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台美遠距教學差異:「一體適用」的台式教學,為何失去民主教育精神?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比較台美遠距教學差異:「一體適用」的台式教學,為何失去民主教育精神?

比較台美遠距教學差異:「一體適用」的台式教學,為何失去民主教育精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因為遠距教學更顯示出民主教育的重要性及稀缺性,民主教育強調尊重教師專業及教師訂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不是用分鐘數、影片數、上課時間等來規定教學,透過觀課及學生訪談呈現授課透明化,及彈性完成課堂目標,而非死板的用量化數據衡量教師的教學品質。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遠距教學已成為學習的趨勢,本篇評論文章訪談了台灣與美國當地教授,探討兩地的遠距教學差異,歸納民主教育的重要性。

「一體適用」的台式遠距教學,有什麼缺失?

遠距教學在一般文獻上的定義有非同步與同步的差異,非同步遠距教學是指教師將學習教材(自錄影片、他人影片、書籍、講義)放置在線上學習管理系統,上課學習時間是學生自訂,完成教師規定的進度及測驗即通過課程。而同步教學則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規定時間,同時從電腦或手機前登入平台,一起進行教學。

台灣對於遠距教學的認定常採用數位課程認證(教育部委託空中大學辦理),然而規定卻非常嚴格,例如需要自錄教學影片時間須達授課三分之一、議題討論至少九次、個人測驗至少10次,而這規定反倒成為遠距教學的阻力,試想一堂3學分的課程,老師需要自錄影片至18小時(等於一周看一個小時),哪位學生能在電腦前連續看一小時的錄影呢?議題討論須達9次,那體育課或實習課等非常規型態課程該怎麼做議題討論?測驗需高達10次,那人文課程該如何做測驗呢?最不彈性的是需要符合上述規定才可以開始實施遠距教學,師生都被規範綁死了,如何能夠開始呢?

除此之外台灣對於遠距教學也常採用MOOCs的標準,老師必須錄製影片、並做剪輯和效果,還要做線上經營,然而這也成為老師們做遠距的阻力,因為錄影前老師需要先擬定好劇本、做好簡報、錄製之後還要講求影片精緻化、所以需要剪輯、加入效果和字幕、甚至錄製時間需要符合學分數(例如兩學分的課就是每周至少要錄製一半以上時間80分鐘的影片),影片精緻度是用網紅的標準在規範,但同時還須符合上課規定的時數。上述還不包括老師對於知識內容的準備時間,遑論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呢?試想學生光想到一周要上線看80分鐘的教師講授,想到都累,還會想認真學習嗎? 教師光想到要錄製長時間的影片,平時上課時可能在互動上就有一半以上的授課時間,但卻要對著鏡頭講兩個小時的內容量,足足是平時上課的兩至三倍內容量。

上述兩類規範最大的缺失就是「一體適用」,然而教育不是商品,應要考量多項因素而彈性調整。

美國對於遠距教學分成Online與Hybrid。前者(Online)代表全部線上課程,包括上述的非同步與同步遠距教學;後者(Hybrid)代表混合式教學是指部分Online(同步及非同步遠距教學)及部分實體授課(面對面)依照不同需求混合安排。不管教師如何安排,只要符合學生學習目的,是沒有分鐘數的限制的。例如一位教師請學生購買一本厚厚的教科書,每周請學生閱讀一章節(學生閱讀時間約一到兩個小時,端看學生閱讀速度),之後請學生上網撰寫閱讀心得,並回應至少三個學生,教師會在周末回覆學生的心得並給予總結,最後再請學生寫一篇心得報告,綜合報告及每周各自的心得評量學生學習。這一切都在非同步進行,看起來老師似乎只需要回覆學生的心得,但是教師透過他的經驗及學術所學所提供的回饋,是其他人辦不到的。而學生也透過此課程學習到寫作、閱讀、及對一個主題深入了解、探討、及反思的過程。

若將上述例子置換成台灣,老師需把自己的閱讀透過講授式的方式錄成影片或講授給學生聽,學生還會認真閱讀嗎?假設這堂課的設計換成教師將教科書內容錄製好,學生上網聽課,並且每周還要寫300字的心得還有心得報告,學生會不會抱怨作業太多? 但是以實際學習成效而言,美式教學法中強調學生自學,還有深入閱讀、寫作、並規劃自己學習時間,而台式教學卻可能只有上課聽課、聆聽教師個人閱讀後的重點整理。

劉筱惠(2018)歸納杜威的「民主教育價值」的理論基礎,指出民主教育包括四點:

  1. 突破場域限制:在任何時空、環境、地點都可以學習;
  2. 重視個人經驗:學習重視改變個人生活及探索生命價值的意義;
  3. 學習者中心:選擇適合學習者的教材進行有效的學習,提倡自我導向學習,找出自我學習動機;
  4. 善用社會資源:透過社會各種學習資源及場域,結合做中學,養成主動探索和改變社會的精神。對照現今疫情全球蔓延的局勢,正是實踐民主教育模式的最佳時機。

然而,台灣因為遠距教學更顯示出民主教育的重要性及稀缺性,民主教育強調尊重教師專業及教師訂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目標,不是用分鐘數、影片數、上課時間等來規定教學,透過觀課及學生訪談呈現授課透明化,及彈性完成課堂目標,而非死板的用量化數據衡量教師的教學品質。更重要的是強調溝通,若因學生、家長、教師有意見或理念上的不同,是透過透明化的溝通和輔導來解決,而不是人事鬥爭、媒體無限上綱、或輿論公審。

比較教學與學習模式,台、美兩地的遠距課程教學差別何在?

如下表一,台美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的差別突顯了民主教育模式的差別,台灣普遍認為老師要教好教滿,因此遠距教學方式總在量化的上課分鐘數、議題討論次數、測驗次數上打轉,而美國強調學生自我安排學習進度,重視自我學習後的反思和質化表現。這也造就了台灣學生很會考試,而美國學生有更高的冒險、批判、問題解決、自我表達的能力。

  • 表一:台美教學與學習模式比較
美國 台灣
教育模式 民主式 家長式
教學方式 多自我閱讀及寫作時間 多教師講授時間
學習方式 偏重自學 偏重教師傳授
學習中心 學生中心 教師中心
習題練習 多開放式習題練習 多封閉式習題練習
評量 偏重質化評量 偏重量化評量
教材 多使用網路、電子書、及外部 使用部編教科書及外部參考書
時間規劃 多彈性規劃時間 多制式規劃時間

以國民教育而言,教育部的雲端教材內容相當豐富,包括因材網、學習拍、酷客雲、教育雲、學習吧…等,然而這些雲端資源總是被檢討點閱率極低。若以大學而言,包括先前的超級豐富的線上磨課師,還有最著名的Edx、Coursera、Udemy,台灣當地的也有ewant、中華開放教育平台等,還有民間經營的Hahow好學校。更甚者,配合疫情擴散,多家大學及公共圖書館已經電子書置放於線上供免費下載,如紐約公共圖書館開放30萬本書、亞馬遜開放全球有聲書免費收聽、美國多家原文出版社開放學術教科書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