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敏感肌膚保養4大守則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420,721

一次搞懂!敏感肌膚保養4大守則

颳到風、曬太陽、一點點刺激皮膚就又紅又癢?小心,你的皮膚可能受傷了。

一次搞懂敏感肌

敏感肌為什麼還會長痘痘?敏感發癢時,亂擦藥可能造成什麼嚴重後果?一次搞懂敏感肌,讓你不再提心吊膽。

What?是過敏,還是敏感?

近年來,在保養品產業推波助瀾下,「敏感性肌膚」愈來愈為人所知,不少人只要皮膚一出狀況,就自認是敏感體質。但事實上,「其實在皮膚科醫學裡,並沒有敏感性皮膚這個專有名詞,」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仁悅皮膚科診所所長胡俊弘直言。

有別於先天異位性體質、皮膚炎造成的長期「過敏」,敏感肌主要指的是因外界刺激傷害,或季節交替、環境變化等,「皮膚暫時受損的問題,並不會成為膚質常態,」他認為。只要能避免刺激因子,做好保養,便可改善不適,還給肌膚健康紅潤的好氣色!

Why? 敏感到底誰的錯?

雖然彩妝、保養品常被當成致敏的罪魁禍首,「任何接觸皮膚的東西,甚至外用藥品,都可能造成敏感,」胡俊弘表示,例如耳環、項鍊等金屬,染髮劑、髮膠、指甲油,甚至花草植物、紡織品等,找出明確的致敏來源才能解決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一般來說,保養品化學成分造成的敏感,只要避開即可改善,例如對果酸敏感,停用就不會再出狀況。不過也有少數人,使用某種保養品引起重度過敏後,免疫反應被細胞記住,往後只要碰到成分結構類似的產品就會過敏,陷入擦什麼都過敏的困境,「就要非常小心選擇保養品,」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雯柔提醒。

[重點提示]

有些皮膚敏感源自疾病或體質,例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口周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等,光做保養改善有限,就醫對症下藥才可緩解。常見的「冬季癢」是皮膚乾燥引起,並不是過敏。

Who? 誰會招惹上敏感?

敏感代表皮膚功能受損或失衡,導致發紅、灼熱、緊繃、刺痛、癢感等症狀,不限於乾性皮膚,「混合性或油性皮膚也會敏感,」翁雯柔說,市面上已有適合油性敏感肌的保養品。禍不單行敏感又長痘子時,最好看醫生,不要擅自換用給痘痘肌的產品,萬一其中含去角質成分刺激性大,反而加重敏感反應。

S.O.S.敏感大急救

吃好睡好才治本 不少敏感肌的人會做足「表面工夫」,四處尋覓特殊保養品,其實疲勞、免疫力差、生理期前的荷爾蒙改變、壓力,都可能使敏感惡化,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可或缺,「吃好、睡好就會改善很多,」翁雯柔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少碰外來化學物質 當出現敏感徵兆如刺癢、泛紅時,盡量不化妝、不碰外來化學物質,只做最低度的清潔,加強鎖水保濕。尤其當皮膚出現對好幾種產品都敏感的「超載」狀況時,更要暫時讓皮膚休息,用最單純的方式保養(如玻尿酸+凡士林)。如果發炎脫屑持續,甚至長疹子,即應就醫。

只照醫師指示擦藥 敏感發作厲害時,可能會用到外用類固醇。類固醇雖然藥效明顯,但副作用是皮膚萎縮、變薄、降低製造膠原蛋白能力,變得更敏感,「絕不能當成保養品來擦,」胡俊弘強調,類固醇是藥物,濫用皮膚會「上癮」,不擦就會發癢、發紅,「只能在醫師指示下短期使用。」「類固醇通常只用在起初症狀嚴重時,合併口服抗組織胺緩解發炎及癢感,」翁雯柔解釋,約一兩週控制住就會更換。就算過去擦類固醇有效,也不能自作主張去藥局買,「不是所有皮膚病都用同一種類固醇,」翁雯柔說,外用類固醇分成7個強度,醫師會視病情選擇,一般都是在最弱到中弱之間,如果藥局把關不嚴謹,「萬一不小心買到強效類固醇,下次發作就要用更強的才能抑制發炎反應,愈來愈難治,」她提醒。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重點提示]

敏感嚴重就醫時,可攜帶近期新用的保養彩妝品、藥物給醫師參考。搬家、重新裝潢、大掃除等環境變化也可能是刺激源。

敏感肌膚保養4大守則

敏感肌該怎麼選保養品?化學成分愈少就愈好嗎?錯誤的保養方式,可能加重皮膚受損,敏感更嚴重,最實用完整的敏感肌保養法,讓你不再茫茫然拿皮膚做實驗。

1.化妝+卸妝

僅量使用粉類彩妝 膚況穩定時可以化淡妝,但「儘量以粉餅、蜜粉替代粉底液,減少皮膚浸潤在成分複雜的粉底液中,」國立台中護專美容科兼任講師張麗卿建議,液狀、條狀或膏狀彩妝品,會增加化學成分滲入角質縫隙的風險,除非重要場合必須濃妝,無香料的粉類彩妝,是較安全的選擇。

避免卸妝乳、卸妝油 卸妝時,為了避免刺激,最好不要使用含乳化劑或界面活性劑的卸妝乳、卸妝油,「先以純礦物油如嬰兒油,把彩妝的油溶出來,再用洗面乳洗淨比較安全,」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雯柔說。

[重點提示]

將卸妝產品加少許水在掌心化開,呈乳液狀代表含有介面活性劑和乳化劑,純油脂則會呈現油水分離的現象。

2.潔面

勿過度清潔,不含香料、非皂性為上選 不少人有「徹底清潔」的迷思,擔心彩妝或油垢殘留在臉上,卻不知過度清潔會一併洗去深層的皮脂,破壞皮膚表面的酸性保護膜,讓皮膚失去自然調節修復的能力,演變成敏感肌。「臉上如果沒有髒污或過度油膩,清水洗就好,」張麗卿認為,為了減少接觸非天然的成分組合,清潔品中最好沒有香料。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如果洗臉後感覺乾燥緊繃、些微紅腫,就應降低清潔強度,讓肌膚休養生息。由於皂性成分會讓皮膚從弱酸變成弱鹼,正常皮膚有能力回復成弱酸性,敏感性肌膚卻無法自行調節,因此敏感肌最好選擇「溫和介面活性劑,不產生泡沫的非皂性清潔產品比較好,」翁雯柔建議,且因敏感肌的保護層已經不夠,不用特別去角質。敏感肌摸起來粗糙,並非角質堆積,而是因為含水量不足,更需要做好保濕,例如含神經醯胺成分的保養品,讓角質細胞排列緊密,阻擋外界的刺激物。

[重點提示]

洗臉的水溫應用溫冷水,清潔劑停留臉上不超過30秒,不要過度搓揉或用毛巾摩擦。

3.保養

安全為要,保濕得做好 敏感肌保水能力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乾燥、需要呵護,但保養品中的化學物質,也常讓怕刺激的敏感肌陷入窘境,更需要用心挑選:

標榜「敏感專用」也要試用 「標示敏感性肌膚專用,只是提供肌膚更安全的基本保養,」張麗卿指出,通常這類保養品會經過臨床測試,敏感肌使用發生過敏或不適的機率較低,但不代表不含化學成分、無防腐劑或無香精色素,也談不上能「改善」或「治療」敏感膚質。對於較脆弱的敏感肌,「安全」是基本要務,「務必挑選信譽好,品牌背景明確的商品,」張麗卿強調,正規合格的公司,會詳實標示全成分,不會作假。而敏感肌的人也不適合大打折時買一堆保養品囤積,「放久了,成分活性會降低,變成不良成分,就像過期的食物吃了容易拉肚子,」她解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無添加、有機保養品,未必適合 而訴求無添加(防腐劑、香料)、有機的保養品,雖然篩選掉一些刺激成分,並不等於不會引發過敏,「一樣都是化學成分組成,不可能100%安全,」翁雯柔說,有些訴求天然植物萃取的保養品,組成更複雜,不一定適合敏感肌。因此敏感肌保養不能「呷好鬥相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翁雯柔說,如果用了不會過敏,就不必常更換。選購新產品前,先試用7~10天,如果沒有激發過敏反應再買。

[重點提示]

如何迅速得知保養品會不會致敏?張麗卿提供簡單的貼布測試:將少量乳液、面霜、精華液等,塗滿OK繃中間的紗布上,貼在手臂內側,隔天洗澡前再撕下檢查皮膚是否有異狀。

選對高保濕水性成分打底,搭配油質乳液鎖水 雖然敏感原因不一定來自保養品中的化學物質,挑選時,「基質簡單很重要,」張麗卿認為,特別是處在敏感發生狀態時,保養品的成分以大分子、不滲入肌膚引發刺激為原則,如透明的玻尿酸精華液、凡士林就很適合。敏感肌的人,可先以高保濕的水性成分打底,抓住水分,再搭配油質的乳液、面霜鎖水。吸水能力強的水性保濕成分包括:玻尿酸、天然保濕因子(N.M.F)、膠原蛋白等。油性的保濕成分:神經醯胺、不飽和脂肪酸(乳木果油、月見草油等植物油)、膽固醇、矽靈、凡士林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減少品項 瓶瓶罐罐擦太多,接觸香料、乳化劑、防腐劑等化學物質的量增加,對敏感肌反而是負擔,不用貪心要抗老美白,「先把保濕、防曬做好,讓皮膚健康,預防勝於治療,」翁雯柔提醒。

少用化妝水 化妝水大多會添加香料、酒精、防腐劑,敏感肌不宜。而噴式保濕或溫泉噴霧,「比較適合外出補充水分,或全臉完成保養後補強濕度,」張麗卿認為,使用前,臉上必須已塗有能抓水的保養品,才能達到「補水保濕」的效果,否則水分仍會蒸散,意義不大。

避免高機能面膜 雖然很多人喜歡敷完臉以後,肌膚水嫩的感覺,但面膜本身就有加強吸收滲透的功能,而成分往往較為複雜的精華液面膜,為了防止劣變,必然會添加足量防腐劑,「敏感肌要考慮過高的防腐劑可能滲入皮膚,」張麗卿解釋。她建議敏感肌選用一般保濕面膜,或以平常用的精華液(約10㏄),塗在臉上後覆蓋保鮮膜,或厚厚的保濕凍膠DIY敷臉。(睡前做的話,保濕凍膠不用太厚,隔天起床便洗掉,不必買太貴的)。蛋黃、蛋清也是天然安全的敷臉材料。

4.防曬

溫和不刺激的物理性防曬成分較適合敏感肌,害怕皮膚有悶住感的人,現在醫療通路也有清爽、無香精、不含防腐劑的產品。日常使用防曬係數SPF15~20即可,高係數的化學防曬品,可能滲透入肌膚裡造成過敏。標榜防水抗汗的防曬品,通常附著力較強,不易清潔卸妝,反而會引起敏感。搭配帽子、陽傘、長袖衣物加強保護是敏感肌膚必要的防曬輔助。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好友人數

您正在閱讀

《只吃真食物 對抗黑心食物》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