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觀念做好退休規劃

文、攝影◎倪偉晟

0
1570

退休後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藍圖。要怎麼實踐,需要有正確的觀念、規劃及方式,本篇從績優保險業務人員的角度,引導更深入瞭解「保障」的重要性。

  試想,未來辦完退休手續的隔一天,你的生活會將以什麼樣的面貌展開?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場景,都希望的是:很放鬆的睡到自然醒,不用煩惱日常開銷,計畫要到哪裡去旅遊、享受美食,和老朋友愜意的聊天、悠閒漫遊……。

  而要能有如此美好的退休生活,最大關鍵在於「做好萬全的規劃和準備」。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當已經沒有工作收入,又要維持原本的生活模式以及應對可能的風險,花光努力一生好不容易得來的積蓄,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快。

做退休規劃需要的5大觀念

  新光人壽大安通訊處處經理廖柏凱認為,如果沒有在退休前做好退休後的準備,將來一定會面臨到「收入中斷但支出不斷」、「疾病風險」、「需要他人照顧」3大問題。

  他提到日本「下流老人」的現象,正可以拿來作為借鏡。這些老年人之所以被稱為下流,是因為他們無法維持退休前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當沒有了收入,且不斷侵蝕積蓄,最終生活品質不斷往下,淪為社會的中下階層。

  而疾病的發生,是一生中必然會遇到的事情。「生病時間的長短和嚴重程度很多時候不為我們所能決定與控制」,不同治療方式產生的醫療費用不同,民眾醫療花費的自費比例又愈來愈高,如果沒有投保醫療相關險種,恐怕會令自己在有醫療需求時,少了更多的選擇。

  且隨著民眾愈來愈長壽,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下,長照風險會加重退休人士生活上的壓力,更何況是不婚、不生的族群,完全得依靠自身的保障配置。因此,退休準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上述3大問題,民眾應具備以下5大規劃觀念:

1. 提前準備:

  現時,有許多屆臨退休的民眾遇到「想退不敢退」的處境。當中最大的原因,通常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建立好風險及投資觀念和儲蓄的習慣,所以絕對需要及早做好退休規劃。

2. 設定合適的所得替代率:

  現代人花費項目和過往相比增加很多,以生活必需品中的手機為例,每隔一段時間通常就需要更換新機,且隨著科技進步,許多用品的價格都會提高。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過,工作可能會因為疾病、意外而中斷,這些平常開銷的經濟來源可能就會出現缺口。

  而工作收入確定中斷的時間點,往往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天。因此,應在退休前確實規劃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前每月薪資的比例(所得替代率)。廖柏凱建議,所得替代率至少要以80%為基準,因為其中還要考慮通膨造成數年後物價上漲,使實質購買力下降的可能性。

3. 記算收支情形,加入保險配置費用:

  民眾可盤點目前每個月的現金流,計算收入總和以及支出總和,維持定時記帳的好習慣。而退休後收支情形的收入面包含加項和減項,加項是從公司和勞保得到的退休金,減項是因退休而中斷的收入;支出面的加項則要將常見的3大風險:醫療風險、長照風險、長壽風險所需的保障費用計入。

4. 做好保單檢視:

  完善周延的保單健檢有其必要性,因應年紀愈大而可能增加的醫療開支,檢視個人的醫療險種有哪些,或與專業的保險業務人員做詳細的討論。

  他說明,人終其一生的醫療費用,平均來說需要400萬元。當前終身醫療險種有「醫療帳戶」一說的概念,以1,000元日額的保障來說,約等同於擁有200萬元的醫療帳戶,民眾即使目前帳戶因為經濟等因素還沒有規劃到400萬元,也要看能否至少先備足一半(200萬元)。而後隨著收入提升,再循序漸進補齊。

  廖柏凱提醒,由於醫療行為不一定會是在退休之後才發生,假使是在退休之前就遇到比較嚴重的疾病(如重大傷病、重大疾病),都會大大影響收入和對將來的規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數十年前配置的醫療保單並沒有涵蓋到終身,或是規劃的醫療附約只保障到65歲,甚至未留意到新型態的醫療行為並不能夠完全用手術險理賠,因為是以「處置」的方式(如大腸息肉切除為常見的「處置」方式,但不認列為手術)。這些情況都會使保障出現缺口,便需要透過專業的從業人員為客戶講解。

5. 先求有再求好:

  我們乘坐轎車時,車上一定會配有安全氣囊和安全帶,如果今天招來的計程車,司機說明此車沒有配備安全氣囊和安全帶,乘客一定也會感到相當錯愕,表達不願意乘坐。

  保險規劃也是相同道理,「有諮詢過專業顧問的規劃絕對比什麼規劃都沒有還要好」。保險是買一個確定的未來,當風險發生時,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方式可以抵抗風險,避免讓現況被嚴重地改變,而這些就是保險的本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