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戰神王必勝「手硬心慈」,締造必勝神救援 | 健康遠見
防疫

防疫戰神王必勝「手硬心慈」,締造必勝神救援

防疫戰神王必勝「手硬心慈」,締造必勝神救援 王必勝南北奔波馳援,總能擊潰看不見的敵人,人們忍不住奉上「必勝將軍」「防疫戰神」美譽。

今年初部桃事件,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首度挺進疫情熱區,擔任前進指揮所指揮官,又陸續馳援苗栗、屏東、台北。他如何坐鎮前線指揮,成功化解一次次的群聚感染危機?

大疫當前,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但北農環南三市場的聯合前進指揮所解編,可以暫時脫下指揮官的背心戰袍,還是讓王必勝常處危急而緊繃的臉部肌肉,難得鬆弛,露出春風微笑。 

數不清有多少個日子,沒有回到忠孝東路六段、衛福部九樓的醫福會執行長辦公室。 

南北奔波,馳援桃園、苗栗、屏東、台北的大型群聚感染事件,他決定不進辦公室,不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進行政院,甚至不進家門,以免一念大意,把風險帶給同事、長官和家人。 

數不清的,還有自己到底是第幾度擔任前進指揮所的指揮官了。從去年親赴武漢天河機場指揮包機回台、今年初的部桃、4月華航諾富特、6月初到苗栗電子廠,期間穿插三次南下屏東協助Delta病毒傳播事件,再來就是7月輪番排查台北三市場,他總能擊潰看不見的敵人,人們忍不住奉上「必勝將軍」「防疫戰神」美譽。 

邱莉燕整理圖/邱莉燕整理

「我不敢說這是勝利,不如稱它順利,」罕見換上文青風的襯衫,王必勝語帶開朗說。 

場場拆彈行動可圈可點,難免被造神,甚至風傳綠營屬意推舉他參選2022,王必勝卻說「我不大在意這些事情」,自己不會因為某些有趣的稱號而影響群聚現場的專業判斷,或因封神而驕矜自大,掌聲不是他渴望的戰利品。清零,自有其千鈞之後座力。 

他的領導風格〉緊迫盯人,隨時調整策略 

群聚感染事件的前進指揮所,是個特殊的存在,固定成員包括兩位防疫醫師,一位疾管署的區管人員,現場負責人或地方官。 

在王必勝的帶領下,指揮所異常「簡陋」。會議室裡投影機電腦白板全無,大家圍坐一圈,口罩戴上,距離拉足,無需主席致詞,沒有點名輪流報告待辦事項,而是直面對決疫情,半小時散會。 

但往往會議後的兩、三個小時,成員們就接到王必勝的追蹤電話,回報結果、隨時調整作戰策略,「朝令夕改」非常需要。「緊迫盯人,是王必勝的特色,」染疫大廠之一、京元電子資深副總李坤光說,肩併肩抗疫的18天裡,他常與王必勝忙到凌晨34點,睡沒多久到上午7點,就收到王必勝的LINE早安問候。 

時間先撥回至64日,指揮所前進苗栗竹南,即便曾經歷部桃、華航諾富特的洗禮,但到了京元、超豐、智邦現場,王必勝也從沒見過這陣仗:高達380餘人確診,台灣自有新冠疫情以來迄今最大的群聚感染事件,且找不出感染熱區。 

棘手的是,不僅環境陌生,這個行業他也很陌生,卻得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做出初步判斷。勝敗,往往就取決於初步判斷正確與否。李坤光回憶指揮所成立首日,王必勝對京元的半導體測試業務,及在台灣護國神山中扮演的角色,完全沒概念。但第二天便能快速掌握到,台灣經濟命脈的半導體供應鏈將有斷鏈的風險,於是大幅修正防疫策略,設法讓染疫大廠能快速復工。 

李坤光從旁觀察,雖然王必勝是醫生,但滿有企業頭腦,學習力超強,會發掘問題的根源,擬定快速有效的戰略。 

他的作戰心法〉擴大匡列隔離,再採檢分流 

匡列、隔離、採檢、分流,是王必勝處理群感事件的四大心法,數度公告各界,人人琅琅上口。但從獨特的「必勝視角」,四大心法中其實次序更為關鍵。各行各業管控疫情,通常的作為是把採檢放在第一次序,王必勝恰好相反,優先將匡列隔離做在最前面。 

「因為先做採檢,只會讓你之後鬆懈而已,」王必勝說,把篩檢陽性視為安全沒事的逃生船,後來就會「有事」。 

從沒事變有事的邏輯是這樣的:發現數人確診,緊接隔離入院,並匡列周邊人士進行採檢,篩出陰性便沒事,但這正是有事的開始,因為潛伏期會使他們三、四天後才發作,二採之前會放鬆警惕,便成為疫情延燒的破口。 

「我的做法就是匡大一點,先隔離,」王必勝說。京元電子防疫小組召集人李坤光,發現兩位外籍移工確診的當晚,果斷匡列了將近200個人,但大量隔離安置時人仰馬翻,他被罵到翻。王必勝進駐後卻大讚李坤光很厲害,隔了幾天,王必勝又一口氣匡了將近500人,不怕被罵,也不怕麻煩。 

李坤光十分認同王必勝的策略,擴大匡列,就是要小題大作,就是要勞師動眾。 

有別於危機處理的前期要機動快速,到了中期的時候,王必勝反而花了很多時間在等待,「要等待潛伏期的過去,這個耐心是處理這種事情,絕對不能急的態度,」王必勝說。 

風險分級,正是王必勝攻克突發公衛事件的祕訣。風險高的接觸者安置於隔離集中檢疫所,一人一室。風險較低的接觸者則密集採檢,一次、兩次、三次,把病毒一隻一隻找出來撲零。 

「沒有一個地方會提供完全正確的名冊,從第一天去到最後處理完,都不會是完整的,」王必勝透露情況永遠不會完全如自己所願。 

若事後對這波大流行的過往復盤,王必勝不想要被歌頌,不需要被討好,也不貶低誰。過程中美好的、病態的,一併放入記憶封存。 

他手握兩大利器〉中央實驗室、5500間隔離房 

協調、組織、指導全區疫情監測與疫情處置,王必勝手上還握有中央支援戰備的兩項利器:一是台北榮總斥資上億的中央檢驗實驗室,擁有台灣規模最大的檢體處理自動化設備。 

二是王必勝原本執掌醫福會,下轄26家部立醫院,並在疫情中組織48家集中檢疫所,總計擁有5500間隔離房。「一度大家開玩笑,稱我是全台最大的旅宿業業主。」 

另外,當傳染80餘國的Delta病毒入侵國境之南,指揮中心雖未在屏東設立前進指揮所,但王必勝仍南下協助。 

令屏東衛生局局長施丞貴印象深刻的是,王必勝強大的動員能力,匡列600餘位鄉親原本是居家隔離,立刻轉移至南台灣各集中檢疫所。「不能等了!」王必勝也堅持枋寮醫院整個急診要再次關閉三天,魄力令施丞貴佩服。 

更驚訝的是王必勝的開放心態,當下有人建議熱區楓港和善餘二村封村兩週,他卻力排眾議,全國未宣布第四級警戒,難道因Delta病毒就該封村嗎?「要拿捏防疫與人權的平衡,不能無限上綱。」 

他的內心柔軟〉急人所急,感人所感 

7月初,台北市最大的三個果菜批發市場裡,病毒瘋狂滋長,王必勝再度銜命出征。 

除了高興棘手的群聚事件順利落幕,王必勝更希望做一個「行走的感管教科書」,廣泛傳播抗疫經驗。圖/除了高興棘手的群聚事件順利落幕,王必勝更希望做一個「行走的感管教科書」,廣泛傳播抗疫經驗。

市場型的群聚感染,難在進出的人員複雜,以北農第一市場為例,廣達五公頃,一天人流高達1.7萬至2萬人,有北農員工、承銷批發商、外圍攤商、捆工、搬運工及買菜民眾,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可能被感染的人?  

王必勝一到,首先站在訊息鏈的頂端,在第一時間索要三個市場的分布圖及樓層圖,日行五萬步,走遍市場,詢問作業形態,畫出疾病傳播的路徑。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翁震炘,對王必勝迅速找出熱區,記憶至今猶新:「拿出平面圖,標示確診者的工作場所或攤位,知道彼此的位置關係,若是集中某一區塊,就知道該怎麼匡列。」 

「動作很快!」翁震炘總結說,從匡列到採檢,兵貴神速,包括台北榮總團隊的PCR檢驗,約莫兩個小時就知道結果。 

正因為一切有條不紊進行中,王必勝進駐後幾天,數據顯示各市場篩檢總陽性率及新確診個案數皆大幅下降,整體評估疫情已獲控制,北農環南市場專案「聯合前進指揮所」,於710日完成階段性任務,解編! 

因嗆聲立委聲名大噪的環南市場自治會會長林勝東,最感謝王必勝的是解決防疫旅館的入住問題。 

「費用負擔太大了!」林勝東向王必勝反應,攤商被隔離去住防疫旅館,收入全無,防疫旅館一天費用2500元,要是一家五口連續住14天,承受不起龐大的支出。 

王必勝當下便裁決以專案形式處理,由中央統籌被隔離者防疫旅館的費用,「他真的能解決不少的問題,」林勝東說。 

管控疫情明快強硬,但王必勝對待關聯人士的態度溫暖柔軟,是這位指揮官一大鮮明特質。 

「你要用對方的語言跟他溝通,」王必勝說,對方的語言並不是指用台語、國語或客語交談,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著想,才比較容易合作。 

像林勝東身為會長,首先要思考他關心的是什麼?當然是市場的攤商,便要去想法子讓他對這些人有所交代。若是指責,他就會為自己辯護,沒有辦法處理事情。 

防疫旅館專案處理,某種程度也是人性的考量,「假使要被隔離者付費,有人就可能會閃躲。這個變因拿掉,讓他們安心接受採檢,避免隱匿足跡史,」王必勝說。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王必勝手硬心慈,不讓疫情中任何一人掉隊。 

用專業換取信任,用仁厚安撫絕望,王必勝的表現眾所周知,但他希望大眾不要太早唱起讚歌,未來社區必然會時不時冒出小規模感染。至於英不英雄,緩解大流行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王必勝
出生:1969年
學歷: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第一外科研究、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
經歷:衛福部金門醫院院長、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
現職: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