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名威廉波特的台灣之光:天才阿久鄭百勝 - 中職 - 棒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7/14

揚名威廉波特的台灣之光:天才阿久鄭百勝

1973年,鄭百勝在遠東區少棒賽,五場比賽轟了七支全壘打,接著在威廉波特的賽場上,15 打數 10 支安打,外帶三支全壘打,幫助中華隊以全勝姿態拿下世界冠軍,名副其實的百戰百勝。

作者:ckhu1104

funjam74

當年非常喜歡的選手之一~與江泰權用悲劇的方式消失~真的可惜

ckhu1104

太多好手因此消失,真的很可惜。小時候都把這些球員當偶像在崇拜,是一個好傻好天真的過去,是一個很美好的回憶。

Yuda Chen

沒想到他1/11離開了.................

ckhu1104

R.I.P.

2019 年初,彭政閔的引退記者會上提到:「這 19 年以來,還有一個最需要感謝的人是鄭百勝,在我這十幾年的棒球生涯教給我很多技術和觀念,也是讓我保持穩定的關鍵人物」。

鄭百勝,一個棒壇塵封許久的名字,再次被提起,這位 40 多年前的全壘打王、揚名海外的台灣之光,讓老球迷勾起不少回憶。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六十年代末,擊敗日本隊的紅葉少棒聲名大噪,台灣各地棒球風氣開始盛行,鄭百勝成長的高雄旗山鎮也不例外,許多小朋友的課外活動就是打棒球,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鄭百勝對棒球產生興趣,自己報名參加旗山國小少棒隊,之後入選為龍鳳少棒隊的一員。雖然龍鳳隊在南部七縣市的比賽中輸球,但鄭百勝的投球威力十足,被挖角到台南的海東國小,並寄宿在吳盛治教練的家中。

陳文華教練帶領的海東國小少棒隊每天苦練,讓他們在南市少棒賽中取得勝利,接著以海東國小為主的第三代巨人少棒,在南區選拔賽中,鄭百勝對屏東縣投了四局三振 9 人次,使他獲得教練團的重用,在全國大賽上,再度派出鄭百勝先發對雲林縣,主投六局只被敲出 2 支安打,無任何無失分,表現優異。但這都只是牛刀小試,真正顯示鄭百勝實力的是在遠東區少棒賽及威廉波特少棒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73 年,第 27 屆的遠東區少棒賽,原本都是第二棒助攻型角色的鄭百勝搖身一變成巨砲,第一場比賽對香港第一局兩次上場打擊都揮出大號全壘打,然後對菲律賓、韓國同樣單場雙響,對關島也轟出一發,總計五場比賽敲了七支全壘打,威震海外各家投手,也讓台南巨人以五戰全勝之姿取得遠東區代表權。「百戰百勝鄭百勝」的名號見諸台灣媒體,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接著在美國世界少棒的賽場上,鄭百勝火力不減,首戰對西德就跑出場內全壘打,第二戰對美南寫下單場五支安打,包含兩發全壘打,又在對美西的冠軍賽中擊出突破僵局的全壘打,總計在威廉波特15個打數 10 支安打,外帶三支全壘打,是台灣獲得世界冠軍的重要功臣。光榮回國後,巨人小將凱旋遊行,第一夫人宋美齡還特別送鄭百勝一盆玫瑰花作為獎勵。( 影片1: 55 之處應是鄭百勝,有誤請指正 )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學時,鄭百勝進入國手如雲的華興中學,沒有少棒時期的光芒,只有日復一日的練球生活,看著不少好友退隊,加上打不贏美和中學,讓鄭百勝對棒球之路意興闌珊,便拿起書本,認真苦讀,以自己的實力考上省立體專,冀望能在校學習一技之長,將來謀個教職。

一開始在體專,鄭百勝甚至放棄棒球,改練手球,但過去響亮的名號還是被棒球隊找上,技癢的鄭百勝最終重拾手套,繼續在扇形球場擔任一壘手的位置。1984 年,鄭百勝接連入選荷蘭哈連盃跟世界盃的國手,雖然沒有過去全壘打的威脅性,但成熟的打擊技巧和紮實的守備功夫還是深受教練和隊友信任。

退伍後,鄭百勝到台電上班,是台電的當家一壘手,也是中華隊的一壘手,當時楊清瓏退休、趙士強旅日,國內最佳一壘手就是鄭百勝無誤。

職棒即將成立之時,統一獅以台電為班底找人,鄭百勝就成為創隊元老之一。職棒元年開幕戰,鄭百勝以第二棒一壘手的身分亮相,在一局上藉由羅曼的安打跑回中華職棒史的第一分。或許是木棒適應期的關係,鄭百勝在前三個月表現不理想,但之後漸入佳境,元年結束以 3 成 05 的打擊率排行第七,不過新人年也就是他的生涯年了。

職業二年鄭百勝 2 成 62 的打擊率排行第 15,此後到職棒七年都是在 20 名之後,而且每年的 wRAA 都是負值,可見他在打線上的貢獻不多,主要是靠守備來幫助球隊取得勝利,儘管沒拿過金手套,但劈腿接球的功夫在當時無人出其右。另外,鄭百勝曾經入選過五次明星賽,有四次是票選先發球員,可見阿久具有一定的人氣,受不少球迷喜愛。

職棒七年,36 歲的鄭百勝有回春跡象,2 成 89 的打擊率和 3 成 62 的上壘率都僅次於元年,34 分打點則是歷年最多,而且在總冠軍賽場上,繳出 .385 /.448 /.615 的打擊三圍,是統一獅拿下隊史第三座總冠軍的重要功臣,鄭百勝因此獲得 24 萬元的獎金,隔年月薪也來到生涯新高的 26 萬。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