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冠傑同舟共濟 Online Concert】也談許冠傑 一篇黃志淙博士談許冠傑的舊文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00410

【許冠傑同舟共濟 Online Concert】也談許冠傑 一篇黃志淙博士談許冠傑的舊文

博客 23:23 2020/04/10

分享:

分享:

【許冠傑同舟共濟 Online Concert】也談許冠傑 一篇黃志淙博士談許冠傑的舊文

「歌神」許冠傑再度重出江湖,於周日(4月12日)開Online Show「許冠傑同舟共濟 Online Concert」,在疫境之下為香港人打打氣。翻查資料,黃志淙博士於 1992年也曾撰文談許冠傑,原來許冠傑代表香港情懷,早己印在香港人心中。

「在過去一個星期,電台和電視台的至高出現率男主角肯定是他。

他原叫許冠傑,但,我們在自自然然的不知不覺間都忘記了他的真姓名,「阿Sam」不止成為一個代號,就連「S-A-M」這個英文字從不懂英文的阿叔阿嬸口中都轉化為香港語。

阿Sam在未開光榮引退演唱會之前,媒介都有意無意地配合着「匯阿Sam」、「難忘阿Sam」和「阿Sam傳奇」等等。當然,自己工作的音樂電台也不例外地製作紀念阿Sam的特輯,自己更被選為製作者。

在構思的過程中,從長大的回憶中不斷追索對阿Sam的印象。無錯,他使人難忘的功績和威水史實在很多:中文廣東歌的開山鼻祖、賣座冠軍電影的紀錄保持者,鬼馬的老友記、人生哲理的提點者、同舟共濟的香港人。

自問,阿Sam的確是自己偶像之一。但,對於喜歡和欣賞他的層面和程度,卻又不是百分百,也不是全方位。

無錯,他在七三、七四年間開始轉唱通俗廣東歌的嘗試,的確闖開新局面,不過,我們也似乎忘記了,其實當時他的《鬼馬雙星》雖是街知巷聞,但反對聲音亦曾響起,指其過份媚俗。這些言語的衛道氣氛很快便被洪洪潮流所衝淡。

大氣候所趨,隨着母語流行曲漸在七十年代打穩根基,阿Sam的江湖地位也日益穩固,而他的鬼馬、人生、諷刺歌也越出越多。這些作品背後的作者,除了阿Sam之外,我們又有沒有忘記了,原來以打油詩著名的黎彼得也有一份兒。

最後,大部人也認同的就是阿Sam和香港人的情懷。他除了在生活小節上與民同慶《財神到》、同樂於《打雀英雄傳》,到了香港出現信心問題,他也曾唱過《洋紫荊》、《那裡是吾家》,及九十年代的《同舟共濟》、《香港製造》和《年青人》等作品。

誠然,這些都是阿Sam符號的內容之一,在致敬和回顧時都會稱讚他「夠香港、救香港」。不過,撫心自問,在音樂和歌詞上,又有沒有人忘記了自己曾經覺得肉麻呢!?

阿Sam,實在令香港人難忘,因為這是一個傳奇。

阿Sam,我們也忘記了一些點滴,而這些點滴令你更活生生的使我們感到你。

在羣眾意識中,集體記憶,集體遺忘,但願我們能夠記着真真實實和完完整整的歷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