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新導演浪潮來了 他們能挑起大梁嗎 - 中國人線上看

香港電影新導演浪潮來了 他們能挑起大梁嗎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3-16 22:12


1905電影網專稿 「很多人說港片快死了,電影比我們的命還長,我死了電影也不會死,香港電影也是。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就去找新的路。」

日前,在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舉辦的「瑜亮相聚:兩代電影人對港產片的前瞻與探索」活動上,導演鄭保瑞這樣談到他對港產片未來發展的看法。

此次論壇邀請《但願人長久》監製關錦鵬、導演祝紫嫣以及《第八個嫌疑人》監製鄭保瑞、導演李子俊,兩代電影人通過對談,分享經驗。

香港電影的未來在於新一代導演,近年來也出現多位才華出眾的新導演,掀起香港電影新一波浪潮。李子俊執導的《第八個嫌疑人》獲得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等三項提名,並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導演和年度推薦電影。祝紫嫣的首部導演電影《但願人長久》也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等四項提名。

關錦鵬和鄭保瑞也在本屆影視展上帶來了執導新片的最新消息。關錦鵬的《八個女人一台戲》計劃今年5月內地上映,他的下一部導演新作將聚焦失智題材,講述關於忘記愛情的故事。鄭保瑞正在緊鑼密鼓製作動作大片《九龍城寨之圍城》。

透過兩代電影人的對談,以及關錦鵬和祝紫嫣接受1905電影網的採訪,看看香港新導演面對了哪些機遇和挑戰?當影壇新生代遇上業內老行尊,會擦出什麼火花,如何造就港片真正的復興?

 薪火相傳,從新導演到監製新導演

「我們做副導演出身的,有個外號叫紅褲仔,跟著師父成長起來,香港電影人有這種傳承的精神。」

在執導第一部電影前,關錦鵬在影視行業積累了很多經驗,從在無線電視台擔任余允抗、許鞍華的助理場記、助理編導,到跟隨他們轉行拍電影、當助理導演,參與並見證了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崛起。

關錦鵬能拍出《胭脂扣》《阮玲玉》等響徹國際影壇的作品,離不開上一批新浪潮導演對他的培養。「他們沒有教我怎麼拍電影,但看到他們的認真態度,在現場作為導演對演員的指導,怎麼跟攝影師溝通,每一天都是一堂功課。」

鄭保瑞也是如此。19歲入行做場務,之後跟隨林嶺東、葉偉信擔任副導演,在2000年初,香港電影最困難蕭條的時候,他作為年輕人有了機會當導演,但影片都不成功。

拍完《恐怖熱線》后,他認為自己做導演還有很多不足,聽說銀河映像要招副導演,便去面試,第一部副導演電影就是《嚦咕嚦咕新年財》。鄭保瑞說,「當時就在現場看導演怎麼拍,發現原來導演應該這麼做,看的是同一個劇本,導演卻有變魔術的能力,原來當導演是這樣。」

如今,已經獨當一面的鄭保瑞開始當新導演的監製。李子俊說,在創作《第八個嫌疑人》的時候,他遇到瓶頸都會找鄭保瑞,「他會抓大方向,我和編劇就按這個方向去嘗試。」

在鄭保瑞看來,電影的決定權在於導演,監製是提醒作用,「提醒他一定要從導演立場出發,在剪輯的時候,盡量保留想要的版本,我會捍衛導演,不希望他有遺憾。」

截至《但願人長久》,關錦鵬已經為十多部後輩導演的作品擔任監製,他也在香港城市大學教學了五年,不遺餘力提攜、培養下一代創作者。

他認為監製不應該對導演指指點點,更多是提醒他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在《但願人長久》拍攝期間,關錦鵬在拍攝前一天都會翻看要拍的戲,「我已經習慣看到劇本就分鏡頭,但我分完鏡頭,不會拿著我的鏡頭跟導演說應該這樣拍。」

剛認識時,祝紫嫣沒想到關錦鵬已經看過她的劇本,並不斷向業內推薦,後來找了張叔平幫她剪輯。開拍第一天和一些戲碼很重的戲,關導也會在現場。

「因為很多部門的工作人員我不熟悉,他們或多或少會欺負新導演,但只要關導在,大家的凝聚力和認真程度就不一樣。我記得拍攝第四天,關導邀請了一個他合作非常久的資深製片人到現場陪我。那天之前,有些部門的人還不太知道我是導演,那天過後,他們對我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

祝紫嫣說,「關導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來保護一個新導演。拍電影真的是心力交瘁的過程,他的一句拍得不錯,對我來說就有非常大的動力去繼續拍攝。」

不止關錦鵬和鄭保瑞,爾冬陞去年監製了《年少日記》和《白日之下》兩部新導演爆款之作,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還推出「薪火相傳計劃」,以師徒傳承理念,邀請具資歷的導演作為監製,為新導演開拍香港本地電影保駕護航,每部影片資助額約900萬元。參與第一輪計劃的導演有王家衛、陳可辛、陳嘉上、林超賢、張艾嘉等。

代代相傳,一棒傳一棒,只有這樣香港電影才能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第一部是入場券,第二部看真本領

「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有邵氏、嘉禾、德寶、新藝城等電影公司的資源,那時候的投資比今天好太多,是香港電影真正百花齊放的時候,每一位導演都儘力把類型片拍到極致。現在很多新導演的資金來自政府的補助,他們就要辛苦一點。」

如關錦鵬所說,在香港電影發展最鼎盛的時期,新導演不需要政府的資助,而現在他們需要通過參加各類計劃的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才能獲得資金拍他們第一部電影。

近年來香港本土新晉導演主要來自香港電影發展局支持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由電影發展基金撥款資助勝出的新導演及其電影製作團隊拍攝其首部劇情電影,《但願人長久》便是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得獎作品,獲得500萬元的資助,並在此成本下製作完成。

從此計劃走出來的新導演還有《一念無明》黃進、《點五步》陳志發、《手捲煙》陳健朗、《金都》黃綺琳、《年少日記》卓亦謙、《燈火闌珊》曾憲寧等等,他們的首部作品都在影壇大放異彩。

「電影製作融資計劃」則是向中小型製作預算的電影製作提供政府融資,獲獎作品可以拿到約一半投資預算,它不像「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只限政府融資,可以允許其它商業融資渠道。比如吳煒倫首部導演電影《毒舌律師》就是在此計劃的資助下誕生。

談到徐克、許鞍華、譚家明等8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和當下這批新導演的不同,關錦鵬認為,「那個年代的新浪潮導演想拍的故事,會在某個程度上用類型電影的方法去處理,既不希望讓老闆虧錢,也想讓觀眾喜歡。現在年輕導演更注重個人的感受,純粹拍他們自己有所感的故事。」

有些新晉導演因為第一部電影一炮而紅,第二部卻遲遲沒有下文,比如被香港影壇寄予厚望的黃進導演,在《一念無明》后已經8年沒有導演新片。

「關導從一開始就提醒我說,你拍第一部也要想想第二部。因為第一部是入場券,讓大家知道你能夠拍電影,第二部才能夠見識你的真本領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祝紫嫣說。

圖源:1905電影網

祝紫嫣已經投入創作第二部電影《日光之下風平浪靜》的劇本,該片獲得電影公司的投資合作。

「第一部我比較有自主權,拿了政府的資助可以不用還,但我不能一直拿政府的錢。第二部有投資方,我要不斷去學如何在商業、工業中堅持自己的表達,這樣才會有第二部、第三部。就像關導的《胭脂扣》是文藝片,也很商業賣座。」

《但願人長久》是祝紫嫣自編自導自演的半自傳電影,很多香港新生代導演,在個人品味和極其有限的資金下,更多拍的也是這類偏文藝、類型化不太強的電影。雖然這並意味著無法賣座,比如《年少日記》在香港本土院線收穫2624萬港元票房,《白日之下》收穫2143萬港元票房,分別打入2023年港產片票房第二、第三名,但後續如何繼續獲得投資,拍出更多作品,延續導演創作的生命,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過關於電影的商業、市場到底是什麼、現在流行的是什麼,祝紫嫣坦言她也不知道,「我知道的就是劇本要先過我自己這一關,我才有底氣拿出去。」

 走出去,去不同的地方拍電影

香港本土新導演要成功走出來,還有一條像李子俊導演這樣的路徑——在電影行業的不同崗位積累經驗、積澱數年,逐漸從內部提升起來當導演,延續過去香港電影工業「師徒制」的傳統培養體系。

今年45歲的李子俊,入行二十多年,最早跟隨爾冬陞,後來成為鄭保瑞的副導演。李子俊說,他在鄭保瑞身邊學到很多拍電影的經驗,「早上拍完一場戲,中午導演覺得不行,整個下午都重拍同一場,他很快就知道問題在哪裡,現場很有感染力。」

在前輩導演身邊學習的這批新導演,到了自己能夠獨立拍片的時候已經並不年輕了,但他們承擔的是警匪犯罪動作等港產經典類型片未來發展的重擔。比如這些年的《明日戰記》導演吳炫輝、《爆裂點》導演唐唯瀚、《斷網》導演黃慶勛等。

在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也能看到陳茂賢導演《破·地域》、陳大利導演《拚命三郎》、高子彬導演《卧底的退隱生活》、李光耀導演《冒名頂替》等,這些在幕後工作多年、轉當導演后拍的類型新作。

李子俊同樣跟隨大導演們北上合拍的浪潮,《第八個嫌疑人》是以香港的製作團隊去拍攝發生在廣東、雲南的故事。

鄭保瑞很鼓勵這樣的做法,「香港電影除了產出本土故事,產出香港導演,也可以去不同地方拍電影,只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現實,不要把香港的味道帶進去就行。」

李子俊的下一部新作《尾隨》就是到馬來西亞拍攝,這也是古天樂的天下一電影製作在馬來西亞設立分公司后的首個作品。祝紫嫣的第二部電影會到內地拍攝,「我不希望香港新導演的電影,只是一個小圈子。」

而目前香港新導演的電影還缺乏更廣的國際傳播度和知名度,關錦鵬希望,「政府和資深電影人能透過不同的渠道,將高素質的電影推向國際,吸引更多人關注新晉導演,藉此鼓勵新秀繼續努力創作。」

香港電影需要新鮮血液接過接力棒,眼下這一波新導演浪潮已經席捲而來,未來港片振興的大梁,得看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