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
《紀年》: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來見,賓於昭宮。(《穆天子傳》注)
《紀年》曰:穆王見西王母,西王母止之曰:「有鳥鶴人。」(《穆天子傳》注)
《竹書》: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來見,賓於昭宮。(《山海經‧西山經》注)
《紀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見西王母,賓於昭宮。(《列子‧周穆王》釋文)
郭璞曰:《紀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於崑崙丘,(遂)見西王母。(《史記‧秦本紀 》集解)
《紀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至崑崙丘,見西王母,王母止之。(《藝文類聚》卷七山部)
《紀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於崑崙丘,見西王母,乃宴。(《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二崑崙山)
《紀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至崑崙丘,見西王母。(《太平御覽》)
《大戴禮記‧少閑》
昔虞舜以天德嗣堯,布功散德制禮。朔方幽都來服;南撫交趾,出入日月,莫不率俾,西王母來獻其白管。粒食之民昭然明視,民明教,通於四海,海外肅慎北發渠搜氐羌來服。
《荀子‧大略》
禹學於西王國。
《尚書大傳》(風俗通》聲音第六。又《漢書。律志》一上孟康注)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爾雅‧釋地》
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
《淮南子》
西王母在流沙之瀕。(墬形訓)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覽冥訓)
《史記‧趙世家》
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史記‧司馬相如傳‧大人賦》《漢書同》
吾乃今目睹西王母鱇然白首。載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
《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
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
《易林》
泰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與天相保。行者危殆,利居善喜。(訟)
家人 戴堯扶禹,從喬彭祖。西遇王母,道路夷易。無敢難者。損之離,師之離(訟)
離 戴堯扶禹,從喬彭祖。西遇王母,道路夷易。無敢難者。(師)
大有 金牙鐵齒,西王母子。無有禍殃,候舍涉道。別來不久。(小畜)
蹇 金牙鐵齒,西王母子。無有患殆,涉道大利。(大有)
節 穿鼻繫珠,為虎所拘。王母祝福,禍不成災。突然自來。(謙)
臨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老,與天相保。行者危殆,利居善喜。(臨)
履 駕龍騎虎,周遍天下。為神人使,西見王母。不憂危殆。(臨)
剝 載堯扶禹,從喬彭祖。西遇王母,道路夷易。無敢難者。(離)
萃 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喜子,長樂富有。(明夷)
夬 戴堯扶禹,松喬彭祖。西遇王母,道路夷易。無敢難者。(夬)
旅 北登鬼丘,駕龍東遊。王母御後,文武何憂。(夬)
萃 西逢王母,慈我九子。相對歡喜,王孫萬戶。家蒙福祉。(鼎)
升 戴堯扶禹,喬松彭祖。西過王母,道路夷易。無敢難者。(歸妹)
大畜 弱水之右,有西王母。生不知老,與天相保。不利行旅。(既濟)
《中論‧爵祿》
舜為匹夫猶民也及其受終於文祖稱曰予一人則西王母來獻白環。
《新書‧修政下》
(堯)西見王母。
《漢舊儀》(衛宏‧太平御覽526引)
祭西王母於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長奉祠。
《列仙傳》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第九》
乃行第一術,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祭陵山於會稽,祀水澤於江州。事鬼神一年,國不被災。越王曰:「善哉,大夫之術!願論其餘。」
《論衡》
禹、益見西王母。(無形)
至四年,金城塞外,羌良橋橋種良願等,獻其魚鹽之地,願內屬漢,遂得西王母石室,因為西海郡。
周時戎、狄攻王,至漢內屬,獻其寶地。西王母國在絕極之外,而漢屬之。德孰大?壤孰廣?方今哀牢、鄯善、諾(婼)降附歸德。(恢國)
《漢書‧哀帝紀》
(建平)四年春,大旱。關東民傳行西王母籌,經歷郡國,西入關至京師。民又會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擊鼓號呼相驚恐。
師古曰:「西王母,元後壽考之象。行籌,又言執國家籌策行於天下。」
《漢書‧天文志》: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驚動,讙譁奔走,傳行詔籌祠西王母,又曰「從目人當來」。
《漢書‧五行志》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驚走,持稿或棷一枚,傳相付與,曰行詔籌。道中相過逢多至千數,或被髮徒踐,或夜折關,或踰牆入,或乘車騎奔馳,以置驛傳行,經歷郡國二十六,至京師。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裡巷仟佰,設(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至秋止。是時帝祖母傅太後驕,與政事,故杜鄴對曰:「春秋災異,以指像為言語。籌,所以紀數。民,陰,水類也。水以東流為順走,而西行,反類逆上。像數度放溢,妄以相予,違忤民心之應也。西王母,婦人之稱。博弈,男子之事。於街巷仟伯,明離闑內,與疆外。臨事盤樂,炕陽之意。白髮,衰年之象,體尊性弱,難理易亂。門,人之所由;樞,其要也。居人之所由,制持其要也。其明甚者。今外家丁、傅並侍帷幄,布於列位,有罪惡者不坐辜罰,亡功能者畢受官爵。皇甫、三桓,詩人所刺,春秋所譏,亡以甚此。指象昭昭,以覺聖朝,柰何不應!」後哀帝崩,成帝母王太後臨朝,王莽為大司馬,誅滅丁、傅。一曰丁、傅所亂者小,此異乃王太後、莽之應雲。
《漢書‧地理志》
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鹽池。
《漢書‧翟方進傳‧泉陵侯上書》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陰精女主聖明之祥,配元生成,以興我天下之符,遂獲西王母之應,神靈之徵,以祐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紹我後嗣,以繼我漢功。
孟康曰:「民傳祀西王母之應也。」
《漢書‧楊雄傳‧甘泉賦》
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壽兮,屏玉女而卻虙妃。
《漢書‧元後傳》
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具之祥,當為歷代(為)母,昭然著明。
《靈憲》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
《神異經》
張華敘東方朔《神異經》曰:崑崙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圓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故其柱銘曰:崑崙銅柱,其高入天,圓周如削,膚體美焉。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
崑崙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上有玉樓十二,景雲映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治所,真官仙靈之所宗。
《騶氏鏡銘》
騶氏作竟四口服,多賀國家人民息。□□□□天下復風雨時節五谷熟。長保二親,得天力兮,□東王公西王母。(《肅續》十四)
《後漢書‧馬融傳‧廣成頌》
遂棲鳳皇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納僬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環。
《覽海賦》
松、喬坐於東序,王母處於西箱。(班彪‧藝文類聚八)
《思玄賦》
聘王母於銀台兮,羞玉芝以療飢;戴勝慭其既歡兮,又誚余之行遲。(張衡‧後漢書、文選)
《太平經》
使人壽若西王母,(3 太平經丙部‧‧‧>3.9《師策文》)
使人壽若西王母:(3 太平經丙部‧‧‧>3.10《解師策書訣第五十》)
《風俗通》
趙之先,與秦同祖。其裔孫曰造父,幸於周穆王,為御驊騮、騄耳之乘,西謁西王母,東滅徐偃王,日馳千里;帝念其功,賜以趙城,因以為姓。(皇霸)
《古史考》(太平御覽580)
舜時,西王母獻管,則是已有器,新公安得造篪?
《典戒》(賈充‧藝文類聚卷4)
人日造華勝相遺,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像西王母戴勝也。
讖緯:
《河圖玉版》(郭璞山海經注)
西王母居崑崙之山。
河圖括地象 (御覽790)
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藥於西王母,至此絕糧,食木實,衣木皮。終身無妻,而生二子,從背間出,是為丈夫民,去玉門二萬里。
《洛書靈准聽》(太平御覽81)
有人方面,日衡重華,握石椎,懷神珠。(衡有骨表如日也。眉上日衡。重華,重,童子。)。握石椎,懷神珠。(椎讀曰錘,錘平輕重也。握謂如璇璣玉衡之道。懷神珠,喻有聖性也。)西王母受益地圖,(西王母,西荒之國也。在西方得此益地之圖來獻。)舜受終,鳳凰儀,黃龍感,朱草生,莢孳。
《黃帝出軍決》(太平御覽736)
昔者,蚩尤總政無道,殘酷無己。黃帝討之於涿鹿之野,暴兵中原。黃帝仰天嘆息,愀然而睡。夢西王母遣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備後。得兵契信,戰則克矣。」黃帝悟,思其符,立壇請而祈之,祭以太牢,用求神佑。須臾,玄龜巨銜符出從水中,置壇中而去。黃帝再拜稽首,親自授符。視之,乃所夢也。於是黃帝之以攻,即日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