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先嚟皮膚敏感同發燒?旅行前先要知道的健康應急錦囊
travel-sos

旅行先嚟皮膚敏感同發燒?旅行前先要知道的健康應急錦囊

Cherie Wan
23 Jul 2018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尤其在旅行時遇上緊急情況,難免令人手忙腳亂。如果在出發前預先做好周詳計劃,早有準備,即使遇上健康事故,也能冷靜應對,不致破壞度假的好心情。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旅行, 急救

旅行前準備 1. 出發前留意當地最新傳染病及情況

預先瀏覽香港衞生署、旅遊業議會、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世界衞生組織網頁,留意目的地最新的傳染病及情況而作相應對策,例如預先接種疫苗。

旅行前準備2. 記下當地緊急醫療服務聯絡資訊

搜集及了解目的地健康、衞生情況及最新疫症資料, 記下當地的緊急醫療中心地址及電話,以備不時之需。

旅行前準備3. 購買旅遊保險

不論旅行目的地的距離是遠是近,都應在出發前預先購買旅遊保險。宜選購包含醫療費用保障的保單,並認清保障範圍,如可查看現時自身及同行親友的醫療保險在外地或在哪些國家仍提供保障、有否提供轉介服務等。

旅行前準備4. 記下個人及同行者的保險支援熱線

記下在港家庭醫生的聯絡電話、當地的緊急求救熱線,甚至是當地的中國領事館電話。事前亦可惠顧某些醫療中心提供的旅遊醫學服務,於外遊有需要時或在辦公時間內,透過電話作健康查詢及翻譯支援。

旅行前準備5. 出發前需諮詢醫生意見及接受檢查

如本身有健康問題(如哮喘、食物敏感),同行者有孕婦或長期病患人士,出發前均需諮詢醫生意見及接受檢查,並要隨身帶備正服用的藥物(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帶備胰島素針藥),仔細列明患者姓名、藥物名稱、服用劑量及藥物敏感等資料,並帶同醫生撰寫的病歷及藥物清單出發。

旅行前準備6.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旅程前要保持均衡營養、作息定時、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在出發前期服食維他命C、益生菌等補充品,多吃高纖食物,以增強免疫力和腸道健康。

旅行前準備7. 多進食含色胺酸食物

可選吃適量的魚或雞肉等低脂肉類,攝取色胺酸,有助身體製造血清素,有效紓緩情緒和助眠。若怕時差影響睡眠質素,可帶備褪黑色素,亦可幫助入眠。

旅行前準備8. 旅程前保持適量運動習慣

若將參加滑雪、潛水等劇烈活動,在旅行前應多做運動 (每星期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以上),以維持強健的心肺功能, 讓身體逐步適應,減輕心臟負擔。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若在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怎麼辦?

旅行, 急救

不妨把以下的常見SOS健康對策記下,一同帶到外地旅遊,或可在必要時助你一臂之力。

旅行期間遇上的突發情況突1. 突發性皮膚敏感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注重保濕、防曬護理,鞏固皮膚屏障功能,更要遠離致敏原。

急救策略: 用冷水潑面以鎮靜肌膚,並用紙巾印乾,再塗上低敏性保濕產品,替皮膚即時補水。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2. 水土不服,吃滯或消化不良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嘗試減少主餐分量,以少食多餐的策略應對美食誘惑。

急救策略:喝綠茶或含山楂、薑或檸檬的茶類;飯前吃菠蘿、木瓜或奇異果等水果,可加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和消滯。

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3. 因水土不服而出現輕微腹瀉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進食益生菌,強化腸道抵抗力。盡可能少吃含乳糖的奶類製品、生冷食品、凍飲及高脂肉類。

急救策略:無需過分憂慮,讓腸道透過排便, 自行去除毒素及修復,更要適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過分依賴止痾藥反而可能延長腹瀉自癒時間。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4. 便秘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頻繁補水,譬如抵達目的地和進餐前,預早半至一小時飲用一至兩杯(一杯約250毫升)清水,以補充身體水分。

急救策略:在飯後可進行溫和伸展運動和散步以加速腸道蠕動。

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5. 落枕或腰痠背痛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下榻酒店提供的枕頭過軟,可利用手巾捲成卷狀,放於枕頭套內支撐平躺或側睡的肩頸;床墊太軟時,亦可將毛巾捲成長條形,用以承托腰部。

急救策略:輕輕按摩肩頸以作紓緩。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旅行期間遇上以下的突發情況6. 發燒

旅行, 急救

預防勝於治療:勤洗手,每次最少洗二十秒或以上,並要使用免洗酒精潔手液,時刻保持個人衞生,減低感染風險。

急救策略:敷用退熱貼、服用退燒藥。要留意發燒代表身體某個部分出現了問題,可由感染或更嚴重病症所致。 若持續發燒,宜盡快求診。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