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財務顧問︰7個秘訣讓你的錢世代相傳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731

富不過三代?財務顧問︰7個秘訣讓你的錢世代相傳

個人增值 08:30 2023/07/31

分享:

分享:

俗話説「富不過三代」,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指,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良好的財務價值觀和可靠的資金管理策略沒有代代相傳,財務管理公司的CEO Ken Eyler在網站撰文,分享了保證財富世代相傳的7個秘訣。

1.加強安全配置

Eyler的公司Aquilance專爲富人管理資產,作爲超高淨值家庭的顧問,他認爲安全是家庭最大的弱點之一。例如,習慣於在社交媒體上發旅行信息的人會容易墜入陷阱:當他們坐私人飛機離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屋時,假如透露自己的行踪,他們就會面臨威脅。Eyler建議,要在事後發,而不是立即發。此外,他還建議匿名入住酒店或參觀旅遊景點。

為提高家人和和財產的物理和數字安全,可以安裝質量較好的鎖和監控報警系統;同時,需要共享敏感信息時,採用安全的通信方法。

2.檢查保險範圍

Eyler表示,客戶經常不確定他們所需的保險性質的變化。他們不知道有什麼保險可用,也不知道如何以及何時獲得賠償。隨著他們進入高淨值人群,保護他們的資產變得更加複雜。

此外,他還發現當保險的保障範圍存在缺口時就會出現問題。例如,一位客戶用現金買了一棟價值2000萬美元的房屋,並帶著價值500萬美元的藝術收藏搬進去。他們沒有抵押貸款,因此在結算時沒有人要求購買保險,這一點就被忽視了。如果你沒有購買財產和意外傷害保險,你可能也忽略了購買責任險。一旦你遭遇火災或盜竊,或者家中有人受傷,這可能會導致問題。

3.與正確的專業人士合作

除了諮詢專為高淨值人士提供保險的經紀人,你也應該諮詢其他金融專業人士,以確保做出正確的決定。你過去使用的財務規劃策略可能已不再適用,而一位了解資產配置和高端策略的頂級財富顧問,是你的財務基礎設施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尋找一位全面了解你的資產並能縱觀多個賬户的優秀理財顧問。他們可以幫助你規劃支出、管理現金流,從而為你的未來做出最佳決策。

擁有一支由其他領域的傑出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也非常重要,他們可以通過溝通實現連續性。Eyler建議,要與經驗豐富的信託和遺產律師、專攻高收入和高淨值客户的税務會計師、專為富裕家庭服務的財務管理人員以及了解解昂貴財產和獨特財富風險的保險經紀人合作。

4.審查退休計劃

每個人都需要為退休做計劃,包括超級富豪。要確保為未來做好規劃,有足夠的錢來過你想要的生活。

那些很快賺到很多錢的人,可能會不知如何最好地管理快速湧入的資金。要做好準備,以防收入「來得快,去得也快」。

此外,如果考慮到税收、員工工資以及管理大量資金所需的其他費用,起初看似很多的錢也會很快發生變化。你需要為你的淨收入(扣除所有費用後)制定計劃,而不僅僅是工資單上的毛收入。如果不這樣做,以後當你的收入與預期不符時,你可能會非常失望。

5.為税收優惠和慈善活動優化財務

慈善捐贈不僅能幫助他人,還能帶來巨大的財務優勢。富裕家庭會優化他們的慈善捐贈計劃,以享受税收減免優惠。慈善也能讓家人很好地參與到你所重視的事業中。你甚至可以成立一個基金會,以確保在去世後,你支持某些事業的遺產仍能延續下去。

6.確保並促進有效溝通

Eyler鼓勵家庭與信任的顧問和家庭成員保持經常性溝通。由於可能涉及的各方較多,因此很容易忽略事情的進展情況。

你的財富顧問、税務會計師和財務管理公司應保持密切聯繫,分享所需的信息和報告。遺產規劃律師也應與你保持聯繫,以便他們能夠隨時掌握可靠的遺產計劃。你的家人也應定期溝通,確保他們了解遺產計劃的影響。

7.明智管理債務

謹慎對待債務。用它來管理現金流,同時量入為出。一方面,用現金購買房屋、昂貴的汽車或飛機等大型資產可能是不明智的,因為這會你耗盡手頭的現金,而你可能需要用這些錢來買其他東西。另一方面,如果欠下大筆債務,最終無力償還,就會導致淨資產為負數,最終使一些曾經富有的人破產。

當然,通過努力工作、繼承遺產、運氣等來獲得金錢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可以打開許多大門。但如果不為新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所有這些好處很快就會消失。

相關文章:

分配財產不要等百年歸老 《Die with Zero》作者︰「死後金錢毫無價值,趁子女年輕時給予財產」

儘早討論遺產規劃 專家︰現在傷感情 好過日後上法庭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