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樵山
西樵山上的觀音雕像
最高點
海拔346米
地理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佛山市
地質
岩石年代四五千萬年前
山脈類型死火山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五千萬年歷史的死火山,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距廣州市68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西樵山總面積14平方公里,共有72峰,主峰346米。西樵山不單止自然風光秀麗,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有「珠江文明的燈塔」、「南粵理學名山」等美譽。

地質形成[編輯]

珠江三角洲在四五千萬年之前是一個古海灣,當時有一次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熔岩,在海水中凝結後,形成一個錐形山體,這就形成了西樵山的雛形。以後在舊山體上又出現了幾次熔岩的噴發,這就形成了現在的72峰。經歷了幾千萬年之後,珠江三角洲才逐漸沖刷而成,西樵山也變成了平地突起的一座死火山,並在山上逐漸長滿了各種植物,變得現在這樣風光秀麗。

自然景色[編輯]

石燕岩
綠水青山

西樵山最有特色的景色是奇峰怪石和流泉飛瀑。西樵山共有72峰,主峰是海拔346米的大秤峰,整個峰群在珠江三角洲百里平川的平原中拔地而起,直聳空庭,清幽秀麗。西樵山上還有42洞和無數的奇崖怪壁,比較有名的是九龍巖、冬菇石、燕岩等,姿態萬千,精美絕侖。西樵山林深苔厚,岩石裂隙縱橫,儲水豐富,共有232處泉眼和28處瀑布,比較有名的是「雲崖飛瀑」和「飛葉清泉」。其中清朝的時候,「雲崖飛瀑」還是廣州的「羊城八景」之一,被稱為「西樵雲瀑」。

人文背景[編輯]

清朝乾隆年間「羊城八景」之一「西樵雲瀑」木刻畫。

西樵山是新石器時代珠江三角洲主要採石場和石器製作場,是華南地區唯一大型古石器製作場,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粵名山數二樵」之譽。西樵山早在6000-8000年之前就有人類活動,並創造了「雙肩石器文化」,其打造的細石器和雙肩石斧精細實用,深刻的影響了珠江流域的原始文明,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廣東省四大名山之一。東晉時,西樵山是全國道教中心之一,明清兩代為佛道並存之地。明朝清朝,包括湛若水何白雲在內的一大批文人相繼隱居西樵山,在此探求理學,吟詩作畫,湛甘泉、方獻夫、霍韜、陳白沙等在西樵山開壇講學、研究理學,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美譽。而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康有為,年青的他正是從西樵山出來,開始開拓他的維新大業。西樵山還是以黃飛鴻為代表的「南拳文化」的發源地,黃飛鴻一百多年前誕生於此地,苦煉武功,修心養德,成為武術界的一代宗師。現代,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如秦牧黃施民等都在此留下讚美的詩句。

文化特色[編輯]

南海觀音前的牌坊

西樵山的宗教文化是以佛教道教儒教相融合的,景區有一尊高達61.9米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聳立在西樵山的第二高峰——大仙峰上。西樵山的民俗文化是以廣府文化為代表的,山下村人的婚嫁習俗和生活習俗都非常特別,充滿古樸的民風,「半山扒龍舟」,「阿婆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是當地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西樵山的飲食文化為正宗的粵菜文化,以西樵魚生和豉汁浸魚頭為代表的全魚宴和西樵蛇餐是西樵粵菜當中最有名氣的兩套菜,而野菜是西樵的另一種山野特色,西樵野菜有走馬風紫貝菜、佛手瓜等。此外,西樵山的竹子文化、茶文化、陶文化、中藥文化等都是當地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

景區[編輯]

現在的西樵山共劃分為十大景區,分別為樵山上下,雲海蓮台(南海觀音文化苑)、黃大仙聖境園、黃飛鴻獅藝武術館、白雲洞、天湖公園、碧玉洞、翠岩、石燕岩、九龍巖、四方竹園等。西樵山的票價為50元,一票即可游遍以上景點。景區附近有星級酒店七家,其中雲影瓊樓酒店(四星)、西樵山大酒店(三星)、金泉酒店(三星)、西岸迎賓館(三星)等均為三星以上。在廣東省汽車客運站廣州市汽車站、芳村車站、廣州流花賓館、廣州市芳村坑口地鐵站佛山汽車站等地方均有專線車直達西樵山或西樵汽車站。

2020年12月,南海區西樵鎮召開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工作推進大會,宣布環西樵山片區是西樵未來三至五年的重點發展區域。[1]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三年投资80亿!环西樵山片区打造城乡融合示范标杆_广州日报大洋网. 大洋網. [2021-11-02] (中文(中國大陸)). 

延伸閱讀[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西樵山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座標22°55′38″N 112°58′22″E / 22.92722°N 112.97278°E / 22.92722; 112.9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