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曾_百度百科

关学曾

中国北京琴书演员、北京琴书创始人
收藏
0有用+1
0
关学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满族,北京琴书创始人,被誉为“琴书泰斗”。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1-2]
关学曾幼年家境较为贫穷,曾拜常德山为师学唱单琴大鼓,后又拜石金荣为师学唱乐亭大鼓,16岁关学曾出师,在北京书茶馆、剧场、庙会等处说唱长篇大书《七国演义》《回龙传》等。 [1] [3]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关学曾成为文艺工作者。在1951年至1952年的两年时间里,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战士演唱由他创作演出的《模范战士姜士福》《尚广和抓特务》等反映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作品。在慰问演出中,关学曾接触到了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等多种地方艺术。 [4]回国后关学曾将“北京琴书”内容、伴奏音乐结构等进行创新。1961年,关学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北京琴书的创作表演中。改革开放后,关学曾提出“5分钟艺术”的观念,并创作出《长寿村》《怕婆村》《礼尚往来》等优秀作品。 [1] [5]1984年,关学曾从北京曲艺团退休。随后,关学曾先后担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1997年初,关学曾演唱张艺谋导演的都市喜剧《有话好好说》插曲,收获广泛好评。 [6]2006年9月27日晚8时5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
2006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关学曾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次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北京市文联党组研究决定授予关学曾“北京市文联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1]
本    名
关学曾
性    别
民    族
满族 [2]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1日 [1]
逝世日期
2006年9月27日 [1]
代表作品
鞭打芦花 [7]长寿村 [7]杨八姐游春 [7]
职    业
北京琴书演员
主要成就
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5]
北京文联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5]
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 [7]
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 [7]

早年经历

播报
编辑
关学曾早年照
关学曾于1922年8月1日出生在北京。他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会去崇文门附近的鬼市摆地摊。当他11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了位于前门外湿井胡同的宝成堂,那里是一个经营洋货批发的地方,他成为那里的童工,并学会制作拉锁。在关学曾做工期间,他经常听父亲讲述《济公传》《封神榜》等曲艺作品。他还常常去茶馆听书,从而记下很多艺人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唱段。当他14岁的时候,他通过房东李大妈的介绍,拜常德山为师学习唱单琴大鼓,并且后来又拜石金荣为师学习唱乐亭大鼓。 [3]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初出茅庐

14岁时关学曾在隆福寺庙会撂地演出《小姐俩拾棉花》,16岁关学曾出师,在北京书茶馆、剧场、庙会等处说唱长篇大书《七国演义》《回龙传》等。 [1] [3]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关学曾参加由北京市文委旧剧科举办的“北京戏曲界讲习班”。在这个活动中,关学听到人们将“唱大鼓的”称为“文艺工作者”,从而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扬。之后,关学开始创作一批以解放区题材改编的唱段,如《王贵与李香香》《石不烂赶车》《考神婆》等等。 [1] [4]

获得认可

关学曾为志愿军战士表演
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在北京市文联的倡导下,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战士演唱由他创作演出的《模范战士姜士福》《尚广和抓特务》等反映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作品,鼓舞志愿军的士气。 [1]在朝鲜战场前线的一次慰问演出中,关学曾刚唱几句,敌军飞机就来了,而关学曾演唱的《尚广和捉特务》一段十三四分钟的表演,居然中断了七次。 [4]在慰问演出中,关学曾接触到了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翼州琴书等多种地方艺术,各地的琴书都突出了地方特色,只有在北京,还通称为“琴书”。归国后,关学曾与琴师吴长宝商议后,正式推出“北京琴书”。定名后,关学曾在内容、伴奏音乐结构、唱词行腔规范以及板式的变化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北京琴书的面貌焕然一新。 [4] [8]

专注创作

1961年,关学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关学曾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北京琴书的创作表演中把曲艺文艺轻骑兵和寓教于乐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关学曾又提出“5分钟艺术”的观念,创作《长寿村》《怕婆村》《礼尚往来》等一批此类作品。 [1] [5]1984年,关学曾从北京曲艺团退休。从艺几十年,关学曾共演唱过1000多个段子,其中220多段是他自己编写的。 [4]
1988年至2003年期间,关学曾先后担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在关学曾的带领下,曲协工作颇有生气。1996年10月开始,关学曾率领京城众多艺术家,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开启全国传统艺术进校园的先河。 [1]
1997年初,关学曾演唱张艺谋导演的都市喜剧《有话好好说》插曲,关学曾在电影中表演的几分钟插曲京味儿十足,唱词诙谐幽默,婉转细腻,与电影内容高度契合,受到全国观众欢迎。因此,关学曾被很多观众称为张艺谋早期电影中的“谋男郎”。 [6]
2006年8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关学曾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同年9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北京市文联党组研究决定授予关学曾“北京市文联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1]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关学曾二十岁左右在鼓楼后身唱琴书时,一位刘姓老太太经常光顾。在刘老太太的撮合下,关学曾与一位名叫秀芳的姑娘结为连理。关学曾晚年时,他的妻子秀芳去世了,他时常怀念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3]
关学曾的儿子关少曾是北京琴书研究会会长,孙女是童星出道的关晓彤。 [6]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作品名称
《鞭打芦花》《吃面条》《劫皇杠》《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间》
《高亮赶水》《杨八姐游春》《一件花上衣》《剃头》
《长寿村》《长寿园》《送军旗》《礼尚往来》
《父子送粮》《智炸军火》《巧相逢》《路过上海》
《张良纳履》《万里传书》《雪夜情深》《潘德元》
《传家宝》《买肉馅儿》《曹雪芹之死》《小风车》
《怕婆村儿》《老组长》《幸福泉》《东坡与小妹》
《考神婆》《爱民曲》《有话好好说》《王贵与李香香》
《小俩口逗闷子》
参考资料: [9-10]

纪念活动

播报
编辑
2016年关学曾的孙女关晓彤在怀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专场演出活动上演唱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以纪念已故爷爷——琴书泰斗关学曾。 [11]
2022年7月30日上午,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的《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关学曾的家人、弟子、曲艺界同仁、文化艺术界及媒体朋友出席纪念活动,活动还举行由关少曾、关学曾关门弟子崔维克主编的“纪念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丰碑》一书的首发仪式。 [6] [8]2022年7月31日晚,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协、北京曲艺团承办的纪念关学曾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时任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部分领导,与现场600余名观众一起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06 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1]获奖
2006北京市文联德艺双馨楷模 [1]获奖
2000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 [7]获奖
音乐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03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 [7]获奖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关学曾以锐利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崭新的观念与琴师吴长宝对“单琴大鼓”进行改革,不断充实完善唱腔曲调,让节奏错落鲜明,逐渐形成了一种“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唱结合”的新颖独特调式,并将改革加工后的琴书定名为“北京琴书”,从此成为北京重要的曲艺曲种,受到观众喜爱。 [12]中国新闻网评
关学曾为人谦和,但在艺术上一丝不苟。不论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他从不挑剔,打鼓就唱。战场上、工地中、田野间,都有他乐观爽朗的歌声。 [13]光明日报评
作为北京文艺界的一面旗帜,关学曾先生以描述百姓事、歌颂百姓情为己任,厚积京味民风民情,以说唱新北京为永久追求,践行了一名人民艺术家的职责。 [14]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