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3個現象,別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 新浪香港

長期服用降壓藥,身體出現這3個現象,別不當回事,高血壓要注意

張女士,55歲,半年前確診高血壓疾病,通過服用地平類降壓藥物進行控制。近年來,她的血壓一直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除此之外,並無其他疾病。

但最近,她的子女回來看望時,發現張女士的雙下肢水腫得厲害,仔細詢問後才知道此症狀已持續有數月,並常感疲憊。起初張女士以為是因為久坐而導致的,但改掉該習慣後水腫並無改善,且疲勞感越來越重,在子女的勸告下,她來到醫院進行檢查。

640px * 436px png

護士為張女士測得收縮壓為127毫米汞柱,舒張壓為79毫米汞柱,血壓正常,但醫生發現張女士的雙下肢存在明顯凹陷性水腫。進一步為張女士抽血化驗發現並無異常,尿蛋白檢查結果顯示+++,腎臟超聲檢查結果正常,下肢超聲檢查發現淺靜脈血管擴張。

醫生結合張女士的疾病史和用藥史,懷疑是由於藥物原因導致的水腫,於是醫生建議張女士住院進行觀察,用藥減輕水腫的同時更換降壓藥物,以查看療效。

640px * 402px png

640px * 402px png

三天以後,張女士的水腫情況得以減輕,對於更換的降壓藥物張女士服用起來也暫未發現副作用,血壓也保持穩定。於是醫生告訴張女士可以出院了,叮囑她回去後仍需密切觀察水腫是否復發,以及是否存在藥物副作用等。

當現代生活節奏與工作壓力逐漸加重時,高血壓成為一個越發常見的健康問題[1]。降壓藥的長期服用對於許多人來說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即便療效顯著,降壓藥也可能引發一些不容忽視的身體變化。本文將就長期服用降壓藥所可能出現的三個身體現象警示大家,以便高血壓患者更加關注自身身體健康。

640px * 391px png

一、長期服用降壓藥,需留意身體出現的3個現象

1.水腫

當人們使用某些降壓藥物時,如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等,可能會引起水腫,這是因為這些藥物對體液平衡產生影響,使體內液體在組織中滯留。

鈣離子拮抗劑通過擴張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來降低血壓,但它們對兩者的作用強度存在不平衡,具體而言,它們更強烈地擴張微小動脈,而擴張微小靜脈的能力相對較弱。這導致循環組織中的血液無法有效回流到心臟,使得組織間隙中的體液量增加,最終導致水腫的發生[2]。

640px * 402px png

640px * 402px png

利尿劑是一種促進尿液排泄的藥物,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和水腫。儘管它們可以有效地排出體內過多的鹽分和水分,但某些類型的利尿劑可能在高劑量或長期使用時,導致鉀離子、鈉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引起水腫。

而藥物引起的水腫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雙下肢,這是由於雙下肢位於身體的最低部位,重力的作用使得體液在此處容易積聚,這意味著任何導致體液滯留的情況,都會加重雙下肢水腫發生的風險。

如果在服用降壓藥期間出現水腫,尤其是在下肢和腳踝區域,應該密切觀察,可每日用軟尺測量腿圍,以評估水腫的程度。若水腫長時間未緩解或越來越嚴重,一定要及時諮詢醫生,進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以減輕水腫症狀。醫生會根據個人病情,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或調整劑量,以平衡治療效果和副作用。

640px * 480px png

640px * 480px png

2.乾咳

一類常見的控制血壓的藥物被稱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它是通過抑制酶的活性來降低血壓,然而,該藥物易導致一些患者出現乾咳的副作用。

這是因為當人體接受該藥物時,藥物會作用於內皮受體,引發血管內皮超極化因子和一氧化氮的釋放,從而產生強大的血管擴張效應並抑制血小板功能,同時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增強血管擴張效應,而刺激性乾咳可能就與在肺血管床內積累的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物質有關[3]。

640px * 395px png

由於乾咳的發生較為普遍且持續不止,很多時候患者容易誤以為自己是感冒,但加服感冒藥後卻發現並無好轉;此外,肺癌的前期症狀也是刺激性乾咳。因此,如果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患者出現久治不愈的乾咳,建議諮詢醫生以尋找病因並對症治療。

3.疲乏無力

導致該症狀的原因主要是機體內鉀離子流失,低於正常值,而低鉀血症的前期症狀便是疲乏無力,發現該症狀時就醫可以及時補鉀,以改善症狀。但如果一拖再拖,同時還在繼續服用藥物的情況下,鉀離子持續丟失,低於一定程度後就可能會導致暈厥甚至心臟驟停等嚴重事件發生。

降壓藥中的某些利尿藥物,如噻嗪類,可增加尿液中鈉和水的排泄,從而減少鈉的重吸收,而與鈉重吸收緊密相關的是鉀離子的重吸收。因此,這些利尿藥物同時也會增加尿液中鉀的排泄,導致低鉀血症。

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長期服用也可能會造成低鉀血症。前者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緊張素Ⅱ的水平,從而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然而,血管緊張素Ⅱ也是一種促進醛固酮釋放的激素,而醛固酮又會促進尿鈉重吸收和鉀排泄。

後者則是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達到降壓的效果,類似於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使用該藥物也會幹擾醛固酮的正常釋放和作用,導致鉀的丟失。

除了藥物本身的作用外,低鉀血症還可能與個體的飲食習慣、腎功能損害等因素有關。例如,一些降壓藥可能導致食慾下降、噁心等胃腸道不適,可能會影響鉀的攝入和吸收。

瞭解到以上降壓藥物可能會導致的副作用,許多患者可能會疑惑,長期服用會引發副作用,那如果間斷服用呢?部分患者為了少吃藥,只會在出現高壓症狀的時候才會服用藥物,或者可能經常會疏忽或遲延服用藥物,但這種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二、高血壓患者可以間斷服用降壓藥物嗎?

血壓控制是長期管理高血壓的關鍵,而血壓藥物的穩定和連續使用對於有效控制血壓非常重要,間斷服用藥物會破壞血壓的穩定性,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增加重要臟器損傷風險。

服用藥物的主要目標是維持血壓在健康範圍內的穩定水平,通過持續服用,藥物可以保持其治療效果的穩定性。而間斷服用則會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不穩定,從而無法達到持續的降壓效果。

640px * 394px png

高血壓患者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間斷服用藥物會導致血壓的波動,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如心臟病發作、中風等。穩定、長期服用藥物有助於保持血壓的穩定,減少這些風險。

同時,若間斷服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身體逐漸適應藥物的效果,從而減弱藥物對血壓的調節作用。這種藥物依賴性的建立會導致治療效果下降,需要更高的藥物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為了身體健康,患者自身最好不要私自調整藥物的用法用量,就醫時,專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合適的藥物和劑量,以及治療方案。間斷服用藥物可能會使醫生無法準確評估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從而無法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治療建議。

640px * 426px png

640px * 426px png

高血壓是一種可引起多個重要器官損傷的疾病,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控制血壓至關重要,這其中,除了血壓借助降壓藥物和醫生的幫助,同時也需要高血壓患者主動參與自我管理。

三、高血壓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雖然我國高血壓患者眾多,如何控制血壓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患者們對該疾病的自我管理知識仍然有很大的欠缺[4]。

定期自我監測血壓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步驟,患者家中需自備一台電子血壓計,測量前先靜坐5分鐘,測量時讓肘部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堅持不要說話或移動手臂,直至血壓測量完畢。每天最好測量2-3次血壓,且測量的時間儘量保持一致,測量後可將數值記錄下來,以便跟蹤血壓的變化趨勢。

640px * 450px png

640px * 450px png

飲食調理是高血壓自我管理的關鍵部分,合理的飲食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應遵循低鹽飲食,限制鈉的攝入量,如醃製食物、煙燻食物等均含有極高的鹽分,需要避免過多的攝入。同時,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也會影響血壓,最好選擇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類食品和低脂肪乳製品。

適度的身體活動同樣有助於控制血壓。根據醫生的建議,可製定適合自身的運動計劃,每週鍛鍊的時間最好不低於150分鐘,且應分散到每天的鍛鍊中。需注意在運動前,務必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突然劇烈運動。如在運動過程中有身體不適或其他特殊情況,應及時就醫。

此外,高血壓患者應加強心理健康的關注,長期面對疾病的壓力可能會對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可以嘗試一些放鬆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音樂療法來減輕壓力。

640px * 360px png

640px * 360px png

劉女士服藥的數月時間內,發生了雙腿腫脹的副作用,但她未引起重視,幸而其子女規勸,才可以到醫院進行診治,否則將引發更嚴重的後果。高血壓目前還未有藥物或治療方法能夠一勞永逸,患者們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服藥期間,患者應密切關注自身的反應,一旦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就醫,以找到原因並對症治療,最大程度地降低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祝鬆濤,劉佳.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與靶器官損害的相關性[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24):38-41.

[2]金泉.服「地平類」降壓藥出現水腫怎麼辦[J].江蘇衛生保健,2019(08):16.

[3]楊曉蔚.卡托普利臨床不良反應[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08):10.

[4]張劉鋒,劉莉,陳小明等.重視健康素養在高血壓防控中的作用[J].中華高血壓雜誌,2022,30(11):1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