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8/30 

戰史回顧

【戰史回顧】火力與後勤 美溪生戰役致勝關鍵
【戰史回顧】火力與後勤 美溪生戰役致勝關鍵1
【戰史回顧】火力與後勤 美溪生戰役致勝關鍵2

◎温培基

 前言

 北越於1968年1月21日發動溪生戰役,派遣正規軍以優勢兵力向溪生基地進攻,欲將溪生戰役塑造為第2次奠邊府戰役。所幸美軍調派戰略轟炸機及運輸機,實施火力增援及運補作業,使基地內守軍維持戰力、堅守陣地,直至後續援兵解圍為止,整場戰役歷時77天。

 戰前情勢

 從1968年1月起,北越開始對南越採取猛烈攻勢。1月底,北越軍將攻擊重心轉移至距離非軍事區約23公里、距寮國僅有19公里的溪生基地。該基地約有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且內部另有砲兵部隊駐守。基地主要防禦體系建立在機場四周,顯見美軍對於基地設施及部署甚為重視,因此成為北越軍攻占重點。

 美軍部隊據守之溪生基地,須以西面的3個高地為前線,依序為881、861及950等高地,美軍在此編組警戒遲滯地帶,以監視北越軍動向與行蹤。在基地西南方有座諒威村,附近有駐紮特種部隊之營區(老村營區),由南越陸軍及當地人駐守,也是此次北越軍攻擊重點。

 雙方作戰構想

 北越軍:以占領溪生基地為目的。

 北越軍先以火力制壓基地守軍,再以優勢兵力逐步控制周邊高地要點,並迅速截斷第9號公路之美軍補給線,阻止其對內增援,將守軍徹底孤立。後續以防空火力對空中實施封鎖,同步完成壕溝網建構並逐步推進,伺機擊滅美軍。若美軍有突圍或增援之企圖,則利用峽谷有利地形,予以伏擊。

 美軍:確保基地戰力完整為目的。

 美軍先以B-52戰略轟炸機摧毀北越軍之攻擊整備,再以地面主力部隊向溪生基地發起攻擊,同步以一部兵力空降於溪生基地內增援,再配合溪生基地守軍向外突圍。若作戰順遂則盡速與主力會師,完成溪生基地解圍任務。

 作戰經過概要

 1968年1月21日拂曉,北越軍開始向溪生基地發起砲擊,首批彈幕精準命中美軍基地彈藥庫(主彈藥庫1萬5000噸各式砲彈),造成彈藥嚴重損失。22日,北越軍派遣第66團支部對溪生村展開攻勢,因美軍兵力不足,轉進至周邊陣地固守。爾後美軍動用空軍將部隊載運至峴港。當時美軍考量戰況之急迫性,發動「尼加拉瓜作戰」計畫,展現美軍制空實力,標定北越軍隊「集結地點」,予以轟炸。25日,北越軍以數輛俄製裝甲車沿第9號公路向溪生基地前進,此時北越軍已掌控美軍對外補給路線,使基地補給受限。

 2月4日,北越軍第308師進入溪生地區,數日內對溪生基地發起一連串攻勢,企圖攻占881高地前哨站,但遭美軍以空、地火力擊潰(包含使用化學藥劑)。另外,北越軍派遣戰車部隊掩護第304師,向諒威村發起攻勢,此為北越首次以步戰協同方式作戰,在數小時內即占領該村。當下,對溪生基地形成包圍之勢。在遭圍困時,美軍僅能憑藉空中優勢,不斷轟炸北越地面部隊,以及載運彈藥與補給品之運輸單位。2月底,北越軍再次發起進攻,此時美軍直升機在溪生地區遭敵擊落,美軍搜索部隊也慘遭伏擊,傷亡慘重。

 3月初,北越軍第325師與第304師分於南、北2方向實施推進,持續向美軍施壓。6日,美軍1架C-123型運輸機遭擊落,機組人員全部罹難。17至18日,北越軍企圖炸毀溪生基地外圍防禦工事,並以1個營兵力發動突擊,仍遭美軍擊退。23至24日,北越軍加強砲擊,僅僅2天內,砲彈、炸彈和火箭彈就超過1000發。

 4月1日,美軍高層認為解圍時機已到,下令美軍第1騎兵師以代號「飛馬行動」,於溪生之東處空降著陸,並沿越寮邊境向溪生和東河攻擊。美越聯軍沿第9號公路向溪生前進。數日後,雙方部隊完成會師,同時配合空中機動與傘兵連實施夾擊,北越軍因傷亡慘重,自動退卻。7日,美越聯軍成功解救被圍的6000守軍,結束77天的溪生戰役。

 檢討與評析

 美軍掌握空優 成功運補支援

 溪生戰役期間,美軍運用砲兵搭配空中火力執行增援,使溪生基地守軍如獲火力保證。每日飛機平均約300架次,且美軍派遣戰略轟炸機24小時待命,作戰全程投彈逾5萬3000噸,阻止北越軍主力集結。再者,溪生基地每日所需物資約160噸,始得以維持戰力;初期補給作業仰賴C-130運輸機,因易遭敵高射砲射擊,故採取較小之C-123K運輸機替代,後因迭遭北越軍擊毀,遂又以直升機運補,以滿足後勤補給能量。

 1968年2月3日起,美軍在溪生戰場上多次使用化學藥劑,制止並震撼北越軍,迫使其無法採取滲透戰術,且進一步隔離北越軍通往溪生之道路。美軍所使用的化學藥劑可區分為非持久性(如鎮暴用的催淚彈)及持久性(粉狀與氣狀化學藥劑)等2類毒氣彈,例如催淚瓦斯、橙劑等。待美軍施放毒氣彈後,趁北越軍恐慌之時,隨即以砲兵或空軍以燃燒彈、汽油彈或超級殺傷戰劑「滾球」實施攻擊,造成戰場上北越軍大量傷亡。

 北越掩體構聯 防空陣地完善

 北越軍發動溪生戰役後,於溪生周邊構築大型掩體及戰壕區,且各個掩體間,更建構相當規模之「交通壕與戰鬥壕」,便於北越士兵作戰運動。經美軍數據顯示,北越軍住宿區與鄰近之交通壕僅約200公尺,可迅速進入陣地,使美軍難以標定位置。此外,北越軍多在傍晚行動,行蹤不易為美軍察覺。再者,北越軍除陣地間構聯外,防空陣地多位於山頂或高地上,且各陣地均能獨立作戰並相互支援。

 北越錯估形勢 未能切斷美軍補給

 作戰初期,北越軍表現符合牽制美軍戰略企圖。北越軍於開戰時雖已控制通往寮國邊境的陸上交通—第9號公路,也確實截斷美軍地面部隊補給線,然因錯估形勢,未能將兵力集結至預定地區,採取積極攻勢,待美軍掌握制空權後,對溪生基地的補給及空中火力支援不斷,因此無法迫使美軍撤離溪生或投降。

 結語

 從溪生戰役中,不難發覺美軍對北越軍的突擊,看似無任何迎戰警覺與整備,而是遭敵砲擊後才逐漸了解狀況,漸次發現北越軍攻擊行蹤與途徑。事實上,最大主因是北越軍違反春節休戰協議,進而展開春節攻勢,完成包圍溪生基地之形勢。但美軍仍依靠強大空中火力及後勤補給能量,對溪生基地成功解圍。此一戰役的過程,足以印證火力及後勤能量是勝利的關鍵因素。

(作者為國防大學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