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71年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逆重要问题”提案。请问都是哪些国家反对?哪些国家赞成?哪些国家弃权?

1971年10月25日,大会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大会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美、日22国“逆重要问题”提案。请问都是哪些国家…
关注者
27
被浏览
48,198

12 个回答

A/L.632,逆重要问题提案

赞成(支持台北):

greece 希腊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luxembourg 卢森堡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portugal 葡萄牙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spain 西班牙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bahrain 巴林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china 中国(中华民国)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中退席缺席投票

indonesis 印尼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israel 以色列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japan 日本 【亚洲】

jordan 约旦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khmer republic 高棉(柬埔寨) 【亚洲】

lebanon 黎巴嫩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philippines 菲律宾 【亚洲】

saudiarabia 沙特 【亚洲】

thailand 泰国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中非【非洲】

chad 乍得 【非洲】

dahomey 达荷美(贝宁) 【非洲】

gabon 加蓬 【非洲】

gambia 冈比亚 【非洲】

ghana 加纳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ivory coast 科特迪瓦 【非洲】

lesotho 莱索托【非洲】

liberia 利比里亚 【非洲】

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非洲】

malawi 马拉维 【非洲】

mauritius 毛里求斯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niger 尼日尔 【非洲】

rwanda 卢旺达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south africa 南非 【非洲】

swaziland 斯威士兰 【非洲】

upper volta 上沃尔特(布基纳法索) 【非洲】

zaire 扎伊尔(刚果(金)) 【非洲】

australia 澳大利亚 【大洋】

fiji 斐济 【大洋】——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new zealand 新西兰 【大洋】

barbados 巴巴多斯 【北美】——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 【北美】

dominican republic 多米尼加 【北美】

el salvador 萨尔瓦多 【北美】

guatemala 危地马拉 【北美】

haiti 海地 【北美】

honduras 洪都拉斯 【北美】

jamaica 牙买加 【北美】——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mexico 墨西哥 【北美】——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nicaragua 尼加拉瓜 【北美】

panama 巴拿马 【北美】——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united States 美国 【北美】

argentina 阿根廷 【南美】——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bolivia 玻利维亚 【南美】

brazil 巴西 【南美】

colombia 哥伦比亚 【南美】——后在“两阿提案”投弃权

paraguay 巴拉圭 【南美】

uruguay 乌拉圭 【南美】

venezuela 委内瑞拉 【南美】



反对(支持北京):

bulgaris 保加利亚 【欧洲】

byelorussian ssr 苏联白俄罗斯 【欧洲】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欧洲】

czechio slovakia 捷克和斯洛伐克 【欧洲】

denmark 丹麦 【欧洲】

finland 芬兰 【欧洲】

france 法国 【欧洲】

hungary 匈牙利 【欧洲】

iceland 冰岛 【欧洲】

ireland 爱尔兰 【欧洲】

norway 挪威 【欧洲】

poland 波兰 【欧洲】

romania 罗马尼亚 【欧洲】

sweden 瑞典 【欧洲】

ukrainian ssr 苏联乌克兰 【欧洲】

ussr 苏联 【欧洲】

united kingdom 英国 【欧洲】

yugoslavia 南斯拉夫 【欧洲】

afghanistan 阿富汗 【亚洲】

ceylon 锡兰(斯里兰卡) 【亚洲】

kuwait 科威特 【亚洲】

bhutan 不丹 【亚洲】

burma 缅甸 【亚洲】

india 印度 【亚洲】

iraq 伊拉克 【亚洲】

malaysia 马来西亚 【亚洲】

mongolia 蒙古 【亚洲】

nepal 尼泊尔 【亚洲】

pakistan 巴基斯坦 【亚洲】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yemen 民主也门(或称南也门。后与也门统一。) 【亚洲】

singapore 新加坡 【亚洲】

syrian arab republic 叙利亚 【亚洲】

yemen 也门 【亚洲】

algeria 阿尔及利亚 【非洲】

burundi 布隆迪 【非洲】

camerroon 喀麦隆 【非洲】

congo 刚果(布) 【非洲】

egypt 埃及 【非洲】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几内亚 【非洲】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 【非洲】

guniea 几内亚 【非洲】

kenya 肯尼亚 【非洲】

libyan arab republic 利比亚 【非洲】

mali 马里 【非洲】

mauritanla 毛里塔尼亚 【非洲】

nigeria 尼日利亚 【非洲】

sierra leone 塞拉利昂 【非洲】

somalia 索马里 【非洲】

sudan 苏丹 【非洲】

uganda 乌干达 【非洲】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坦桑尼亚 【非洲】

zambia 赞比亚 【非洲】

canada 加拿大 【北美】

trinidad and tobago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北美】

chile 智利 【南美】

cuba 古巴 【南美】

ecuador 厄瓜多尔 【南美】

guyana 圭亚那 【南美】

peru 秘鲁 【南美】



弃权:

austria 奥地利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belgium 比利时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italy 意大利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malta 马耳他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台湾

netherland 尼德兰(荷兰) 【欧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cyprus 塞浦路斯 【欧洲】

iran 伊朗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laos 老挝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qatar 卡塔尔 【亚洲】

turkey 土耳其 【亚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botswana 博兹瓦纳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morocco 摩洛哥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senegal 塞内加尔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togo 多哥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tunisia 突尼斯 【非洲】——后在“两阿提案”支持北京


————

注:

在“两阿提案”中改变立场的名单列表:

弃权→支持北京(12国,欧4亚3非5):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荷兰、伊朗、老挝、土耳其、博兹瓦纳、摩洛哥、塞内加尔、多哥、突尼斯

弃权→支持台北(1国,欧1):马耳他

支持台北→支持北京(5国,欧1亚1非2北美1):葡萄牙、以色列、加纳、卢旺达、墨西哥

支持台北→弃权(15国,欧3亚5非1洋1北美3南美2):希腊、卢森堡、西班牙、巴林、印尼、约旦、黎巴嫩、泰国、毛里求斯、斐济、巴巴多斯、牙买加、巴拿马、阿根廷、哥伦比亚


引用:

联合国1971年报UN Yearbook

我们一共获得了 35 张反对票,76 张赞成票和 17 张弃权票。
从投票中,我们可以窥到当时国际形势的一角。
其中赞成票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而反对票主要集中在美洲和非洲。

1

说到中国和联合国的故事,必须先从罗斯福说起。

1943 年,尽管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心里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同盟国。

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开始为二战后的格局操心了。

按照罗斯福的想法: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保持团结一致,决心维持世界和平,就不会再发生世界大战。

这就是他的「四警察」构想,也是后来「联合国」的雏形。

但是斯大林不同意这个想法。

斯大林认为,孱弱的中国没有这样的资格,世界的格局,由苏联、美国和英国控制就可以了。

在这一点上,丘吉尔倒是罕见地与斯大林保持一致:他也完全不理解为何中国要掺和进来,世界的格局由英美苏共管就行了。

但在这一点上,罗斯福却非常坚定,甚至对斯大林表示:要么让中国进来,要么索性就别搞什么联合国了。

罗斯福的理由是,中国现在确实很弱,但它毕竟是一个拥有 4 亿人口的国家,未来肯定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稳定力量,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而另一个可以推断的理由是,当时的中国处在依靠美援的蒋介石统治之下,把中国加进来,在四个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家里,美国可以多一个自己的可靠盟友。

1945 年 10 月 24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加上后来吸收进来的法国,联合国最终拥有了美、苏、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

虽然 1945 年,共产党派出董必武作为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但那时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自然是中华民国。

而罗斯福当时坚持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两个理由,也成了日后联合国因为「谁代表中国」这个问题产生无数幕后较量的背景:

第一,美国需要一个作为盟友的中国;

第二,那么大一个中国,联合国不可能忽视。

2

然后,出场人物轮到了乔治·H.W.布什。

又是一位美国总统,以及另一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爹。

不过,1970 年的乔治·H.W.布什,刚刚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乔治·H.W.布什

布什上任之前,自然要翻一翻之前美国在联合国的表现记录,于是他很快就发现,为了阻止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真的挺辛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 1949 年成立后不久,就向联合国提出:驱逐台湾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首先采用了一个办法:拖。

从 1951 年第六届联合国大会到 1960 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整整 10 届,因美国在幕后操纵,每年大会都「暂缓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

美国制造阻力的原因,无非就是之前说到的罗斯福的其中一个理由:虽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代表,但不是美国的盟友,正相反,还是苏联的盟友。

但是到了 1960 年,美国有些扛不住了。

因为 1945 年联合国成立,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只有 4 个席位,而随着非洲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1960 年时,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达到了 26 个。

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1960 年,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虽然「暂缓讨论」的提案又一次得到了通过,但出现了 22 张弃权票和 34 张反对票,赞成票下降到了 42 张。

这个时候,罗斯福当年的另一个理由就显现出来了:没有人能忽视几亿人口的中国。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在勒紧裤腰带支援非洲兄弟。

受中国支持最多的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一直是发起「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席位」提案的主力军。

怎么办?美国人想出了第二个办法:转。

1961 年 11 月 15 日,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意大利和日本联合发起了 1668 号方案,把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升为「重要问题」——一旦成为「重要问题」,就必须在联合国大会上有三分之二的多数国家同意才能生效。

但这一招,也没能持续多久。

1965 年的第二十届联合国大会,在表决中国的「重要问题」提案时,居然出现了 47 票赞成和 47 票反对的平局——多数非洲国家都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这让美国一下子感受到了失去主导权的威胁。

于是,美国只能想到第三个办法:分。

「分」这个办法,就由布什来执行了。

1971 年 8 月,布什向联合国秘书长吴丹递交了一封书信及备忘录,强调「双重代表权」。

按照布什的解释,美国主张「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拥有代表权,即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有一票。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张选票」。

这个方案遭到北京的反对,布什早有预料。

但出乎布什意料的是,台湾居然也反对。

3

反对这个方案的人,是宋美龄。

当时的台湾,其实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窘境:从 1949 年到 1971 年,和台湾「中华民国」维持「邦交」的国家越来越少,相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却越来越多。

20 世纪 60 年代,台湾还通过农业技术输出,专门去帮助非洲国家,以求能「以援助换选票」,但效果一年比一年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还是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双重代表权」传达到台湾「外交部」,「外交部」其实是默认的。

但就在台湾当局的最高层会议上,一直是「亲美派」代表的宋美龄却拍案而起,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宋美龄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接受这个方案,那就等于承认「一中一台」,也就是承认了「两个中国」。

当时宋美龄说了这样一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当时的蒋介石就坐在宋美龄的身边,一言不发。

4

镜头给到毛泽东。

在中南海的毛泽东,其实一直很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否重返联合国。

1971 年,毛泽东还专门为此询问了当时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章文晋,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年有没有把握重返联合国。

章文晋就开始帮毛泽东算投票。

他把截至 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算了一遍,一共 61 个,换句话说,就算它们全部投票给中国,也只有 61 张选票,无法达到「重要问题」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

听到这个答案,毛泽东倒也不急。

他对罗斯福当初的第二个理由,同样抱有信心——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如果不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何在?

所以,毛泽东的重点主要放在拒绝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上,指出总之就是不能上美国人「两个中国」的贼船:「不管乌鸦叫还是喜鹊叫,今年不进联合国!」

当时的毛泽东,低估了乐观的「革命形势」,但是北京对于进联合国「无所谓」的态度,却急坏了一个印度尼西亚人。

5

这个印度尼西亚人,叫马立克。

马立克当时的身份,是印度尼西亚的外交部长,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 1971 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主席。

最关键的是,他非常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进入联合国。

为此,他还专门委托自己的中国朋友打听,北京对于在 1971 年——自己的主席任期内——恢复联合国席位有何想法。

马立克觉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可能就在 1971 年。

因为就在 1970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赞成票第一次达到了 51 票,超过了反对票的 47 票,只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而已。

黎明的曙光,就在眼前。

可惜,直到 1971 年 9 月,北京方面迟迟没有消息过来,马立克等到的,是印尼当时的总统苏哈托的指示: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席位」的提案投弃权票,对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投赞成票。

无法违抗总统命令的马立克,决定在投票当天,做一个「技术上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