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

关注者
308
被浏览
994,230

139 个回答


2011年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正在医院实习。我记得和同学一起坐在空荡黑暗的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观众并不多。我是一个泪点和笑点都很低的人,那次也不例外,从头哭到尾。而就在刚刚,我从网上找到电影资源,又看了一遍,依旧是没办法压抑自己的泪水。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昨天用了四五个小时将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看了一遍。

小说人物更多,情节更复杂,像一个说书人在娓娓道来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悲情故事,即便猜得到结局,依旧会被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心弦。书娟对父母心理变化的描写,就像是一顿丰盛大餐之后惊喜的是甜品也如此精致,果真不虚此行,将时间花费在如此佳作上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此外,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也是相当不错。首先故事改编得很到位,将原本繁多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精简到几个主角人物身上,丰满的人物,紧凑的剧情,成就了一部上乘佳作。再来各位演员的演技了得,女学生将对玉墨等风尘女子的嫌恶、对战争的惊恐、甚至不愿落到日本人手中,不惜一死了之的情绪演得很好,玉墨等人的表现更是出彩,软哝哝的南京话、风情万种的《秦淮景》,她们活得最是真实,并且有情有义。

那年看完电影后,和两个日本人聊起了那部大热的电影。我记得日本男生脸上尴尬的笑容,他看看我,又转头看看那个日本女生,用不标准的中文说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吧。”我说,“当年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后来有一次我和那个日本女生在她的宿舍里,又聊起这件事,她说他们读书时去博物馆参观,看到当年的年轻士兵留下的书信以及信物,也是一个个身死异乡、不得圆满的悲剧。后来我们两个都哭了,为了那场残忍的战争,也为了日本民众被欺瞒,没有得到正视历史的机会而难过。

看完小说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痛恨日本人的罪行,更为南京同胞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难过。我更想知道的是,当年那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日本军人丧失人性,为什么中国军队不战而降,为什么南京同胞不早些逃离那座修罗场般的城市?


如今,我们国家迎来了建军90周年大阅兵,看着先进的武器,雄厚的兵力,我深深为祖国的今天骄傲和自豪。可是那些曾经受过苦难的同胞,不应该被我们抛弃和遗忘,我们要替他们讨回公道。生在乱世不是他们的错,遭逢不幸更不是他们所愿,只是时代的洪流、历史的漩涡,将他们卷入了深不见底、痛苦不堪的一场劫难,我一向不相信人有来生,但我此刻虔诚地祈祷,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能够有一个光明、温暖的来生。


书中,豆蔻为了小兵王浦生私自出门去找琵琶弦,结果惨死在日本人手中。她说,她弹琵琶他讨饭,和和美美的过生活。这是她的愿望,却也成了她的催命符。人都说,缘定三生,我只愿这个痴傻的姑娘和命苦的小兵,来生生在太平年间,无战乱、无别离,在寻常人家,她弹琵琶,他种田。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八万左右的中国女性被强暴,与三十万遇难者的总数相比,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若说屠杀只是对肉体的消灭,以及通过屠杀来进行征服,那么“Rape”则是以践踏一国国耻,霸占、亵渎一国最隐密最脆弱的私处,以彻底伤害一国人的心灵来实现最终的得逞和征服,来实施残杀的。

对玉墨这样的风尘女子来说,一辈子受人轻贱,但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她们甘愿以血肉之躯挡在女学生前面,脱下风情万种的旗袍,换上素雅的学生服;剪掉精致的卷发,换成清汤挂面似的学生头。那雾里看花的一场梦,美好得让人舍不得离开,但最终,还是要奔赴战场,以这辈子最不敢想的一个身份——女学生,去完成生命里最完美的一场表演。

她们的牺牲不仅悲壮,而且绚烂。

先说一个毫无关系但是却让我动容的电影:《极地特快》。想必很多人应该都看过那个故事:小男孩在圣诞节前夜,坐上特快列车和他的朋友去极地拜访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一路上的欢笑,对圣诞老人的期盼等等……

但是每每想到1937年时的南京,那一切就变了。

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请注意:六周……长达六周!!!

六周四十二天……也就是说这场暴行一直持续到1938年一月份。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不知道有多少像书娟那样的孩子们,也许她们在期盼着圣诞节,也许她们在期盼着圣诞老人的礼物,但是随着12月13日南京沦陷,这一切全都灰飞烟灭了。

电影一开始便是学生们在大雾中的逃亡。那场大雾就如同死亡一样如影随形。周围只有废墟,危险,不知道下一秒死神会不会就降临到她们身边。

书娟: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学生,她会恐惧,她看不起那些秦淮河的女人们,她爱她的父亲但她又恨他当了汉奸。起先对玉墨的厌恶以及对约翰的不信任导致她使自己以及学生们遭遇险境,但是随着约翰的挺身而出以及玉墨的那句“我替你去”使得她打消了那些念头,在离别时对玉墨的那声“姐姐”也许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乔治:他是英格曼神父的养子,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女学生们。书娟描述他时曾说“他开始英文说不好,大家都嘲笑过他”但即使这样他也尽自己的所能保护着她们。他开始也许也是不信任约翰的,他一次次在约翰身边,想办法与其周旋,希望他能带着大家逃离南京,并且在约翰留下来之后成为了他的助手。他曾经胆小过,他不敢看豆蔻和香兰的死状,但他也勇敢过,为了拖延时间他最后请求约翰为他化妆,让他装扮成女孩的样子,尽量为他们争取时间,因为这一切都是英格曼神父对他说的,也许这些就是英格曼神父的遗言。尽管他可能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结果,但他没有后悔,毅然前往………

李教官:在教导队即将撤出城的时候他们遇上了正在被日本兵追赶的女学生们,马上就要出城的他毅然决定救下学生们,最终他们失去了出城的时机,在与日军血战之后只有李教官一人带着浦生只身逃出;为了保护女学生们,他没有选择出城而是选择在教堂外的一栋小房子过夜;为了保护女学生们他最终把日军吸引过来然后同归于尽……

这就是他,一名中国军人,即使已经国破家亡他仍然在尽全力保护着自己的同胞,保护着孩子们……

豆蔻和浦生:一个将死的少年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遇上了一个一直在照顾他的人,一个风尘女子也许也是遇上了一个令她动心的人。在最后即使是明知危险也要拼死回去拿琴弦,只为了在浦生临走前可以听自己弹一回秦淮景,即使是面对日本人的残暴也不屈服,她是善良的,勇敢的。她被日本人凌辱,但她是圣洁的。最终她惨死在日本人的刀下,也许到了天堂她可以为浦生弹奏那曲秦淮景了……



书娟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被迫去当汉奸,然而最终还是惨死在日本人手上


约翰:其实他就是一名殡葬师,他想在中国捞一笔,从开始他摆出一张无耻的嘴脸,他占用着英格曼神父的房间还把他的照片背过去,他在教堂翻箱倒柜只为找钱,他看见那些秦淮河女人们的时候表现出的花心,他像个色鬼一样纠缠着玉墨,即使当日本人闯进教堂里时,他还想着慌乱中藏在衣柜里,举着自己是美国人的证件…………可是这些一瞬间却全都不见了,是什么时候呢?是他听见了女学生们惊慌的呼救声的时候?还是当日本人闯进教堂时?还是当他来到这里时?他的内心是善良的,这可内心使得本该躲在衣柜里的他手持红十字会的旗帜勇敢的走出来,使得他声嘶力竭地呵斥着日本士兵,使得他在看到日本兵凌辱一个女孩时奋不顾身的冲下去与他们搏斗……在他轻轻地触摸着那名少女的尸体时他哭了,无助又自责的哭泣着。也许他开始是个无赖,他曾经说过自己自由在喝醉的时候才去朗诵经文,但不管怎样之后的他是一名神父,一名真正的神父。

玉墨:十四岁之前的她和那些女学生们一样,天真烂漫。作为这些风尘女子里唯一一个懂英文的人她与约翰周旋,只是为了利用约翰的外国人身份带所有人逃离南京,在日本兵闯进教堂时坚持留门让女学生进来,以及最后愿意代替书娟去参加庆功宴…………她们虽然是妓女,但是她们的灵魂比任何人都圣洁,高贵。

玉墨,如同战争中的一朵鲜花,绚丽多彩,但是很快便凋零了……


最终我还想说一下那些日本人,无论是看似彬彬有礼的长谷川还是那些凶恶的日本兵,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禽兽,甚至是禽兽不如!作为一名动漫迷并且了解一定日本文化的我深知日本人平时的礼节有多多,但是在南京城呢?所有的礼节都消失了,就好似一群披着人皮的野兽,只有凶狠和杀戮。

我没有看到他们的礼节,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群扑向学生们的饿狼,他们撕咬着学生们,他们撕咬着豆蔻,甚至是香兰的尸体……

长谷川,在我看来他也不过是一只披着衣冠楚楚的外表的野兽而已……



1937年12月13日,也许在大洋的彼岸那里的小孩子们在翘首盼望着圣诞节的到来,而在这里的南京,地狱已经吞噬了这里,恶魔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