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三杨”具体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如何评价他们?

杨寓(士奇)、杨荣、杨溥
关注者
27
被浏览
57,854

6 个回答

王琼《双溪杂记》:正统初,三杨在内阁,杨士奇虽偏而少私,能持公论。杨荣宽恤休息小民。如兵部尚书王骥始建议欲差御史巡行天下,清勾军丁,屡止之。骥后力奏不已,乃从之。凡事循守旧规,不轻改变,亦未敢肆意行私。盖虽承祖宗威权之后,亦二公心术纯正也。然于国家大治体,以未谙习。如北征之马聚于马房,营造之兵终归匠籍,中官委外,遂为常规。南京兵冗而不知悉减入屯田,北京卫多而不知沙汰为精锐,律书变改始于徒法废而流法亡,军职冗滥并枪比试之法为虚文,降级克军之法弃不能用,皆不能讲究修复。至于新增漕运北京米四百余万石,远及于浙江、湖广,而不知折征以宽直达旧额。漕运南京米四百余万石,俱改折征,每石银二钱五分。而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之民,岁输六边税粮五百余万石,则今陆运本色若折征每石折银一两,是北方民税一石当南方民税四石之数,遂使祖宗什一中正之税有南北轻重之偏。故曰:“国家大治体以未谙习者,岂敢诬哉?”

明初三杨,即杨荣,杨溥,杨世奇。因为前者姓名都是两个字,後者是三个字,读起来顺口,所以杨世奇排在了最後。但是三杨之首,就非杨世奇莫属。三杨的命运如此相似,都姓杨,都是南方人,都与大明帝国同生共死,都辅佐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位皇帝,面对着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辅佐幼主登极,面对太监王振专权,排挤贤良,搞乱朝政,然而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力回天,最後气得辞官还乡。

杨世奇(1364-1444),是人如其名的旷世奇才,而不是刘佩琦那种看名字像个漂亮的小姑娘,看本人是个粗犷的老大爷(刘叔粉丝请见谅,小妹举例不恰当),他少年得志,文墨通达,治世有方,关键的是他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宛如水晶心肝,建文年间入朝,开创永乐盛世,延续仁宣之治,辅幼主朱祁镇登基,却被一个叫王振的臭太监赶下朝堂,辞官回乡,郁郁而终。一个旷世奇才,必有一番坎坷的经历。没错,杨世奇就是这样的人。襁褓之中,父亲去世;少年坎坷,寄人篱下。

杨世奇生父名叫杨子将,名美,以字行。这点和杨世奇一样。杨子将可不是不是余子将(人家是人不是吃的,所以不姓余。),杨先生说来也命苦,年纪轻轻,三十多岁就领了便当。杨子将是大户出身,爷爷和爸爸(其实是养父,是他叔父)都做过文官,自己也是读书人,而且文采非凡,高大英俊。不然大才子陳謨怎麼会把自己的女儿(其实是养女)嫁给他呢?毕竟他外公还写了一篇文章怀念他爸爸:题为《怀杨子将》。诗曰:建安七才子,江夏一黄童。鹳雀那衔鳝,琴高不化龙。羁孤千里易,孝友一生隆。最有宜春恨,飘魂结暗松。诗中说杨子将年轻英俊,一身正气,满腹经纶,然而壮志未酬,年纪轻轻就驾鹤西去了。当时的杨世奇小朋友还在襁褓里面哇哇哭,元朝还没亡呢。一个人有爹,也得有妈,人类不是酵母菌不能单性繁殖。杨世奇的妈妈,姓陈,闺名妙敏,字元贞,小名开年(参考资料:大明名臣杨世奇)。(感觉那个時候的女人叫「妙」的很多,比如徐妙錦,就是那個被野史拿來黑棣棣的妹纸)陈大小姐有个好爸爸(其实也是养父),姓陈名谟,博學多才,善于写诗,但是对当官不感兴趣,所以只能在家乡周围转转。陈先生五言七言都写的特别好,很多都是描写南国风光的,现在还有100多首诗流传後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看看陈谟和李白,杜甫谁写的诗更好。话不多说,爸爸是文学家,女儿肯定也是能文善诗的。这陈大小姐肯定不愁没人要啊,于是,在文豪老爹的操办下,陈大小姐和杨家公子喜结连理。少年夫妻,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人见人羡,幸福生活比蜜甜,几年过去,生下个大胖小子。可是没过多久,杨公子就身染重病,一去不回。陈小姐抱着出生才几个月的孩子,伤心欲绝。没过几年,在老爹和親友的介紹操办下,陈小姐梅開二度,又嫁给了同鄉的一个文官,名叫罗性(名字有点污,请忍耐五秒)做偏房。罗性早已是妻室俱全,年龄比陈小姐大很多,他看上的,是陈小姐年轻漂亮,才貌双全。至于杨世奇嘛,他反而没有爱屋及乌,只觉得是个小老婆拖油瓶来的小朋友。那时候的中国是父权社会,孩子当然要跟爸爸姓。杨世奇小朋友就改名叫罗寓,不是罗玉凤,人家可是男生!在妈妈和後爸结婚的这几年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元朝灭亡了,明朝开始了。杨世奇的继父罗性,属于严父,但是他的正室夫人,屬於文化不高,宠溺孩子,争风吃醋的那类人,觉得陈小姐就不应该存在,她的儿子,是个累赘,经常对拖油瓶的陈小姐白眼。杨世奇就生活在这种战战兢兢的生活中。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杨世奇从小就是个乖宝宝,是个小大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骄傲。罗性是个官员,自然也有府邸;每逢除夕,都要祭祀列祖列宗。看到继父率领妻室儿女祭拜祖先,杨世奇也不禁想起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于是拿着石头和泥巴,在墙角为自己的生父堆起了一个简陋的灵位。这一切,被罗性看在眼裏,他感觉自己像被雷电劈过一样,因为这个才七岁的孩子,真的太了不起了!寄人篱下几年,居然没有忘掉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自此以後,罗寓改名杨寓,和罗家人同吃同住,由继父资助读书,继父对这个优秀的小才子视如己出,杨寓也没有辜负继父的理想,夜以继日地埋头苦读。(忍不住吐槽一下,“杨寓”这个名字也太容易想歪了,不就是土豆吗?好在那个時候土豆还没引进,好吧,他爸爸是鱼子酱他是土豆,不过这两种东西在那个时候还都没有传入中国),十五岁時,才取字“世奇”。(我觉得杨世奇这个名字才比较和他相配,因为他本来就是旷世奇才嘛)。

不过,好日子没过多久,杨世奇的继父罗性因为用了红色的器皿而得罪朝廷,在古代,红色属于高档的颜色,不够级别,你还不能乱用,乱用的话,轻则发配边疆,重则夷灭三族。就这样,罗性和几个儿子全被发配充军,镇守西北边关,直到七十高龄去世。因为杨世奇姓杨,陈女士又是寡妇改嫁做小老婆,所以陈女士又带着儿子相依为命。因为刻苦读书,杨世奇对四书五经二十二史倒背如流,写得一手好字,又加上性格耿直剔透,刚正不阿,纖尘不染,宛若水晶心肝,十五岁,他就当上教书先生。一个小小老师,鬍子都没长出来,但是教书教的有模有样,就这样一过十餘年,小杨老师一边侍奉母亲陈女士,一边娶妻生子。日子过的很平淡。顺便四方雲遊,饱览好山好水好风光。也有说法,称小杨老师是弄丢了县教育局的公章而四处逃蹿的(这是明月老师写的,不过我不太相信,因为杨世奇聪明绝顶,不太可能幹出这种又二又糊塗的蠢事,而且我在各种史书上都没找到这一段,感觉明月老师胡编乱造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明月老师说杨世奇是袁州人,可是他明明是江西泰和人,杨世奇的生父职业也不是明月老师说的农民,而是一个年轻英俊,出身良好,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子,如果陈小姐看上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估计陈小姐的老爸早就和她断绝父女關係,而且陈小姐的第二个丈夫也绝对不会是文官)。杨世奇曾经漂泊無定,浪跡天涯,帶著母亲陈女士遊歷四方,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谋划对未来的远大理想。杨世奇想考科举,没钱,他想成名,没钱。他可以甘於平凡,但他绝不会甘于平庸。况且自己出身读书人家,外公是才子,妈妈是才女,爸爸是才子,继父是文官,当然也是才子。杨世奇呢?自然是旷世奇才!

是金子总要熠熠发光,是奇才总要崭露头角。这句话,可以送给杨老师。在杨世奇老師三十四岁的時候,他被好友王叔英推荐(吐槽一下:王淑英这个名字确定不是女的?),编辑《明太祖實錄》。這可是一本不容有失的记录性文案,编书的人都是要严格考察的。没错,杨世奇这个本来没钱考科举的隐形才子,终于迎来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绝佳机会。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杨世奇居然考了第一名,就像当今社会,一个自学成才的个体户考上沃顿商学院一样;想想看都不太可能。不过杨世奇毕竟是人如其名的旷世奇才,不可能也能变成可能。

以下高能预警!!!(太宗粉快要按捺不住了有木有???)

靖难之役,燕王即位,没错,这个燕王就是装疯卖傻骗侄子,夏天生火炉还叫冷,并且吃过死老鼠的那位,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千古一帝永乐大帝大明太宗皇帝棣棣啦!!!他虽然污点多多,但仍然掩盖不了我这枚资深棣粉对他的喜爱(相信天下所有棣粉都一样,么么哒)。

能文能武的燕王,终于成功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朱棣是天生的皇帝命,我们都承认,他不仅是好人,他更是个好皇帝)杨世奇也被任命为翰林院编辑部的头头。因为表现优秀,太宗慧眼识珠,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相貌英俊,身材颀长,满腹经纶,前程似锦的文学青年,杨世奇从此踏上了他从政如流的道路。

永乐二年,杨世奇晋升为左中允(六品官),永乐五年,晋升为左諭德(從五品官,也就是副职五品官),年轻人,爬的够快啊!为什么杨世奇能爬的这么快呢?因为他聪明,因为他清廉(清官虽然捞不到钱,但是能名垂青史,而贪官都是一时爽快,但结局往往令人心寒,名字更是遗臭万世),因为他口才好,因为他长得帅(于谦,杨世奇都是这样的类型,只可惜宣德皇帝死的太早,如果他晚死20年,大明帝国就不会灭亡的这么快,朱瞻基我恨你!!!),更重要的是,他公私分明,在家裡是个好老公(但不是个好爸爸,感觉他和他继父都不是好爸爸(不过棣棣是个好爸爸),他儿子杨稷,杨稻(就是叫杨稻,没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公司是个好职员。回到家,从来不说同事的闲话,老闆的闲话(这也是职场之道),就算是他老婆想听听老板棣棣的一二三四花边事儿,杨世奇都不会乱说,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永乐,洪熙,宣德和正统前期红人的主要原因。

太宗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活了7个,早夭2个,女儿暂且不说,当然都是美女,因为太宗两口子男帅女靓,活下来的3个儿子,各个都优秀,各个都聪明,各个都帅,关键,那三个儿子,各个都是徐皇后的嫡子。(棣棣模範丈夫么么哒)老大朱高炽,身材肥胖,长得也没爸爸帅,只因为他是长子,太宗就把他立为太子,可是这太子的位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记住一句话:好事多磨),老二汉王朱高煦,力大无穷,战功赫赫,足智多谋(不过後來聰明反被聰明誤,被侄子宣德大帝朱瞻基给請君入甕了),老三赵王朱高燧,长得最帅,性格也最像爸爸,两口子也比较疼爱他,就这样,太子朱高炽反而被冷落了,因为他性格敦厚,身材肥胖,长得也不好看,还受到两个弟弟的排挤(OS:大哥又胖又丑,陛下也不喜欢他,现在当太子,就因为他是老大),正是因为杨世奇的力劝,才让太宗改变了主意,一心一意栽培朱高炽(太宗啊太宗,你当初可不是太子哦,你的皇位是你篡来的),说白了,仁宣之治,杨世奇功不可没。

知遇之恩,没齿难忘。朱高炽是个好人,更是个好皇帝。对于打赢太子保位战的恩师杨世奇,他必定是给他大大大大的恩赐!即位当天,就安排年近花甲的杨老先生担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朱高炽是个孝顺儿子,披麻戴孝三九二十七日满,他还不忍心脱下素服。此時,朝中也只有两位大臣依舊縞素如初,他们一个是太宗的爱将武英王张辅(就是那个被太监王振排挤,在土木之变中被乱箭射死的老将。如果朱瞻基晚死二十年,张辅坐镇,于谦出击,击败瓦剌不成问题),一个是文官,大学士杨世奇。二人耿耿忠心可见一斑。

可惜,仁宗宣宗两代英主,都是何等短命。仁宗驾崩時,四十九岁,宣宗更短,三十七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朱瞻基是个淘气包,从小喜欢玩蛐蛐儿,长大之後還是玩心不改,但是,他对于杨世奇,只有信任,信任,还是信任。宣宗即位時,杨世奇已经年过六旬,耳背眼花,但他还是坚持上朝,与朝中另外两位德高望重的杨姓三朝元老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喜好书画,文治武功的朱瞻基曾经作画“三羊开泰图”,以喻他们三人共创太平盛世。

不过,年轻人会犯很多错误,废除皇后,杨世奇反对,斗蟋蟀,杨世奇反对。郑和再度下西洋,杨世奇也反对,不过这并不影响二人父子般的感情。杨世奇是长辈,经验丰富,历史书读的不要太多,宣德皇帝还得听他的。

于谦,況鍾,李贤,这些名垂青史,两袖清风的廉吏清官,也都是“三杨”和张太后一手提拔。太平天子朱瞻基,也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只可惜,朱瞻基早死二十年。宣德十年的正月初七日,北京城内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三十七岁的(周岁35,他在正月驾崩的)朱瞻基壮志未酬,带着对国家,对国民的一腔热血含恨驾崩,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正统皇帝朱祁镇在大殿登基,大明帝國的新君只有八岁。他沒想到,自己在日後會叫一個太監干涉朝政,打壓忠良賢臣;他沒想到,他未來會断送国家的千秋基业;他沒想到,賢臣們晚景淒涼,他更沒想到,自己會在十五年後變成一個俘虜。

太陽照常升起,但是,迎接小皇帝的,卻是一片愈加黑暗的江山。我希望我能穿越,治好朱瞻基的病,让他死而复生,重建大明帝国,然而世界上没有後悔藥,更没有时光穿梭机。

翰林院修撰,少保,少傅,再到辅政大臣,杨世奇对大明的耿耿之心,永不停歇,哪怕宦官王振再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打压异己,杨世奇仍旧控诉着自己的血泪,矛头直指那个叫王振的臭太监。

一句古话:光脚不怕穿鞋的。王振这个流氓,鬥赢了老迈的二杨(时年杨溥已经去世),斗赢了清廉的況鍾,鬥贏了太皇太后张氏,杨世奇不得不屈服于王振的淫威,被迫告老还乡,回到了他江西泰和的老家,那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回乡途中,他仿佛看到自己悲惨的童年,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元末风云,看到了继母的白眼,看到了自己给生父摶土造的牌位,看到了继父被发配充军,看到了自己调皮的学生,看到了赏识他的王叔英,看到了他得第一名時的喜出望外,看到了巍峨壮丽的南京宫殿,看到了白皙秀气的的建文皇帝,看到了威严英俊的太宗,看到了自己一手辅佐的朱高炽,朱瞻基父子,看到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再想想今日宦官干政,奸佞当道的朝廷和幼弱无助的皇帝,一把老泪纵横在他沟沟壑壑的脸上.......一代旷世奇才,在自己的家乡永远闭上了眼睛,以当时的绝对高寿去世,享年八十高龄。然而他的心,却仍如水晶般纯洁,剔透;他爱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大明江山,是对整个盛世的留恋和怀念。

值得一提的是,杨世奇的族甥陈循,也是大明权臣,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历经永乐,仁宗,宣宗,英宗,景泰帝五朝,受到景泰帝的器重。然而陈循可不是什么旷世奇才,經歷也不如杨世奇那么凄惨,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循规蹈矩,参加科考,然後一步步踏上仕途。


杨荣(1371-1446),原名杨子荣(嗯,这名字很可以),用明月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他没有深入虎穴,剿灭土匪的大智大勇,但其大智大勇卻着实可以和後來那位战斗英雄相比。”

这位杨子荣不是东北那嘎达的,而是一个正宗的湖建郎,他於洪武四年出生在福建建安,屬於閩南民系。杨子荣没见过林海雪原,因为他是南方人。杨子荣的爸爸也不是泥瓦匠,而是一个读书人。他出身读书仕宦的书香门第,童年生活也不像杨世奇那般凄惨。他出生的時候,明朝已经建立。他的爸爸,也不是年纪轻轻就领便当的那种,也不用像杨世奇那样跟着妈妈改嫁给另一个男人当小老婆,自己这个後兒子还要改姓的那种。人家是嫡子,在古代,嫡子的地位可是很高很高的哦。杨世奇的外公是才子,爸爸是才子,爷爷是才子,妈妈是才女,杨荣呢?也是这样,爸爸是才子,爷爷是才子,太爷爷也是才子,他自己呢,当然还是才子!只不过不是旷世奇才罢了,不过离旷世奇才,也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而且杨荣家庭条件可以甩杨世奇一百条街,人家有钱考功名,人家有钱读书,人家爸爸听话,不会用红色的小茶杯,不会用黄色的小饭碗,不会因此被贬职而导致家亡人散。相比于杨世奇这个自学而成的旷世奇才,杨荣走的是一条正常的道路。——从小饱读诗书,长大应试科考;然後仕宦入职。建文二年,杨荣考上了进士,那一年,他也正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杨荣”。为什么?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也叫杨子荣,是山东人。为了区分,杨子荣把名字改成了杨荣。不过,那个山东的杨子荣运气没那么好,就像那筷子,啪地一声落地了;而改名後的杨荣,则高中进士,一路向前。建文年间多腐儒,方孝孺,齐泰(注意了,不是那个台湾歌手齐秦,人家叫齐泰!齐鲁的齐,泰山的泰),黄子澄,都是愚忠愚孝的腐儒。做人头脑不能死板,不然就会变成腐儒,腐儒是什么?也就是书呆子,满肚子的诗书经典,满嘴巴的之乎者也,然後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叠被子,只会说话不会打仗,拿得动笔杆,拿不动武器。这种人,建文帝是最喜欢,最喜欢,最最喜欢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年号是“建文”。建文建文,自然是文官的天下,对应他爷爷的年号是“洪武”,洪武就是武官的天下。

要么全武,要么全文;这根本是两极世界,不能达到所谓的陰陽平衡。朱棣,就是一个文治武功都有的治世高手,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千古一帝!为什么?因为他是小老婆生的庶子,因为他是篡位当上的皇帝。太宗,你真的好冤呐!!!

杀了侄子,火焚宫殿,夷灭方孝孺十族,活剐三千宫女,油炸铁铉,这些都是太宗揹的黑锅,并不存在的历史,也能被编的有鼻子有眼,有耳朵有嘴。因为他是篡权者,一个篡字,可以抹杀他御駕親征,七下西洋,北征夷狄的所有功绩,可以抹杀他和徐皇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爱情,可以抹杀他体察民情,与民同忧的宽厚政策,可以抹杀他疏通运河,恢复航道带给国民的利益,可以抹杀他修筑《永乐大典》这本世界最早百科全书的功绩。

杨荣因为住所在北京城东,故名东杨,谥号文敏。有一次他和杨世奇闹矛盾,差点大打出手;被朱瞻基降职,经过杨世奇劝阻,才没被撤职。这事情也被收录在《明史》里面。

杨荣的提拔,来自于他对时事的忖度。棣棣刚刚篡位不久,准备昭告天下,杨荣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对棣棣说:“陛下,您是要先去孝陵祭奠先帝,还是要举行登极大典呢?”棣棣觉得有道理极了,于是给杨荣封官赏钱。

杨荣在正统五年去世,那时候王振还没有独揽朝纲。不像杨世奇跟杨溥,是被王振气走的。

杨荣在南京的住址,在太平北路附近,杨溥在中山南路,杨世奇则在南京城西北的宁海路。在南京,杨世奇也是西杨,杨荣也是东杨,杨溥也是南杨。

杨溥(1365-1446),是湖北人,在三杨中影响力最弱,我不想介绍了,你们自己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