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阮的大师有哪些?

类似刘星这样的
关注者
78
被浏览
71,080

12 个回答

阮业余爱好者,碰巧跟题主文章里的冯满天老师一个姓儿,愿意做一些整理。

阮是名副其实的汉民族乐器,当代民乐里比较出名的琵琶、二胡和扬琴,反而都是外来乐器。


中阮是阮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中音声部,它的弟兄们(这么可爱所以一定是蓝孩子?)还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这些乐器大小有别,定调不同,但原理和演奏手法基本相通。

由于题主没有设定时间范围(难道是高中文综的阴影?),我就从古代开始说起啦。


-------------------------------------------------------我是古代---------------------------------------------

阮的起源,大约追溯到公元前一百多年,张骞出西域那会儿,汉武帝准备把自己侄子的女儿嫁给乌孙王做媳妇儿,但是路途遥远,整天骑在马上赶路又没有WIFI,于是汉武帝命人參考琴、箏、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琴箱、直柄、十二柱、四弦,当时叫做“秦琵琶”。

这段历史在魏晋学者傅玄所撰《琵琶赋·序》中有记载:“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有十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取易传于外国也。”


王昭君(约前52年—约15年)

因为当时阮还不叫阮,而是“秦琵琶”,许多诗词文章里也把昭君和琵琶写在一起。但实际上,王昭君当时拿的是阮。


图:阮界大咖王仲丙告诉我们,昭君拿的是阮。(王仲丙先生是现代中阮和大阮的发明者,下文会有介绍)

王昭君估计是古代第一位中阮大师(?)。此处“中阮大师”打个问号,因为那个时候阮还没有分高中低音,王昭君的演奏技术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师。不过,她的名字的确流传至今。


阮咸(西晋)

图:南京西善桥东晋南朝墓墙砖画上的阮咸(右)与荣启期(左)

阮这个乐器全名叫阮咸,就是以这位大哥命名的。他与嵇康、阮籍等并列“竹林七贤”。 据说他精通音律,而且有一种说法是,阮的起源是阮咸改造了从龟玆传入的琵琶,制成了阮。


不过,把“秦琵琶”定名为“阮咸”,是武则天的“文化部长”元行冲的功劳。

图:1980年在甘肃武威南营青咀湾唐开元二十四年( 公元736年) 墓中出土。音箱已残破,琴杆十分精美。从墓志铭记得知墓主为武则天的侄女慕容氏。


唐代的阮做工精巧,声音优美,是王公贵族、文艺青年最爱。

白居易曾在诗中《和令狐射小饮阮咸》写到: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非琴不是筝”,冯满天某一次音乐会的名字就是这句诗,觉得很有禅味。


宋太宗(939年-997年)

宋朝皇帝多文青。《宋史·乐志》记载,宋太宗不仅会弹阮,将阮改革为“五弦阮”,还亲自创作五弦阮曲4首,改编五弦阮曲148首,编创阮曲之多堪称历史之最。

(实际上五弦阮早已有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已见其形,唐代的五弦阮,琴箱呈花瓣形,柄上有四柱。)

宋张邦基撰《墨庄漫录》中还记载了两位弹阮高手:“(王)庆之则闲雅多,则古曲优逸不迫;(安)敏修则变移宫徵,抑怨取兴,杂以新声。然皆妙手绝艺也。”


李师师(1102年-1129年)


图:好多女演员演过她,但是我最喜欢何晴,嘤嘤嘤

《水浒传》中提到,北宋末年的著名歌伎李师师也是一位弹阮名秀,常当面向圣上宋徽宗献艺,还曾请梁山好汉燕青欣赏。

第八十一回:

“李师师取过阮来,拨个小小的曲儿,教燕青听,果然是玉佩齐鸣、黄莺对啭、余韵悠扬。”

当然,《水浒传》不是纪实文学,这段权当调剂。


到元代,曲艺艺术发展迅速,阮的变形——月琴——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戏曲中。


图:月琴


阮还有其他名字,汉琵琶、秦汉子、直项琵琶。而琵琶那个时候叫做龟兹琵琶、曲项琵琶。

古代的阮乐名家还有范晔、朱生、沈文季、褚渊、祖延、谢尚、石苞、谢奕、孔伟、孙放、冯小怜等等。知识有限,恕不一一。

明清时期,有关阮的记载少了,但明朝仍有朱元璋之子朱权、施彦昭等留名历史。清朝,随着整个统治的腐朽,文化艺术也受到波及。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阮,做工简单,音域极其有限。


----------------------------------------我是现代------------------------------------------------------------

阮曾经一度失传,建国后才复活。它经历了从死到生、从配角到主角的洗礼。至今,不得不说,它仍然是一件比较小众的乐器,但是这短短半个世纪间,有很多令人尊敬的艺术家献身于阮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将这个属于汉民族的乐器重新唤醒。


正因为阮有着这样的历史,在我眼里,它既有古典的韵味,也有一些独特的后现代的气质。


王仲丙(1924-)

(照片请见上文王昭君那张)

阮界大咖,为什么这么说?现代中阮和大阮的发明者啊。他是杨荫浏的学生,杨荫浏又是阿炳的学生,妥妥的名师名徒。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1952年,中央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成立。王仲丙是1953年进去的,他根据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嵌螺钿紫檀阮咸的照片,制成了阮。


图: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嵌螺钿紫檀阮咸

因此,阮的诞生,是基于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和发展,它也是作为合奏乐器首次出现在这个时代。


张子锐(1918-)

老爷爷全才,没找到跟阮在一个画面的图片(哭)。

在乐队里,如果只有一种阮,则缺乏层次和厚度,难以演奏变化丰富的合奏,因此他按照声部音区做成了小中大低四种规格的系列阮。


插一段:

不得不说,民族乐器是不太适合乐团合奏的。西方的管弦乐团的高度成熟,离不开数学化的乐谱系统,以及大部分乐器采用十二平均律制成(大概意思就是它们的音高变化有统一的频率,因此和声比较和谐)。很多民乐采用五度相声律,琵琶除外,但是琵琶很难改造成不同音区。而把许多把二胡、许多把琵琶、许多根笛子等等拽在一起,如果没有多个声部的烘托,简直就是车祸现场。

因此,按照十二平均律制成的阮,特别是有高中低音各个层次以后,对乐队声音层次起到很好的融合作用。当然,现在的胡琴也有高胡中胡二胡革胡等等,笛子也是,有小笛、梆笛、曲笛、大笛等等。即使是这样,模仿大提琴而产生的拉阮和革胡仍然无法替代大提琴的音色,现代民族管弦乐团中,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仍是无法替代的存在。


刘星(1962-)

刘星写的《云南回忆》,又叫第一中阮协奏曲,令整个民乐世界都兴奋了。为什么?因为一直担任乐团配角的阮,终于走到乐团的前面,担任领奏的角色。

刘星的曲子很有特点,尽是些累死人的十六分音符。也有人说他把阮当吉他使。

他是冯少先的学生,冯少先是冯满天的爸爸,月琴大师,名学生太多。他也玩儿阮的,他能玩儿的乐器估计很多,老先生是大咖,但是没听过他的阮演奏,就不单列了。

当然,除了那些Newage风格的东西,刘星也有很古典的作品,详见专辑《广陵散》。我最喜欢的是《酒狂》,改编自同名古琴曲。

福利:刘星:《酒狂》


张鑫华(1961-)

《云南回忆》首演的中阮领奏,第一位实现刘星中阮独奏地位的演奏家。

叔叔长得非常北京大叔范儿(其实是江西人),但是却抱着一把小小的中阮或者柳琴,有没有很萌!

叔叔弹柳琴的时候比较多,但是我更喜欢他弹的中阮,他的音色很正,技术过硬。

需翻墙:youtube.com/watch?


阮仕春(1949-)

看这姓,天意。

阮爷爷好复原古代乐器,改良阮,因为人家出身建筑世家,是学土木工程的,标准工科文青。

觉得他弹中阮就像三弦儿一样,哈哈。

需翻墙:youtube.com/watch?


冯满天(1963-)

让中阮走进大众视野的一个人。不过,他上《出彩中国人》应该让民乐界很意外吧,搞的跟老年不得志似的,也理解,毕竟电视节目。其实冯满天早就很出名了,到过世界各地演出。

他年轻的时候搞摇滚,有人说是唱歌里弹阮最好,弹阮里唱歌最好,哈哈!

我自己觉得冯满天的阮弹得真好。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制琴的原因,弦总是在很放松的状态,揉弦极好。

台风堪称阮界费玉清,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

视频就不放了,太多。


林吉良(1942-)

好少出来了,但是作曲高产,作品都如雷贯耳,《草原抒怀》《满江红》《游泰山》《西域行》《古风》《思恋》《山吟》《葡萄架下》《翠华山传奇》等等。

他的风格与刘星对于速度和数学感的追求不同,他的作品比较古典,擅用中阮的泛音和滑音。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睡莲》。

福利:Sleeping Lily 睡莲——中阮独奏


其实,中阮作曲家和演奏家还有一长串名字,沈非、魏育茹、谢声驿、丁晓燕、庞玉璋、宁勇、吴俊生、魏蔚、徐阳、刘波、吴强、张蓉晖、陈素敏、苗晓芸……这些是维基百科上抄的,搜到一些演奏视频,不好妄断。特别希望有人补充讨论(渴望的眼神)。


最后安利两名我喜欢的演奏家。


孙铮

比中阮更加让人忽略的就是大阮了(哭)。不过孙铮的大阮弹的是极好的,真的很棒,其实大阮很难弹,更别说独奏了,没有很好的手上力度,是很难hold的。

福利:国乐:孙铮《丝路驼铃》


邱于珊

台湾姑娘,好年轻,今年才开毕业音乐会。

特别喜欢她的轮奏技术,细腻,清晰,颗粒饱满。

演奏的时候总是一副羞涩的样子,哈哈。不过她弹琴的时候身体摆动,很漂亮。看起来小小只,但是力度很有。

福利:劉星 中阮 《山歌》台灣 邱于珊


参考:

阮咸 缠绵 - 雨打背的日志

中华阮乐技艺史探踪

从历史的视角看阮与琵琶的比较分析

一辈子和阮打交道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

我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月琴

启蒙老师是冯少先先生

那时每周他来我们家给我和姐姐弟弟上课

到我初中的时候转了学中阮

那时去冯少先的艺术学校上课

还碰到几次年轻时的冯满天

二十出头的岁数很阳光的大哥哥

后来忙于学业 练琴也就荒废了

大学靠着这点老本进了民乐团

现在也只有几首可以充门面的曲子

冯老爷子一家子音痴

如今冯满天已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中阮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作为冯老弟子觉得特别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