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什么要回香港二次上市?

在从香港“撤退”六年后,阿里可能要重返港交所了。 据 彭博社 报道,阿里巴巴计划最快于2019年下半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目前正与几家金融机构就计划中…
关注者
433
被浏览
371,462

46 个回答

阿里要回香港了,这次是认真的。

6月13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Group Holding Ltd.)已经申请在香港上市,预计筹集金额高达200亿美金。按照香港上市的一般节奏,预计今年秋天,阿里将回到香港。

马云曾经表态:“赴美上市那天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回来,这个想法没有变过。”

目前,阿里巴巴和港交所方面都对此事不予置评。

一、“远走的人总有一天回家”

尽管马云说着“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而不是“香港错失了阿里巴巴”,但痛失阿里的苦楚,也成为港交所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的外部诱因。

2012年,阿里从港交所退市,开始转型改革,次年重新寻求IPO,最早依然希望回到香港。但是,港交所不接受同股不同权,更不认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蔡崇信称:“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阿里巴巴也不会为港交所改变,最终,阿里登陆纽交所,创下了美股历史上最高的IPO融资记录。

阿里在纽交所的钟声还在回荡时候,港交所已经开始酝酿改革,以免错过新经济公司,放过下一个阿里,保住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

2018年4月30号,港交所修订后的主版《上市规则》正式生效,规则有三大特点:第一、允许新经济股双重股权结果公司上市;第二、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第三、放宽在英美上市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来港交所上市。

新规生效后不久,小米、美团、映客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在港敲钟。新规也让港交所获益,2018年共有205家公司在港上市,募资金额在2877.57亿港元,港交所的全年IPO上市数和募资额均列全球第一。

道路已铺平,港交所所长李小加曾在今日生物科技峰会上表示欢迎阿里赴香港上市:“远走的人总有一天回家,我觉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阿里的多方考量

倘若只因为港交所敞开大门,那么阿里没必要回来。

阿里“不差钱”,它现在自己还拥有庞大的造血能力,截至3月底,其净现金约为100亿美元。在上一个财政年度期间,自由现金流约为170亿美元。而且来到港交所,阿里便将同时面临美国、大陆和香港三地的监管压力,监管成本越发沉重。

李小加看得清楚,他说“阿里百分之百会回来”,但只有“当它觉得好处比成本更大,它才会来。”

李小加觉得,大陆的钱可以方便来到香港,陆港之间“互联互通”机制完善时候,阿里就会回来。

香港大陆互联互通已经四年,李小加觉得成果不错,但显然他并没自信此刻便能吸引阿里回归。不过,阿里面临的挑战,让它需要尽快寻到另一个港湾。

美国民间对科技公司的态度愈发不友好。谷歌、Facebook等本土科技巨头屡屡因为隐私问题而遭遇指责,反对科技企业的浪潮也散播到全球,这一浪潮在2019年还将持续。

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拖累阿里的表现。阿里因为中国消费社会的壮大而崛起,但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11月创下15年新低,去年汽车销量也自1990年以来首次下滑。

对于阿里而言,这不是好消息。去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营收增长40%,达到480亿美元。但在当下的内外部环境压力下,高增长很难继续维持。

于是,即便2018年有七成的新上市公司破发,即便国际环境导致的资本市场波动还会持续,即便香港并没完全实现李小加心里的“互联互通”,阿里依然选择现在回归。

三、皆大欢喜的未来

即便当下面临诸多问题,长期来看,这仍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交易。

港股对于科技股的需求一直相对旺盛,对比美国来说,在香港对公司的估值往往更加乐观。根彭博的数据来看,阿里巴巴的预期市盈率已从30倍的水平下落至23倍,远远低于腾讯在香港31倍的市盈率。

这也部分归功于,香港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加熟知。在中国,投资者们可能刷淘宝,并用支付宝结账,而这个情况在美国发生的概率就小很多。

200亿美元的融资也进一步提升了阿里的现金储备。在东南亚和印度花大价钱追逐独角兽的战场上,以及和美团点评在外卖和旅游补贴战中,更多的现金自然是大利好。

对于港交所来说,心愿同样达成。200亿美元将是香港2010以来最大规模的股票发行量。友邦保险曾经以1590多亿港元的募资金额,成为香港单一市场上募资额最大的IPO,而腾讯上市时只募集了15.5亿港元。

阿里的回归还有助于稳固香港作为中国公司上市目的地的位置,从而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在港上市。李小加说到改革,最终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北上,世界的钱可以通过香港进中国,买到中国的货。第二是南下,中国的钱到香港买国际的货。”拉到阿里,无疑便同时拉到了世界和中国的钱。

阿里原本的投资者也不会为此付出太多代价。如果上市规模为200亿美元,仅占阿里巴巴价值的5%。阿里在香港二次上市,阿里巴巴股东们也有望提高身价。2019年3月的阿里财年年报显示,马云持股从6.4%降至6.2%,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的持股从2.3%降至2.2%;软银还是阿里的最大股东,持有25.9%股份,Altaba以9.4%的持股比例名列第二。

四、不止阿里巴巴

表态愿意回国的,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百度李彦宏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年去美国上市,是因为政策不允许,百度的VIE结构从中国法律看来是一个外资公司,因此遇到障碍,他说:“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的回来在国内的股市来上。”

网易丁磊被问及是否有网易回A股的想法时表示:“我们当然会考虑”。他表示,“一个完善、领先的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未来5到10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他们表态时候,中国证监会正推出CDR,以吸引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种种原因,最终CDR没了下文,但作为试水,已经可以看出中国想要吸引科技公司回归,而科技公司也并非没有意愿回来。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中概股回归正当时。由于科创板的推出,且其包容性的特征,为具有科创属性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境内融资平台。符合相关条件的中概股,的确迎来窗口期,重新选择合适自己的上市地。

瑞银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黄毅旗也预计,很可能会有更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追随阿里巴巴寻求在香港,或其它美国以外市场二次上市。

不过,倘若中概股真的随着阿里巴巴的回归,短期内依然会冲击香港市场的募资能力。

港交所规模只有纽交所六分之一,有腾讯这样的巨头,也有去年上市的美团、小米和其他新经济公司。阿里要筹集的200亿美元,相当于半个美团,在当下环境里,不论对于投资者还是港交所,都是一笔大钱。当市场上有限的资金有了更多的目标时,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可能要过一段时间苦日子。

文:雪颖 编辑:韩洪刚 来源:投中网

原文链接:二次上市回到香港,阿里和港交所将得到什么?

微信搜索:投中网 输入关键词“阿里” 了解现在阿里巴巴最有权力的12个人

是谁错过了谁?

阿里和香港之间的故事开始于2007年。

2007年10月,阿里将旗下的B2B业务阿里巴巴公司(在2006年,阿里将旗下业务分为阿里巴巴公司、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和中国雅虎)拿到香港独立上市,在5天的公开发售时间里,阿里巴巴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超额认购逾258倍,创造港股市场冻资的最高纪录。

11月6日,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正式登陆港交所,以招股价区间上限,即13.5港元为发行价,融资额达15亿美元。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即达到30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上涨122%,当日收于39.5港元,市盈率超过200倍。

2007年,马云在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上市现场

一连串数字无不显示出香港市场对阿里的热情。但阿里和香港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进入2008年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B2B业绩增长乏力影响,阿里股价持续下跌,最低谷时股价曾触及3.46港元。

2012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出私有化邀约,拟从香港联交所摘牌。短短四个月后,即以每股13.5港元(与当初的发行价一致)的价格完成私有化退市。

如此迅猛的退市令阿里经受了一阵舆论煎熬:在香港投资者看来,阿里看似“平进平出”,实际上由于港元贬值、资金利息等原因,在上市又退市的过程中稳赚不赔;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阿里满怀热情的香港投资者,他们伴随着阿里股价的高开低走而损失惨重。

一年后,阿里尝试重回港交所。

但在谈判过程中,阿里和港交所无法就股权结构达成一致——阿里所采用的合伙人制度,指的是由一批合伙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但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提倡“同股同权”,双重股权结构是不被允许的。

是否要“开闸”迎阿里成为城中热议的话题,但在激烈的争论过后,香港还是没有放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当年10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必须坚持“同股同权”原则,香港上市规则规定不能设有双重股权。

最终,阿里选择了纳斯达克。2014年9月18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68美元/股,IPO募资约218亿美元,若计入超额认购权,募资总额最高可达250亿美元,一度成为美股史上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是谁需要谁?

错过阿里,被港媒视作港交所最大的失误,香港金融界多位人士也反复表达过遗憾之情。

2017年2月,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演讲中说:“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

为了不错失更多的新经济公司,港交所在总裁李小加的带领下开启了革新之路。针对是否对“同股不同权”制度敞开大门,香港金融圈中的讨论持续了三四年。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发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的咨询总结,建议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公司。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怀抱。除此之外,还有尚未盈利、甚至尚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

这是港交所自1993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李小加在新主板上市规则的发布会现场说:“这可以看作是港交所的里程碑事件。”

之后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香港出现了新经济公司的上市热潮,其中最有名的是小米和美团,而最多的时候一天内有八家公司同时上市。

当主角重新变成阿里,这变成了一个“相互需要”的故事——对港交所来说,阿里的回归是一剂强心针,能够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信心;对阿里来说,回香港上市是一种回归,阿里迫切需要这种回归。

早在2018年3月就有消息称阿里正研究回A股上市计划,阿里当时回应称,公司早在2014年9月于美股上市时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就考虑回来。

回归大中华圈,意味着阿里能够离主要服务对象更近、离主要投资者们更近,亦可被视作阿里在中美贸易摩擦的紧张环境中寻求新港湾的举措。更何况,在阿里的构想中,回A股也是迟早的事。

阿里回归后,还会产生一个有趣的问题: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能否取代汇控和长江,成为港股市场的“定海神针”?这种“新老交替”,或将对香港的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作者虎嗅编辑敲敲格,转载此文章须经虎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及链接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ef="huxiu.com/app.html">虎嗅App 猛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