家要明白羊毛始終出自羊身上,範圍越廣的保單,保費很多時越貴。

另外,大家根本不會知道自己將來會患上什麼病(又或者往後的日子都很健康,根本用不上保險),所以選擇危疾保險時,不宜盲目追求保障項目的多寡。事實上,危疾索償多數集中在癌症、中風及心臟病,所以最重要是確保這幾項有妥善保障。

舉例來說,有危疾保單 (多數早期保單) 會把早期危疾剔除於保障範圍內,如「原位癌」及「癌前病變」一般不包括於「癌症」危疾的受保範圍內。原位癌是指細胞已發生病變,但癌細胞尚停留於表層的黏膜層,並未擴散。癌症基金會網頁指,「惡性腫瘤含有癌細胞。它最初形成的時候,會守在原部位上,故稱為『原位癌』。但若癌細胞得不到治理,它就會破壞周圍的組織及擴散至其他器官去,變成侵襲性的癌症。」原位癌雖很大機會變成侵襲性,但又非必然,所以過去不少計劃均不會將此列入受保範圍。

到近年,有危疾保單會賠償原位癌。另外,如患上早期危疾可以提早獲得保障額的某個百份比作為賠償。因此,購買保險前必須先看清保障條款及賠償準則,在選購保障原位癌及早期危疾的計劃時,更需要多多留意。

儲蓄型 vs 消費型保單

危疾保單大致可分為儲蓄型及消費型保單(定期危疾)兩類。消費型保單是純危疾保險,不會有現金價值。儲蓄型保單有儲蓄成份,可達到「有病醫病,無病儲錢」的效果,而於保證回本年期(目前市場上最快也要15年)到達時,受保人的已付保費會相等於保單內的保證現金價值。不過,同樣是「羊毛出自羊身上」,消費型保單的保費可低至儲蓄型保單的六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於儲蓄型保單提取現金價值亦有機會影響危疾保額。

此外,兩者在性質上也有不少分別,詳見附表:

儲蓄型 vs 消費型保單
項目 儲蓄型 消費型
保費
現金價值 沒有
人壽保障 視乎個別計劃
早期危疾 普遍沒有,但個別計劃有提供
多重賠償 普遍沒有,但個別計劃有提供
保障年期 終身 定期續保*
定額保費 沒有
固定繳付年期 有^ 沒有
*一般為1年至10年期,可續保高至80歲(視乎個別保單)
^多數為5年/ 10年/ 15年/ 20年/ 25年

有沒有提供多次保障?

多次保障要特別一提,是因為危疾有年輕化趨勢,而且現今醫學發達,又令危疾可治癒的機會率提升,所以大家應購買有多次保障的保單。另外,部份計劃會設有復發賠償等候期,時間一般由3至5年不等,而對復發時間的計算,每間保險公司的定義也有不同,好像有由病發後起計、切除腫瘤後起計,或癌症康復後起計。至於每種疾病可以重複索償多少次,也會因保險公司及保險計劃不同而有所出入。故此,在投保前必須看清楚。

保費高低

其實很難準確比較不同保險計劃的保費高低,因為每個計劃的保障範圍都不盡相同。但有些大原則可以依循,就是同類比較,即以消費型跟消費型比,儲蓄型跟儲蓄型比。例如,我們可篩選出兩款保障範圍及條款相近的消費型保單,再比較同一保額下的保費。

然而,除了當前的保費,比較時也應考慮不同年期,如10年、15年、20年的保費,以及全期的保費是多少,因為有些近年期保費或許較低,但較後年期的保費卻較高。

看到這裡,提一提各位年輕讀者,不妨先用消費型保單為主,一來可有保障,二來財務負擔亦較輕。到日後財務更為穩健,希望再增加保額時,可再買入儲蓄型保單,這既可有終身保障,亦可作為儲蓄的方式。

作者:康思源

原文連結:【危疾保險】為何需要?BB 要買嗎?專家教你如何比較產品

來源:Bowtie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