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三国南阳没有见什么有名的世家大族?

新野邓家也算是望族,可是直到邓艾之前的大乱时期也没见邓家某个人有所作为,直到没落后的邓艾时期才回光返照了一下,老邓家汉末萎了?还有南阳其他地方怎么也没…
关注者
57
被浏览
41,608

12 个回答

这个问题我在写士族的书时候,梳理士族形成脉络的时也思考过,但没有得到什么准确的结论。南阳豪族佐后汉建立,是最早世官化和经学化的豪族集团。然而在汉末的世家大族中,却并无南阳士人的一席之地。不要说袁杨两族、荀陈钟三氏,就是能达到江夏黄氏、龙亢桓氏、博陵崔氏、太山羊氏这个级别的家族都没有,甚至比再次点的中庐蒯氏、济阳蔡氏、下邳陈氏都有不足。


至于有答案里提到的张温,他完全算不上属于世家大族。先辈无名,后代无宦,同宗无人,既无经学相传,又没有乡里的豪强家族。本人论官位是做到三公了,但也仅此而已了。其妻为襄阳蔡氏蔡讽的姐姐,蔡讽一女嫁刘表,一女嫁黄承彦,儿子是蔡瑁,也就是地方豪强一级。


后汉是以豪族为基础的军功集团建立的。光武本就是南阳豪族出身,起兵最初进攻颍川,扬名天下的昆阳之战即在颍川,南阳颍川豪族即为其根本。而后安集河北,河北豪族又加入了光武集团。平定河北、灭赤眉后,又与结境自保的关陇豪族联盟,夹攻隗嚣,最终统一天下。


因为关陇豪族集团是最晚加入光武的,并非光武嫡系。所以光武以降,帝室不但对他们特殊照顾,多加恩宠,也广泛与其联姻,用以稳定陇右。扶风窦氏、扶风马氏、安定梁氏,先后列为外戚,即可见一斑。


论家门渊源南阳豪族非常显赫


南阳是光武帝乡,又是光武起兵时最早的追随者。刘秀起兵时,就有南阳豪族李通家族、邓晨家族毁家相随;光武单车安集河北时,又有邓禹、吴汉、岑彭等汇聚于麾下。征战四方时,邓禹经略关中、来歙安定陇右、吴汉攻灭公孙述,皆南阳人。


后汉建立初年的朝堂上,南阳人占有绝对优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籍者十三人;光武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皆南阳人。光武统一全国后,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皆南阳人。


论世官化则南阳豪族是最早开始的


南阳豪族多属于后汉的军功集团,享有爵位田宅,可以通过任子、赀选等直接入仕,也可以通过察举、征辟等形式。其中任子制最直接,不需要通经,只要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子弟即可以门荫封官。赀选也就花钱成为候补官员,这对豪族来说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如邓禹家族的南阳邓氏。邓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光武为布衣时就已经追随其左右,二十四岁即拜司徒。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其余如同出南阳新野的来歙家族、阴识家族,南阳湖阳的冯鲂家族,皆是冠冕相继,累世为官。


论经学化则南阳豪族也是最初的一批


后汉的统治集团极为重视经学,而其军功集团是豪族出身,本身即拥有不错的儒学造诣。在光武、明帝、章帝三代皇帝的大力推崇下,开始大规模的向经学化转型,使其家族有了程度不一的经学化。

帝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孙,莫不受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立学于南宫,号“四姓小侯”。

南阳豪族经学化的代表是南阳湖阳樊宏家族,南阳宛城朱晖家族。


但以上这些,都没有什么卵用。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后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根据冯世明先生在《东汉官僚的地域构成研究》里的统计,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52人,和帝至顺帝为38人,桓帝之后为12人。可见在桓帝之后,南阳士人迅速退出了政治中心,并最终导致了在汉末的失势。


也即是桓帝时代是南阳衰落的分水岭。而桓帝时代最标志性的分水岭事件则是大将军梁冀的覆灭。梁冀是关陇豪族安定梁氏梁统的后人,军功集团、豪族、外戚。大将军梁冀覆灭后,宦官势力兴盛,外戚引士人为援手,则进一步促使了世家大族的形成。


我在我的书里第二章《士族的起源》第二节《后汉豪族的转化》里把后汉军功集团的衰落归因于其外戚化,可以解释南阳邓氏、阴氏两家的没落。

南阳阴氏由于和帝阴皇后以祝诅之术诅咒邓绥事发,被和帝消灭;

南阳邓氏则在太后邓绥去世后,几乎被安帝连根拔除,少数族人依附大将军梁冀而幸免;桓帝时养于梁氏的邓猛女为皇后,又因争宠被废黜皇后之位,邓氏遂退出政治中心。


除了这两家因外戚而覆灭外,其余南阳家族在桓帝时代的衰落也许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


南阳宛城朱晖家族的后人朱穆与颍川李膺、汝南陈蕃齐名,时人将三人并列:

颍川李府君,頵頵如玉山;汝南陈仲举,轩轩如千里马;南阳朱公叔,飂飂如行松柏之下


朱穆被宦官势力陷害,引起了太学生诣阙上书。桓帝是以消灭安定梁氏而最终掌握权力的,所以对这些士人豪族结党的行为极为敏感。再加上宦官势力的推波助澜,李膺等人过激行为,终于酿成第一次党锢之祸。


然而奇怪的就是在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赢得天下高名的就是汝颖士人,而南阳士人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了。当然这很可能是由于朱穆已经死了,导致了南阳士人失去了领袖,造成了南阳士人并无一超群的领袖级人物风议提拔,所以名声不及颍川汝南两地。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汝颖两地士人领袖的权位都比较重

颍川士人领袖李膺出自颍川襄城李氏,家世衣冠,后裔为赵郡李氏;

汝南士人领袖陈蕃,桓帝时已为太尉,居百官之首


结果就是除了这两位巨头之外,颍川还有陈寔、荀淑、钟皓这些士人领袖

汝南除了有范滂、蔡衍、陈翔这些士人楷模外,还有后汉晚年实力最强的家族汝南袁氏

反观南阳,则乏善可陈多了


所以桓帝时期南阳士人的失势,也许是因为站在士人一方在政治倾轧一蹶不振,家族后继无人;也许是投靠宦官势力,为其余士人家族不耻,在后来的士人反攻中再难保持权位;更可能是明哲保身始终保持中立,虽无杀身之祸,但也无进身之资。


所以比起受申、韩影响深远、刻害余烈,高士宦、好文法、喜争讼的颍川士人和有西楚剽悍民风的汝南士人比,南阳士人缺少了那么些斗争精神。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点缺失导致了在汉末南阳没能形成世家大族。


至三国时,这批南阳士人的选择其实很有特点:作为后汉帝乡,几乎全部都选择了刘备。邓禹后人邓芝、来歙后人来敏避汉末战乱入川,仕于季汉;宗预随张飞入蜀,想必早就投靠了先主;樊氏不知道何时入蜀,但樊建在季汉官至尚书令。既然远离故土,失去了土地田园宾客这些根基,也就无从而谈世家大族了。


最后总结,邓氏、阴氏以外戚而灭;李通家族、吴汉家族、贾复家族、岑彭家族,一直侯爵传承,估计是全程打酱油,没参加过政治斗争的吃老本,无经学无显宦无政治影响力;朱氏自朱穆子朱野后无名;樊氏、来氏、宗氏都入川仕于季汉

东汉时的南阳世家大族,以新野邓氏、安众宗室最盛,东汉中期时邓氏政治斗争失败,于是衰落,安众诸刘氏则不甚出名,却也世有三公九卿。新野阴氏、来氏稍次,皆数侯,或后族外戚,或尚公主。阴氏后来也衰落,而来氏至汉末世二千石,有来艳为司空。又湖阳樊氏、冯氏,或皇室外戚,或尚公主,皆数侯,世二千石。又安众宗氏,世多有名士、九卿、三公。宗承汉末知名,宗俱为司空,后裔宗预、宗玮皆随刘备入蜀。南阳并非没有大族,只是未用心细看,以下所列皆为南阳世家。

南阳(义阳)郡

宛县朱氏,家世衣冠。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后为建义大将军,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子朱商嗣。商卒,子朱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朱伯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免为庶人。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演子朱冲为鬲侯。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元和中,肃宗巡狩,告南阳太守问晖起居,召拜为尚书仆射。岁中迁太山太守,后迁为尚书令。

子朱颉,修儒术,安帝时至陈相。

颉子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为尚书,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蔡邕复与门人共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

穆子宋野,少有名节,仕至河南君。

宛县张氏,为郡族姓。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光武时随吴汉伐公孙述,为蜀郡太守,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为渔阳太守,大破匈奴万骑,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宛县赵氏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仇皆卧自搏。后病愈,悉自缚诣憙,憙不与相见,后竟杀之。

更始即位,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大姓李氏遂降。建武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憙上复缘边诸郡,幽、并二州由是而定。肃宗即位,进为太傅,录尚书事。擢诸子为郎吏者七人。

长子赵代嗣,为给事黄门、越骑校尉。代子赵直嗣,官至步兵校尉。直卒,子赵淑嗣,无子,国除。

宛县卓氏,刘备手下卓膺,或其族裔?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封太傅,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

复以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为中郎,给事黄门。子崇嗣,徙封汎乡侯,官至大司农。崇卒,子卓棽嗣。棽卒,子嗣。卒,子卓隆嗣。永元十五年,隆卒,无子,国除。

宛县任氏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东汉左大将军、阿陵侯,食邑万户。

光子任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章和元年,拜司空。

子任屯嗣。(和)帝追思隗忠,擢屯为步兵校尉,徙封西阳侯。屯卒,子任胜嗣。胜卒,子任世嗣,徙封北乡侯。

宛县吴氏,侯者凡五国。

吴汉,南阳宛人,东汉初大司马、广平侯。

子哀侯吴成嗣,为奴所杀。二十八年,分汉封为三国:成子吴旦为灈阳侯,以奉汉嗣;旦弟吴盱为筑阳侯;成弟吴国为新蔡侯。旦卒,无子,国除。建初八年,徙封盱为平春侯,以奉汉后。盱卒,子吴胜嗣。

初,汉兄吴尉为将军,从征战死,封尉子吴彤为安阳侯。帝以汉功大,复封弟吴翕为褒亲侯。

宛县李氏,世以贷殖著姓。

李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

子李通,字次元。东汉初大司空,为固始侯。妻刘伯姬,宁平长公主。子李音嗣。音卒,子李定嗣。

玄孙李寿,青州刺史。

堵阳韩氏,《楚国先贤传》曰:(韩)暨,韩王信之后。

韩术,河东太守。子韩纯,南郡太守。

纯子韩暨,字公至,魏国司徒,南乡亭侯。长子韩肇袭爵。次子韩繇,官至高阳太守。

韩邦,韩肇之子,官至西晋新城太守,因举故吏而被晋武帝诛杀。

韩洪,韩繇之子,官至西晋侍御史。韩松,暨孙,官至西晋益州刺史、西夷校尉。

韩寿,韩洪之子,西晋代河南尹。韩谧(贾谧),韩寿之子,有才华,袭外公贾充爵位鲁郡公,后为司马伦诛杀。韩蔚,韩寿之子,有才器名望,与贾谧一同被诛杀,韩氏就此覆灭。

堵阳陈氏

同县豪右陈茂,谮韩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

安众宗氏,一门仕宦,至卿相者三十四人,时无与比者。

光武帝征河北,曾以宗广领信都太守事,后被王郎所俘。

宗伯,南阳安众人,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

子宗均,字叔痒,永平七年征拜尚书令。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均从弟宗京,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至辽东太守。京子宗意,字伯志。其父意少传父业,显宗时举孝廉,以召对合旨,擢拜阿阳侯相。建初中,征为尚书。后迁司隶校尉。

意孙宗俱,字伯俪,灵帝时为司空。

宗资,字叔都,汝南太守,世居宛,一门仕宦,至卿相者三十四人,东汉时无与比者。

宗慈,字孝初,八顾之一。举孝廉,九辟公府,有道征,不就。后为脩武令。时,太守出自权豪,多取货赂,慈遂弃官去。征拜议郎,未到,道疾卒。南阳群士皆重其义行。

汉末有名士宗承(世林),魏国有宗惠叔、宗子卿,蜀汉有宗预、宗玮。宗员,东汉灵帝时护乌桓中郎将,或是其族。

犨县郑氏

郑众字季产,南阳犨人也。为人谨敏有心几。永平中,初给事太子家。肃宗即位,拜小黄门,迁中常侍。和帝初,加位钩盾令。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帝念众功美,封为鄛乡侯,食邑千五百户。永初元年,和熹皇后益封三百户。

养子郑闳嗣。闳卒,子郑安嗣。后国绝。桓帝延熹二年,绍封众曾孙郑石雠为关内侯。

章陵谢氏

谢该字文仪,南阳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为世名儒,门徒数百千人。建安中,河东人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以问,该皆为通解之,名为《谢氏释》,行于世。

安众宗室诸刘

刘宣,安众侯刘崇之从弟,知王莽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薮。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袭封安众侯。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封慎侯。

汉末有刘廙,字恭嗣,魏国侍中,爵关内侯。

廙嗣子刘阜,魏陈留太守。

刘乔,刘阜子,西晋豫州刺史。刘乂,刘阜子,西晋始安太守。

刘挺,刘乔长子,安众县男,晋颍川太守。刘耽,刘挺长子,嗣爵,东晋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刘淡,刘耽长子,安众县男。耽次子刘柳,江州刺史。刘湛,刘柳之子,刘宋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湛弟素,宋黄门侍郎,徙广州。

西平李氏

范滂外甥西平李颂(东汉初李通后裔),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西鄂张氏,世为著姓。

张堪,蜀郡太守。

孙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姓。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文多,故不载。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三年征拜尚书。著《周官训诂》,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棘阳岑氏,二县侯,尚一公主。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也。东汉初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建武十一年(35年),讨伐蜀郡公孙述,大战侯丹,直抵成都,被公孙述派遣刺客乘夜刺死。

彭子岑遵嗣,徒封细阳侯。十三年,帝思彭功,复封遵弟岑淮为穀阳侯。遵永平中为屯骑校尉。遵卒,子岑伉嗣。

伉卒,子岑杞嗣,元初三年,坐事失国。建光元年,安帝复封杞细阳侯,顺帝时为光禄勋。杞卒,子岑熙嗣,尚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朝廷多称其能。

熙卒,子岑福嗣,为黄门侍郎。

岑豫,为南郡太守,以贪叨诛死。

豫子岑晊,字公孝,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为友,李膺、王暢称其有干国器,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太守弘农成瑨下车,欲振威严,闻晊高名,请为功曹。后诛宛富贾张汎,桓帝美人之外亲,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于是中常侍侯览使汎妻上书讼其冤,帝大震怒。晊与牧亡匿齐鲁之间。会赦出。及李、杜之诛,因复逃窜,终于江夏山中云。

棘阳马氏

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也。光武帝时扬武将军、中山太守,全椒侯。子马卫嗣。卫卒,子马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马丰嗣。丰卒,子马玄嗣。玄卒,子马邑嗣。邑卒,子马丑嗣,桓帝时以罪失国。延熹二年,帝复封成玄孙马昌为益阳亭侯。

新野曹氏,世吏二千石。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也。其本魏郡人,世吏二千石。顺帝初,以西园骑迁小黄门。桓帝时,迁中常侍,奉车都尉。建宁元年,持节将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北迎灵帝,陪乘入宫。及即位,以定策封长安乡侯,六百户。后矫诏以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将兵诛窦武、陈蕃等,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增邑三千户。诬奏桓帝弟勃海王悝谋反,诛之,增邑四千六百户,并前七千六百户,领尚书令。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

节弟曹破石为越骑校尉,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破石从求之,五百不敢违,妻执意不肯行,遂自杀。其淫暴无道,多此类也。

新野邓氏,西汉世二千石,东汉后族世宦。后汉时二皇后、十六县侯,二乡侯,一关内侯。尚三公主。一大将军、二公,二千石数十百计。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桓帝邓皇后讳猛女,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也。

邓隆,西汉扬州刺史。隆子邓勋,西汉交址刺史。勋子西汉豫章都尉邓宏。

宏子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光武帝刘秀的姐夫。历任光禄大夫、中山太守、汝南太守、廷尉卿,定封西华侯。

晨子邓泛,吴房侯。晨子邓棠,武当侯。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为太傅,高密侯。帝分禹封为三国:长子邓震为高密侯,邓袭为昌安侯,邓珍为夷安侯。

六子邓训,护羌校尉,平寿侯。

邓禹孙邓骘,邓训之子,大将军,上蔡侯,后含冤自杀。邓京,邓训之子,黄门侍郎。邓悝,邓训之子,城门校尉,叶侯。邓弘,邓训之子,虎贲中郎将,西平侯。邓阊,邓训之子,侍中,西华侯。

邓禹曾孙邓广德,邓弘之子,嗣西平侯。邓甫德,邓弘之子,开封令,都乡侯。邓珍,邓京之子,黄门侍郎、阳安侯。邓广宗,邓悝之子,叶侯,自杀。

邓禹曾孙邓香,车骑将军、安阳侯,桓帝邓皇后之父。邓豹,河南尹,自杀。邓遵,度辽将军、舞阳侯,自杀。邓畅,将作大匠,自杀。

邓禹玄孙邓演,邓香之子,特进、南顿侯。邓万世,邓遵之子,河南尹、南乡侯。

禹少子邓鸿,好筹策。永元中,与大将军窦宪俱出击匈奴,有功,征行车骑将军。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狱死。

高密侯震卒,子邓乾嗣。乾尚显宗女沁水公主。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巫蛊事发,乾从兄邓奉以后舅被诛,乾从坐,国除。元兴元年,和帝复封乾本国,拜侍中。乾卒,子邓成嗣。成卒,子邓褒嗣。褒尚安帝妹舞阴长公主,桓帝时为少府。褒卒,长子某嗣。少子邓昌袭母爵为舞阴侯,拜黄门侍郎。

昌安侯袭嗣子邓藩,亦尚显宗女平皋长公主,和帝时为侍中。

夷安侯珍子邓康,少有操行。兄良袭封,无后,永初六年,绍封康为夷安侯。及从兄(大将军,罗侯邓)骘诛,安帝征康为侍中。顺帝立,为太仆,有方正称,名重朝廷。

邓邯,南阳新野人,太傅禹之宗也。中兴初以功封鄳侯,仕至勃海太守。

邯子邓彪,字智伯,永平十七年,征入为太仆。迁大司农,数月,代鲍昱为太尉。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和帝即位,以彪为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内侯。永元初,窦氏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谏争,而彪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

邓芝,蜀汉车骑将军。邓飏,曹魏侍中、尚书。邓羌,前秦散骑常侍、真定郡侯。

新野阴氏,后族世宦。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有二皇后,县侯者四人。

和帝阴皇后讳某,光烈皇后兄执金吾识之曾孙也。

阴识字次伯,南阳新野人也,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显宗即位,拜识为执金吾,位特进。

识子阴躬嗣。躬卒,子阴璜嗣。永初七年,为奴所杀,无子,国绝。永宁元年,邓太后以璜弟阴淑绍封。淑卒,子阴鲔嗣。

躬弟子阴纲之女,为和帝皇后,封纲吴房侯,位特进,三子秩、辅、敞,皆黄门侍郎。后坐巫蛊事废,纲自杀,辅下狱死,轶、敞徙日南。

识弟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十九年,拜卫尉、侍中,亦辅导皇太子。永平元年以汝南之鲖阳封兴子阴庆为鲷阳侯,庆弟阴博为氵隐强侯。博弟阴员、阴丹并为郎。

阴庆卒,子阴琴嗣。琴卒,子阴万全嗣。万全卒,子阴桂嗣。

兴弟阴就,嗣父封宣恩侯,后改封为新阳侯。显宗即位,以就为少府,位特进。就子阴丰尚郦邑公主。公主娇妒,丰亦狷急。永平二年,遂杀主,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国除。帝以舅氏故,不极其刑。

兴从兄阴嵩,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汉末有阴德,为琅邪相。阴修,为少府。

新野来氏。来汉,有才力,武帝世,以光禄大夫副楼船将军杨仆,击破南越、朝鲜。二县侯、二公、尚二公主。

来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来歙。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光武甚亲敬之,数共往来长安。名将、战略家,太中大夫。

子来褒嗣征羌侯。(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嘉歙忠节,复封歙弟来由为宜西侯。褒子来棱,尚显宗女武安公主(生来历)。永建元年,拜来棱三子来历车骑将军,来祉为步兵校尉,超为来黄门侍郎。

来历子来定嗣。定尚安帝妹平氏长公主,顺帝时,为虎贲中郎将。定卒,子来虎嗣,桓帝时,为屯骑校尉。弟来艳,字季德,少好学下士,开馆养徒,少历显位,灵帝时,再迁司空。

来艳子来敏,入蜀,为季汉大臣。

湖阳虞氏

(新朝末,)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鲂,冯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虞长卿来,欲执季。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

湖阳冯氏,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秦灭魏,迁于湖阳,为郡族姓。二县侯,一乡侯,尚一公主。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后于肃宗时为司空、执金吾,封杨邑乡侯。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鲂子冯柱嗣,尚显宗女获嘉长公主,少为侍中,以恭肃谦约称,位至将作大匠。柱卒,子定嗣,官至羽林中郎将。定卒,无子,国除。

定弟冯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亦为侍中,稍迁卫尉。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拜子冯世为黄门侍郎,世弟二人皆郎中。后代杨震为太尉,及北乡侯立,迁太傅,与太尉东莱刘喜参录尚书事。

石子冯代嗣。代卒,弟冯承嗣,为步兵校尉。

石弟冯珖,和帝时诏封杨邑侯,亦以石宠,官至城门校尉。卒,子冯肃嗣,为黄门侍郎。

湖阳樊氏,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东汉戚族,为乡里著姓。樊鯈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县侯者四人,乡侯一人,世二千石。

樊重,字君云,光武帝外祖,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重子樊宏,字靡卿,世祖之舅。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建武五年,封长罗侯。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

十三年,封弟樊丹为射阳侯,兄子樊寻玄乡侯,族兄樊忠更父侯。

宏子樊鯈嗣,拜长水校尉。复封宏少子樊茂为平望侯。樊氏侯者凡五国。明年,赐鯈弟樊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樊鯈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余人。弟子颍川李脩、九江夏勤,皆为三公。

鯈长子樊汜嗣,官至大鸿胪。次子樊郴、樊梵为郎。汜卒,子樊时嗣。时卒,子樊建嗣。建卒,无子,国绝。永宁元年,邓太后复封建弟樊盼。盼卒,子樊尚嗣。

准父樊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

樊准字幼陵,宏之族曾孙也,元初三年,代周暢为光禄勋。

樊调为羽林左监。调,光禄大夫宏兄曾孙也。

东汉末有樊伷跟随刘备,被潘濬击败诛杀。

湖阳马氏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捕虏将军,封杨虚侯,千八百户。子马檀嗣,坐兄马伯济与楚王英党颜忠谋反,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武孙马震为漻亭侯。震卒,子马侧嗣。

冠军县贾氏,二县侯,尚一公主。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光武时执金吾,胶东侯。是时,列侯惟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子贾忠嗣。忠卒,子贾敏嗣。建初元年,坐诬告母杀人。国除。肃宗更封复小子贾邯为胶东侯,邯弟贾宗为即墨侯,各一县。邯卒,子贾育嗣。育卒,子贾长嗣。

贾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略,为长水校尉。宗兼通儒术,每宴见,常使与少府丁鸿等论议于前。

宗子贾参嗣。参卒,子贾建嗣。元初元年,尚和帝女临颍长公主。主兼食颍阴、许,合三县,数万户。时邓太后临朝,光宠最盛,以建为侍中,顺帝时为光禄勋。

义阳孙氏

王浚妻《华芳墓志铭》:(文粲)外祖父,义阳孙朝,字恭宗,故征北司马,夫人樊氏(湖阳樊?)。

长舅讳(孙)溥,字玄平,故建平大守,夫人孟氏。中舅讳(孙)超,字玄叔,故大子庶子,夫人(新野?)邓氏。

次舅讳(孙)畴,字玄回,故南阳大守,夫人崔氏。季舅讳(孙)启,字玄明,南安大守,夫人索氏。

隆县娄氏,见《玄儒先生娄寿碑》,娄圭或其后裔?(案:两汉南阳有阴县,无隆县,其沿革未详)

先生讳寿,字元考,南阳隆人也。曾祖父攸春秋,以大夫待讲至五官中郎将。祖父大常博士,徵朱爵司马。亲父安贫守贱,不可营以禄。先生童孩多奇,岐嶷有志。扌宛发传业,好学不厌……年七十有八,熹平三年正月甲子不禄。

《魏略》曰:娄圭字子伯,少与太祖有旧。初平中在荆州北界合众,后诣太祖。太祖以为大将,不使典兵,常在坐席言议。宠秩子伯,家累千金,曰:"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