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_百度百科

中西医结合

学术体系
收藏
0有用+1
0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文名
中西医结合
外文名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主管部门
卫生部
性    质
中医与西医之间的“桥梁”
学    科
中西医结合学科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

注意事项

播报
编辑
中医药是传统医学,所谓西医学是在西方传统医学与生物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现代医学;因而,在现代生物科学、医学与中医学的基础上将发展起来的是系统医学,也就是基于后基因组时代的系统生物学与技术的个性、转化与基因组医学
在疾病的诊治中,要由一个医生开中、西药,而不要看完了一个西医后,又即去看另一个中医。可惜的是,不少病人还是这样中西医轮流地看,混合地治,以为这就是中西医结合。我国提倡中西医结合,它的精髓是在坚实地掌握国际先进的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如有必要,再结合使用我国传统医学治疗。这样才会源于西医,高于西医;源于中医,高于中医。

发展阶段

播报
编辑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1]

结合方式

播报
编辑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结合疾病的诊治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
主要是用西医学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结合病证动物模型研究
动物实验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要应用实验动物,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基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适当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分别(或同时)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复制证候动物模型和采用现代医学病因复制疾病动物模型,使动物模型同时具有疾病与证候特征。开展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研究,对阐释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外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2]
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理攻下、补气养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则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摸清用药规律,筛选方药,进而对适用该治则的有关方药进行药理作用、成分、配伍机制的实验研究,再将所取得的认识放到临床实践中验证。 [3]
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与西医学理论完全不同,以往曾开展对阴阳学说脏象学说气血学说及有关“ 证 ”的研究等,主要是从西医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临床为据确立研究对象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中医理论的动物模型或动物疾病模型以寻找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点。
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
包括用西医理论和方法,对传统方剂的作用加以说明。其特点是医药结合,临床与实验结合,单味药物研究与复方研究相结合。
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
大致有 5 个方面:
一是把针灸应用于西医临床各科,所治疾病已达300 余种;
二是传统针刺技术与西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创立头皮针耳针疗法电针激光针疗法、穴位注射方法等;
三是用生理学、生理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方法研究针灸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四是通过对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和对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进行结合;
五是在肯定经络现象、总结循经感传规律的基础上,融汇中西医理论,以现代实验方法与科学抽象方法相结合,探索经络机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及针灸作用原理的一门新学科——实验针灸学,已经在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结合成就

播报
编辑
5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工作,不仅在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广泛开展,而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在临床中,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已较普遍。大量事实说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有明显的疗效。例如,治疗心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月经不调病毒性肺炎肛肠病、骨折、中小面积烧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疗效显著。
在治疗某些急腹症时,已经改变传统的治疗原则,成为一种有中国特点的新疗法,不仅提高了治愈率,而且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术治疗,减少了合并症及副作用。治疗内科急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治疗骨折,形成一种新的复位固定方法,可以缩短骨折固定功能恢复的时间 ,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
中西医结合还注重运用非创伤性疗法治疗疾病,把西医的某些诊治手段与中医的气功、针灸、按摩相结合,以其无损伤、简便易行、疗效确实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例如气功治疗高血压病,针灸治疗神经功能性疾病冠心病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等,通过临床观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已创立或正在酝酿一些新的学科领域,如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和针刺麻醉学等。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除自身的实践外,还依赖于科技水平的进步。8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突破了统一论,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创新,在中西医各自向前发展的前提下,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获得新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结合考试

播报
编辑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经注册取得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保健活动。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

目的意义

出台《执业医师法》对我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以下简称中医医师)实施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保障其权益,保护人们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与国际上对医师的管理制度接轨,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级分类

考虑到我国实行多层次医学教育、多结构医师职称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存在中医等多种传统医学的实际情况,中医医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分级: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其区别在于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执业,不能独立执业,但在乡镇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疗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
2、分类: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民族医专业三类,民族医专业中开考的有藏医专业、蒙医专业、维医专业三个民族医专业,一般中西医结合专业执业范围为中医,只能注册为中医专业。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参考人员复杂,类别繁多,报考类别共有20个。

主管部门

卫生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以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四部委局共同成立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负责研究制定四个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共性政策;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报名条件

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一)具有规定学历的学生
1、具有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3、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考试;
4、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二)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1、 外籍人员;
(1)取得我国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并在提供外籍人员在中国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实习满一年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我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湾居民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和外籍人员条件一样;
(2)取得内地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院不间断实习满一年并经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门合法行医权并在香港和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3)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内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香港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香港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澳门居民取得澳门科技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澳门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