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范」「笵」有何区别?

关注者
48
被浏览
49,275

5 个回答

寫在最前面:

首先需要澄淸一个事實:出土文獻中的用字與傳世典籍的用字甚至是措辭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別。前者忠實地保留了那个時代的用字;而後者則因爲後世傳抄者的轉寫,在用字上與真實的典籍存在着一定的差別(比如改用傳抄者所在時代的習用字[1])。幸好古人的崇古思想非常重,大量有意地將古籍用字修改爲當時的習用字的情況竝不存在,所以傳世典籍中也保留了較多的古代用字習慣(甚至有可能是先秦時期的。比如「不亦『說』乎」)。這也是傳世典籍中通假字、古今字的主要成因。

[1]:最顯著的例子發生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大量古籍被銷毀。到了西漢的時候,相當一部分書籍是通過儒生們默寫的方式謄錄上來的。很多人只記了讀音,甚至是只記了大意,對字形沒有很大的印象。再加上這个時候恰好又是小篆向隸書過渡的時期,人們對秦篆的識讀能力普遍下降。所以難免的漢代經過默寫流傳下來的典籍與先秦用古文字書寫的經典在用字方面存在着差異。

---------------------------------------------------

然後我把本篇回答的提綱寫出來

1. 「範/笵/范」等字最早出現的年代

2.傳世典籍中關於「範/笵/范」等字的記載

3.筆者對「範/笵/范」等字的辨析。

※※※※※※※※※※※※※※※※※※※※

1. 「範/笵/范」等字最早出現的年代

「範/笵/范」最早是零零星星見于戰國的陶器上,在漢代的印章上開始大量出現。

(最早的「範」,字形上是从艸的「

⿱艹⿰車㔾

」。分別出自戰國時期的齊系文字和燕系文字)

(最早的「笵」,戰國陶文)


「笵」(見《漢印文字徵》)


「范」(見《漢印文字徵》)

我們需要注意,在秦漢隸書中,「竹」頭、「艸」頭在作爲義符構字的時候往往因爲形義均相近而混用。(如隸書「答」「荅」混用,「等」「䓁」混用)

所以「范」字,其實就是「笵」字在漢隸時期通過「竹」「艸」混用而產生的。

而「範」最早的古文字作「

⿱艹⿰車㔾

」,上面也是艸頭的。从「竹」的「範」字形應當也是漢隸時期竹艸混同而產生的。

※※※※※※※※※※※※※※※※※※※※

2.傳世典籍中關於「範/笵/范」等字的記載

傳世典籍中出現的含「範/笵/范」等字的文章中,有一部分出土文獻亦有記載。但是出土文獻中對應的「範/笵/范」等字大部分都寫成別的字形。

而且早在先秦時代「範/笵/范」等字就存在相互叚借混用的情況。

(書影摘自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注:括號外的是原文,括號內的是傳世典籍用字。)

(書影摘自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


※※※※※※※※※※※※※※※※※※※※

3.筆者對「範/笵/范」等字的辨析。

首先筆者需要聲明的是,對於「範/笵/范」一系列字的成因,目前學術界竝沒有證據確鑿的說法。要麼就是只列擧了通假的現象沒有更系統的解釋;要麼就是在《說文解字》的說法上繼續完善補充。

筆者不才,試論一二。

從2.中我們可以看到,「

㔾/ㄢ

」聲字在先秦時期存在着大量通叚的情況。因而筆者懷疑諸多「

㔾/ㄢ

」聲字(如「範」「笵」「范」「

⿰車㔾

」「犯」等),在上古可能是同源的,還請

@poem

老師從音韻學角度給出更專業的解釋;抑或是因爲字形相似讀音相近而很早就產生了混同。

由於這組字過早混用使得對出土文獻上字義的辨析失去了應有的價値,所以在沒有確鑿證據證僞的情況下,我忠實實情采用說文解字的說法竝根據字形推測合理的本義加以補充。(事實上「範/笵/范」三字的字形起源和發展差不多是在戰國後期到漢代,所以集戰國至東漢訓詁之大成的《說文解字》對「範/笵/范」三字的解釋有相當大的說服力。)

1.「笵」

《說文解字·竹部》:「笵:法也。从竹,竹,簡書也;氾聲。古法有竹刑。」

筆者按:査古代之竹刑,但聞笞、拶等目,未聞笵刑。因而「竹刑」此処不可理解爲以竹鞭笞之刑法,而應理解爲「記載在竹簡上的法度」(法具於簡書),所以表示「法也」。因此「笵」所从之「竹」表示竹簡(竹,簡書也)。《說文解字注》引〈左傳〉「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㓝。竹㓝者、㓝罰科條載於竹簡也。」可爲力證。(順便一提,「刑」左从「井」不从「开/幵」,《說文解字注》的寫法是 正字寫法。)

因而「笵」的本義當爲「法也」,引申爲模笵(模子)、規笵、典笵等含義。

通俗文曰:「規模曰笵。」玄應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別也。」


2.「范」

毫無疑問,「范」字是「笵」字在漢隸時期通過「竹」「艸」偏旁混用而產生的。

「范」字形不見于漢朝之前。「范」實際上是「笵」的俗字。

「范」的字義,一是沿襲了「笵」的模笵、規笵義竝流傳至今。(今天中國大陸的用法);二是沿襲了先秦「

㔾/ㄢ

」聲字的專有名詞用法。(如2.所貼書影之一中有《吳問》:「孫子曰:『笵(范)、中行是(氏)先亡。』」,括號外的是原文,括號內的是傳世典籍用字。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傳世文獻中作「范氏」的專有名詞寫法,出土文獻原文應作「笵是」。這種例子很多。)

這麼看來,「范」字是「笵」的變體後起分化字。

所謂「變體」是指因爲書寫原因造成了字形上不同于本字「笵」的「范」字。

所謂「後起」是指「范」起源比「笵」晚。(事實上「范」直接起源自「笵」)

所謂「分化」是指在表義方面,在自漢以降的實際用法中,作爲俗字的「范」字繼承竝壟斷了「㔾/ㄢ」聲字的專有名詞用法。(「范」在古代表模笵、規笵義不如「範」、「笵」常見,不是主流用法。)

另,《說文》中釋爲「艸也」的「范」應該是漢代爲了記錄一種植物而新造的字,與前文所說的「范」屬於同形異源字,沒有放在一起討論的必要。又或者說,釋爲「艸也」的「范」沒有傳世典籍佐證,這種字義很有可能是漢代學者根據漢隸中經過譌變得到的从「艸」的「范」而附會上去的解釋。


3.「範」

「範」字本義是範軷(古代出行時祭告道路之神的儀式)。从「竹」、「

⿰車㔾

」聲。

「⿰車㔾」字說文字頭作「軓」,釋爲「車軾前也」(車前掩輿之板)。按:「軓」字乃「⿰車㔾」字所譌,今「氾」「汎」、「軓」「

⿰車㔾

」音義竝無別,或可以爲旁證。

以上是《說文解字》的解釋。

但是從傳世典籍來看,「範」字表模笵、規笵義最常見,「笵」字次之,「範軷」的用法似乎用得很少。而且筆者不通曉範軷祭儀流程,所以不敢妄下言論,暫且付之闕如,以俟日後攷證。

※※※※※※※※※※※※※※※※※※※※

綜上

1.模笵、規笵等含義,從使用頻率上來說,「範」最常用,「笵」次之,「范」再次之。

2.模笵、規笵等含義,「笵」是正字。「範」是否是正字待攷。

3.「范」是「笵」在漢隸時期因偏旁混同而產生的俗字。

4.「范」字繼承了「

㔾/ㄢ

」聲字表專有名詞的用法。

地名及建筑物里的用字大多是范。比如范陽,不能写成範陽;范陽帽(武松戴的那种),不能写成範陽帽;范水,不能写成範水;范臺、范門不能写成範臺、範門。

古今的姓大多是范。比如范仲淹,不能写成範仲淹;范无病,不能写成範无病。

在繁体字的使用中,范字是无论如何不能写成範的。

本是做陶制品的模具,引申出事物、人品的轨范。比如模範、規範、範圍、垂範、風範,这些字在古代,一般是不写作范的。

也是姓,但是个极小的姓。

笵是範的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