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
管理

详细内容

简介

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博士。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 15 部武侠小说,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亦被喻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

人物生平

金庸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从袁花龙山学堂(现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同年考入嘉兴中学(现嘉兴一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8年,日军攻到浙江,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金庸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并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

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同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

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7年11月,应邀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主持讲座,题目为《中国历史的大势》,并出任中大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20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于是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金庸授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鹿鼎记》改编为评书,由“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播讲。

2016年3月,金庸过92岁寿辰,马云带领淘宝众筹祝寿。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8年10月30日,金庸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 [2]

2018年10月31日晚,金庸先生生前创办的《明报》代表金庸遗属发布讣告,称依据金庸先生生前意愿,丧礼会以私人形式举行。

2018年11月12日至30日,于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设置吊唁册,供公众作最后致意。

写作特点

金庸

金庸通过他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一向被称作“市井文学”的武侠小说,登堂入室,融入文学主流。金庸的创作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水准与文化品位,使历史上一向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真正具有了文学意义的品位和规格,故被人称之为“武林文宗”。

与大团圆的结局不同,金庸的小说更多的是直面邪恶的成功和侠客的失败。然而金庸的创作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特征,即在描绘悲剧现实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弥合功能。

金庸将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鲜明的历史背景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为南宋初年,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这一时段。《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政权纵横交错的时代。《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初年,满汉民族冲突的剧烈矛盾。同时,金庸先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加,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容易接受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金庸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选择也是为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服务的。纵观金庸的文学作品,几乎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放在动乱年代,这是因为动乱时代更能体现出历史人物的英雄豪情,与庙堂之上懦弱陈腐的官员相比,侠客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正如郭靖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为国为民”来作为侠客的最高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最后的归宿,这是侠之精神境界的升华。金庸作品中的江湖英雄,其身虽不居庙堂,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英雄。

金庸语言的繁杂丰富,在其行文句式上就有充分的体现。他袭用了旧小说夹用诗词、歌赋、联句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表述上,则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方式。如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均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体现出金庸深厚的语言表述功底。

纵观金庸的所有作品,除个别小说之外,大多数人物形象均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虽然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但他们均是武功高强,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英雄。再如其中的黄蓉、任盈盈、赵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均属于武功高强,且均有很强后台的厉害角色,或是父亲,或是师父,她们与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和行事方面均属于异类,被世人列为“妖女”的范畴,但又都具有浓厚的侠骨柔情,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但均殊途同归。

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

金庸

武侠小说包括: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为了防止有人借他的名气冒名写小说,金庸就编了一个口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是单纯的把他写的小说名称的第一个字拼凑起来,所以也谈不上押韵,也更不管什么平仄了。

学术研究

金庸研究涉及法律、历史和佛学诸领域,他曾发表多篇论文,如《色蕴论》、《袁崇焕评传》、《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待。他于香港大学设立了“查良镛学术基金”,并担任主席,邀请各国学者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自八十年代至今,金庸先后获得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创价大学授以博士学位,并获得香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和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聘任为名誉教授,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慕莲学院,英国剑桥大学鲁宾森学院及李约瑟研究院、澳洲 墨尔本大学和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选为荣誉院士。

金庸生前任英国牛津大学汉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香港明河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获得荣誉

金庸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勋衔(1981年)、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骑士勋衔(1992年)、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2004年);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华侨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终身制,非名誉或荣誉职位)、博士生导师;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的“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版金庸小说。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於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5年10月,金庸先生以年事已高和想去剑桥大学进修研究为由,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学校曾再三恳留。不久前,金庸再次请辞,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尊重金先生意愿,同时恭请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授聘仪式于2007年月11月25日举行。

2010年9月,武侠小说名家金庸(查良镛)86岁考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2010年12月3日在香港树仁大学第36届毕业典礼上,校监胡鸿烈向金庸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衔。

2018年入围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3]

担任公职

香港廉政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85年至1989年)

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6年至1997年)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2009年9月)

人物轶事

笔名由来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当时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

到衢州中学后,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查理”撰写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在《东南日报》副刊《笔垒》上发表,得到好评。 [1]

被去世

2010年12月6日晚8点左右,有消息称金庸在香港圣玛利亚医院去世。随后有香港记者打电话求证,金庸先生正在吃晚饭,对于去世的假消息,并没有生气。

晚上8点,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写博驳斥,称该传闻是假消息;香港资深经纪人谭貽文也写博否认,他称香港没有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只有一间圣玛利亚书院。并请大家镇定,称该消息的可信性跟张国荣复活一样低。

个人生活

感情婚姻

金庸一生结过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识。金庸拜访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时,邂逅了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治芬,后双双坠入爱河。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金庸与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

1948年与杜治芬结婚,后离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名为朱玫,新闻记者出身,生二子二女。

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金庸迷称秀丽娴雅的林乐怡为“小龙女”。

子女

金庸共有四个子女,两男两女。

长子:查传侠,19岁为情自缢

次子:查传倜,最像金庸

大女儿:查传诗,小龙女原型

小女儿:查传讷,从树仁书院毕业 [4]

亲属名人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铮)

姑父:蒋百里

表姐:蒋英(钱学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琼瑶

逝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30日当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王志民向查良镛先生家属致唁电,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5]

11月2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致唁电对查良镛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查良镛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6] 。查良镛先生逝世后,李克强、韩正、孙春兰、黄坤明、朱镕基、温家宝、张德江、李岚清、刘延东、李源潮、王汉斌、廖晖等同志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同日晚,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专程到查良镛先生家中,向查先生夫人林乐怡女士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查良镛先生逝世的哀悼和对亲属的慰问。林乐怡女士对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关心问候表示感谢。 [7]

金学研究

金学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於是就有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说,倪匡第一人。

金庸当台湾“远景”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别评论金庸小说,分别有五集《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罗龙治、林燕妮、翁灵文、杜南发等)、杨兴安的《漫谈金庸笔下世界》及《续谈金庸笔下世界》、温瑞安的《谈笑傲江湖》、《析雪山飞狐与鸳鸯刀》及《天龙八部欣赏举隅》、《情之探索与神雕侠侣》(陈沛然)、《读金庸偶得》(舒国治)、《金庸的武侠世界》(苏墱基)、《话说金庸》(潘国森)及《通宵达旦读金庸》(薛兴国)等,其中倪匡写的《我看金庸小说》大受欢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

期间“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的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当金庸小说在内地正式授权出版後,“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只有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研究书目

孔庆东:《笑书神侠》、《醉眼看金庸》、《金庸侠语》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

杨兴安:《金庸笔下世界》、《金庸小说十谈》

项庄(董千里):《金庸小说评弹》

合著:《诸子百家看金庸》(五辑)

讨论量
35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