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鈴木一朗從小的「訓練菜單」,我懂了「天才是這樣養成的」 - 第 1 頁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看到鈴木一朗從小的「訓練菜單」,我懂了「天才是這樣養成的」

看到鈴木一朗從小的「訓練菜單」,我懂了「天才是這樣養成的」
Photo Credit:Keith Allison@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一朗從小的訓練過程中,我們看到父親對他有太多太多的影響,許多甚至成為他後來棒球人生的縮影....

文:張尤金

就像「灌籃高手」之於籃球,「足球小將翼」之於足球一樣,說到日本最經典、影響力最大的棒球漫畫或卡通,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巨人之星」了。

巨人之星」在劇情和人物設定上,都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現在看來雖然有點搞笑,但如果說,鈴木一朗的父親鈴木宣之是以「巨人之星」等級的斯巴達訓練方式來訓練一朗,你相信嗎?

在一朗成名多年之後,父親宣之曾經公開他為年幼的一朗所排定的訓練計畫,有棒球作家就發現裡面有濃濃的「巨人之星」的味道。

倒不是說宣之把漫畫裡面不人道的訓練方法加諸兒子身上,應該說,「巨人之星」連載是在日本二次大戰後的復興時期,歷經過戰爭,讓那個年代的許多人把刻苦的生活方式視為理所當然,而宣之就是用這種態度在教育自己的兒子。

雖然宣之曾說「棒球對他和一朗都是件有趣的事」,但一朗聽到媒體轉述後卻加以駁斥。一朗說:

「只有他才覺得有趣好嗎?對我來說,這種訓練過程根本就像在演『巨人之星』,有太多瀕臨凌虐的邊緣。但我從不對父親說『不』,因為我知道,他正在盡他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我。」

螢幕快照 2016-01-27 下午4.27.57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份「星飛雄馬」等級的訓練菜單是怎麼個玩法…

棒球的啟蒙:紅色手套

就在一朗三歲時,父親宣之送給他人生的第一個棒球手套,從此開始每天的傳接球遊戲。這是一個紅色的真皮手套,是當時在家鄉愛知縣橫山町所能買到最好的。

母親雖然極力反對用半個月的薪水去買玩具給一個三歲小孩,但宣之的想法卻沒有因此而動搖。宣之說:「這不是玩具,而是教導他何謂棒球的工具。」

另外,由於宗教信仰使然,宣之篤信天地萬物皆有靈,棒球手套亦如是,必須抱以尊敬和感恩的心情。所以他要求一朗每天傳接球後,都要在後院嚴謹地清潔手套並上油。

這就養成一朗至今維持不間斷的好習慣。不光是手套,他對球棒也是一樣的態度。

一朗曾經有一次在比賽中甩棒,結果馬上後悔,賽後寫信向製作球棒的師傅道歉,有次他在訪談講完這件事後,甚至還當場自己掌嘴。

七歲開始,一朗參加地區少棒隊,為了在每週末練習或比賽時能有所表現,一朗請父親教他打棒球。宣之反問兒子,願不願意承諾每天努力不懈地練球,堅持到最後?一朗點了點頭。

於是,「星飛雄馬」訓練就此開始。

三點半之男

鈴木宣之經營一間小小的電子零件工廠,自從開始對一朗的魔鬼訓練之後,鄰居都稱呼他是「三點半之男」(san-ji-han otoko),因為每天下午三點半,宣之就會帶著球棒、手套和一整箱球,到附近的少棒球場參與兒子的練習。

每天的訓練菜單是從跑步和簡單的接球開始的,接下來一朗會練投50球、練打200球(由宣之餵球)、內外野守備各50球。

宣之硬是將習慣右手的一朗調教成左打,目的是讓他距離一壘更近,縮短跑壘距離和時間,宣之也教他如何在揮棒後迅速就定位跑壘。

晚上七點在回家的路上,父子倆有時會在路邊的小店吃個冰再回家。不要以為一天的魔鬼訓練就此畫上句點,因為在吃完晚飯、寫完功課之後,宣之又帶著一朗到附近的打擊練習場練打250至300球。

在這個時段,一朗有更多時間來沈澱思考與揣摩練打,他會模仿在電視轉播看到的日職明星(例如田尾安志)的打擊姿勢。

父親則站在護網後面監看一朗揮棒,如果一朗揮打父親認定的好球帶以外的球,立刻就會被出言斥罵。就這樣,父子倆經常在晚上11點打擊練習場打烊後,才拖著疲累的身軀離開。

回到家後,在一朗上床前,宣之會為一朗按摩腿部,他常說:「腳健康,身體就會健康。」

日復一日,這樣的菜單持續了好多年,不論晴雨、甚至下雪。

年紀幼小的一朗能承受這樣的訓練方式嗎?顯然很難。尤其在冬季酷寒的中日本,一朗常常冷到手指凍僵,連衣服的扣子都扣不起來,遑論出門練球。

曾經有一次,一朗拜託父親可否提早結束練習,讓他去找朋友玩耍,在被父親悍然拒絕之後,他索性坐在球場中央作無言的抗議。宣之氣炸了,他撿起箱子裡的球,邊罵邊往一朗身上招呼。結果你猜怎麼著?

原來一朗敏捷過人的反射神經是與生俱來的,他維持坐姿,對於父親丟向他身體兩側的球,他只要往左或往右移動1英吋就能輕易避開;如果是朝他的鼻梁直直飛來,他則是一舉手就把子彈般的飛球給接了下來。

宣之後來寫文章回憶起這件事時,他說:

「這是我的孩子,我很瞭解他就是這麼固執。雖然我有時會被他的頑固氣到抓狂,但我心裡很清楚,他很特別,他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巨大天賦。」

這種過人的天賦,隨著一朗長大而更趨明顯。

螢幕快照 2016-01-27 下午4.28.14

六年級的他雖然體型瘦削,不夠強壯,也缺少打擊爆發力,但他的棒球技藝已經不輸給絕大多數的高中選手了,一個具體的例子是附近那家打擊練習場的投球機。

一開始三年級時,投球機投出時速65英哩,不管是速球或變化球,他都能確實掌握,隨著投球機時速逐步上調到75英哩,一朗依舊打得輕鬆愉快。後來即便打擊練習場經理借用其他客戶訂製的一台極速80英哩的投球機,還是被他抱怨球速太慢。

最後能怎麼辦?等到一朗15歲時,打擊練習場經理乾脆把投球機往打擊區移近好幾英呎,模擬約當時速93英哩的速球,這和當時日職投手的投球極速已經相去不遠了,但一朗還是能輕鬆駕馭。

「非生即死」的打擊訓練

說了這麼多一朗的成長過程,至於這個扮演「星一徹」(星飛雄馬父親) 角色、對兒子施以斯巴達教育的鈴木宣之,他又怎麼想?

宣之花在兒子身上的時間、精力與金錢,其實是難以估計的。

就拿棒球練習場來說吧!當時打25球大約要花費新台幣30元,如果以一天練打200球、一年練打300天計算,一年光花在打擊練習場的費用就超過新台幣7萬元了,對於經營家庭工廠、有兩個兒子的宣之來說,其實也是筆不小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