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研究历史,有哪些循序渐进的书可推荐?

包括艺术史,哲学史,思想史,中,外,各个方面求详解。跪谢~~~~
关注者
1,627
被浏览
108,369

29 个回答

———————————————— 写在前面 ————————————————————

本来很烦伸手党(注意:伸手党与小白、真心愿意学习的人大有区别,别混淆概念),也怕自己写得太详细,有的人连脑袋都懒得转一下,只怕自己的好心终将贻害他人,有违初衷,故不愿继续更新了。然昨日有感于

@沈轲

君一句“如果有人愿意伸手读上几本,我也觉得功德无量”,颇受感动,遂“重操旧业”吧。不寄望于“功德无量”,仅希望自己能以浅薄之学识,为一批真心愿意向学的青少年朋友提供文史学习上的便利,如此而已。


———————————————— 正文 ————————————————————

对题主自身情况不了解,比如学什么专业的、英文水平如何、古文水平如何、繁体字识别程度如何、史学基础如何……


时间仓促,先简略写个中国史自学的~

1. 自行衡量个人古文水平。

只要高中古文基础好,就算大学落下一两年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补回来就好了。如果基础很差,建议先从古文学习开始,其间穿插着读钱穆《国史大纲》、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以及易中天的一些书(按照个人喜好自行选择)。

P.S.完全不建议读于丹~

学习古籍有哪些方法呢? - 狷壹的回答如何自学文言文? - 狷壹的回答

如果自己没特别喜好,或无从入手,可以看看知友们的精彩回答——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中国古代有哪些堪称「有趣」的书?


2. 自行衡量繁体字识别水平。

其实繁体字识别与古文水平是成正比的,因为古文本来就是繁体字书写成的。但由于中国大陆流行简体字多年,无论教科书当中的古文篇目,抑或是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普及类“古籍”,都是简体字的。再加上学生如非成长在港澳台地区或广东沿海地区,也非自幼受传统私塾教育的熏陶,故对繁体字必然天然地形成了隔膜。那么这时候,若想接触中国古代史,不能忽略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繁体水平。

不熟悉古籍上的繁体,有哪些工具书或者方法以辅助? - 狷壹的回答

3. 自行估算史学水平。

这个很难说出个水平高低啦,尤其是半桶水的……不过,要是你连我国历朝历代都无以倒背如流,那么应该算是水平很低的了。

笔者高中是文科班的,老师当时让我们背“朝代歌”,这个挺好,朗朗上口,可让人快速记住各朝代。

【苏教版】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简易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4. 读通史。

除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以外,笔者首推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CCTV有套纪录片叫做《中国通史》,在线观看请点:

《中国通史》_纪实台

5. 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某一朝代历史专读。

笔者有个中学同学爱好明史,她说她是因为喜欢看里面的各种后宫淫乱和白痴君王的故事,然后她把能找到的正史野史都看了个遍。读史于她,纯粹是日常消遣。这样挺好的啊,平生有些娱乐,且这娱乐还比较高雅。其实许多文史爱好者都差不多,自知不会往研究这条路上走去,然而从文史中得到的愉悦,是一辈子值得回味的。


6.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学,很可能是你不会自学——浅谈自学的重要性。

笔者曾经是中文系的。本科时期,除了中外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美学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以外,基本老师没传授别的历史知识了。因慕晋人风骨,始读晋书。然后觉得晋书不过瘾,又去看了其中自己比较仰慕的一些人的文学作品(参考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还去翻阅了中学已读过多遍的《世说新语》,将书中人物一一对照。

其间发现了自己特别想发掘的两位诗人——嵇康和陶渊明。于是去读了鲁迅辑校的《嵇康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王瑶《陶渊明集》、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

因为嵇康玄理精深渊眇,我为了搞懂,去读了《庄子》《淮南子》、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论稿》、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庄子部分、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的道家部分……

因为知道那时候三教合一,各派肯定互有影响,于是为了深入理解玄学,读了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严耕望《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

因为读了鲁迅的《古小说钩沉》,发现里面有不少魏晋野史,还有不少关于(男神)嵇康的!!!于是为了发掘更多与男神有关的野史,我把《搜神记》《搜神后记》看了……

因为某天无意中读到黄庭坚的一封信(《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
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想见其人,虽沈于世故者,暂而揽其余芳,便可扑去面上三斗俗尘矣,何况探其义味者乎?故书以付榎,可与诸郎皆诵取,时时讽咏以洗心忘倦。
余尝为诸弟子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觉得此人很有眼光,于是决定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人……之后,去新浪爱问下载了《黄庭坚全集》来看……至今笔者仍认为涪翁的书法是宋四家里面最好哒~


【附:如何有效率地自学文史?】

不妨一读:

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系列

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梁启超讲国学》《吕思勉讲思想史》等等都挺好的

《王国维讲国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顾颉刚先生的《顾颉刚读书笔记》

严耕望先生的《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包括《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

郭绍虞先生的《照隅室杂著》

(还有好多……慢慢补充~)

7. 根据个人专业以及兴趣,选择某一领域的历史细读。

***如果你是建筑专业或者爱好建筑学,

不妨看看——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侯幼彬《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矶崎新《未建成/反建筑史》、梁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还有本传记,费慰梅《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etc.

《万里长城》_万里长城寻找古代建筑上的减震器
圆明园 下_纪录电影《圆明园》
话说四合院 (一)
探索·发现 2011年 第87期 困境
布达拉宫(上) 《西藏风情》 2011-03-08_《布达拉宫》

***如果你是学民间文学的或者民俗学、神话史爱好者,

不妨一阅——

鲁迅《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费孝通《乡土中国》,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刘向《列女传》,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弗雷泽《金枝》,蒋梓骅/范茂震/杨德玲《鬼神学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李零《中国方术概观》(李零为方术研究之大家,此领域专著颇丰,可博览之),etc.

***如果你对后宫文化、闺房文化感兴趣的话,

不妨看看——

阎崇年《大故宫》(1、2、3)

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沈复《浮生六记》

王溢嘉《中国文化里的情与色》

胡文焕《香奁润色》

秦淮寓客《女史:解密古代闺阁私密》

潘健华《云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

高罗佩《秘戏图考: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公元前二〇六年——公元一六四四年)》

杭海《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朱子彦《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

德龄《御香缥缈录》(又名《慈禧后私生活实录》)

林京《晚清太监宫女掠影》,etc.


***如果你对我国古代那些游侠、侠士感兴趣的话,

这些书也许合你胃口——

汪涌豪《中国游侠史》

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与世界》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

龚鹏程《侠的精神文化史论》

郭建英《一代游侠:荆柯》,etc.

———————————————— 分割线 ————————————————————

推荐几本值得文史爱好者读的书,适合被枯燥的史学知识压垮时转换一下脑子~~

青木正儿《中华名物考》

中华名物考 (豆瓣)

从古典诗文当中的名物着手,小到一豆腐、一杯盏、一飞鸟当中的雅致温情,青木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娓娓道来,寓学术考据于生活情趣,岂不快哉?

P.S.中华书局出版的《日本中国学文萃》

日本中国学文萃

《中华生活经典》

中华生活经典

系列书籍都棒棒哒,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万古江河 (豆瓣)

正经点儿说,这本书是按照“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几大块来写的,条理清晰,循序渐进。

不正经点儿说来,比如会讲到烧制瓷器啊、汤包馒头胡饼稠酒擂茶啊、白莲教天地会啊、席地奏乐登堂入室啊……各种大百科乱入,严肃的知识被描述得缤纷有趣~~

因为里面涵盖衣食住行,若想了解古人衣食住行的变化与演进,就留点心读读书中所引述或提到的书目咯~~(自学的重要性!!)



评论里有些知友也提及了一些书目,谢谢各位友人O(∩_∩)O

(不嫌看评论麻烦的可以看看~)


———————————————— 分割线 ————————————————————


再来说说艺术史~~这个我是咨询了当独立艺术家的朋友之后,再结合自己学艺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哒~~


最基本的,得先把西方艺术史(马丁·坎普 《牛津西方艺术史》牛津西方艺术史 (豆瓣))、中国艺术史(迈克尔·苏立文 《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史 (豆瓣))看了。

接着,再具体阅读各个流派的书籍。然后,还要看相关的社会学、哲学与文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啊~~【如何选择各流派书籍以及相关文史哲书籍呢?——请看《西方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史》时留意下面或后面的注释。学会看注释,这可是自学神器之一喔~】


关于艺术,你肯定不想错过的纪录片——

艺术的力量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艺术的力量 (豆瓣)

艺术创世纪 How Art Made the World

艺术创世纪 (豆瓣)

旷世杰作的秘密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旷世杰作的秘密 (豆瓣)

书香 The Beauty of Books

书香 (豆瓣)

交响乐的故事 Symphony

交响乐的故事 (豆瓣)

印象派 绘画与革命 The Impressionists - Painting and Revolution

印象派 绘画与革命 (豆瓣)

卢浮宫之旅

卢浮宫之旅 (豆瓣)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豆瓣)

根据笔者学艺术的经历,推荐以下书籍——

《马克思恩格斯论美学》

莱辛《拉奥孔》

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

李泽厚《美的历程》

徐岱《美学新概念》(此书已绝版,可以买二手书或影印版)

Dali Salvador《达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逛博物馆旅行也是学习文史(也不限于文史)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笔者就很喜欢逛博物馆,每到一城,必先逛其博物馆,览其古今渊源流变。

更新日志:2014年11月5日更新:补充了唐史的一些资料。补充了经学、目录学,以及小说类、宗教类的一些资料。并回答几个问题:

  Q1、《剑桥中国史》适合入门读嘛?

  A1:不适合。一来为翻译书籍,读起来有隔靴搔痒之感。另外,里面的观点我至今不认同,但是会提醒我自己是不是民族情绪在作祟。我的朋友说,也许不是你的,而是作者的民族情绪在作祟。如果需要一本通史做入门的话,我建议《国史概要》,樊树志著。

  Q2、正史那么多,感觉很难读,怎么入手?

  A2:建议读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来体量较小,二来文笔最好,三则是因为比其他正史有趣的多。强烈推荐裴注《三国志》,和《史记》中的列传部分。

  Q3、这些书都很贵啊?你是从哪里买的?

  A3:我还在读书,有图书馆可用。很多大部头我都是从图书馆借的。还有很多是查阅类的书籍,我是用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手机和Pad成了我最近几个月阅读的主力工具。前几天刚刚用手机看完了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顺便推荐一记。总体而言,一年买书的支出大约在3k左右。



因为专业关系,我相对比较关注的是六朝隋唐的历史,手机mark。明天怒答。


——我来怒答了。因本人阅历所限,以下所有内容仅指中国史,世界史实在惭愧,知之不多,不敢胡言。

  个人意见,学史有两条径路:

1.从通史进入,进而执其一端,或专门史,或断代史。此种径路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对总体脉络已经有所把握,再行切入一点时,往往会触类旁通,彼此印证。但是难度似乎也较大一些,因为通史往往很大部头,如《剑桥中国史》。第一关似乎就让人望而生畏。个别较薄的通史,往往个人色彩浓厚,虽然多是大家之作,但我认为对初学者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禁锢你之后的视野,如钱穆《国史大纲》(P.S.对钱先生没有任何不敬,我认同他的很多观点,也极其佩服他的史学视野,只是认为此书不适合初学者。)。并且起初开始读的时候,会倍感艰涩。

2.以某一时期历史为基点,甚至以某一时期某一专门史为门径,如明代封建制度之类。进而逐渐前后延展,拓宽领域。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选择自己有点点了解的角度,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和时期,但是稍微深入你会发现知识储备之不足,必须要去了解横向和纵向的背景及脉络。不过这也是一种好处,你的观点不会被前哲所影响,往往会对某一领域某一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下面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主要涉及我是为什么开始读,和读的脉络,请诸位指教。

  1、我在读大学之前,除了在学校所受的历史教育和类似探索·发现这类节目外,只读过少量普及类书籍,如《上下五千年》、《中华国魂》这类。

  2、读大学之后,开始读史倒是机缘巧合,学校图书馆居然采购了一套《剑桥中国史》(我本科在一个纯种理工科院校,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诸如石油勘探,机械原理这类),上架的时候我正好在馆里,乍一看名字,我以为是类似剑桥少儿英语这种!!!(请不要耻笑我!!!)后来略翻了一下,发现来头很大。于是就拿了两本回去看了一下,之后就被里面观点的劲爆程度震惊了:诸如把清朝认为是“胡汉合治”,认为晚晴沿海的租界、殖民地是“洋华合治”,提出了“三个中国”,等等。这种劲爆的观点直接动摇了我的三观,我表示不能理解以及不能接受。于是开始慢慢着手阅读其他的历史著作。

  3、后来因为开始临帖,对《兰亭序》这个千古第一行书简直是“心甘情愿爱爱爱爱爱到要吐”。于是开始了解这个书帖的流传,其中最出名的故事当然是“萧翼赚兰亭”啦,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其中有很多是从隋唐之际,李世民个人的经历来论证的。于是发现那个在历史课本上大腹便便的李世民,居然是“天策上将”啊。于是决定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由此开启了我从唐史逐渐回溯的学习过程。(这个也直接导致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大约在此前后,我在玩一款游戏叫《三国志11》,这个游戏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物的简介都有两部分:一部分叫“演”,即《三国演义》中属于这个人的事迹,一部分叫“史”,即正史中的记载。我发现很多人的故事正史中的比演义中的还有趣,比如吴质居然谥“丑侯”!所以开始慢慢的读《三国志》。同时也大约在此前后,被王羲之和他的好基友们迷醉的我,把《世说新语》也读完了。

  总之,在几年间断断续续的完成了从汉末到唐的历史学习。

  4、去年年初曾发大宏愿,要读完二十四史,如今看来,遥遥无期。昨天和

@狷壹

说起正在死磕《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的大宏愿马上就要完成一部分了。如今的状态大约就是一方面在读《二十四史》;另外一方面开始学习宗教史和制度史,还有传播史。这也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四大文明中中国是唯一一个血脉一直延续至今,(前文提到的《中华国魂》,开篇就是说这个。。。)希望能从宗教、礼法这些中得到一些角度。

那么问题来了,咳咳,跟挖掘机无关:应该怎么学习历史呢?

分解问题如下:

  1、历史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历史学习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3、历史学习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4、历史学习要读哪些书?

现在一一回答:

  1、我的观点:看书和看实物。看书自然不用解释,看实物需要解释一二。比如,“天下苦秦久矣”,最初我并无任何直观的感受直到后来去了骊山,看到浩浩荡荡的始皇陵,而且还有更多的埋在地下尚未开掘。我真的震惊了,我实在无法想象在那个时代的工程水平这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对这个二世而亡的王朝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误区一:历史都是假的。

    历史固然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假象也是对事实的一种表现,而且许多痕迹是藏在细枝末节处。我们永远无法抵达历史,但是我们可以接近历史。


    误区二:对历史的存在一个唯一的正确看法。

    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是历时性和渐进的,在当下正确的看法可能被新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是错误的。例如,中古史大家陈寅恪对于司马氏家族的定位,在近年已经开始受到质疑。但这无损陈先生的在史学上的巨大贡献。再如建国初大量的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今看来,简直可笑至极。又如,隋亡的原因,有各种观点:三征高丽,京杭运河,南北融合,等等。这些观点都有道理,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误区三:历史中存在很多的阴谋

    阴谋论的历史文章在大众读者中是很有市场的。历史的确波澜诡谲,但是其中的很多事情反而没有那么的阴谋和算计。以常理度之,是接近历史人物的最好途径。


    误区四:以现代眼光去指摘历史人物。

    前几天知乎上有一个关于《陈情表》是在装逼的问题,那个提问者就是典型的不了解古人,还强行用现代人思维苛求古人。设身处地,才能理解历史事件的动机。比如司马相如,看起来他似乎如此得宠,只要圣眷不衰,他就可以活得很滋润,干嘛那么拼?但当你知道了在曹丕拔高文学地位之前,“文章”乃是“小道”,“壮夫不为”,你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

  3、需要地理知识——提到的地名,你至少要知道在哪儿。前段时间

@马伯庸

做了一个重走诸葛亮北伐路线的活动,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蜀道之难,见过才能体会,如不能亲见,至少要能看懂地图。

   需要繁体字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狷壹

说的很多了,我补充一点,如果是读正史的话,你会发现《左传》和《史记》语言运用还是比较接近,但和《两唐书》就差别颇大了,文言文作为一种雅言,其整体过程是不断俗化,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语法也越来越规范,各个时期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尤其当我翻《清史稿》的时候,已经和前四史迥然不同了。

    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检索能力——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吴质,可能你一搜,大部分出来的都是“吴质不眠倚桂树”,这个就和你要找的这个吴质南辕北辙了。

  4、我老师对我讲:好为人师是病。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出来献丑。。。著述浩如烟海,我先说六朝隋唐部分。以后有时间再写。【历代正史(《南史》《北史》除外)均属最高优先级,不再赘述】

《世说新语》可以当史书补充来看,很好玩。不可全信为事实。

《三国志》一定要看裴松之注的,简直要变成八卦全集。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先生著作,包罗万象,可结合正史看(不结合也没法看),我当初就是被第一篇《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所折服,陈先生论证了王羲之爱鹅无关书法,(之前不都是说是为了学写“之”字么)只是因为好服五石散。

《魏晋思想史》,那么有风情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也是蛮有意思的。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写的一点不好玩。太过于严峻了,但是逻辑严密。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十分扎实——其实不比读正史容易。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真心比南怀瑾写的《中国佛教史略》好一万倍。

《魏晋玄学论稿》,同上。魏晋清谈之风大盛,其根底在玄学,务必了解,才能理解他们的做派。

《唐会要》,王溥,介个就查阅即可,读的话,我做不到啊!!!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其实不止讲隋唐,还对南北朝做了大量论述。需要结合正史中关于典章制度的内容看。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同上,我刚刚开始读。。。

(请忽略我恶俗的书签)

《金明馆丛稿二编》,同上,你猜李唐是不是有胡人血统?



写了快三个小时,现在是2014年11月3日01:46:23,困得遭不住了,睡觉。回头继续。


——————2014年11月5日更新

继续更新书目。

《唐人说荟》,陈世熙,这本书很有意思。但是好像很难找,我老师收藏了一个上海扫叶山房的本子,借来读了一段时间,讹误较多。收录了大量唐人笔记、传奇以及稗官野史之类的东东,但是呢,其实有很多明确是宋甚至五代的。

黄永年,《唐料学》。强烈推荐。一方面因为从师承上来看,我算是黄先生的徒孙。。。一方面因为这本书的确眼光卓著,对我在学习唐朝文史时起了极大的帮助。

张唐英,《唐史发潜》,这本书我也没读完——因为它散佚了。我做九家注杜的时候,曾经从我老师那里要来了几个单篇,通读了一下,很多是从历史人物所思所想入手,用我老师的话说——“是史学里面的以意逆志”。

《唐六典》,其实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是依据《周礼》“建邦之六典”:治(避讳改为“理”)、教、礼、政、刑、事,由三代宰相三个班子完成(张说、张九龄、李林甫),此外——它确立了唐代的很多理论制度,但是很多从未实施。如“工商之子不得预于仕”,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新乐府·道州民》认为《唐六典》常被引用,但实行起来非事事遵行。这样一看我就觉得它很有意思,一直热衷于找唐人名不副实的地方。。。

以上是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相关的书籍。以下为其他方面:

经学:经史子集四门,经永远是第一位的。从文化意义上开看,中国的经学有点类似西方的神学,掌握着最高标准。不读经,则难以通史。我自己也不甚了然,只能推荐一些入门级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我研一的时候拿这本书,教我诗学的周裕锴老师说,这本书适宜文史类本科生。。。所以说,作为经学入门书籍极好。

  吕思勉:《经子解题》。比朱的深入,也相对艰深。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举述观点“皆最后最确之说”,所发议论也“皆持平之论”。


目录学;可以算是读古籍的方法论了。

  余嘉锡:《古书通例》,《目录学发微》,我的文献启蒙书籍。至今仍时时翻阅。中华书局有一个两本合订的,体量不大,但对我这种之前对于文献零基础的刚好合适。

  另外,余先生还有一本《四库提要辨证》,专门给四库馆臣挑刺,想想还是很牛犇的。

小说家之流:通常是被认为是史部或者是子部,但是我们现在单列出来。请注意,这个小说不完全是西方的fiction,也不是novel。最初是稗官野史,后来是稀奇古怪,逐渐接近我们现在的小说概念。

  《搜神记》,干宝。蒲松龄说“才非干宝,雅好搜神”,直接把干宝奉为祖师爷了。实际上干宝是一个很优秀的史家。而且他撰《搜神记》,某种意义上也是补正史之不足,我估计他自己对鬼神之事是半信半疑的。(Boss:“再来估计、怀疑这种词,你的论文就给我重写。”)

  《幽明录》,《列异传》。

  《唐宋传奇集》,鲁迅。宋人洪迈曾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直接拔高到和唐诗比肩。如果对于《太平广记》感觉有恐惧,这本是最好选择。

  《古小说钩沉》,鲁迅。附我的论文中的一部分:

  小說之名,由來甚久。班志條最諸子,判列百家,小說家者,名列最末,又云十家可觀者九,而小說不與。後世陳陳相因,遂不齒於小說之流。明清二朝,更有賈人貿利,撮拾彫鐫,如《說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說》,往往妄製篇目,改題撰人。然雖小道,必有可觀。魯迅感於此,發意匡正,先後作《古小說鈎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諸書,搜羅放失舊聞,考校古今亡佚。又總論其綱要,辨證其源流,則為《中國小說史略》。

  《鈎沉》輯自漢至隋散佚小說,凡三十六種,依史志著錄與否,分為五部。古小說之已成書并傳於世者,概不收錄。此書魯迅生前雖屢有提及,然思及曲高和寡,為書商計,不曾刊行。又因戰亂頻仍,書籍匱乏,無暇復校,故及其辭世后兩年,方以遺稿付梓。另有序一篇,見民國元年《越社叢刊》,署名周樹人,實為魯迅所作,二十卷本《魯迅全集》未收,《魯迅全集補遺》及十六卷本《魯迅全集》收入。

  古之小說,散佚者浩如煙海,後人所見,多取於類書、筆記、雜談之類。魯迅參引古籍約八十種,考其名目,辨其真偽,輯亡佚於書海,刪訛傳於故舊,考諸本之異同,條次序之先後。孔嘉贊之曰,魏晉六朝小說,可說盡於此。鄭振鐸稱其為魯迅輯佚諸作之最重要者。二說非虛。

  然此書無序跋,每篇之下又無小序,今人觀之,不知其何以搜羅,何以輯校,何以次序。後學唯參以他書,推測用意,考察旨歸。蓋因生前諸事纏身,未曾暇顧,原手稿之中每種前皆有白紙數頁,當為作序所預,終未執筆,實為憾事。且民國二十七年刊本,次序文辭多有不妥,如列《祥異記》等四種於書末,與魯迅手訂目錄不合,與序文、前文亦不符,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當是魯迅未曾校閱,兼以成書之後多年增補之故也。后之學人,多有校勘,以《魯迅輯錄叢編》為最善,然未竟全功,當伺通人。白璧微瑕,不掩瑾瑜。

以上引用内容谢绝复制粘贴


地理类:

  《水经注》,郦道元,名气大到我没有说的必要了。而且文章写得极漂亮。

  《山海经》,这个性质复杂哈。但是可以看成古人对自己周遭世界的认识。也可以看做是神话。但上古史中,神话信史杂糅,所以务必有所了解。这本书也几乎是中国古籍中最好玩的书了。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地理图志。做古史研究,必备。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不要为了装饰门面买老版本!!!年幼无知时曾经入过十年中出的一个版本,直接醉了。


宗教类:必须要推荐点好玩的。

  《百僧一案》,周裕锴。咳咳,我不是再给我老师打广告。因为貌似已经绝版了。。主要说禅宗,全部是故事,略加点评,入门级。

  《五灯会元》,其实呢,这个只能备查的。因为有点多,而且我自承没有能力把他读完。。。

 《碧岩录》,也是禅宗。聊摘一段,我当时是被震惊了:

  寒則普天普地寒,熱則普天普地熱;有則普天普地有,無則普天普地無;是則普天普地是,非則普天普地非。法眼云:“渠渠渠,我我我南北東西皆可可。不可可,但唯我,無不可。”所以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碧嚴錄·四十》

  《抱朴子》,葛洪。我居然完整读完了!!!有关长生不老,白日飞升的问题请邀请我!!!有关丹药,养气,导引的问题请邀请我!!!

  《列仙传》、《神仙传》。前者刘向撰(存疑),后者葛洪撰(存疑)。关于各种神仙故事。

《老子想尔注》,你以为这是讲道家的?不是,这是讲道教的。大约是张道陵前后撰写的。俗解《老子》,强行把道教的理念塞进去。饶宗颐先生有《老子想尔注校笺》。

暂时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