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基猴_百度百科

阿喀琉斯基猴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动物
收藏
0有用+1
0
这种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学名:Archicebus achilles)的古猴生活于约5500万年前潮湿、炎热的湖边,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灵长目动物。这种古猴身长约7厘米,体重不超过30克,体积接近现代的小侏儒狐猴。它还具有修长的四肢、尖小的牙齿和大眼窝,证明它善于跳跃和利用四肢走动、以昆虫为食并拥有良好的视力。
中文学名
阿喀琉斯基猴
拉丁学名
Archicebus achilles

发现命名

播报
编辑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 [1]
6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等人的成果,他们在对一具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做了长达10年的研究后证明:类人猿很可能起源于5500万年前。此前,科学界发现的最早的类人猿化石来自4500万年前,而这一成果将人类祖先的历史推前了1000万年,堪称灵长类与古人类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0年前,倪喜军在中国湖北荆州市附近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灵长类骨架化石。随后进行的年代测定显示,这具化石有5500万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灵长类化石。“尽管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但我不想急着发表成果,而是对它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10年后的今天,倪教授的论文 “姗姗来迟”,但登上了世界上最知名的学术期刊。
倪喜军将这一灵长类动物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它的脚后跟骨头很特别,又短又宽,具有明显的类人猿特征,与人类的脚后跟也有共同点。又短又宽的脚后跟骨头为人类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可以把阿喀琉斯基猴视作与人类远祖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阿喀琉斯基猴不但具有类人猿特征,还拥有跗猴的许多形态学特点,跗猴型动物与类人猿是两个不同的灵长类类群,所以倪喜军认为,在灵长类演化进程中,阿喀琉斯基猴处在类人猿与跗猴 “分家”的起点。也就是说,大约在5500万年前,类人猿诞生了,从那以后,人类的祖先开始了独立的进化历程。 [1]

生存习性

播报
编辑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复原图
倪教授与合作者复原了最古老灵长类动物的形象,它的个头很小,身长只有7厘米,体重20克至30克。相对而言,它的尾巴很长,有13厘米;脚特别大,长度和它的小腿一样。长有 “大脚”的好处是,脚的抓握、跳跃能力强,适合在树上生活。
阿喀琉斯基猴的眼睛比较大,与类人猿接近,没有在夜间活动的眼镜猴那么大,由此可以推测,这种猴子是在白天活动的。
发现类人猿祖先后,倪喜军为公众描述了一张简要的 “古人类演化进程图”。 5500万年前,类人猿在亚洲诞生,并向其他大陆扩散; 4000万年前,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欧亚大陆的类人猿逐渐消亡,而非洲大陆的一支类人猿繁衍兴盛,并走出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 2000万年前,没有尾巴的类人猿进化成人形动物;六七百万年前,在人形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与黑猩猩 “分家”;之后,古人类分别演化成南方古猿、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类型。南方古猿、直立人、尼安德特人都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狩猎,中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都属于直立人。 [1]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这副骨架兼具类人猿和跗猴(俗称眼镜猴)的特征,研究人员为其取名“阿喀琉斯基猴”,意为“有脚后跟的古猴”。跗猴的脚后跟很长,能发挥杠杆作用,从树上垂直起跳。而类人猿的脚后跟,宽而短,因为它在树上以跑为主,跳的难度已降低。“阿喀琉斯基猴”脚后跟的这块骨头,也是宽而短,跳跃和四肢走动都行,可适应树上生活。这说明,我们发现的这块化石,在灵长类进化树上处于最基础的位置上,处于跗猴型动物和类人猿的进化分离初期,这一时间比科学家们之前预想的要早得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