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香港大专学界发言人邵岚接受外媒采访时称,「不会谴责任何抗议者的暴力行为」?

德国之声记者 Tim Sebastian:那你为什么不站出来,说暴力应该停止了? 邵岚:嗯,我相信抗议者的共识之一是抗争群体不要分裂,也不谴责任何抗议…
关注者
1,788
被浏览
1,472,356

279 个回答

看到有很多群众都在问为什么泛民和fq在这几个月有这样的骚操作?

这些操作总结起来就是:高喊口号,对抗警察,暴力恐吓,制造恐慌,暗杀政敌,拒绝谈判,颠覆政府。

这操作让我一下子回想起三年前在卡鲁某博物馆纳粹德国历史展厅看到的一切,这不就是纳粹在夺取政权之前搞的一套方法吗?

泛民与fq为什么不割席,因为在在他们看来,选举到来前fq依然是重要的工具。如果把泛民对比纳粹党,那fq其实就是罗姆领导的冲锋队。

那这套方法有用吗?我只能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参照希特勒执政前的操作。

利用演讲,示威游行,高喊口号进行意识形态的宣扬和灌输,尽可能在思想上聚拢更多本身有不满情绪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并不真的在意口号内容本身,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肆意宣泄情绪的出口。而可以进行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无脑群众和幼稚的学生的。

然后在社会制造对立情绪。如果当年倒霉的是犹太人,那今天的对立对象就是警察和陆资。

用暴力手段绑架社会情绪制造恐慌。对于中间选民而言,为了守护自己的短期利益,如能恢复交通,正常工作学习,很容易在暴力面前绥靖妥协。为什么这么说? 基本逻辑是,长远的政治考量和国家利益并不在中间选民的首选范围内,他们更倾向于用选票贿赂泛民派,幻想泛民派在达到政治目的后可以让社会恢复秩序。由于港府和建制派表现的十分无力,中间选民大多会认为就算把票投给支持政府和中央的建制派也无法改变现状,制止暴乱。这个时候被绑架的选民只能选择寄希望于泛民,这样他们至少可以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最后,对于无法拉拢的政敌进行死亡威胁,暴力伤害和暗杀。国会纵火案大家都知道的,而今天针对的如何君尧先生等强硬建制派,以及其他坚定支持港府反对港独的群众。

那么泛民的这一套操作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短期我认为会有效果,不出意外,在24号的区议会选举中泛民会获得一定的胜利。但长期看我觉得很难预测。今非昔比,自媒体的发达和西方反华舆论的加持显然对港府不利;但中央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另外fq有失控的倾向,这恐怕也是泛民头疼的地方。

香港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体量有限的城市,这个城市试图与一个十四亿人的大国对抗,结局无疑是毁灭。

我为香港这座城市被绑上全球意识形态对抗的战车而感到悲哀。虽然不希望看到,然而如果不采取强硬手段压制,香港的乱局短期内无解。即便动乱结束香港也还有大量问题急要解决。

最后想说,如果你自认是中国人,那就团结起来对抗法西斯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浪潮,维护我们的民族利益。

以下原回答

___________

基本天天看DW

DW在众多德媒中向来歪屁股,不公正,抹黑中国更是家常便饭。

conflict zone这次的资深媒体人搞了这样一个采访,其实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香港暴徒的行动已经超越西方社会舆论支持的底线,再这样下去就会失去来自西方舆论的支持。

这个采访我觉得主要还是对泛民的一个警告,也是对他们下指导棋,告诉他们应该换斗争策略。我不相信西方舆论场会就此转变风向,毕竟反华才有读者市场才是政治正确。

回看人类的社会运动史,还是那就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一个去中心化,没有领导没有纲领,空有口号的运动不是革命,是暴动。他们没有代表任何阶层的利益,只有不断宣泄的情绪。

泛民真的蠢,收了美爹的钱却养出来了一只对所有人都没用的怪物,现在里外不是人,因为这怪物养也不是,宰也不是,弄不好还要被反噬。美国人估计也是醉了,我想美国人真的应该反思为什么长期以来他们在中国扶植的力量没有一个成功的。美国人看来还是真的不懂中国人。

我们应更加深入地剖析这次采访。

看这次采访的基本构架,首先要明确一点:德国之声这次访谈聚焦于抗议者发言人邵岚本身,而没有引入香港官方,香港普通市民,香港警方的代表,和大陆方面的声音,说明了它的初心并非是做成一个平衡各方观点的客观中立的节目。

紧接着,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这个节目在立场上非客观中立,为什么主持人还会问邵岚这些看似“尖锐”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

一,实际上,这些问题其实一点都称不上不“尖锐”——在这类采访节目中,最尖锐的问题是突然抛出节目组自己收集的新证据的“突然袭击”式提问,而这次采访中问的问题可以说全是陈词老调,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和现实世界被反抗议者的声音追问过无数次了。换句话说,倘若目前学生抗议组织还具备最基本的公关能力,这些问题的“官方答案”早就应该是被提前准备好了。邵岚本应闭着眼睛就能把经过精心修饰,即不触犯西方舆论底线又能博取他们同情和支持的“官方答案”背出来。而她没能做到本身,也恰恰暴露出目前抗议者最大的软肋:无组织无纪律无领导无准备。

二,承接一,让我们假设邵岚真的做到了把“官方答案”一口气背出来,那么这次节目的效果又会如何?当然是在西方舆论面前实现了一次公共形象逆转!换言之,倘若德国之声提出的这些看似“尖锐”的问题能够得到邵岚精心准备的答复,那么之后对学生抗议者们一切类似的指责都将不再有力,甚至起到反作用。我甚至相信,这个节目事先可能就暗示或者明示过邵岚,会在节目中问一系列“尖锐”问题,但她的准备显然十分不充分,可以说睁着她不无辜的大眼睛生生错过了一个在西方世界面前扭转抗议者形象的机遇。

三,承接二,西方舆论期待邵岚说出来的,能够让他们继续坚持偏颇报道和支持的“正确答案”又是什么呢?其实节目里,采访者恨不得把这个答案硬塞到邵岚嘴里:与暴力做切割。

换言之,西方部分舆论对邵岚等人的期待是代表所谓“和平抗议者”来表现出对暴力抗议者的谴责和切割,摆脱道德立场上的包袱。只要她做了谴责和切割,之后发生的所有流血,暴力和冲突都将和这些“和平抗议者”没有关系了,这些舆论便可以摆脱尴尬的境地,继续它们偏颇的报道和支持——因为一切纸面上和口头上的东西都可以被歪曲,只有暴力的实体和影响是最不容易消除的证据。一个大叔浑身被点着火的视频的冲击力,远远胜过千言万语西方报道对抗议者的溢美之词。

而暴力的证据,只有会被更暴力的证据对冲,这就是暴力在舆论报道中的恶性循环。之前抗议者们还在向西方舆论大打所谓“警方施暴”的悲情牌,可当西方媒体的镜头已经无法规避烽烟四起时,“警方施暴”就显得不那么触目惊心了。而邵岚的表现可以说让西方媒体大失所望。她和她所代表的群体根本没有任何表示出对暴力行为的任何谴责和切割,甚至公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有经验的记者显然能抓住这句话继续问一个更致命的问题:

既然不愿公开谴责暴力行为,那么抗议者的公众形象不就是默许和支持暴力的吗?这和你之前宣称的寻找和平解决手段不是矛盾的吗?

这其实是一个死循环:抗议者没有核心领导,说明没有人有领导力保证抗议者和暴力切割后不分裂,所以抗议者们只有选择不公开谴责暴力这一条路,然而是个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死路。

节目最后,主持人都已经拼命暗示邵岚做政治上的转型了,然而她仍然坚持走她自己都解释不通的政治和暴力并行的双重路线。这样的坚持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愚蠢的固执,这也恰恰反证出主持人对抗议者组织的点评:僵化死板,缺乏政治上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