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在临死前,能够感受到自己大限已到,主动做好准备?

也许有朋友说,人临死前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很不舒服“的时候,而这并不能代表自己就要死了。
关注者
233
被浏览
731,434

25 个回答

我认识一位六十多的大姐,她是肿瘤医院的护士长,退休之后,自己学佛修行。因为看了太多的生死之事,所以促进她思考人生的意义,最终走上学佛的道路。

我常和她聊天,问她人之将死的事情。

她告诉我,人之将死,很可怜。

我看到太多的人,在忽然之间撒手西去,有时候我感觉,医院里面的人死去是悄无声息而毫无波澜的,我真正能体会到那种生命的结束犹如火花之熄灭的感觉。

火花熄灭没有任何迹象,一刹那就没了,人死也是,前面可能还在昏迷、还在睁眼睛还在说话,下一秒忽然手一送身体轻轻一松,就没了。

下面那口气上不来,上面的一口气下不去,这叫做咽气。咽气不是说咽下去一口气,而是断了气息,上下不再通畅了。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觉得,有人说人的生命就是在一口气的呼吸之间。

我记得有一个阿姨,那天晚上还在和她女儿说出院后要吃碗带煎蛋的面。晚上凌晨两点多忽然喘不过气,很快就走了。我们其实看到这样的场景,通常当时是没有太多感觉的,只是叹息一下,然而回想起来,当你不停地经历生命的死去,你必然会思考我们到底是为何这样活着。

我们做护士的,做了很多年之后,大多数的人会有一种性格变化,就是不太计较什么了,人会很豁达,该吃吃该玩玩该干嘛先做了再说,一辈子犹如电光一般一下就闪过去了。

我退休后,开始学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常见生死,让我对生命的思考,有了追求。


我问:那老人在临终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吗?

她说:有的人会,有的人不太会,有的人已经不能害怕了,意识迷糊了。但是总的来说,害怕的人是大多数。

我曾经听一位九十多岁的大爷说他自己很害怕死,即使他实在觉得自己活够了,但是临到死亡要来临,他还是会害怕。

他可能活太久了,对突然不活了,有个很深的恐惧。

其他的老人,知道自己病重到弥留的时候,眼里都在流眼泪,有人来看他他会特别的感动和舍不得人走,如果没人,他们的眼神是绝望的。我很少看到平静面对死亡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他们平淡面对死亡,非常淡定。

我见过一个七十岁的阿姨,她是肝癌晚期,人寡言少语,但是看不到她愁,子女来了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平静地躺着听他们说话,最后走的时候也没有说什么遗言,就是平淡悄无声息地死了。我的感觉,她好像是在等着这个节点赶快到来。好像要了结一桩未了的心愿一般。

鲁迅先生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实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

我常常也这样认为,有时候我们把死亡看的太过重要,我们放眼看去,每一天都在有人死,我们医院里就我那个病房区,几乎每星期都会死人。因为肿瘤科的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家属的哭声,急促的脚步声,抢救的担架轮子的声音,对我来说好像是吃饭那么平常。

但对于普通人,到这一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我曾想,如一个人总是不能死掉,那可能才是最恐怖的事情。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地面对苦趣。


我问:老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呢?

她说:老人经过了一辈子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走过人生的长河,已经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有了固定的难以突破的框架。

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事业,赚的钱、子孙,尤其是孙辈的可爱,这些都无法再拥有了,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孙子再也抱不了了,看不到了,听不到他叫爷爷奶奶了,他们就害怕。

他们一想到死了不知去了什么地方,也可能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自己了,也没有人想他们记得他们,他们做过那么多的事情,一点一滴,都没有意义了。

那几十年的场景会像播放一个纪录片一样在他们脑海里播放。这一切都将消失。

消失的害怕来自曾经拥有,来自觉得和深信那些都是自己拥有的。

所以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他们误认为自己拥有了什么!

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

这个爱惜生存,就是误认为自己拥有了,所以爱惜舍不得。古人用四个字说的清清楚楚——贪生怕死。


我问:如果不贪生,就会不怕死吗?

她说:是的,如果一个人做得到不贪生,他就必然不会怕死。

你看那些自杀的人,是因为生无可恋,所以不怕死。但是这种不贪生,不值得提倡,毕竟生命可贵。

你看那些敢于冒险的勇士和战士,他们不贪生,是因为他们把献身看得比生更重要。背后的逻辑也是一种不贪生。

还有一种人,他们活好了每一分秒,无怨无悔,没有白来一次,人生的体验感非常棒,过去不留、活在当下,他们能做到不贪生,因为生而无憾了。

所以古人说的善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心里面没有遗憾。但是这个没有遗憾的标准,却人各不同。

真正的没有遗憾,是分秒都充实实在地活过了。是内心始终清明理智地体验了生命的过程。所以叫做无憾。

歌德说:死,对于智者并不是恐怖,对于善者并非是终点。这话说的很对,智者看生死,犹如斩春风。善者看生死,犹如是新生的开始。

对待死亡的态度,取决于对待生命的态度。

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这句话很高明,不知道怎么活着,不搞清楚怎么活着,不搞懂什么是生命,绝对是不会懂死亡的。

不懂死亡,未知,当然就会害怕。

但是很多老人家活了这么多年,其实大概也把人生看透了,其实大部分的人,是看透了人生懂得了人生,可是做不到解脱。

我记得有好多病人都说过,他们知道了人生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都是假的,但是事情来了,马上透不过去了,病痛来了,自己就心不安宁了。死的那一刻来了,不害怕都是骗人的。小孙子叫一声奶奶爷爷,就再也无法割舍了。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这就是我为什么退休后决定学佛修行的原因。我不想我到了老而快死的时候,生死做不了主,一切都失魂落魄六神无主,我希望我到那一个时刻,心始终清明笃定,始终保持清静。


我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减轻人在临死之前的恐惧吗?

她说:民国高僧圣光法师,最有名的就是念死法,他在房中挂着一张很大的死字,日日提醒自己,死亡就在眼前。

生老病死,无常横死,各种灾难,都随时都会来到。其实这个方法很好,我们每一天都要及时提醒自己,今天还活着还在吃美食睡大觉,还在空调房里休息看电视,相比那些在无常中去世的人,我们是何等幸运。

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过,这每一天都过的非常有意义很充实充满感恩。

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念死呢?

念死是在心里存一个死念,什么死念,让你时刻能够体验无常,时刻产生警觉,不要落停在这个现前的眼耳鼻舌身意,现前的这个见闻觉知中。

第一是提醒自己,随时会死,既然随时会死,还执着什么?还在企图什么?

第二是问自己,随时可死否?还舍不得吗?马上死行不行,如果不行做不到,说明道行还差火候。

第三是提醒自己,终究要死,终究要死,一切欲望贪婪执着自当熄灭,回归当下好好活着。

第二层深意就是一切皆可死,死是逝去,犹如孔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念的是逝,其实就是死,死是逝去、是寂灭、一切都有寂灭相,万法都是寂灭相。都是归于那个根底的,死其实就是生,生死是一体,念死,是从生灭法里回归寂灭,回归不动不静的那个寂灭。

念头出来,寂灭、杂事来临,做完就死,寂灭,话语来了,听完就死,寂灭,行住坐卧,过去即死,寂灭,死了又生,还是寂灭,生生死死,总归寂灭。

换句话说,就是你要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什么都不在心头挂碍,统统死去活来。你看我们中国话说的多好,死去活来。

死去就是活来,印度甘地说: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

第三层深意是念对死的认知,到底什么是死,是肉体四大的崩溃消亡是死亡,还是灵魂离开身体叫做死亡,还是说这个生命本来根本就没有死亡?

我们认为的死,是个什么幻相,是不是会有一个不死的在,不死的那个又是什么?

所以儒家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闻道了,懂了明白了生命的真相,即使晚上去死都可以了。不是说早上知道了晚上就必须去死,而是说哪怕马上死,也可以了,不疑惑了。这才是儒家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善终。

真正意义的善终,是闻道悟透生命本来的善终,叫做大福德。

把这个念死念通透了,就对生命也通透了。当然也不会再怕死了。

谢大果哥邀请啊,生死问题,我了解一点点。

我个人觉得,如果是真知道快要到寿命极限,这不是一般的境界。而且是善境界。

佛教修行人念佛、坐禅,功夫到了,确实是有这样可以“预知时至”,也是无数学佛的人,尤其发愿往生净土的学佛人所向往期待的境界,我了解的基本都是修净土宗的佛教徒,手中阿弥陀经最后发愿文这样写道:“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 于一念顷,生极乐国”。

有一种很普遍的情况,死前不一定是见佛,还可能是见鬼了,如@吕超 兄的姥姥,这种情况再普遍不过了,走前看到过去的亲人,实际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通俗说是你欠他们的)所变,拉着老人去恶道受苦的。

四川魏国兴居士,青岛黄玉兰居士,还有很多念佛人预知时至的记载,这两名大居士的往生缘起记录可以找到视频资料,有兴趣可以搜搜。




也有的老人家一辈子心善行善做功德,不挂碍家事子女事乃至一切世事,也能知道自己临终,有的会看到好几个人抬红花轿欢欢喜喜来迎接,意味着快去升天享福去了,还有听说信耶稣的说要被耶稣接到天堂,西洋教派的事了解少,有没有信奉上帝的来说说


(临终前被阿弥陀佛通知我要去西方极乐净土于是我真的去成了是我这辈子最期待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