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娱乐业为什么衰落?

无论是TVB还是乐坛劲歌金曲还是影坛都是老人在担当。再也没有层出不穷的天王级人物了。
关注者
46
被浏览
36,007

7 个回答

最近,古天樂的明日戰紀還不錯,星夢傳奇的幾個小朋友,還有MIRROR組合都挺火的。

但香港的娛樂業盛況不再,無法再與80,90年代比較了。

80,90年代的娛樂業是香港文化的巔峰,有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有周潤發的賭神,英雄系列,有成龍的警匪片,有周星馳的無厘頭,有梁朝偉的無間道,有鄭伊健的古惑仔。港樂的天王天后,風格更是融合日本,歐美及中國文化於一體,風靡全球華人之所在。

俱往矣,自由小城的市井通俗文化,融入民族的宏大敘事,融入了主旋律,娛樂公司武功被廢了一半。

娛樂公司轉向內地的廣闊市場,對人才的爭奪,使本土文化日漸式微。香港的娛樂業已泯然眾人矣。

近香港电影金像奖落下帷幕,如果你没注意,那也属于完全正常,因为这事甚至根本就不是个娱乐头条,比起“颐和酒店”的事情,这完全就属于小打小闹。而最佳女主角是谁,可能你根本没听过,就是去年暑假中狗血偶像剧《大好时光》中的女5号。这里不评价演技如何,但是这难道不应该是最佳新人奖吗大好时光中的春夏

香港的娱乐业不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这似乎和香港经济的发展是正相关的。以前的港剧、港片和粤语歌曲传遍大陆的大街小巷。而如今,优秀的港片几乎绝迹,上一次到还不错的港剧还是那部《使徒行者》,而粤语歌曲,是不是你们脑子里还只有谭咏麟、beyond,别说歌曲了,连个稍微红点的新歌手都拿不出了,唯一也就邓紫棋靠着大陆的娱乐节目《我是歌手》成功走红!当年那个不断推出精彩分呈港剧的TVB,也面临着申请破产保护的命运了。

娱乐业从来都是资本推动的产物。反观大陆这几年,各种影视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公司更是乘着创业板的东风崛起为娱乐圈的巨头。看拿的出手的香港明星,还是那些四大天王,左麟右李之类,而大陆的小鲜肉们,时刻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已经老了”的想法。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自然也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从业者。香港的明星们纷纷北上捞金,最典型的莫过于拍了济公1234的陈浩明,靠着湖南卫视的大树,娶了湖南妹子,还买上了豪宅。而现在天天在电视屏幕中霸屏的各种神剧,据说也是香港导演们的手笔。特别是陈浩民同学的《天天有喜》为了尽可能多拍几十集,硬是让男女主角不断投胎,然后相同的剧情再来一遍!


而更为悲剧的是,香港的娱乐业也仅仅是香港经济的一个侧面而已,曾经香港最吸引大陆的购物和旅游,今年更是惨淡。今年2月,香港的零售业同比下降了70%,一方面由于香港的民粹影响,一方面是大陆的游客更多会选择出国游。反观日本,就大幅收益于中国游客的增多。当年香港引以为傲的迪斯尼,相信很快就会因为上海迪斯尼的开业,变得非常惨淡了。现在澳门的吸引力也好过香港,好歹澳门的博彩很难受到大陆经济的冲击,毕竟这玩意在大陆还算是个非法活动,短期内是不会放开的,毕竟有违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嘛!

很多人把香港的民粹归结于经济发展下滑的原因,实际上是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香港以前是进入中国大陆的中转站,毕竟以前大陆的开放程度不够。但随着金融和航运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香港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又不太可能像新加坡一样,成为一个隐性的洗钱中心。

港人未来可能要放下那种“东方明珠”的想法。看到周围的穷亲戚们一个个都富了起来,有点内心不平衡感是人之常情,但这种心态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未来如果融入大陆,放开自己的土地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入港,恐怕才是保持自己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