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疫苗被叫停 腺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牛津疫苗被叫停 腺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全球民眾正熱切期待新冠肺炎疫苗面世,其中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發的疫苗原是被寄予厚望的代表之一。然而,阿斯利康日前發表聲明指,一名新冠疫苗測試者在接種後,出現「不能解釋的疾病」(unexplained illness),故決定暫停第三期臨床測試。
除牛津疫苗外,中國康希諾生物和俄羅斯「衛星V」(Sputnik V)的疫苗等也是同類型重組病毒疫苗。究竟腺病毒疫苗的原理是什麼?是否不及其他類型疫苗安全?

這款名為AZD1222的疫苗,是由一種感染了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腺病毒)製成。原本已經進入較大規模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在英國會有逾一萬人測試者參與、美國有三萬人、南非有2000人,巴西則有5000人參與。

研究團隊在此前的人體測試中發現,該疫苗不會對參與者造成任何嚴重的不良影響,只會引起一些輕微的副作用,例如肌肉疼痛和發冷。

牛津大學團隊利用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腺病毒)製成疫苗。(路透社)

這類腺病毒疫苗屬於非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或重組病毒疫苗,是以基因工程將病毒棘突蛋白基因添加到腺病毒(adenovirus),進入細胞後卸載基因,繼而誘發免疫反應。

其原理是透過在腺病毒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産生抗體。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無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裝自己很「兇」,讓人體産生免疫記憶。

技術相對成熟 不乏成功案例 

腺病毒疫苗這種技術並非全新,相對成熟,過去曾用於動物的狂犬病和犬瘟熱,強生(Johnson & Johnson)也曾以腺病毒製造愛滋病病毒(HIV)和伊波拉疫苗,在人體測試上初步均見成效。強生這次針對新冠病毒開發的腺病毒疫苗,亦計劃於九月展開第三期臨床測試。

傳統的疫苗一般可分為,滅活性疫苗(killed vaccine)以及活性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雖然活性減毒疫苗的效果較滅活性疫苗為佳,但對於一些較有危險性或致命性的病毒,如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等,在使用上仍有安全性的疑慮。而腺病毒疫苗等重組病毒疫苗,則屬於第二代疫苗。

腺病毒疫苗過去不乏成功例子,如愛滋病和伊波拉疫苗。(Getty Images)

不過,利用重組腺病毒作為載體將目標蛋白之DNA序列帶入體內,除了沒有傳統疫苗危險性之外,經實驗證明可同時引發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以及特異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反應,達到全面性的保護效果。

腺病毒載體型疫苗的最大優勢,在於具有製作簡單、安全、有效的特性,並能夠對使用者產生長期的保護效果。

缺點則是,此類疫苗研發需要考慮如何克服「預存免疫」。以進入臨床試驗的重組新冠疫苗為例,該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載體,但絕大多數人成長過程中曾感染過5型腺病毒,體內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載體的抗體,從而可能攻擊載體、降低疫苗效果。

腺病毒疫苗的好處是,製作簡單和安全。(路透社)

安全性不如其他疫苗?

那麼,腺病毒疫苗與其他類型疫苗的安全性比較如何?

首先,mRNA疫苗安全性最令人看好。因為它沒有傳染性,不是一個毒株,只是一段序列,包在一個安全的載體裡面。而且mRNA在體內可以被酶自動生物降解的特點增強了其安全性。同時,正因為mRNA在體內容易被酶降解,增加了不穩定性,也可能影響其有效性,至今從未有過mRNA疫苗正式面世。另一類DNA疫苗則存在和人體基因結合的風險。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至於減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前者不適合用在傳染率、致死率高的疾病,如新冠肺炎病毒,因為它感染人體的風險在所有類型的疫苗中是最高的。而後者則以病毒本身病原體製成,但病原體已經被高溫或化學物質殺死,較減毒疫苗安全,惟缺點是可能需要追加接種以維持保護力。

總括而言,腺病毒疫苗或許不如mRNA核酸疫苗般安全,但較滅活疫苗和DNA核酸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為佳。這次牛津及阿斯利康的疫苗在第三階段臨床測試遭遇挫折,但也不代表研發已告失敗,反而是一個提高疫苗安全性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