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防風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防風_防風是什麼_防風的用法用量_A+醫學百科

防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防風
Fánɡ Fēnɡ
防風
別名 銅芸、茴芸、茴草、百枝、閭根、百蜚、屏風、風肉、回雲、回草、百種
功效作用 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於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英文名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Root of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脾經肝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防風,是一種藥草的名字,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主產於黑龍江、四川、內蒙古等地。生用。

防風 Fáng fēng

藥草名。羽狀複葉,葉片狹長,開白色小花。根供藥用,有鎮痛祛痰等作用。《新唐書.方技傳.許胤宗》:「即以黃耆、防風煑湯數十斛,置牀下,氣如霧,熏薄之,是夕語。」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防風》:「銅芸、茴草、屏風、蕳根、百枝、白蜚。防者,御也。其功療風最要,故名。屏風者,防風隱語也。」

詳細信息

【基原】 Umbelliferae 防風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乾燥根。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微溫。 歸膀胱、肝、脾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應用】

1. 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惡風寒者,常配伍荊芥羌活獨活等;治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與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風疹瘙癢,多配伍苦參、荊芥、當歸等。

2. 用於風濕痹痛。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薑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目錄

防風的雙向作用

防風全草

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喻御風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為「風藥中之潤劑」。臨床隨證配伍,具有不同的雙向作用,茲瑣志之。

發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張元素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防風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湯);劉河間三焦實熱用防風配荊芥、硝、黃等(防風通聖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濕熱之劑,後者乃表裡雙解之劑。

防風配黃芪白朮,即玉屏風散。方中黃芪實衛,得防風則使邪去而外無所擾,得白朮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內有所據。所謂「發在芪防收在術」,內外兼顧,誠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筆者用本方加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烏梅,治自汗盜汗,均獲佳效。

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即《內經》雲「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朮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肢體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頻數者,用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若因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瀉者,用痛瀉要方(《醫方集解》引劉草窗方),取防風能舒脾瀉肝勝濕,為引經之要藥。

防風配枳實 (殼)能通便。方如《太平聖惠方》搜風順氣丸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王好古用防風合蒼朮、甘草為末(神術散),加生薑蔥白煎服,治內傷冷飲,外感寒邪而無汗者。筆者臨床取本方加枳殼(實)、麥芽治心下虛痞,以行氣除滿,消食去滯。

能止血,又能通經

「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驗後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腸風下血。筆者臨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側柏葉、荊芥、枳殼)加防風、升麻、大黃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極細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飲湯調服。不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於氣分,一舉兩得。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以及氣虛陰虛者非宜。  

品種考證

本品《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陶弘景謂:「今第一出彭城蘭陵,即近琅琊者,郁州百市亦有之,次出襄陽義陽縣界,亦可用,惟以實而酯潤,頭節堅如蚯蚓頭者為好。」李時珍謂:「防者御也,其功效療風最要,故名。」  

化學研究

根含3'-O-當歸醯亥茅酚(3'-O-angeloyl-hamaudol)、5-O-甲基齒阿密醇(5-O- methylvisamminol、β-谷甾醇甘露醇以及木蠟酸(lignoceric acid)為主的長鏈脂肪酸。尚含揮髮油、前胡素(dacursin)和色原酮甙(chromone)。還含升麻素升麻素苷等。  

藥理研究

1.解熱作用對人工發熱家兔,經口給予關防風煎劑或浸劑,有明顯解熱作用,煎劑的作用較浸劑好。

2.鎮痛作用小鼠灌服防風(品種未鑒定)50%乙醇浸出液(蒸去乙醇),能明顯提高痛閾(電刺激鼠尾法),皮下注射同樣有效。

3.抗菌作用新鮮關防風榨出液在體外試驗,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品種未經鑒定的防風煎劑對溶血性鏈球菌及痢疾桿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 防風醇浸膏給家兔皮下注射,對血糖無影響。

5.有解熱、鎮痛、鎮靜和抗驚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植物形態

防風,又名:山芹菜、白毛草、銅芸、回雲、回草、百枝、百韭、百種、屏風、關防風、川防風雲防風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體無毛。

根粗壯,莖基密生褐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

莖單生,2歧分枝。

基生葉三角狀卵形,長7~19厘米,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條形至披針形,全緣;葉柄長2~6.5厘米;頂生葉簡化,具擴展葉鞘

傘形花序,頂生;傘梗5~9,不等長;總苞片缺如;小傘形花序有花4~9朵,小總苞片4~5,披針形;萼齒短三角形,較顯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頭,向內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圓錐形。

雙懸果卵形,幼嫩時具疣狀突起,成熟時裂開成2分果,懸掛在二果柄的頂端,分果有棱。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野生於丘陵地帶山坡草叢中,或田邊、路旁,高山中、下部。 分布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湖南等地。  

本草文獻

【性味】辛甘,溫。

①《本經》:味甘,溫。

②《別錄》:辛,無毒。

③《藥品化義》:氣和,味甘微辛,性微溫。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無毒。

【歸經】入膀胱、肺、脾經。

①《珍珠囊》:太陽經本藥。

②《湯液本草》:足陽明胃、足太陰牌二經之行經藥。

③《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

【功用主治】發表,祛風,勝濕,止痛。

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①《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②《本草經集注》:殺附子毒。

③《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④《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

⑤《珍珠囊》:身:去上風,梢:去下風。

⑥《藥類法象》:治風通用。

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

⑦王好古:搜肝氣

⑧《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攣,活肢節,起癱瘓,斂自汗、盔汗,斷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經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泄不因於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方選錄

①治風邪傷衛,有汗惡風:防風、荊芥、葛根。(《症因脈治》防風湯)

②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風濕熱上塑損目,及腦痛不止:川芎五錢,柴胡七錢,黃連(炒)、防風(去蘆)、羌活各一兩,炙甘草一兩五錢,黃芩三兩(去皮,銼,一半酒制,一半炒)。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於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苦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蘭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頭風,痛不可忍者:防風、白芷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如牙風毒,只用茶清為丸,每服一丸,茶湯下。如偏正頭風,空心服。如身上麻風,食後服。未愈連進三服。(《普濟方》)

④治風熱拂郁,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等症: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宣明論方》防風通聖散)

⑤治白虎風,走轉疼痛,兩膝熱腫:防風一(二)兩(去蘆頭,微炒),地龍二兩(微炒),漏蘆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防風散)

⑥治癰疽最難收口者: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歸尾各二錢,雄豬蹄一節。加連須蔥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絹片蘸水洗之,拭乾,然後上藥,其深曲處,以羊毛筆洗之。(《外科十法》防風湯)

⑦治一切風瘡疥癬,皮膚瘙癢,搔成癮疹:防風(去叉)、蟬殼、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半,天麻二兩。上四味搗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荊芥酒或茶湯下。(《聖濟總錄》防風丸)

⑧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天南星(湯洗七次)、防風(去叉股)各等分。細末。如破傷以藥敷貼瘡口,然後以溫酒調下一錢。如牙關急緊,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子小便調下,或因斗傷相打,內有傷損之人,以藥二錢,溫酒調下。(《本事方》玉真散)

⑨治自汗:防風、黃芪各一兩,白朮二兩。每服三錢,水一鍾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風散)

⑩治盜汗:防風五錢,川芎二錢半,人蔘一錢二分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米飲調下。(《世醫得效方》防風散)

⑾消風順氣,治老人大腸秘澀:防風、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簡便單方》)

⑿治崩中:防風去蘆頭,炙亦為末,每服二錢,以麵糊、酒調下,更以麵糊、酒投之。(《經驗後方》)

⒀治黴菌性陰道炎:防風、大戟艾葉各五錢。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

各家論述

李杲:「防風,治一身盡痛,隨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乃手足太陽證,正當用防風。凡瘡在胸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證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病人身體拘倦者風也,諸瘡見此證,亦須用之。錢仲陽瀉黃散中倍用防風者,乃於土中瀉木也。防風能制黃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本草正義》:「防風,通治一切風邪,故《本經》以主大風三字為提綱。頭痛惡風,及風邪而目盲無所見,其外感風邪之盛可知,風行周身,而骨節為之痛痹,亦風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風皆治之,誠風藥中之首屈一指者矣。《別錄》主煩滿脅痛,亦風淫於外而遏抑其清陽之氣,不得宣布也。脅風二字,太不經見,而下文接以頭面去來一句,則所謂風者,蓋即指頭面去來之風邪,脅字蓋誤,瀕湖《綱目》引此無脅字,亦疑而刪之也。四肢攣急,即《本經》風行周身、骨節疼痹之證。字乳者,產育乳子之時。金瘡則破傷也。內痙二字,直接字乳金瘡作一句讀,即新產之中風及破傷風二證,皆有發痙一候,是血虛而內風煽動,非外來之風邪,故曰內痙,而防風亦能通治,頗似合外風內風而一以貫之。然古人以中風一證,無不從外來風邪治療,是以產後發痙,角弓反張,《千金》、《外台》均用豆淋酒等方,純以發表祛風為主。究竟產後痙厥、金創破傷二者,雖有猝為寒風所乘,宜於解表之一證,要知二者皆在血脫之後,陰不涵陽,肝風內煽,發為痙瘈,尤其多數,此則宜於潛陽息風,鎮定為亟,萬不可再用風藥,助其暴戾。《別錄》內痙二字,必非防風之辛溫發散者所可妄試。防風為風病之主藥,《本經》所主,皆風門重證,故首以大風一句表揚其功用,則驅除外風,兼能通痹起廢,其效最弘,《本經》列於上品,正以其足當大任而推重之,非無故也。後人但以為感冒風寒,輕疏發散之用,未免視之太淺。防風為泄風之上劑,然以走竄宣散成功,必其人氣血充足,體質堅實,猝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溫宣洩,而無流弊。幾古人治風諸方,皆不能輕用於今時東南之人者,以質脆陰薄,不能勝此燥烈之性也。防風雖不至如烏、附、姜、辛之剛烈,然溫燥之氣,撲人眉字,確是溫辛一類,所以溫熱之風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當審慎,而肝陽之動風,血虛之風痙,又必柔潤息風,方為正治,散風諸劑,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本草經疏》:「防風治風通用,升發而能散,故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周身骨節疼痹,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下乳,金瘡因傷於風內痙。其雲主目無所見者,因中風邪,故不見也。煩滿者,因風邪客於胸中,故煩滿也。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祛風燥濕,故主痹也。發散之藥,焉可久服,其曰輕身,亦濕去耳。《別錄》雲,叉頭者令人發狂,叉尾者發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調食用之香而療風更優也。」

《本草匯言》:「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故主諸風周身不遂,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痿躄癎痙等證。又傷寒初病太陽經,頭痛發熱,身痛無汗,或傷風咳嗽,鼻塞咽干,或痘?將出,根點未透,用防風辛溫輕散,潤澤不燥,能發邪從毛竅出,故外科癰瘡腫毒、瘡痍風癩諸證,亦必需也。為卒伍之職,隨引而效,如無引經之藥,亦不能獨奏其功。故與芎、芷上行,治頭目之風;與羌、獨下行,治腰膝之風;與當歸治血風;與白朮治脾風;與蘇、麻治寒風;與芥、連治熱風;與荊、柏治腸風;與乳、桂治痛風,及大人中風、小兒驚風,防風盡能去之。若入大風厲風藥中,須加殺蟲活血藥乃可。」


本植物的葉(防風葉)、花(防風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春、秋均可採挖,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葉及泥土,先曬至八成干,捆把後,再曬至足干。

【藥材】乾燥的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稍彎曲,長20~30厘米,根頭部直徑約1厘米,中部直徑1~1.5厘米。

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

根頭部有密集的細環節,節上有棕色粗毛,頂端有莖的殘痕;根部外皮皺縮而粗糙,有不整齊的縱皺及細橫紋,除散生污黃色的橫長皮孔外,點狀突起的鬚根痕也隨處可見。

質松而軟,易折斷,斷而不平坦,木部淡黃色,皮部黃棕色有裂隙射線呈放射狀。

氣微香,味微甘。

以條粗壯、皮細而緊、無毛頭、斷面有棕色環、中心色淡黃者為佳。

外皮粗糙、有毛頭,帶硬苗者質次。

主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

此外,遼防風藥材寧、山東、山西、陝西等地亦產。

以黑龍江產量最大。

在商品中,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所產的稱關防風或東防風,品質最佳;內蒙古(西部)、河北(承德、張家口)所產的口防風和山西所產的西防風品質次於關防風;河北(保定、唐山)及山東所產的稱山防風,又稱黃防風、青防風,品質亦較次。

除上述正品防風外,尚有以下幾種,均為地區習慣用藥。

①川防風為同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詳川防風條。

竹葉防風為同科植物竹葉防風的根,詳竹葉防風條。

③雲防風為同科植物松葉防風的根,產雲南、四川。

植物高30~100厘米,莖有細條紋。

葉為2回或3回成三數分裂,裂片狹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中部以上莖生葉有葉鞘。

傘形花序,花序柄延長,堅硬;無總苞或僅有葉狀總苞1片;傘輻6~8,長短不一;小總苞片約10片;萼缺;花冠黃色。

果卵形。

④新疆防風為同科植物細葉防風的根。

產新疆。

植物高1~2米。

基生葉多數,3回羽狀全裂,裂片線形;莖生葉較小。

傘形花序,傘輻少數,不等長,被短柔毛;總苞有5~10片披針形苞片,背面被短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多數,集成頭狀,小總苞有6~7片小苞片;萼齒短,絲狀;花瓣白色。

果近圓柱形,密生柔毛。

【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 5~30列細胞

皮層窄,有較大的橢圓形油管。

韌皮部較寬,有多數類圓形油管,周圍分泌細胞4~8個,管內可見金黃色分泌物;射線多彎曲,外側常成裂隙。

形成層明顯。

木質部導管甚多,呈放射狀排列。

根頭處有髓,薄壁組織中偶見石細胞

粉末淡棕色。

油管直徑17~60μm,充滿金黃色分泌物。

葉基維管束常伴有纖維束

網紋導管直徑14~85μm。

石細胞少見,黃綠色,長圓形或類長方形,壁較厚。

【炮製】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晒乾。

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乾燥根、含揮髮油、甘露醇、苦味甙、酚類、多糖類及有機酸。

本品辛溫,甘緩不峻、散風勝濕,為防風通用之藥。《本草匯言》:「防風,辛溫輕散,潤澤不燥。發邪從毛竅出,故外科腫瘡腫毒、瘡瘺風癩諸證,亦必需也。」

該藥在美容方中頻率較高。現代研究表明,防風煎劑、浸劑有明顯解熱作用,並有抗炎及抗驚厥作用。還有增強免疫和抗過敏作用。

其他名稱:銅芸 茴芸 茴草 百枝 百蜚 屏風 風肉

主要成分:防風含揮髮油、甘露醇、苦味甙等。根含3ˊ-O-當歸醯亥茅酚、5-O-甲基齒阿密醇、β-谷甾醇、甘露醇以及木蠟酸為主的長鏈脂肪。尚含揮髮油、前胡素和色原酮甙。

性狀:根圓柱形或長圓錐形。表面灰棕色,有縱槽,並有橫向皮孔及點狀根痕。根頭部密集環節,上有棕竭色毛狀殘存葉基。體輕質松,斷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淺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1.治療面神經麻痹:將全蜈蚣兩條研成細末,用防風30克煎水送服,每日劑,晚飯後服,病程長者加當歸、川芎,兒童酌減。藥後避風寒。10日為1療程,治療1~2療程。2.治療扁平疣:防風丸。每日2次,每服10克。一般連續服1~3周,如服4周無效即改用他法治療。3.用於排砷:防風、綠豆、紅糖、甘草。水煎分2次服,14日為1療程。4.用於慢性腰背關節痛:以防風注射液(防風、牛膝、桂枝按中藥常規製劑法製成)於腰背部壓痛明顯的穴位按歸經用藥法選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5~7次為1療程。

用法及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不良反應和注意:

規格:

生產廠家:

是否醫保用藥:醫保

是否非處方藥:處方

其它: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防風栽培

一、栽培管理

1、選地

防風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 但應選擇地勢高燥的向陽土地,土壤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最適宜。粘土、澇窪、酸性大或重鹽鹼地不宜栽種。

2、整地

防風為深根植物,二年生根長可達50~70厘米。因此在秋天要求對土地進行深翻達40厘米以上,早春整平耙細,拾淨根茬和雜物,為防風生長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3、施肥

為滿足多年生防風生長發育對營養成分的需要,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加入過磷酸鈣20~30千克或磷酸二銨8~10千克。最適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後翻入耕層。最遲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勻。

二、作畦、育苗與播種

防風既可用種子直播,也可採用育苗移栽方法繁殖。生產實踐中發現,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的方法,可收到既節省種子,又便於集中管理,還可節約用地的多方面效果。

有條件地方可以根段繁殖,利用根段萌生和根莖。截取5厘米長根段,早春開溝,栽植根段。每畝用種栽根段35~40千克。栽後覆土,澆水保墒。

1、畦床製作

作畦育苗有露地直播育苗和保護地塑料拱棚育苗兩種,可因地選用。

(1)露地直播畦 畦面長寬一般因地勢條件而定,要因地制宜,以便於管理為原則。畦床要求畦平,埂直,堅實。

(2)中棚:畦寬2.4米,畦長15~20米。小棚:畦寬1.2米,畦長15~20米。畦間距40厘米,均製作成低於地平面10~15厘米的步道溝。

2、播種適期

(1)育苗田 利用塑料拱棚早春進行育苗的時間,要早於露地直播育苗7~10天,因扣棚後具有保濕增溫作用。播種方法以撒播為主。

(2)露地直播 要在早春氣溫達到15℃以上時進行,4月上中旬,以壠(條)播為宜。

3、種子處理與播種

將精選好的種子,於播種前3~5天進行溫水浸泡處理。用35℃的溫水浸泡24小時,用40℃~50℃的溫水浸泡8~12小時,使其種子充分吸水,以利發芽。浸泡時做到邊攪拌,邊撒種子,撈出浮在水面上的癟籽和雜質,將沉底的飽滿種子泡好後取出,稍晾後播種。

扣拱棚育苗田撒播時,將畦面整好,噴透水分,然後人工撒播種子,每畝用種2.5~3.0千克。撒播均勻後,用竹篩或鐵篩篩上2.0厘米厚的濕潤新土保墒,蓋嚴種子,然後插弓扣膜。

露地平畦育苗採用條播,人工用藥鎬開溝,行距15~20厘米,開溝深2~3厘米(壤土稍淺,沙土略深),將種子用點播器均勻地播撒在溝內,覆土1~1.5厘米厚,待稍干進行踩壓保墒。

生產田直播,播種方法基本與露地育苗方法一致,但行距要加大到25~30厘米,每畝用種量降至1.0~1.5千克。

三、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扣塑料薄膜拱棚內育苗,播種至出苗階段為密閉期,要經常檢查,控制好棚內溫度,一般以20℃~25℃為適宜溫度,如天氣過熱,棚內溫度過高,要加蓋草苫遮蔭進行降溫。當畦面藥苗見綠時,可通過揭膜放風的方法來調整棚內溫度。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加大放風孔,進行煉苗,直至揭掉塑料膜為止。畦內發生雜草,要及時除草。

(1)抗旱保墒,力爭全苗 露地育苗田和生產直播田,播種至出苗期間管理十分重要。此期要採取一切抗旱保墒措施,壓、踩、摟、軋、石袞因地、因時並用,確保播種層內有充足的土壤水分,滿足其萌發需要,嚴防土壤"落干"和種子"芽干"的現象發生,力爭達到苗全、苗壯。

(2)除草鬆土,防荒促壯 田間和畦面生長出雜草,將影響幼苗生長,要求見草就除掉,防止草荒欺苗。同時,要進行中耕鬆土2~3遍,為幼苗根系生長改善環境,促使根系深扎,達到壯苗的效果。

(3)疏苗定苗,防蟲保苗 出苗後15~20天,苗高達3~5厘米左右時,進行疏苗,打開"死撮",防止小苗過度擁擠,生長細弱。生長到一個月左右時,苗高達10厘米以上,進行最後定苗,育苗田苗距2~3厘米,生產田苗距8~10厘米,防止苗荒徒長。同時,苗期時值地下害蟲(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苗期害蟲(象甲、金龜子)相繼發生為害,要做好田間調查和防治工作,保證防風幼苗不受損害。防治技術參見北沙參章節。

2、生長期管理

由於防風適應性強,耐寒、抗旱性強,只要保證全苗,生長期間管理比較簡單。為促進生長和發育也可採取一些促控措施。

(1)追肥澆水 一般情況下第一年人工栽培防風,很少表現缺肥和缺水症状。只有播種在沙質土壤或遇嚴重乾旱天氣時,在定苗後適當追肥澆水。每畝追尿素8~10千克,硫酸鉀3~5千克,追肥後及時澆水,以滿足不良土壤和不良天氣影響下的防風幼苗生長需求。

(2)中耕除草 生長期間仍然有一部分雜草在不同時間生長出來,要結合中耕鬆土及時拔除。

(3)排洪防澇 防風生長的旺盛時期在6、7、8月份,正逢雨季,田(畦)間發生洪澇和積水要及時排除,並隨後進行中耕,保持田間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有利於根系生長。

3、越冬期管理

防風栽培第一年為營養生長,地上植株蓮座狀,很少有抽苔開花現象,一但發現要及時摘除。生長到10月上中旬,地上葉莖開始枯黃,進入越冬休眠期。此期管理,一是澆好越冬前的封凍水,嚴防因北方氣候乾旱而引起水分不足。要在10月底或11月上旬進行澆封凍水,要澆灌均勻。二是防止放牧和畜禽的踐踏為害,做好田間管護工作。三是對育苗田管護好秧苗,並對移栽田做好各項移栽前的準備工作,如整地、施肥、水源等。

4、返青期管理

防風根莖在地下經過一個冬季漫長的"休眠"以後,到翌年春季隨著天氣變暖,氣溫升高,耕層逐漸解凍,根莖開始萌發新芽,進入返青期,開始新的生命活動

(1)清園 返青前人工進行徹底清園,將地表枯乾葉莖清除到田外燒毀,以減輕病蟲的發生和為害。

(2)追肥澆水 每畝追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千克,全田鋪施,隨即澆水,促使返青,達到壯株、壯根的目的。

(3)起苗移栽 於春季3~4月份幼苗"返青"前,在整好的移栽田內,按行距15~18厘米橫向開溝栽植,開溝深10~15厘米,株距8~10厘米,土壤板結乾旱進行座水移栽,也可穴栽。穴距10~20厘米,每穴栽兩株,栽植時要栽正、栽穩,使根系舒展。栽後覆土壓實,也可栽後普澆一次定根緩苗水,提高栽植成活率。

5、旺盛生長期管理

生產田以提高根系產量為目的,加強管理十分重要,因此要滿足防風旺盛生長期對生長條件的需要。

(1)中耕鬆土 防風返青至旺盛生長期持續時間達二個多月,此期生產田仍以促根生長發育為主,田間經常進行中耕鬆土,改善根系生長環境,促根健壯生長。

(2)除草防荒 及時拔除田間雜草,防治草荒。

(3)根外追肥 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如發現營養不足,可進行根外追肥,可噴磷酸二氫鉀、"保多收"、增根劑等,按說明使用。

(4)打苔促根 因防風第二年將有80%以上植株抽苔開花結實,地上植株開花以後,地下根開始木質化,嚴重影響藥用根質量或失去藥用價值,為此,兩年以上除留種田外,要必須將花苔及早摘除。一般需進行2~3次,見苔就打掉,避免開花消耗養分,影響根的發育。

(5)排濕除澇 田間遇澇或積水時,要及時排除,以免影響植株生長。

6、留種田管理

選留植株生長整齊一致,健壯的田塊作留種田,不進行打苔,可放養蜜蜂輔助授粉。到8~9月份,防風種子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輕碰即成兩半時採收。不能過早採收未成熟種子,否則影響發芽率或不發芽。也可割回種株後放置陰涼處後熟一周左右,再進行脫粒。晾乾種子放置布袋貯藏備用。

繁種也可選留二年生根莖,翌年春季進行根段扦插繁種,將防風無蘆頭根段截成3~5厘米的小段,開溝深5厘米左右進行斜栽,當年不抽苔開花,根不木質化,只是根的形態變化較大,主根圓柱形,生有多數較長的支根。隔年開花產籽。如用帶蘆頭的根莖扦插,當年可開花產籽,一般不採用。

四、病蟲害防治

防風生長發育期間很少發生病蟲害,只有個別年份發生。要做好調查,認真防治。

1、白粉病

夏秋季發生。被害葉片兩面呈白粉狀斑,後期逐漸長出小黑點(病菌的菌囊殼),嚴重時使葉片早期脫落。其病原菌為獨活白粉病屬囊菌亞門白粉菌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起重複侵染,天氣乾旱時病害較重。

防治措施:一是冬前清除病殘體,集中銷毀,減少田間侵染源。二是發病初期噴洒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5%粉銹寧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每隔7~10天用其中一種藥劑防治,共噴2~3次。

2、根腐病

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生,被害後根際腐爛,葉片萎蔫,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初時拔除病株,穴內撒石灰消毒;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拌草木灰(1∶10)施根的四周並覆土。

3、黃飛蝶

黃飛蝶又名茴香季鳳蝶,幼蟲咬食葉片。

防治方法:幼齡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

五、採收加工

防風一般在栽種第二年開花前或冬季收穫;早春用根苗栽的可於當年冬採收,均以根長達30厘米以上,根粗0.5厘米以上時才挖采。採收早,產量低,採收過遲則根易木質化。收穫時宜從畦的一邊挖一條深溝,然後一行行掘起,露出根後用手扒出,防止挖斷。挖出後除淨殘莖、細梢、毛須及泥土,曬至九成干時,按粗細長短,分別捆成重250克或50克的小捆,再曬或烤至全乾即成。一般畝產300~400千克。

產品質量:以身干,無蟲蛀、霉變,無根須及毛頭,根條粗壯,斷麵皮色淺棕,木質部色淺黃者為優。

六、留種技術

選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的二年生植株。增施磷肥,促進開花、結實飽滿。待種子成熟後割下莖枝,搓下種子,晾乾後放陰涼處保存。另外,也可以在收穫時選取粗0.7厘米以上的根條作種根,邊收達栽,或者在原地假植,等明春移栽定植用。  

藥性歌訣

《醫學入門》,李梴[1]

防風氣溫味甘辛,通療諸風痛滿身,頭目脅痛並胸滿,除濕止汗住崩津。

參看

關於「防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名字空間
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