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VS 光華商場 — 挑戰舊模式 打開新通路|天下雜誌

NOVA VS 光華商場 — 挑戰舊模式 打開新通路

每月吸引八十萬人次消費者,創造十六億營業額, NOVA以創新的經營模式,成功挑戰光華商場。 資訊通路「門外漢」鍾瓊明、鍾瓊亮兄弟,憑什麼打造新市場?

    其他

去年十二月的「資訊月」電腦展,參展廠商數再創新高,使得短短十天內,世貿展場湧入超過五十六萬的人潮,各攤位的營業額也被暢旺的人氣衝高,宏就在十天內賣掉超過三千部個人電腦。
 這就是集客力的可怕,」NOVA資訊廣場創辦人鍾瓊明瞇眼笑說。
 充分發揮這種集客的威力,鍾瓊明也開創出全新的資訊賣場經營模式。三年多前,當時三十九歲的鍾瓊明看準了資訊產品強大的集客潛力,和弟弟鍾瓊亮聯手,在台北火車站前,創立NOVA資訊廣場,至今全省有六家分店,四百六十個資訊產品經銷商進駐,每月吸引超過八十萬人次的消費者,平均每月營業額高達十六億。

挑戰光華商場

 這種以「集客」為訴求的招商式資訊賣場,在台灣完全無前例可循(以前只有專賣或經銷式的資訊賣場),對之前開補習班、從來沒有通路經驗的鍾家兄弟是一大挑戰,更挑戰有二十六年歷史的光華商場。
 光華商場,在許多人心中,已經與「賣電腦」畫上等號。本身學電腦的鍾瓊明,過去也三天兩頭跑光華商場。然而狹窄又悶熱的空間,骯髒的廁所,不懂行情還可能被欺騙、被取笑的窘境,讓他決心要開一個「乾淨、有紀律的光華商場」。
 光華商圈是自然形成,要以人為打造一個,絕非易事,光是招商,就到處碰壁。「人家又沒聽過你的名字,怎麼會照你的意思去開店?」負責執行哥哥偉大想法的鍾瓊亮苦笑說。
 但是鍾家兄弟並不氣餒,因為他們抓準了一個重要的優勢─地點。
 NOVA位處館前路上對著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的黃金地段,賣的是商圈內缺乏的資訊產品,再加上隔街就是南陽街學生大本營,又能吸納火車站搭車、轉車的人潮,絕佳的地利條件說服了許多光華商場的店家,願意進駐NOVA。
 讓鍾家兄弟不理會旁人譏笑「做補習班還想來賣電腦」、堅持創立NOVA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判斷台灣的電腦市場即將脫離「暖身期」,進入需求量大增的起飛期。
 八十五年第二季時,電腦零組件大幅降價,原來一台五萬元的電腦因此降到四萬元左右。同年,微軟將Windows 3.1版大幅度改版為Windows 95,網際網路也開始流行。「一切情況都顯示個人電腦市場要起來了,」鍾瓊明判斷,「絕對是進入市場的好時機。」
 個人電腦的大浪席捲全球,很多人都隱隱覺得應該投入市場,然而,真正去實踐的人卻非常少,反而讓資訊通路的門外漢NOVA,一舉站穩了腳步。「不同的時代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存活,時機到了就要緊緊抓住,沒有時間讓你猶豫,」鍾瓊明嚴肅地說。
 NOVA成立三年半,對光華商場造成了直接的衝擊。光華商圈促進會會長的柯瑞泰承認,NOVA的確對光華商場產生壓力,激勵光華的店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營收數字更現實地反映光華商圈與NOVA的勢力消長。在光華商圈和NOVA都有門市的科士德電腦公司總經理張家容表示,「在NOVA的營業額成長率,比在光華的成長率,高了一○%。」

跟著環境變

 NOVA快速崛起,搶下光華商場的地位,發想者鍾瓊明,在資訊業者眼中,是不折不扣「外行人搶內行人飯碗」。
 剃個小平頭、時常皺眉沈思、又常突然頓悟似大笑的鍾瓊明,以小留學生身分在北美待了十八年,七十六年回到台灣。雖然回國後做的是美語補習班,鍾瓊明創立NOVA卻絲毫不猶豫,切入市場既快又準。
 「環境變就跟著變,」鍾瓊明淡淡地說。
 十二歲就被父母送去美國,鍾瓊明已經太習慣環境的改變,光是初中到高中,就換過七所學校。隻身在紐約生活時,他接觸了各種民族、各種文化、各種階層的人。
 「那時天天想的,就是怎樣才不會被黑人揍、不被猶太人騙錢,」鍾瓊明說完哈哈大笑,隨即臉色一沈,「在那種情況下,你自然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尋找生存下去的方式。」
 而在美國IBM當業務員的一年短暫經驗中,鍾瓊明正好經歷IBM因拒絕改變而由盛轉衰的過程,藍色巨人的痛苦與後悔,更讓他警惕自己,「應變」是企業存亡的關鍵。
 因此,創立NOVA、挑戰光華商場,在鍾瓊明眼中,是看到環境改變就「必須」做的事。事實上,鍾瓊明這種擅於抓住變化、挑戰既有競爭者的個性,也讓他回國後創立了登峰補習班,打破留學美語市場近三十年的聯合寡佔局面。
 鍾瓊明在美國主要工作是組裝電腦,剛回國時對留學補習市場一無所知,當他看到美加、來欣補習班下課時,學生蜂擁從大樓裡走出,忍不住做起民意調查,發現學生和授課老師都希望能有更好的環境。
 鍾瓊明立刻決定,將家族企業建國補習班劃出一部份,重新裝潢為登峰補習班,再請托福考了滿分的弟弟鍾瓊亮,從加拿大回國教課。
 登峰的出現,搶走美加約三成的學生,也鼓勵其他補習班加入戰局,原有的賣方市場模式,改為買方市場。不過,在鍾瓊明眼中,這只是順應消費者需求做轉變,「但必須立刻行動,」他強調。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普哈拉,在其著作《競爭大未來》中指出,企業能否掌握商機,視其是否有改進人類生活的強烈意願﹔並且必須跳脫「我們從事什麼行業」的狹隘想法,轉向尊重消費者需求的功能性思考。鍾瓊明能改寫舊產業生態、創造全新的經營模式,就是因為他立志提供更好的環境給消費者,又能迅速實踐。

貼心服務抓住顧客心

 在親身和消費者接觸中,鍾瓊明得知消費者需要的是良好的購物環境和貼心的服務,NOVA首先就以乾淨明亮的賣場,成功開拓家庭用戶。
 然而,許多家庭用戶都有「不懂電腦」的困擾,為了讓他們能順利選購電腦,NOVA特別提供「資訊小老師」的服務,由大專資訊系的學生,依照消費者的預算、買電腦的用途,建議消費者應有哪些配備,讓不懂電腦的消費者也能有基本概念。
 另外,消費者也不必擔心買電腦後,經銷商結束營業或不願意為瑕疵品負責。只要出具產品出貨條碼,NOVA管理處會代為出面,聯絡產品的代理商,提供售後服務。
 本身是工程師、假日常逛新竹NOVA的劉政忠就表示,還是在NOVA買電腦比較安心,「反正有問題就找NOVA,」他笑著說。
 就是因為這些貼心的服務,NOVA的客層不再局限於電腦玩家,女性及家庭消費者的比例大幅提高。「NOVA走出光華商場的格局,開發更大的消費族群,是很聰明的策略,」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分析師謝文斌說。
 NOVA一炮而紅後,許多廠商躍躍欲試,在他們心中,連外行的鍾家兄弟都可以成功,自己沒理由不行。短短兩年內,全省出現十九家類似型態的招商式賣場,然而,除了已轉型為通訊產品賣場的T.T.Station,其餘全部宣布結束,退出市場。
 「只有一個關鍵,心態問題,」鍾瓊明微笑著說。
 鍾家兄弟當初提出招商式賣場的構想時,被潑了一盆冷水,因為負責擬定行銷策略的經典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嚴曉翠,抱了一大疊台灣招商式賣場失敗的案例給他們看。三人仔細研究後,發現失敗的原因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業者只是以處理房地產的心態,將賣場儘可能分租出去,並不重視之後賣場的管理與維護。
 然而,招商式賣場的確有其特殊魅力,尤其是集客的效果和自由市場的競爭機制。「而且,台灣的消費者特別愛比價和殺價,招商式資訊賣場還是大有可為,」嚴曉翠建議,「絕對不能只當房東、收各店面的租金而已,要把心態調整為是在經營自己的百貨公司。」

不只是房東

 在這個經營理念下,NOVA訂下最令經銷商頭痛、卻又心服口服的規定,就是早上十一點必須準時開店。
 「你有看過百貨公司裡燈火通明,就幾個專櫃熄燈歇業的嗎?」鍾瓊亮以此說服廠商,要有「百貨公司級」的敬業精神,不遲到,更不曠業。
 每天十一點零五分,NOVA管理處人員開始巡邏拍照,被拍到還沒開店的,罰一千五,曠業整天的,罰三千元。另外,NOVA設有顧客投訴制度,提醒經銷商注意自己的服務態度。前年,站前店就有三個經銷商因為顧客投訴案件過多,被迫撤櫃。
 「NOVA最大的問題,就是招商式賣場廠商素質參差不齊,流動率居高不下,」T-ZONE執行副總經理鄭承道指出。相較之下,直營式賣場T-ZONE或震旦行資訊量販店,雖然有庫存壓力,又不能讓消費者殺價,但因為是由單一廠商進貨、銷售,可以精確掌握服務品質。現在,NOVA為了要改善「廠商素質參差」的詬病,篩選、管理廠商都較過去強勢許多。
 雖然以嚴格的規定約束各經銷商,但同樣的,NOVA也盡心盡力幫助他們增加銷售量。
 「經銷商只要專心賣電腦就好了,」鍾瓊亮說。因此,從裝潢、接電話線,到產品配送、行銷活動,都由NOVA全權負責。「這些重複性的投資,由NOVA來做,經銷商不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金錢,放在提供更好的服務上?」鍾瓊亮說。
 甚至,為了讓經銷商跟上瞬息萬變的科技趨勢,NOVA還會不定期請專家來談產業前景,或是把資策會的最新報告,與經銷商分享。「我們可以體會他們的認真和用心,」詮網科技NOVA店店長陳韋安說。
 三年半下來,經銷商和NOVA已經建立起互相依存的強固默契。甚至,NOVA總經理蔡承祐,還曾經半夜被胃出血的經銷商急電到醫院,在家人面前,鄭重拜託他照顧店面。「經銷商相信我們會跟他一樣重視他的店,」蔡承祐感動地說,「我們自許不只是房東,還是朋友。」

珍貴的顧客資料庫

 三年多來用心經營,「NOVA」已經是具高知名度的品牌,接踵而來的,是大廠們產品發表會的預約。除了看重NOVA的集客力,更重要的是,促銷活動可以全省同步進行,改變過去台北與中南部在新產品上市時,有「時差」的不公平現象。
 光是去年,NOVA就辦了五二二場活動,創造了人潮,也帶動買氣。相較之下,T-ZONE和震旦行資訊量販店,都因不到百場而聲勢略遜。
當初只是想藉辦活動創造買氣,NOVA卻因此累積了極為珍貴的資產─顧客資料庫。每次辦活動時,NOVA都會以贈品或折扣,吸引顧客留下個人及消費資料。三年半時間的累積,全省六個據點的顧客消費行為,使這個資料庫彌足珍貴。
 「英特爾可以告訴你它今年賣掉幾顆Pentium Ⅱ的微處理器,卻不能告訴你,是誰買這項產品,又是哪些人在買對手的產品,可是NOVA可以告訴你,」鍾瓊亮非常得意。
 利用這個龐大的資料庫,NOVA可以向辦活動的廠商,提出行銷策略上的建議。例如,某種類型的活動,參加的人多半是來自台北市哪一區,哪一個年齡層,之後再做行銷活動的調整。曾由NOVA配合辦活動的華碩電腦業務代表劉雅芳表示,「這樣的行銷建議確實有效用。」

另闢虛擬大賣場

 就在NOVA成功立下招商式資訊賣場典範、朝上市上櫃目標穩健邁進時,NOVA的構想創始人鍾瓊明,卻宣布與實際負責經營的弟弟鍾瓊亮分道揚鑣,另創彩購網(EZNOVA),做的是虛擬世界的大賣場。
 鍾瓊明抱持著他「時機到了就要緊緊抓住」的哲學,判斷電子商務即將在台灣風起雲湧,毅然跳進這個人人都沒把握的錢坑。而鍾瓊亮與其他股東卻以NOVA要上櫃,不宜擔負任何風險為由,拒絕投資彩購網。
 延續過去介入留學美語市場、首創招商式資訊賣場的豪情,鍾瓊明這次也提出了創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由彩購網負責所有的軟硬體架構、物流、金流和行銷,民眾不需繳納費用,就可以上網開店,而彩購網的營收,則來自於每筆交易成功的手續費。
 「彩購網能否成功,要看它是否可以解決物流問題,並做到通路上的革新,」台大商研所所長翁景民分析。
 然而,不論成功與否,鍾瓊明、鍾瓊亮這對兄弟,過去「哥哥想點子,弟弟負責執行」的完美組合,將暫時畫上休止符。
 「他們倆就是典型的『創業者』與『經營者』,觀念真的差很多,」兩人的好友嚴曉翠慨嘆。
 但鍾瓊明、鍾瓊亮都認為,這是挑戰自己的好機會。「或許兩人各有成長後再合作,結合實體賣場與虛擬賣場,威力會更驚人,」鍾瓊亮說。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