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下】港大鄧希煒倡第三次經濟轉型  香港在金融地產以外還可以做甚麼?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宏觀解讀 - D210524

【深度專訪‧下】港大鄧希煒倡第三次經濟轉型  香港在金融地產以外還可以做甚麼?

宏觀解讀

發布時間: 2021/05/24 16:28

最後更新: 2021/05/24 20:01

分享:

分享:

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出席港大「香港經濟前景展望」研討會,表示香港應尋求第三次經濟轉型。

香港除了金融及地產外,還可以做甚麼?本報記者早前採訪到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訪問他對香港經濟前景的看法。鄧希煒在上集提到,香港要突破現有經濟格局,需反思過去一直沿用多年的「大市場小政府」原則,破舊立新。但「破舊」之後,又如何「立新」?

鄧教授指香港不能夠單靠金融「咬老本咬一世」,詳情可見﹕【上集】

鄧希煒認為,在這五至十年內,若香港要打破現時經濟格局,把產業多元化,增加不同類型的工種,方法是推動再工業化,實現第三次經濟結構轉型。他強調,提倡再工業化背後並不是要取代金融業,而是在金融業現有基礎上,再推動再工業化。

破除迷思﹕再工業化 = 重回過去穿膠花?

提到「工業化」三字,不少人會想起以往勞動力密集、低技術、高污染性的工廠。但鄧希煒表示,「今時已不同往日」,他所提倡的再工業化,是指會運用到大數據、自動化科技、工業4.0等高端工業。IT、工程師會從事科技研發工作,例如進行產品測試。

他以電動車為例﹕ 「香港咁細,如果香港在電動車產業鏈上游,能夠壟斷其中一項零件,便已經能夠造就幾千個職位。」

但相比起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香港在人口基礎、土地各方面皆略遜一籌,香港在再工業化方面有何優勢?鄧認為,香港現時在不少高科技產業上游有一定領導地位,但由於沒有足夠生產基礎將其商品化,有時基本的測試設備也沒有,以致不少科研成果僅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上。

既然香港本身科研資源、量產基地皆欠奉,何不直接叫本地人才前往大灣區發展?鄧指,留意到由於香港欠缺生產基礎及能力,近年不少測試、研發程序已被搬去深圳、東莞等地。他相信,若此趨勢延續下去,本港科技鏈將會出現被掏空的現象。

林鄭月娥﹕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逾1,400個職位空缺,詳情可見,【下一頁】

他亦指,考慮到香港市場規模較小,產品量產過程不一定要在香港進行,但他認為,香港要利用先天在科研上的優勢,在不同行業的產業鏈中上游部分(科學研究、測試產品等生產部分)爭取重要角色。

香港經濟轉型有迫切性

鄧希煒指,理解到金融業一直為本港經濟最重要支柱之一,但他強調,若香港繼續把目光只聚焦在金融業,而忽略發展香港的科研產業,將會令香港的經濟產業結構趨向兩極,剩下兩類產業–一種為非常高端、高收入的服務業、以及低收入的服務業。

香港首季GDP向上修訂至增長7.9%,詳情可見﹕【下一頁】

另外,從長遠方向去看,在未來經濟政策大方向上,港府一直以大灣區經濟融合作為主調,強調中港市場互通所帶來的好處。但鄧希煒指,香港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香港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尚未完全融入大灣區,未能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時,便要著手處理的經濟難題,因此香港對經濟轉型的需求甚為迫切。

過往經濟產業政策欠缺統一方向

不過其實政府早在2009年時,便已提出要發展六大優勢產業,解決經濟產業單一問題。鄧希煒指,政府過往多年明白要投資新興產業,但在政策規劃層面上,政府一直推行短視、零碎的經濟產業政策,當中欠缺統一的方向,例如主要透過創新科技局投資不同行業、資助初創企業及中小企等。他表示,每項政策「零零碎碎加埋,係唔會影響到經濟(政策大方向)」。

他認為,政府應加強自身在栽培產業、培養人才的領導角色,為香港提供一套有系統性的經濟產業政策。

走出過去

鄧希煒坦言,其實香港早在90年代初期,便已出現高端工業,例如由香港人研發的本地芯片DragonBall(龍珠芯片)。從90年代至今,已過去逾二十年,鄧希煒直言,香港現時才著手推動再工業化,其實已起步得較遲。

但他認為,香港現時若要作出改變,仍為時未晚。他指,香港不需要留戀過去,把目光停留在昔日的工業,亦不需要從香港現時剩下來的工業或公司作為發展重點,反而應聚焦在新的科技研發,推動創新。

他亦表示,部分香港廠商對香港始終有一份感情,希望在香港做產品測試,但香港沒有足夠生產基礎,於是無奈之下,他們唯有將研發(R&D)搬到內地城市。

他指﹕

「他們不是沒有掙扎過......但香港整個氛圍,整套策略不能夠說服他們留在香港.......如果真心問他們的話,他們(對香港)仍然有感情。」

「他們願意捨棄少少(經濟利益),例如留在香港可能會減少20%效率,可能他們仍然會選擇留在香港。但如果100%(研發工作)都做不到,沒辦法,他們被逼去東莞。」

最後他表示﹕

「我覺得,始終會有人在某些時候,會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留在某些地方。」

相關文章﹕

【香港經濟】金管局維持逆周期緩衝資本比率1% 余偉文:香港經濟初步復甦

【香港經濟】陳茂波:預期失業率會進一步下跌 未來會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推動經濟轉型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編輯﹕賴奕羚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