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隋朝的于翼?

关注者
5
被浏览
3,710

2 个回答

谢诸位邀( @寒鲲 @伶濛 @安国大将军 @WSXCHHMM @胡帅帅)。

河南于氏的选择题

于翼在帝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抛弃了宇文皇室,向杨坚表忠心。我以为,他根据自己的有限能力做出了相对科学的选择,并为此付出代价。而遭遇杨坚,这个历史上政治素质被低估最严重的皇帝之一, 则是于家的不幸。

从任何角度看,于翼似乎都是帝国可以依赖的柱石。其父于谨在宇文家入关前便是左膀右臂,黑獭委其倾国之兵横扫江陵,巩固了了于家外姓嫡系的地位。太祖崩殂后,于谨为宇文家篡魏成周立下赫赫之功,位极人臣。于翼十一岁就成了周国驸马,风光无限。同时,在宇文护、宇文宪两次重大事件上,于家都和皇权站在一起,其政治声望和势力继续上升。[1] 于翼在周武帝时期四处征战,曾在两次东伐时独自领兵,战功卓著,历任帝国荆、豫一带总管,掌握特殊的人事任免权力。[2]周宣帝时期,于翼先拜大司徒,位居宰辅(六官之一),后为”幽定七州六鎮諸軍事、幽州總管“,尽收帝国东北边陲,拱卫皇室。此时于家长子于寔或已进入生命晚期,而手握兵权的二子于翼,可能已是家族领袖。[3]

尉迟迥与周皇室成诸夏侯曹之势,起兵后寄希望帝国驸马于翼协助勤王。地方对抗中央的难处在于分散于各方势力的集体行动,而解决此难题则依赖于某一势力提前发出积极的信号。勤王之际,握有重兵的北周驸马、功臣子弟却表明了忠于杨坚的身份,抓捕尉迟迥使者,押送长安,自己得到了赏赐以及任国公的爵位,却给集体行动难题火上浇油。于翼在《周书》与扮演相似角色的李穆同传。初唐史官们为此行径感到悲愤,认为深受帝国信任的于翼在臣节上不如起兵反抗王莽、司马氏中央的前汉、曹魏势力;他们同时也感到惋惜,因为倘若尉迟迥得到李穆+于翼的晋、燕、赵三地的雄兵支持,胜负未可量也。

語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效忠之跡或殊,處臣之理斯一,榷言指要,其維致命乎。是以典午擅朝,葛公休為之投袂;新都篡盜,翟仲文所以稱兵。及東郡誅夷,竟速漢朝之禍;淮南覆敗,無救魏室之亡。而烈士貞臣,赴蹈不已,豈忠義所感,視死如歸者歟。于、李之送往事居,有曲於此。翼旣功臣之子,地卽姻親;穆乃早著勳庸,深寄肺腑。並兼文武之任,荷累世之恩,理宜與存與亡,同休同戚。加以受扞城之托,總戎馬之權,勢力足以勤王,智能足以衛難。乃宴安寵祿,曾無釋位之心;報使獻誠,但務隨時之義。弘名節以高貴,豈所望於二公。若捨彼天時,徵諸人事,顯慶起晉陽之甲,文若發幽薊之兵,叶契岷峨,約從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則成敗之數,未可量也。 --《周书.于翼传》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于家在隋初却遭打压,因为他们遇到了政治手腕极为强劲的杨坚。虽然于翼开隋位列三公,但立刻被杨坚以“协同尉迟迥叛乱”的莫须有罪名下狱。侄子于仲文也因此被下狱。

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 --《隋书.于仲文传》
开皇初,拜太尉。或有告翼,云往在幽州欲同尉迟迥者,隋文召致清室,遣理官按验。寻以无实见原,仍复本位 -- 《周书.于翼传》

于仲文对隋文帝行陆抗故事,肉麻般地列举了于家各个子弟为篡周所做的贡献。叔侄二人终于无罪释放。[4]这次降罪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于翼扮演同样角色的李穆,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后代(在隋文帝时器)受到了更厚重的赏赐。李敏迎娶杨丽华爱女,无功受封柱国;李穆死后其爵位被李家诸人明争暗抢也可证其家族受禄之丰。[5]捎带,杨坚篡隋之际各大家族纷纷站队出力,但只有于家损失最大,因为于仲文被尉迟迥杀掉妻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损益对比,可以推断于翼晚年并不幸福。无罪恢复本官后的于翼在开皇三年(583年)就去世了。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馀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隋书.于仲文传》

杨坚打压于家的另外一条证据,来自开皇十七年那份缺位的“功臣名单”。

周曆告終,羣凶作亂,釁起蕃服,毒被生人。朕受命上玄,廓清區宇,聖靈垂祐,文武同心。申明公穆鄖襄公孝寬廣平王雄蔣國公睿楚國公勣齊國公熲越國公素魯國公慶則新寧公長叉宜陽公世積趙國公羅雲隴西公詢廣業公景真昌公振沛國公譯項城公子相鉅鹿公子幹等,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綸之日,丹誠大節,心盡帝圖,茂績殊勳,力宣王府。宜弘其門緒,與國同休。其世子世孫未經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榮位,世祿無窮。-《隋書·文帝本紀》

这是杨坚在篡位后的第十七个年头,为进一步”感谢“开国元勋们而列出的名单。朝廷为名单之内的功臣们“弘其门续”、世子世孙们“庶享荣位”、“世禄无穷”。诏书里提及的名字显然是名单里最重要的,他们包括:李穆、韦孝宽、杨雄、梁睿、豆卢勣、高熲、杨素、虞庆则、叱列長叉、王世积、独孤罗、李詢、王景、段文振、郑译、王韶、贺娄子干这真是“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 杨坚即便在首功之臣里加入了被打压猜忌的郑译、梁睿,即便让李穆家族两人(李穆、李询)入围,也没有给于翼、于仲文等人毫厘位置。

终隋一朝,于翼的投诚无法避免家族地位下降的命运。于家再没有人能像在宇文朝那样加封单字国公(于谨、于智)、位居宰辅(于谨、于翼),或染指禁军(于翼)。而于家在宇文朝多出领兵之将(于谨、于翼、于寔、于义、于顗等),隋朝仅于仲文一人而已。


站队杨坚无可厚非

然而,仅从家族利益的角度,于翼的选择无可厚非。首先,杨坚已经掌握中央权威,明正言顺地获得了政、军最高职位,且以皇帝名义发号施令。[6]这是篡位者们的天然优势。杨坚谋主李德林把问题看得透彻:

公與諸將,並是國家貴臣,未相伏馭,今以挾令之威,使得之耳。--《隋书.李德林传》

而作为北周傀儡国的后梁,在站队之际计算损益时,也非常清楚这个政治逻辑。他们认为曹氏灭袁绍刘表而立魏,司马氏诛王陵、诸葛诞而成晋,靠的就是挟中央权威,得天子之名。

袁绍刘表王陵诸葛诞之徒,并一时之雄杰也,及据要害之地,拥哮阚之群,功业莫建,而祸不旋踵者,良由魏武、晋氏挟天子保京都,伏大义以为名,故能取威定霸... --《后梁春秋》

其次,种种迹象表明,在周宣帝猝死前,于家就已经与杨坚家族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先看《隋书.于义传》的这句话:

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馀人,称为贵戚。 --《隋书.于义传》

“贵戚”一词的“戚”字,或指于义一门在隋初与杨家有姻亲关系。宿白老师在《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中,又补上来自《长安志.卷八》的一条史料,证明于义之妻至少与杨坚皇后同姓。

街之北阳化寺隋内史舍人于宣道为父建平公义母独孤夫人所立。 --《长安志.卷八》(引自《中国石窟寺研究》

而我以为,最能证实于家与杨家紧密关系的,是《隋书.于义传》的论赞部分。

于义窦荣定等,或南阳姻亚,或丰邑旧游,运属时来,俱宣力用。--《隋书.于义传》

这是史家在用刘秀南阳嫡系刘邦丰邑嫡系来比喻于义与杨坚的关系。

另外,讨伐忠周势力王谦时,在行军主帅任命问题上,杨坚与高熲的第一选择便是于义,后来被劝谏才改用梁睿:

及高祖作相,王谦构逆,高祖将击之,问将于高颎。颎答曰:“于义素有经略,可为元帅。”高祖初然之。刘昉进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义之下。”高祖乃止。于是以睿为元帅,以义为行军总管。 --《隋书.于义传》

尉迟迥勤王之际,于家子弟分散于中央与地方任官,短时间内很难协调每个人的选择。此时,任何个体于氏成员,最稳妥的方式便是选择那个本就与家族有过旧交的势力,这依然是解决集体行动问题的科学方案。

三百年未有之变局?

于翼最终的选择是表面支持杨坚,但按兵不动。如果他挥师南下断尉迟迥后路,获得更多战功,是否可以为家族在新朝代带来更多筹码呢?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杨坚在篡位后打击功臣勋贵的连续组合拳来看,于翼的低调似乎还是救命草呢!先看在周宣帝死后直接把权力中枢矫诏给杨坚的功臣们:

郑译:被贬、废,且通报批评

刘昉:被杀,且通报批评

柳裘:死得早,但逃不过通报批评

皇甫绩:善终,但逃不过通报批评

卢贲:被连续贬官、“除名为民”,最后废于家中,且通报批评。[7]

再看平定周室勤王的三位元帅。韦孝宽死得早,且后代过得不错。

王谊被杨坚与杨素合谋害死。

梁睿伐蜀后,作为北朝名将的他屡次上书建言讨伐突厥,却被按在蜀地直到晚年才回到长安家中。

再看其他功臣,不完全统计的话,梁士彦、宇文忻被族诛;元谐、王世积(这位刚刚才进开皇十七年的功臣名单)被杀。

注意,我这里仅仅是不完全列举,而且还排除了被杀原因与皇子问题有关或纯粹被陷害的元胄、虞庆则等。

杨坚在登基之后,先通过莫须有的罪名给于翼、于仲文一个下马威,然后开始对扶他上位的功臣大开杀戒。杨坚权谋高妙之处在于,表面上是他嫡系的,远比他真正的嫡系多,而他真正的嫡系,也未必是他的重用之人。河南于氏就属于表面上和他有姻戚之交,篡周时出力最大,却被打压的”伪嫡系“。而窦荣定、郭荣、庞晃等人当是他真正的嫡系,却没有被重用,甚至也没有进入那份功臣名单。而若仅仅从大象二年尉迟迥之乱平定时的北周权力结构来预测杨隋政治走势,我们恐怕很难想象到 杨素、高熲、苏威、杨雄、虞庆则这批“杨家军”的崛起(虽然虞庆则在后期也被陷害致死)

网络论史,言及“诛杀功臣”,语必“明太祖朱元璋”。但朱元璋是武力开国的绝对军事领袖,14世纪的中国也与中古士族政治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杨坚穿越到朱元璋的马背上,恐怕对面的于翼也会在野史评书里成为“火烧庆功楼”的残骸吧。

隋文帝作为被关陇各大家族”抬“上皇位的半透明人物,似乎从一开始就深明历史的进程,他相信中古历史的“北朝出口”,相信皇权的重振,也成为了这一大趋势的继承者和践行者。而作为雄猜之主的他,无论在性格还是手腕上,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杨隋绝不是第二个司马晋,“天下”只是皇室的私产,“势族”们只有吃蛋糕的资格,但没有分蛋糕的权利。

于翼面对这个“三百年未有之变局”,还能做得更好么?如果我见到他,也许会对他说:“我不怪你,只是黑獭会怪我吧!”

最后讲个笑话:于翼与荀彧同字。

参考

  1. ^于翼被宇文护猜忌,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立刻派遣于翼去拿下权臣的儿子,可见双方之前建立的信任。于翼弟弟于智则是周宣帝诛杀宇文宪的第一功臣,事后直接拜齐国公。详见《周书.于谨传》及《周书.于翼传》
  2. ^详见《周书.于翼传》
  3. ^于寔于大象二年(580年)从凉州调回长安,开皇元年(581年)病逝。
  4. ^详见《隋书.于仲文传》
  5. ^详见《隋书.李穆传》
  6. ^“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 --《资治通鉴》
  7. ^杨坚通报批评这些人,”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复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宗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治,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于前,译为巫蛊于后。如贲之徒,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致之则怨,自难信也,非我弃之。众人见此,或有窃议,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隋书.卢贲传》

邀请他爹啊!

@于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