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百年人生的尖峰時刻:在大陸唱《義勇軍進行曲》的國軍將領

2013

圖像來源,May Tse/ Getty

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本周一(3月30日)在台北過世,享壽101歲。

1919年出生中國江蘇,17歲在大陸從軍、隨國民黨撤退台灣之後,陸續擔任蔣介石侍衛長,蔣經國時代的參謀總長乃至李登輝時代的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郝氏過世後,國民黨內大老,包括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等紛紛發表情感濃郁的悼念。非國民黨陣營的李登輝,蔡英文等也紛紛表示悼念。

就連北京都對其逝世致上哀悼,中國國台辦公開發言,紀念郝柏村「反台獨並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貢獻。

台灣《新新聞雜誌》前總編輯黃創夏對BBC中文表示,郝的逝世代表跟著蔣介石遷台的「國民政府」,亦即以「抗日,反共,中華民國統一中國」的意識形態路線在台灣社會的流逝。他認為,郝柏村堅持「1949大江大海」的意識形態在已經「政治本主化」的台灣遠離主流路線,在政壇幾乎找不到傳承者。

儘管如此,他仍可以說是能首位能超越藍綠以及兩岸疆界,身後都受到敬意的台灣政治人物。

「一代名將」和「中華民國派」

郝柏村過世,在兩岸三地媒體圈皆引起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與郝柏村「統派」立場相距甚遠的民進黨以及總統蔡英文,都在他逝世當天立即發文敬悼。更重要的是,曾經是他政壇上的最大對手,今年97歲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也通過辦公室發文懷念,稱其為「一代名將、福壽雙全」。

但是,他在晚年和李登輝的矛盾,以及用「皇民」字眼評論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人,也引起不少批評。

跳過 YouTube 帖子, 1
允許Google YouTube内容

此文包含Google YouTube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Google YouTube曲奇政策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

告知:協作方內容可能包含廣告

結尾 YouTube 帖子, 1

活了一世紀之久,出身黃埔陸軍官校(黃埔軍校),郝柏村以國軍將領身份參與過四場大的戰爭(在中國大陸參與二次世界大戰,抗日,國共內戰,及台灣金門的八二三炮戰),在台灣軍方以及1949年遷台的「外省」族群擁有極高影響力。

1949年之前,郝柏村難以和一些成名已久的國軍名將相提並論——他在抗日期間只是一名基層官兵,1940年擔任了炮兵部隊的代理連長,隨後隨中國遠征軍進入印度,成為駐印度陸軍的一名炮兵連長。但在1949年隨蔣介石政府撤退台灣後,郝柏村獲得蔣介石父子信賴,擔任了總統府侍衛長等要職。

宋美齡(左)和蔣介石(右)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宋美齡(左)和蔣介石(右)

郝氏一輩子堅持「中華民族」認同,期盼兩岸終極統一。但他也反覆向外界強調,包含晚年多次拜訪中國大陸時,都直言要求北京正視蔣介石在抗日戰爭的領袖角色。

但他也敢評價蔣介石過錯:「國民政府在大陸失敗,蔣委員長最對不起的人,第一,是大陸的老百姓,第二,是抗戰歷史真相及抗戰中犧牲的二千餘萬的無名英雄。」

與北京互動順暢

他晚年對北京喊話,呼籲兩岸以中華民族為共同點,一起復興中華。2014年他表示「台灣的前途就是中華民國的前途,中華民國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來決定」。

在武漢參加會議時,郝柏村曾回答媒體稱,「今天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中國老祖宗『世界大同』的理想」;又稱「未來中國繼續強大了也絶不會侵略其他國家」。

郝柏村宣揚的「中華民國版本」的「中國夢」路線鮮少被北京批評,晚年他也多次順利出入中國大陸參訪。

如黃創夏所言,作為紀律與信念皆十分嚴謹的國民黨軍人,郝氏屬於一類典型的國民黨傳統官員,與現在台灣的「紅統」,「仇日」,「反美」等各種路線格格不入。但他也從未接受「一國兩制」,一直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郝柏村的中華民族大一統理念,與接受日本殖民教育,在1990年代逐漸走向「本土化」的台灣總統李登輝有所矛盾。和李登輝的角力,成為他一生中最讓人難忘的一場戰鬥。

日軍轟炸重慶之後。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日軍轟炸重慶之後。

政治生涯頂峰挑戰總統

1989年,郝接受時任總統李登輝提拔擔任國防部長,任內在台灣推行「軍隊國家化」和自製「國產軍武」,獲得李登輝肯定。

1990年他又接受李登輝「出將入相」邀請,擔任台灣行政院院長,卻開啟了他與總統「一山不容二虎」的激烈角力。

因為,1980年代末蔣經國過世,李登輝便與蔣介石「遺臣」為主的政治派系開始有所摩擦。

李登輝(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李登輝(中)

2016年李登輝出版《餘生》一書,公開解釋自己當年讓郝柏村卸任參謀總長,出任國防部長是為了拔除郝柏村之軍權。該書回憶,因為郝柏村握有穩固軍權,所以彼時政治影響力仍大的蔣宋美齡甚至當面要求李登輝不能讓郝柏村離開參謀總長一職。李登輝回憶說,蔣宋美齡曾當面告訴他,「在台灣能夠號令軍隊的只有郝柏村一人」。

但1990年,李登輝仍提名郝柏村成為行政院長,讓後者正式退伍,「出將入相」進入行政體系,也順勢削弱郝柏村在軍隊的權力。

不過,郝柏村以軍方背景擔任行政院長,引起反對黨以及民間社會強烈反彈,包括各地大學生在內的數萬人聚集台北街頭,發起「反對軍人干政」的集結遊行,震撼各界。

因為,1980年代末,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興起,蘇聯瓦解,柏林圍牆倒下,台灣學運野百合浪潮興起,中國六四事件震驚全球,拉丁美洲的民主化運動興起,各界對於軍人干政餘悸猶存。郝柏村雖然以軍人「參政」而非「主政」為自己辯護,但他的軍事強人的色彩仍一直不減,甚至逐漸讓李登輝感到威脅。

引發兩人最大的矛盾是當時民進黨立委葉菊蘭,揭露郝柏村多次以行政院長職,多次邀請參謀總長在內等台灣高階軍事將領,召開軍事會議。葉菊蘭稱此會議「違憲越權」,這也開始讓李登輝對郝的信任開始瓦解。

李登輝書中提到,郝柏村後來主動對他提出行政院長也能召開軍事會議的要求。但他以「違憲」拒絶了郝柏村,兩人摩擦加劇。1993年在李登輝以及反對黨的壓力下郝柏村辭職,結束三年行政院長任期。即便如此,外界亦評估他任內的行政績效並不差,包含維繫治安,並籌備後來台灣關鍵的「全民健保」醫療政策。

當年曾在國民黨核心工作的前台灣《中央日報》副社長鄭佩芬近日稱,郝柏村對於太早離開行政院,無法繼續「做事」以及對李登輝個人存有怨懟。

李登輝(左)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李登輝(左)

外界分析,李郝當年的政治爭鬥,可以看見李登輝的政治手段,借著台灣社會開始走向民主化,對軍人掌握權力的恐懼,借力使力,一步步瓦解郝柏村以及「老國民黨」的舊勢力。

政治評論者平路之前對BBC中文稱,李登輝主政十多年,讓原先彼此不信任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在國民黨內的分界變得模糊而且詭譎 ,一直到現在,國民黨裏面還是有所謂的「本土派」 。

晚年提「皇民史觀」惹爭議

2015年郝柏村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曾說,「我們恨的是日本軍閥,不是老百姓,即使是日本的老百姓,也是受害人。你不能因為美國人曾經炸過台灣,你就反美。」

他還強調說, 「戰時宣傳不一定講真話。」

但是,2016年台北市長選舉開打,郝柏村護黨心切,對著媒體評價當時參選台北市長的政壇新星柯文哲,其祖父「與李登輝一樣,都是日本人,是日本殖民台灣下的『皇民』」,引起軒然大波。

此外,郝柏村數年前前往中國大陸,唱著《義勇軍進行曲》也引發議論。家人為其辯護,稱這首歌原本是抗日歌曲。

從台灣的現實來看,郝柏村堅持的大一統歷史觀及意識形態,似乎與台灣政治的新一代主流聲音漸行漸遠。他曾對外人抱怨過,台灣的本主化教育,讓他問年幼的外孫女是哪國人,竟得到「台灣人」的回答。

台灣年輕一代對郝柏村並不熟悉,他的逝世也沒有引發年輕世代的熱切討論。

但這並不能抹去郝柏村這樣的國軍將領給台灣政治帶來的影響。當年在街頭反對郝柏村參政的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對媒體說,他後來與郝柏村結為忘年之交,十分肯定郝柏村能夠堅持信念,並讚譽郝在當時「握有最大兵權時,沒有發動政變;在中國強大時,也沒靠向中國」,施明德因而肯定「郝柏村是個不投降、沒有背叛中華民國的將領」,並呼籲蔡英文發給郝柏村褒揚令。

總統蔡英文則回應施明德稱「郝柏村對國家有貢獻,尤其八二三炮戰期間,對國家貢獻很大」,因此她會頒布褒揚令給郝伯村。

郝的長子,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則回應外界稱其父遺願是台灣可以永遠維持和平與安全。關於褒揚令,郝龍斌說郝柏村曾囑咐,不需主動為他申請「死後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