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政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政見是關於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各組候選人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

朱立倫王如玄[編輯]

朱立倫王如玄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1][2]

經濟[編輯]

  • 開放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如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過程中應該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所有民眾清楚利弊得失。以RCEP為例,ECFA之後的服貿協議及貨貿協議,應該要克服困難加入;面對TPP,與美國洽談的障礙也要克服。
  • 新農業要有機化、精緻化、建立品牌,要鼓勵年輕人回到故鄉拼新農業,培養更多有機農民,讓年輕人回到故鄉,老農可以退休,由年輕人創造新農業的契機。此外,台灣農產品不僅要內銷、還要外銷,賣到日本、大陸等世界各國,讓大家都吃得到台灣最好的農產品。
  • 推動食農教育除了學校營養午餐讓學童吃有機蔬菜外,也在學校教育孩子如何種植有機蔬菜,並以可食地景的模式與社區結合推動食農教育。

勞工[編輯]

  • 除了關心勞工,也要知道工會的訴求,現在勞保的最高投保上限43900元,希望未來提高到45800元。
  • 持續推動加薪四法:基本工資隨着經濟成長繼續提高,過去七年來提高的不論是總金額還是次數都有相當成果,未來照顧勞工基本工資加上加薪四法,一定可以照顧到勞工朋友。
  • 獨身勞工權益的改善:取消勞保給付的受益人權益限制,真正照顧單身的勞工朋友。
  • 勞工職業訓練:委由各工會來進行,並創造職業訓練的產業,推動勞工訓練。
  • 女性勞工公平待遇:讓女性勞工得到公平的待遇。

教育[編輯]

  • 教育理念:孩子睡飽,就近入學最好。十二年國教需要修改,第一步的調整是「就近就學」。真正的國教應該讓大部分的孩子能免試、就近入學、選擇有興趣的技職教育,提高社區高中職的免試入學比例,讓許多私立高中職直接就能申請入學。政府要將資源用在社區高中或是就近入學的學校,將社區高中優質化,讓學校競爭力大幅提升,孩子在學校安心就學。全面提升社區高中職的教育品質後,最大的特點將在「適性教學」,確定就讀社區高中或是在地就學的孩子,將可根據個別興趣、專長,進行技職教育分流以及就讀社區高中,省下準備國中會考的時間。
  • 環境教育部分,推動食農教育除了學校營養午餐讓學童吃有機蔬菜外,也在學校教育孩子如何種植有機蔬菜,並以可食地景的模式與社區結合推動食農教育。

兩岸[編輯]

  • 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
  • 兩岸和平的基礎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和平發展,在經濟、文化、教育、環境等民眾關心的議題,都能合作雙贏。

內政[編輯]

原住民族
  • 全力支持保存原住民的原鄉文化以及語言的傳承,也將推動原住民青年人回到花蓮、台東等原鄉做志工、服務。

國防[編輯]

  • 聯合開發與經濟利益共享是解決南海爭議的正面方式,牽涉到主權跟經濟效益,應該以和平為基本原則,透過聯合開發、經濟利益共享的角度讓大家加入,是解決南海爭議比較正面的方式。台灣除了在太平島跟東沙島上的主權角色,也要擔任和平倡議者或維護者;在開發南海部分,太平島如果能做永續生態式且結合觀光的開發,絕對有非常大的價值,相對帶動南海群島的地位。

醫療與社福[編輯]

  • 設計在地安養,讓老人、長輩在社區或家庭中受到照顧,透過社區共同輔助的體系來進行,例如推動健康老人的快樂學習、老人共餐、銀髮俱樂部;由年輕人或長者照顧老人的銀髮志工、不老志工;社區成立日間照護中心等。此外,失智、失能者在社區受到照顧是最高理想,用簡單心情、從民眾角度出發。
  • 未來將推動全國全面清查、普查野生動物,來做好瀕臨滅種動物的保護,也認同應將非法野生動物走私視同販毒,嚴格查緝。

環境[編輯]

  • 發展經濟、穩定民生,一定要有務實、健康的能源政策。在「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下,我們具體主張:
    • 核四已封存,核一、二、三廠不能延役。
    • 提升火力與天然氣發電方式,作為電力供應。
    • 整體輸配電系統數碼化,以達到節電目標。
    • 以電價或相對制衡的方式,推動智慧電網。
    • 既有核廢料逐步處理,必要時送到國外為選項之一。
  • 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一定會重視環團或環境方面人才。不論國土規劃、海岸海域管理、景觀維護與濕地維護等相關法律的訂定,是未來最重要的任務,推動相關環境保護工作,預算編列與環境教育更是重點。
  • 用電量最需調整的是工業用電的大戶,將以賞罰並進的方式推動智慧節能。

法務[編輯]

  • 三大國會改革政策:議事效率化、協商透明化、議長中立化。
    • 強化常設委員會專業職能,提昇議事效率:建立委員會的「資深制度」、強化國會助理專業度、推動院調查權與聽證權的法制化、法案回歸委員會專業審查、提高委員會表決門檻。
    • 推動朝野協商制度公開化、透明化:各黨團代表參與協商前應獲得授權、協商過程應依法全程公開透明化、參與協商人員必須「利益迴避」。
    • 推動議事透明化,擴大公民參與:網絡公告委員發言及表決記錄、擴大公民參與監督管道)
    • 建構國會議長中立化的政治環境:推動紀律委員會常設化、禮讓資深議長擺脫選區經營成為提名慣例。
  • 將推動修憲,恢復國會對行政院長的同意權。透過這樣的作法,我們要對民選總統建立起一個權責相符的制度,不能迴避民意的監督。
  • 我將責成本黨的智庫,在最短時間內提出國會改革的第一階段修法清單,並要求所有本黨提名的立委參選同志簽署承諾書,向人民保證,國民黨將在二年內完成第一階段的國會改革。
  • 回到內閣制精神,當選總統後,每年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接受立法委員的質詢。
  • 提升國會透明度與議事效率,社會監督力量進入立法院。

蔡英文陳建仁[編輯]

蔡英文陳建仁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3][4]

經濟[編輯]

產業
  • 強調連結與媒合,幫助創業者找到更多外部資源。
  • 搶進下一世代產業供應鏈。
  • 鼓勵青年創業:鼓勵天使基金、鬆綁募資平台的法規限制。建立亞洲青年IPO資本中心,讓亞洲的青年創業者、新創事業可以在這裏更容易取得資金
  • 產業發展、社會福利、教育等領域,由中央適度下放錢與權力給地方政府。
  • 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新經濟發展模式,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從「重視GDP成長」轉為追求「兼顧就業、薪資、所得分配、區域平衡」等多元目標。
  • 產業轉型:以「智慧台灣」(Smart Taiwan)為發展方向。以ICT產業帶動台灣高科技等主要產業的成功升級、轉型。政府除提出政策營造健康市場環境之外,也須提升國家整體的創新能力。
  • 解決私隱權保護、資料開放、資通安全、網絡金融、網絡知識產權問題,建立數位時代法制基礎。
  • 鼓勵傳統產業升級、品牌創新,強化台灣現有服裝織品設計相關科系的產學合作,培養更多新一代服飾設計、縫紉工藝的人才,讓新一代的創意能結合老師傅的工藝,在傳承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新經濟典範。
  • 創投業的資本挹注,將帶動產業創新的源頭活水:
    • 擴大壽險業資金的投資運用。
    • 研議讓退休基金投資於創投。
    • 國發基金和民間業者合組大型創投。
    • 發展科技創新版,鬆綁科技創新事業的掛牌。
    • 適度允許銀行給新創事業的貸款得以債轉股。
  • 改革年金制度,簡化年金給付制度、適當延後年金請領年齡、修改年金的所得替代率。
  • 加入TPPRCEP[5][6]
五大創新研發計劃
  • 台南沙崙的「綠能研發中心」。
    • 在台南沙崙成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作為綠色能源產業生態系的樞紐 (hub),由此 hub 分享資源,支援台灣海峽的離岸風能、南台灣的太陽能、宜蘭的地熱或者太平洋的海洋能的發展,以及節能與儲能科技的研發。
  • 台北的資安、台中的航太及高雄的船艦的「國防產業聚落」。
  • 桃園的「亞洲矽谷計劃」,發展IOT及智慧產業。
    • 亞洲矽谷計劃:依據「面對在地」與「朝向國際」兩條軸線,亞洲矽谷以桃園為中心,串聯北北基竹與台中,創造物聯網及智慧應用的研發與產業效益,扮演台灣產官學創新部門與矽谷(甚至全球)創新交流與接軌的角色。
    • 亞洲矽谷計劃執行基地,設立於桃園航空城高鐵A19站周邊,銜接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
    • 亞洲矽谷計劃打造台灣成為亞洲人才的舞台、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基地:
      • 政府高層領銜積極招商:成立單一推動窗口,與矽谷創投或投資公司合作,引進矽谷具有潛力的企業直接到桃園駐點。
      • 與國會配合改善法規:放寬高階技術人才簽證及移民條件,完善天使基金、創投及IPO的機制。合理化薪資所得稅率、鬆綁學校以及師生,參與創業的相關規範。
    • 亞洲矽谷計劃有四大功能:
      • 人才交流中心。
      • 和矽谷成為合作夥伴。
      • 研發中心與試驗場域。
      • 成為亞洲的青年IPO中心。
  • 「生技產業聚落」,從南港中研院竹北生醫園區台南科學園區
  • 台中的「智慧精密機械產業聚落」,精密機械加上未來的ICT及資訊產業。
農業
  • 讓農業重新成為台灣的重要產業。
  • 落實安全農業。
  • 盤點相關農業法令規章,邀集農企業和農民們共同討論修訂,打造合宜的現代農業制度架構。
  • 農業是最優先產業政策項目。農產品須有整體規劃,以避免產量過剩,同時控制市場價格在一定水準。
  • 為開拓外銷市場,並增加農產者的收入,將以高品質、高單價農產品為主。
  • 落實「農地農用」原則,讓農民不需國家補助而有餘裕 。
  • 「先到世界上找出市場,再回頭做生產規劃」的新型強勢農業計劃。
  • 政府輔導中小型農業生產者使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完成產業轉型並提高附加價值。
海洋
  • 責成海洋委員會完成整合性海域利用規劃,並加強海洋生態的科學調查與研究[7]
  • 引進國內外民間資金全力發展海洋觀光休閒產業,鼓勵企業以台灣各大港口為母港,投資經營亞洲郵輪旅遊路線;閒置商港漁港則重新規劃成度假遊憩港區。
  • 要推動海岸海洋資源的復育保育和利用
  • 要積極開發海峽風力黑潮能源
觀光
  • 發行全台通用的iTaiwan Pass樂愛台灣觀光卡,開發多國語言介面的iTaiwan Pass APP。方便加值、景點查詢,亦可綁定個資以利緊急就醫或護照遺失。
  • 全民共享的觀光經濟:放寬旅宿法規,開放家庭住宿;非都市地區開放Uber乘車服務。
  • 成立北中南東四個觀光區域工作區,區域內各縣市合作發展觀光。扶植旅行社的區域深度入境觀光業務。各地展覽亦須結合地區特色。

勞工[編輯]

  • 提升社福預算「勞檢人員倍增」防杜職災、過勞。
  • 經濟控制廢除基本工資審議,推動「最低工資法」合理勞工薪資。
  • 勞工權益訂定勞動派遣專法,保護派遣勞工,朝「管制、減量」方向前進。

財政[編輯]

  • 年度債務成長率不應高於過去 3 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 預算結構不應逐年延續,每一會計年度都應歸零,嚴格按照施政優先順序分配資源;重大計劃須嚴格評估效果,減少浪費。
  • 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責,尤其是法律義務支出的業務,財政資源直接下放到第一線的地方政府。強化第一線的地方治理,以落實地方自治。
  • 中央政府要自我節制「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做法,避免成為地方財政惡化的推手。
  • 中央補助設計開源節流誘因機制,並合理縮小直轄市與非直轄市財政分配的落差,避免不同區域的人民所享有的公共資源過度懸殊。
  • 中央政府的計劃型補助,應該以跨域共同建設為優先,透過治理效能的提高,改善財政效率。
  • 鼓勵地方政府之間建立協調機制,整合資源共同解決跨域事務,有效降低單位成本,減少重複支出以節省財政資源。
  • 創造有利於原住民族的產經政策環境,促進其經濟發展。

教育[編輯]

  • 建構完善「選訓賽輔獎」制度,菁英培訓從根紮起。
  • 普及障礙者的教育。
  • 全面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在各教育階段都納入原住民族的文化、歷史和語言。

兩岸[編輯]

  • 守護和平的現狀,守護台灣下一代的選擇權利,守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價值。
  • 針對陸客,增加自由行、優質團、高端團的配額。
  • 調節陸客團的觀光路線,在申請簽證的階段,就做好路線管理。
  • 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且監督條例適用於正在進行之協議。
  • 承諾建立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
  • 持續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並共同因應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除對外採購武器系統、取得平台,也在本土國防計劃與研發上進行更多投資。

內政[編輯]

食安
  • 不僅要做好食安管理,也要推動新型農業,來建立一個安全、健康與生態平衡的飲食系統。
  • 設立毒物與有害化學物質管制機構,追蹤有害物質,進行源頭管控
  • 農委會、經濟部設立無毒農業及安全食品的生產管理規範,所有生產資料上網
  • 政府查驗進口食品、上市上架食品之數量增為現在的十倍
  • 修改食安法,加重生產者的法律與賠償責任
  • 市場秩序設立食安高額檢舉獎金,全民監督
  • 加強食安教育
  • 市場秩序反毒政策:
    • 設置毒物及化學物質的管理專責機構。
    • 強化邊境管理及毒品走私查緝。
    • 強化整合跨部會、縣市、領域的資源。
    • 於警、教、醫領域增加中央與地方毒品防治的專職人力。
    • 結合警政、NGO企業保全志工,及時交換情資與輔導高危險對象,減少青少年接觸毒品的機會。
  • 從生產到餐桌這一路,有健全的產銷履歷制度可以監督,確保每個過程都合乎安全標準。
  • 訂定專法規範不健康飲食供給、保障健康飲食選擇 。
  • 建立生產履歷,從源頭將每一個生產階段資訊做紀錄並公開;簡化認證標章並與國際接軌。
  • 改善食品生產的環境、杜絕污染。
住宅
  • 辦理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八年要完成20萬戶,來真正落實居住正義。
  • 保障人民的居住權,提供租金合理、環境優質的友善住宅。
  • 公辦民辦併行都更355萬戶屋齡30年以上住宅,分20年重建,每年創造5000億產值。
公共建設
  • 中央政府公共建設,優先投資跨縣市之區域,促進地方政府間的資源分享。
  • 策略性基礎建設:數碼化的基礎建設、多元水資源開發、新能源開發、智慧交通系統,乃至於都市更新、公共住宅、照顧設施的設立 。
  • 政府採購或民間參與推動公共工程須符合公益、透明原則,政府與民間權利義務須更透明公開、開放全民監督。權利分配與風險分攤需合乎公眾利益,在透明財務監督機制下給予民間合理的投報率,超額利潤應有合理分配機制。
  • 須有夠有效的爭議調處機制、契約調整機制,避免公共建設陷入僵局。
  • 鼓勵大型工程的國際交流。
  • 強調環保、人本:在敏感區的公共工程必須採用低衝擊工法。照顧設施、文教設施、交通設施的設計與施工需考量老人、兒童、身心障礙使用安全與便利性
  • 解決光纖到府最後一里問題,確實普及 4G 網絡建設,降低網絡電信資費。
  • 高鐵站沿線整體開發計劃,以利全台相互連結。
防災與重建
  • 以環境永續及在地經濟兩個核心,作為重建的原則。慢慢恢復921地震之後中斷的重建系統。執政後將政策支持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建立災害復原的能量。
  • 地方政府是國土規劃及災害防救的第一線執行單位,中央結合地方政府的決策輔助系統。同時也請執政縣市長提供黨內政策部門相關的需求建議。
  • 選特定城市來發展示範物聯網智慧城市,找出物聯網的市場需求與應用模式。
  • 針對個別 BOT 或 OT 案制定專法,政府與業者均有法可循,權利義務透明公開。
體育
  • 成立任務編組的「行政院體育發展委員會」,召集人為政務委員以上層級,推動全民運動化、運動產業化、運動國際化。
  • 政府媒合企業贊助體育,鼓勵企業冠名與投資活動、團體、選手、設備;目標為八年後體育經費倍增。
  • 推動制定體育團體法,並輔導體育團體朝企業化經營。
青年
  • 營造支持青年創業的環境。
  • 連結媒合幫助創業者找到更多外部資源。
  • 建立支持創業創新的資本市場,鼓勵天使基金,調整IPO的稅制結構。
客家
  • 啟動「浪漫台三線」計劃,仿照德國串連26個特色小鎮發展觀光產業的「浪漫大道」,讓台三線成為串連各鄉鎮產業、文化、傳統和生活的客家產業復興大道。建立聯合治理平台,策略聯盟連結文史工作、藝文創作、休閒旅遊業者,設置研發中心。
  • 鼓勵青年公共參與,振興客家公民社會。
  • 建構「伯公醫療行動網」,讓客莊不再有醫療偏鄉。
  • 推動「夥房銀髮照顧中心」,在地安養與就業,活化客莊新夥房。
  • 客家文化藝術復興計劃,以創新為傳承、以發展為保存,打造現代客家藝文創作聚落/平臺,客家文化加值在地經濟。
  • 客語為「國家語言」, 應進入公共領域,創造客語學習環境[8]
  • 重建多族群共享的客家歷史文化,建構國家級客家知識體系。
  • 建立完善的族群傳播體系,讓客家豐富臺灣多元文化。
  • 珍視客家人文地景,讓土地詮釋臺灣歷史。
  • 支持多元文化以台灣為據點推動成立國際客家組織 HI(Hakka International, NGO), 臺灣客家國際化,振興客家公民社會、進行跨國交流。
原住民族
  • 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 肯認原住民族固有主權,落實民族自治,立法保障原住民族土地權。
  • 原住民自治以《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作為重視原住民族權利的保障標準,並完成原住民自治法立法,必須讓原住民族享有明確空間範圍、土地權利、固定財源;自治政府架構由政府與族人充分協商後產生,賦予部落「公法人」地位。
  • 支持多元文化肯認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權利,制定相關的政策跟法律,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
  • 消除對原住民族一切形式的不平等,增進社會包容。
  • 維護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與媒體權。
  • 配合原住民族人口成長的比例,同步增加原住民族的相關預算。
  • 提升社福預算發展以原住民族文化地理為特色的長期照顧體系,且符合原住民族長者的照顧需求。並建構在地化的、社區化的福利服務。
  • 弱勢與少數族群針對超過45%的設籍在都市的原住民族,加強都市族人與原鄉之間的支持網絡。
  • 提升社福預算提供原住民族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
    • 修正《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公私部門合作創造在地職缺。
    • 開創永續的原住民族經濟發展,支持部落自主產業。
    • 「原住民族互助銀行」協助發展原住民族產業,提供符合族人需求的融資、微型保險、創新育成機制。
  • 劃設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劃,維護環境生態平衡。
新移民
  • 讓新移民得到與本國國民同等的社福待遇。
  • 使地方政府各單位業務提供雙語服務、提升文化民感度。
  • 承認新移民學歷,與台灣認證機制接軌。
  • 提供新移民職業訓練的機會,以及就業媒合的服務。
  • 與東南亞國家做更密切的交流,着重於教育文化及民間團體層面。
多元成家
  • 社會正義支持多元成家三法案
  • 以彩虹標誌支持美國釋憲通過同性婚姻合法,但對於台灣立法困境表示須持續社會對話。
  • 支持多元文化以台灣為據點推動成立國際客家組織,振興客家公民社會、進行跨國交流。

外交[編輯]

  • 擴大與美國日本歐洲多面向的合作。
  • 爭取加入TPP
  • 鞏固邦交國關係。
  • 推動新南向政策。
  • 找出台灣可以參與的國際性計劃、打造更強健的國際夥伴關係、貿易多元化保護台灣經濟自主性。
  • 促進國際合作,推動人道援助、災害救援、疾病防治、減緩氣候變遷、擴大台灣中部災害防救訓練中心。
  • 分期分階段開放東盟十國來台免簽證,發展電子簽證網絡申請系統。

國防[編輯]

  • 持續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並共同因應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除對外採購武器系統、取得平台,也在本土國防計劃與研發上進行更多投資。
  • 以貨櫃安全倡議及大港倡議為模式推動與美國的反恐合作。
  • 在全募兵與全徵兵制之間找出最理想制度。
  • 「國防加值策略」:以「國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及產業創新的動能,藉由對國防的投資,讓台灣的科技產業能領先,推動軍民通用科技;希望下個世代的科技發展與人才,都可以軍民兩用[9]
  • 對於一般軍備及武器裝備的採購,國內能自製的,應嚴格遵守國內採購的要求;若國內無法自製、需向外採購,則要盡最大可能落實技術轉移。
  • 成立第四軍種網軍[10]
  • 裁撤退輔會,並成立退伍軍人事務總局
  • 役男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分發部隊見習
  • 落實國防產業本土化,設立「國防產業協進小組」
  • 承平時期取消連坐懲處,國防機密從嚴認定、從嚴保護
  • 推動航太船艦資安三個國防產業,並將進一步發展成聚落,其中船艦產業最大聚落在高雄,航太產業最大聚落在台中,資安產業最大聚落是在台北
  • 台灣軍備與武器採購時,如果台灣自己可以製造,一定要從本地購買;如果必須向外採購,也要落實技術移轉[11]

醫療與社福[編輯]

醫療
  • 提高公部門醫療保健支出,以保障國民健康。
  • 增加醫療保健相關部門預算,成長率不低於GDP成長率。
  • 進行醫療體系水平與垂直整合,推動「從社區到醫院」的連續性全人照護健康體系,以因應高齡社會。
  • 高齡社會週邊軟硬設施作為產業看待,如培養服務員的管理調度 know how,以及研發照護輔具等。
  • 籌建國家級「高齡健康與照護研究中心」,結合醫學臨床與社會科學的社區與政策研究。
  • 打造社區健康照護管理中心,建構在地健康照護網絡,提升社區醫療照護質量。
  • 地方衛生所轉型為「社區健康照護管理中心」,打造在地照護網絡。
  • 導入組織性的癌症與慢性病篩檢體系,並重整現有篩減服務,且將篩檢結果與全民健保的疾病管理連結。
  • 建立一組健康平均餘命相關指標群,早期預防慢性病。
  • 建構整合型的慢性病預防策略,減少長期照護需求。
  • 推動健康促進,深化國民保健意識,鼓勵休閒運動產業與活力老化。
  • 健全化家庭醫師體系。強化偏遠地區、公醫體系與特殊醫療性質的公務預算。
  • 修改採購法規,撥用部分採購來購買庇護工場的產品,並且與庇護工場的生產配合。
  • 在健保制度中加入經濟誘因,使轉診順暢;政府應建立共享資訊平台,以落實雙向轉診制度8/23官網
  • 全民健保費之徵收應依綜合所得稅申報戶之實際所得徵收。
  • 健保費之徵收以綜合所得稅申報戶為計費單位,依固定比率費率就源扣繳,以實現公平正義。
  • 廢除健保鎖卡制度以保障弱勢。
  • 保障弱勢民眾就醫權益,凡符合健保資格者,皆可憑證就醫。
  • 保障醫事人員勞動條件,並確保病人安全。
  • 將醫師納入勞基法 84-1 適用對象,彈性調整醫護人員工時。
  • 醫療糾紛處理:建立專業調解先行機制,並建立公正可信賴的醫事鑑定製度、遵守證據法則的偵查與審判活動。
長期照顧體系
  • 推動新「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十年計劃」(簡稱長照十年2.0版)。
  • 長照十年2.0版:建構住宅化、社區化的長照服務體系。
  • 長照體系財源採稅收制而非保險制,實施初期的穩定財源來自指定稅收加公務預算共330億元。
  • 培育質優量足的長期照顧服務人力,並提升其職業價值與尊嚴。
  • 培訓長期照顧服務人力,將照顧管理專員納入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
  • 由行政院組成跨部會長期照顧推動小組,並由中央建置照顧管理資料庫系統以利整合各縣市資訊。
  • 縮短長期照顧的城鄉差距,尊重族群多元文化差異。
  • 充足穩定的長期照顧財源,漸進式因應需求增加數額 。
  • 鼓勵成立本土長照社會企業,協助社企推動志功參與,逐步降低外勞長照比例。
  • 鼓勵公立醫療機構、榮民之家等照顧安養機構擴充長照床位。醫療設施分級分能,強化社區照護能量。
  • 用稅賦與相關措施,鼓勵子女奉養父母與三代同堂。
  • 定出老年照護產業時程,按計劃編列財源與社工組織人力配置。
  • 鼓勵中高齡人士就職;勞動部提供管道進行媒合。
  • 仿效日韓訂定專法保障中高齡就業者工作權。
  • 政府結合企業,成立「常青創業基金」鼓勵銀髮族提案投資、輔導職訓、合作創業。
  • 社會住宅新建或列定時,撥出整棟或整區給獨居老人或中低收入老人。銀髮族社會住宅應配以初級醫護與長照服務、就業服務點;住宅也可協助家庭代工與舉辦旅遊等事務。
  • 推動銀髮志工,可參與長照、托育、安親、環保與社區服務等,亦可協助社區內行動不便老人的送餐與購物事項9/13粉絲頁。
  • 發行「銀髮友善標章」給願意參與銀髮友善運動的店家與交通工具。
  • 所有公務、醫療單位設置「銀髮服務人員」協助接待老人。補貼社區村里辦公室設置「銀髮服務志工」來幫其他老人申辦各項福利9/13粉絲頁。
  • 各縣市社會局主導成立跨局處的專案小組,從寬認定協助老人的服務事項。
  • 1~2歲嬰兒津貼,全職母親每月2萬,交由祖父母、保母者補助5千,年預算420億。
身心障礙者
  • 居住:身心障礙者社會住宅最優先的承租對象,而且住宅的設計,符合無障礙的標準[12]
  • 行動:持續完善公共空間的無障礙標準。加入低地板公車的服務。
  • 替身心障礙者規劃更多元的升學管道;鼓勵大專院校結合職業重建資源 。
  • 縮短女性障礙者與男性障礙者的工作率與所得差距;強化公部門內身心障礙者的職務再設計。
  • 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障礙者的基本人權受侵害時,政府編列經費來提供法律扶助,協助委任律師;權利公約相關會議,應有不同障礙類別的參與者參與。
  • 設立國家級輔助科技發展中心,研發生產科技輔具,確保障礙者能負擔輔具價格。
  • 訂定非都市地區大眾運輸的無障礙化時程。
  • 普及譯文場館對視障聽障的導覽服務、並鼓勵具有障礙意識的藝術創作。
  • 強化師資發展學齡前的融合教育,公立與非營利幼兒園優先收託身心障礙幼兒。
社會福利
  • 提升社福預算托育、長照、婦女就業三合一照顧政策,改善生育環境。
  • 強化身心障礙者提早老化與平均餘命等研究,作為政策規劃基礎;發展適合不同障礙類別、年齡、性別的體適能活動並提供營養咨詢。
  • 提供女性障礙者足夠資訊與支持,維護她們的生育權利與健康 。
  • 替三十歲後就提前老化的唐寶寶與其他障礙者,檢討社會保險年金發放與退休的規範。
  • 8年完成20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且採無障礙設計。
年金
  • 推動年金永續計劃。
  • 採取漸進式的調整,簡化目前過於複雜分歧的制度,適當延後年金請領年齡,逐步合理化年金的所得替代率。
  • 勞保、公保、軍保、國民年金導入集體互保概念,政府負起最終償付責任,不讓退休人士領不到錢。
  • 列定最低生活所需額度,將年金低於生活所需者調高到門檻以上;並列定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必須低於七成。
  • 成立教育專業輔導基金,由教師組成委員會自主管理,獨立於年金之外,使教師退休後仍有保障。
  • 三階段年金改革:
    • 成立委員會進行討論。
    • 團結社會,召開協商平台,討論公開透明,在「國是會議」中做溝通,對 2012 年底年金改革時,各界的分歧意見來凝聚共識。
    • 立法落實國是會議的結論。
  • 減少社會福利年金改革方向:
    • 簡化給付制度。
    • 延後請領年齡。
    • 合理化所得替代率。
    • 要求年金的財務管理單位提高營運績效。
災害補償
  • 農業與農民災害補償制度的效率提升(目前補償現金約損害金額的一~兩成)。
  • 農業與農民逐步建立農業保險機制,參照美加、日韓泰印等亞州國家的作物保險。
動物保護
  • 擴充動保專業人力,建立專業管制隊。
  • 實寵物登記及飼主責任教育。
  • 補助犬貓絕育及TNVR的執行。
  • 推動認養代替購買,推廣工作犬、陪伴犬計劃。
  • 改善公立及民間收容所的照顧環境。
  • 加強繁殖場輔導,嚴格取締違法繁殖場。
  • 推廣生命教育。
  • 未來政府必須訂定完整的「動物保護綱領」。

環境[編輯]

能源
  • 核四停建、核一、二、三不延役,2025 完成非核家園,並且保證不會缺電
  • 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從現在的 4% 提升到 20%、500 億度
  • 改革電業法,區隔電廠發、輸、配、售業務,扭轉電業經營與資訊被單一國營事業壟斷
  • 承諾將「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 放進2016的政策方向。在兼顧台灣產業轉型、發展需求之際,善盡社會責任。
  • 推動台灣海峽離岸風力發電,由政府整體規劃、國公營事業帶頭,與國內外夥伴合作。
  • 與日本及其他洋流能源技術先進國技術合作,以東海岸太平洋黑潮作為試驗場,共同研發洋流能源、未來進軍全球洋流能源事業。
  • 持續更新火力發電機組,翻轉煤、氣發電比例,調整電業結構。
  • 計劃經濟生產力根據國內能源自主與潔淨發電的需求扶持綠能產業,逐步提升綠能的比重,並出口進軍國際市場,預計將在相關產業帶動上兆的投資金額。
  • 計劃經濟生產力綠能產業發展內容:
    • 節能方面:設備商、資通訊產業、能源服務業,將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設與政府的節能目標來作結合。
    • 創能:投入太陽能和離岸風電、地熱、海洋能與生質能的前端開發,扶植台灣的廠商走向國際。
    • 儲能:協助包括鋰電池、燃料電池或是氫能的本土廠商,將技術商業化。規劃更細緻的時間電價,創造離鋒、尖峰之間的儲能需求。
    • 系統整合:培植台灣廠商整廠規劃的能力,把握接軌物聯網的發展契機,讓台灣綠能產業不只是代工,更可以是系統品牌。
海洋
  • 依照《海岸法》等相關法規,加強海岸地區的防護與管理,讓具有國土保安、學術研究、經濟發展與觀光遊憩等用途的海岸地區,在敏感、脆弱的地質,及易受人為活動破壞、生態受衝擊的情況下,仍能永續發展。[出處 7/30民進黨新聞稿]
  • 積極劃設「海洋保護區」妥善規劃資源利用、維護漁業秩序。並建立沿岸「水域水質監測網」發展安全優質漁業產業。
  • 投入人力及技術資源、充實相關法規,以減少海洋污染、維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水源
  • 多元水資源方案,建議「地面水與地下水聯合運用」,在各地下水區建立戰備井網,在沒有地層下陷疑慮的條件下取水。

藝文[編輯]

  • 全面改革獎補助體系,行政法人完備化,落實專業治理。我們要將一般性藝文獎補助,由行政權體系獨攬逐步過渡到由專業的行政法人來統籌。政府將推動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電影中心、流行音樂中心等既有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或擬新設立之單位,朝向行政法人化方向發展,完備獎補助中介機制,讓文化治理與藝術創作不因行政體制而受限,回歸專業與創意。政府的角色則在於建立資源分配的上位規範,藉由行政法人引入參與式治理,以避免權力集中,對於實質運作則保持「臂距原則」,不介入創作內容。
  • 活化專業藝文場館,導入藝術總監等專業治理體系,深耕廣被藝術環境,並縮減資源落差。
  • 厚植歷史素材與創意養分。
  • 成立高品質的公共文化頻道,強化支持體系。
  • 將聯合文化部、教育部、勞動部對於各個藝術相關領域進行普查,建立藝文人才庫,並從學校教育、專業證照、政府人事晉用、勞動條件與職業訓練等機制着手,進行藝術人才養成的總檢討,以擬定整體人才政策。
  • 制定文化基本法[13]
  • 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
  • 扶持青年藝術家,成立藝文機構發展創新中心
  • 「美學體驗時數」將列入中小學課程、鼓勵藝術家進駐校園
  • 推動「國際文化島發展計劃」

法務[編輯]

司法
  • 建立人民的法院、落實司法民主化[14]
  • 修正司法院定位、健全違憲審查機制、檢討司法人員任用及退場機制
  • 全面檢討違反「刑事人權保障」之現況。
  • 加強司法人員的專業能力。
  • 檢討司法人員任用及監督淘汰機制。
  • 建立友善人民的司法環境。
  • 普及法治教育及司改政策理念。
  • 革新現行獄政體系。
  • 用審議民主方式來討論國民參與司法的方式,並基於討論結果來訂定司法改革時程。
  • 確立「法定法官」原則,案件由哪位法官審判,應該依照法律明定的程序來決定,不能由人為任意指派或變更。[15]
  • 若她當選總統,她將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找出最適合台灣國情及人民的制度
憲法
  • 期盼修憲降低投票年齡至 18歲、降低不分區立委分配門檻為 3%,並增設負數票(反對票)投票。
  • 認為「不在籍投票」與「閣揆同意權」尚未達成共識。
  • 將立委席次分配製度改為聯立制。

宋楚瑜徐欣瑩[編輯]

宋楚瑜徐欣瑩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16][17]

經濟[編輯]

農業政策草案
  1. 獎勵民間研究製造乾淨能源及交通工具;協助綠能產業升級親民黨政策專區。
  2. 建立綠能專區,改造專區內所有房舍為綠建築,召集綠能環保廠商進駐,作為體驗行銷的綠能商業示範區親民黨政策專區。
  3. 修改現行建築法令,如規定每棟房屋的綠屋頂比例、新能源比例,推動植栽產業、太陽能產業等相關綠能產業,有望技術輸出到國外。
  4. 重新訂定分級農地的管理規則,建立與生態條件一致的農業生產環境。
  5. 提升糧食自給率,並做好安全糧食的把關工作。
  6. 全面調查農地休耕及棄耕狀況,落實「農業發展條例」,建立獎勵老年農民離農退休的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7. 逐步降低不在地主與非農家地主持有農地福利誘因,積極鼓勵農地作為農業使用。
  8. 整建灌溉渠道,解決高漏水率問題;協調整合農業水資源管理,節約並公平使用水資源;鼓勵轉型節水型農業生產。
  9. 設置國家級農業園區,提升區內環境與生態品質。
  10. 輔導小農走向精緻化農業,中小型農企業走向科學化農業生產。
  11. 建立有秩序的農業產銷管理,以保障農民基本權益。
  12. 規範農舍建築要件避免土地破碎,並積極建設生活機能良好的農村環境。
  13. 推動直接給付與農業保險(障)制度,以穩定農家所得。
  14. 建立完整鼓勵年輕人回流農村的配套措施,恢復農村活力。
  15. 重視農業生產農藥與肥料的管理,以創造無毒農業環境為目標。
  16. 改制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成為未來建立國家退休金體系的一部分。
漁業政策草案
  1. 海巡除追緝運毒及走私,並應打擊不法洗魚及濫捕。
  2. 加強海巡在台灣傳統魚場巡護,保護漁民合法捕魚。
  3. 重視國際談判保障漁民權益。
  4. 休魚、購船、造礁並進,並封港輔導漁民海上養殖。
  5. 地層下陷地區之養殖業依氣象條件轉做「養水種電」。
  6. 提升漁業就業人口海洋保育觀念,輔導海上養殖技術。
  7. 嚴格監測漁船漁貨量,海巡機動海上抽檢船隻。
  8. 彈性運用獎勵青年上船計劃。
  9. 加強外籍漁工的安全管理,並在漁港區提供漁工合理的臨時棲身與活動場所。
  10. 成立農、魚、畜產損害保險以及提供本國籍漁民在海上作業時一定金額的人身保險。
  11. 更新傳統漁市,發展休閒漁業與海上觀光,增加漁民收入。
觀光政策草案
  1. 加速完成對外航空交通建設,增加高雄、台中機場國際航線班次。
  2. 全面規劃並逐步落實北中南都會區生活圈交通便捷,同時規劃延伸國道三號至屏東楓港,並重視交通建設與環境生態保護的協調性。
  3. 落實國發會已規劃之「藍色經濟整合發展構想」方案:
    1. 打造大鵬灣the only one特色。
    2. 適性適量發展小琉球海洋生態觀光。
    3. 改善東港城鎮環境品質及人文風貌。
    4. 深耕多元遊憩體驗與漁業發展。
    5. 發展智慧觀光,鏈結行銷遊憩據點與遊程。
    6. 建構便捷交通網,串連重要觀光資源。
  4. 檢討都市計劃法規,在水土保持與環境永續前題下,低度開發風景區民宿設施,使其納入法規有效管理,以加強觀光地區社區營造,改善飲食、住宿等環境。
  5. 定期舉辦具有特色的國際賽事,如自行車、滑翔翼比賽,和文化藝術活動,如奧地利波登湖畔之歌劇音樂節。
  6. 幫助都會地區推動人文民宿(老屋民宿、布袋戲民宿等),增加背包客特色旅遊景點。
  7. 政府投資失敗的大型公共設施用地,如機場,可進行政策影響評估,考慮更改為運動場地,提供不同或特定運動使用。
  8. 加強觀光區遊客服務中心的功能,包括友善交通指引及介紹套裝旅遊行程。
  9. 搭配環島自行車道、綠能交通工具轉換等配套措施,讓遊客能以15公里時速看台灣,體驗台灣的靜與美。
  10. 訂立全面性觀光事業發展政策,發展台灣本土系列性觀光產業。

勞工[編輯]

  1. 依據企業提升聘用本國員工的強度(包括薪資與人數)給與適當的租稅優惠待遇。
  2. 由推動新產業發動,以帶動創業與就業機會,如工業4.0、綠能環保及照護產業
  3. 提升就業媒合功能及協助就業面試及搬遷費用,以增加跨域就業機會
  4. 鼓勵企業提供暑期實習機會(包括海外實習),並增加符合就業技能的畢業後教育訓練機會加強青年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工作
  5. 利用國內技職教育體系對專業不合職場需求的年輕人積極進行第二專長訓練,並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費用
  6. 加強對青年創業的全面協助,包括技術、行銷、財務與管理等的協助
  7. 被迫放「無薪假」的勞工在累積一定時間後即取得要求僱主資遣的權利
  8. 正視人力派遣問題,防止僱主濫用,逐年調降比例,訂立落日條款,八年全面廢除。
  9. 最低工資公式入法,彈性調整最低工資
  10. 企業經申請得直接引入法定員額外籍勞工,降低僱主及外勞之費用
  11. 勞資糾紛由專精勞動法令之專業法官審理,並扶助弱勢勞工進行公平訴訟
  12. 對於來臺表現優良且符合社會需要的外國留學生給予工作實習機會,並准許申請永居留權,以及以後的歸化國籍權利。
  13. 政府應在海外廣設僑校,並甄選優秀畢業學生來臺進入大學就讀。

財經[編輯]

健全財政對策草案
  1. 緩解國家財政收支惡狀況及債務問題
    1. 通過財政紀律法,約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非必要支出。
    2. 進行賦稅改革,豐裕國庫收入、協助減緩所得分配不公
    3. 現階段增加財政收入,應以擴大稅基優先於調高稅率為原則
    4. 每年舉債成長率須低於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一以上,以逐年降低公債佔GDP的比率
    5. 修正《預算法》,落實跨年度政府資本支出計劃的成本效益分析
    6. 全面檢討退輔及勞保退休金與責任準備金提撥不足問題,公平調整退休權益,並成立主權基金,定期撥款,累積投資效益,以補充日後經常性資金需求
    7. 規劃退休金長期改革方案,採一條鞭制,將所有的退休基金合併,先就最低生活所需決定一個統一的最低月給付標準,然後,再在此一基礎上,根據各人業別、職位、薪資、以及每月提撥扣繳的退休年金,計算退休後各人的第二階給付標準。
    8. 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案,充裕縣市政府財源,維持地方平衡發展,力求地方財政自自主。
    9. 將國民義務教育支出從地方劃出,歸中央政府負責。指定穩定財源,在營業稅上加徵國民教育特別捐因應。以齊一國教品質,並改善地方財政。
    10. 修正《公共債務法》,建立地方政府財務接管條件及時機
    11. 順應世界潮流,積極的與世界各國簽署租稅或稅務資訊交換協議,有效封閉避稅管道,並消除重復課稅現象。
  2. 租稅改革
    1. 稅制全面改革,以符合社會正義,租稅的垂直公平與水平公平為基礎,長期漸進式的調整,一方面減少對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讓台灣的整個被破壞的稅制結構恢復到累進與公平的架構之下,進而改變台灣現存的所得分配嚴重不均現象。依各個不同的租稅特性,從事稅率的調整。
    2. 個人綜合所得稅之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薪資扣除額應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平均個人所得連動
    3. 利息扣除額從27萬元合理調降,未來應與一年期定存利率連動,而節約之稅式支出則改為建立個人退休金帳戶之基礎
    4. 所得稅制中,檢討所有造成稅基侵蝕的各種減免,分析其效益與歸屬以從事調整,而累進稅率結構亦應檢討改善。
    5. 土地稅制走向房地合一方向,建立財產稅體制,採分離課稅原則,各類財產課稅亦應符合公平性
    6. 證所稅歷經過去四年的波折變更,嚴重影響股市運作,已造成股民與政府雙輸的局面。證所稅屬於租稅公平之一部,但在台灣的政經環境裏,單獨推動此稅制已屬不宜。為追求租稅公平,也為考慮稅源穩定,未來若推動證所稅,須在投資人充分認同的情況下,再配合其他稅制改革一併考慮。
    7. 將《貨物稅條例》改為《特種銷售稅條例》,與奢侈稅課徵範圍合併,針對課徵商品屬性,差別課稅。
    8. 貨物稅中的汽車、橡膠輪胎、油氣類等仍可保留繼續課徵
    9. 營業稅中,對人民生活必需品用零稅率免稅。以減低該稅累退特性的不公平。
    10. 中央政府應鼓勵地方政府對娛樂場所開徵娛樂稅,對特定觀光景點徵收管理捐,依使用者付費原則,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3. 財政部組改
    1. 為強化國家財政改革,改組財政人員訓練所為財政研究及人員訓練所。
金融政策
  1. 整合資本市場方案;建立開放、國際化、自由化的資本市場,吸引國際金融資產管理機構來臺灣市場
  2. 推動證交所國際化,推動與周邊股市進行跨國股票交易,建立ICT產業之股票聚落,並發展ETF之特色交易
  3. 積極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鼓勵跨幣別的金融商品交易
  4. 推動金融機構在東南亞地區的佈局,成為區域型金融機構
  5. 積極引進外國資產管理機構與外國金融專業人員
  6. 設置外資監視系統,預警外資變動對我國金融市場,與經濟環境的影響(如判斷是否有投機客攻擊的可能),尋找對策提前因應
  7. 培育國際金融人才,建立考試、訓練、證照、與金融業務連結的體制
  8. 整合金融法規與國際金融市場同步,強化國際金融之風險監理
  9. 進行金融改革,協助中小企業融資的取得,包括:
  10. 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法制化;
    1. 政府成立中小企業政策銀行(包括投資與銀行),改正過去放棄中小企銀與開發銀行的政策;
    2. 推動社區再投資法,將地方部分的儲蓄留在地方發展產業,避免金融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區域不平衡的發展
  11. 強化輸出入銀行功能,分立管理進出口授信及輸出保險業務,增加必要資本與組織架構,協助中小企業擴展海外市場行銷的融資、保證與保險
  12. 積極發展網絡金融交易平台,並鼓勵具創新特色之新型金融機構發展
  13. 重視消費者金融保護,整合存款、保險及證券等之消費者金融保護機制

教育[編輯]

  1. 國家教育政策須依國家未來中長程發展目標,與社會經濟實際需求設定,並以培養尊重家庭倫理,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及更有創意的年輕世代為目標。
  2. 全面檢討中央與地方教育經費的分攤方式,由中央增加全國教育人員薪資與退休金的負擔比例,讓地方有更多經費去支援偏鄉改善教學環境。
  3. 課綱爭議暫緩一年,以公開透明的方式,依據史實,尊重專業,完整呈現不同時期台灣人民用血汗所寫下的故事與教訓。
  4. 向下紮根—32393,760億協助年輕父母:
    1. 3-出生0歲:「3萬元生育紅包」:全國一致,不因地區財政差異而有差別。以目前平均一年出生20萬嬰兒,一年預算60億元。
    2. 2-1-2歲:「你生我養育兒津貼」:全職媽媽每月津貼2萬元,交祖父母或保母照顧者每月津貼5千元。若全職媽媽與其他照顧者比為1:3,一年預算約210億元。可領2年。共420億元。
    3. 3-18歲:「393向下延伸15年紮根教育」:政府向下延伸支持幼教,減輕年輕父母負擔,年度預算280億元。
    4. 第一個3:為3-5歲由公辦(含民營)幼兒園之學齡前基本教育。
    5. 9:為6-15歲之9年國民義務教育。
    6. 第二個3:為16-18歲之3年高中基本教育,與9年國教合為12年國教。12年國教升學分發問題很多,將在執政之後,召開家長、教師、校長、專家學者和公民團體、學生代表討論會,以獲得共識後修正實施。
  5. 提供公平接受教育機會,簡化高中職入學方式;先辦理志願參加之特色高中職聯合招生或自主招生,再辦理學生就近免試入學。
  6. 修訂法規,與民間合作,優先晉用流浪教師及具專業經驗但失業或轉業者,全面興辦「小學課後及寒暑假志願參加之社團、課程及活動(含遊戲、才藝、體育、音樂、安親、課輔等)」,以減輕家庭負擔。
  7. 鼓勵產學交流合作,充分整合社會與學術資源,幫助青年學生直接協助參與相關研發工作。產學合作應為未來主流,揚棄搶第一的升學文憑主義。
  8. 因應國家發展需要,檢討大專院校及教師評鑑制度,將學校對社會各方面之貢獻及學生發展的需要納入補助學術發展的標準。
  9. 面臨退場大專院校,除整併外,鼓勵企業認養或轉型為職訓、長照等社會機構;支持資產彈性活化,讓大專院校退場過程順利。
  10. 配合國家拓展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之需要,推動東南亞地區語系之研究與教學,鼓勵學生(含新住民子女)學習。
  11. 支持長期建立以學生為補助基礎的教育補助制度。
  12. 建立學生貸款信用保證機制,協助因擔保人信用不佳而遭拒之家境清寒學生。對經濟負擔確實有困難的畢業生,還款期限應予以寬延。
  13. 調降學生貸款利息,且償還利息部份可納入綜合所得稅的一般減免(不須要辦理列舉扣除)。
  14. 對於弱勢清寒家庭,特別是偏遠地區,需要協助之學生,推動營養午餐全免計劃。
  15. 聘僱「流浪教師」至海外中文僑校教學,並鼓勵畢業僑生回國就讀大專技職院校,儲備國家發展所需之經建人力。
  16. 發展政府社會服務部門,調整儲備教師專長,轉為相關的社會服務工作。
  17. 依據教師供需狀況,檢討大專院校的教育學程規模,並輔導教育相關大專院校轉型,平衡教師人力供給與需求關係。
技職教育:身懷絕技,全新MIT技職再造政策
  1. 重視技職教育,全面盤點各階段技職體系相關資源並檢視分析,回歸技術與職業訓練結合的本體,以提供國家經建人力之需求
  2. 深入瞭解產業短中長期之階段性人才培育與國際發展需求,以利技職教育之再造規劃
  3. 增加產學合作實務課程及實務業師與國際業師聘任員額
  4. 建立產學合作發展交流平台
    1. 實體面-課程師資教材環境
    2. 數位面-數位資訊+宣導
  5. 打造一流的木工學院、金工學院、視覺藝術學院等各種專技專職的技職學院,培養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學生
  6. 建立終身學習技職體系,開放並鼓勵成人培養多元技職能力,增加就業實力,厚植國家多元發展力
  7. 開放技職教育多元入學資格(以學力為重而非學歷),並完善技職教育體系之銜接
  8. 推動技職教育國際化
    1. 多語言學習
    2. 鼓勵參與國際競賽
    3. 定期辦理技職教育產官學三合一國際研討會,並建立長期研究追蹤分析統計資料
    4. 積極推動國際證照採認
    5. 推動國際交流實習觀摩體驗
    6. 引進國際技職課程及國際業師,並開放招收國際學生
    7. 培養青年技職人才與國際級技職人才
    8. 創立客製化技職人才培育機制
重建校園倫理:學校組織權利與責任重建
  1. 重建校園秩序,找回老師的尊嚴,家長正向參與教育,大家一起尊師重道。建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之工作倫理,以找回師道和尊嚴。
  2. 修法讓有關校園倫理秩序法規更完備,讓孩子受更好的教育,真正獲得照顧,教育回歸專業,遵守行政中立法,讓教育嚴守中立。
  3. 各縣市區應建立統一的校園安全通報系統,整合教育、警政、社會、輔導等系統,使校方能立即有效處理毒品、黑道、霸凌等校園安全事件。
  4. 成立教育專業輔導基金-讓老師組成委員會自主管理,獨立於年金之外,讓36萬教師退休之後生活人人都能獲得保障。
  5. 讓學校功能發揮,成為社區的精神堡壘,校長成為社區意見領袖。提振學校效能,和社區功能連結,教學、行政和家長並肩合作,讓教育翻轉。
  6. 解決校長權責失衡和教師專業自主權權責失衡問題,釐清角色任務之權利和責任,以找回教育的公平正義。
  7. 回歸國民教育法規,學校聘足教育人員,使憲法規定之學生受教權得以實現。
  8. 師資的待遇要與權利和責任義務相符,工作性質不同,權利義務則不同。
體育發展
  1. 規劃更新南部地區運動設施,成為國際運動員之冬春訓基地。
  2. 積極爭取結合觀光的國際賽事,如環臺自行車賽。
  3. 政府投資失敗的大型公共設施用地,可進行政策影響評估,考慮更改為運動場地,提供不同或特定運動使用。
  4. 將電子競技列為正式體育項目,籌組電競國家代表隊,發展職業賽事並積極參與國際電競賽事組織並爭取主辦國際性大賽;透過賽事扶植產業發展,期待十年內發展成從內容源起到職賽制度的完整產業鏈。
  5. 政府主動與民間合作,培訓優秀選手團隊,積極參與國際賽事,並協助優秀選手退休後之生活安排。
  6. 減少舉辦勞民傷財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將經費轉用於培植優秀體育選手及教練。

兩岸[編輯]

  1. 建立兩岸永續和平發展的架構,兩岸之間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治權之爭,而方式則改變成為制度之爭、生活方式之爭。
  2. 兩岸關係強不得、急不得、重不得,爭取時間換取兩岸合作的更大空間,堅持「民主自由」的生存價值,以「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為主軸,「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
  3. 在「對等、互惠、透明」的前提下,加強兩岸對話、深化交流、增進互信。
  4. 兩岸間的重要決策,將以共同參與、過程透明,接受全民和國會監督,避免黑箱作業。若涉及台灣主權維護等重大議題,須經由全民公投決定。
  5. 本於參與、監督與透明之原則,繼續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ECFA相關後續協議依監督條例推動。
  6. 兩岸雙方不結盟對抗,不進行軍備競賽,不阻礙台灣參與非政治性的國際及區域組織,以確保亞太區域和平穩定和國內經濟繁榮。
  7. 積極擴大落實保障台商人身、財產及知識產權。

交通[編輯]

  1. 在符合環境保護的條件下,積極推動北宜直線鐵路,改善鐵路交通的基礎建設,以及民眾往返東部地區搭乘鐵路一票難求的問題。
  2. 加速台鐵資產活化以健全財務結構,更新沿線老舊設施及車輛設備,大幅增加區間車班次及速度以提昇區域通勤捷運功能,並協助台鐵提升管理績效,增加旅客滿意度。
  3. 推動住行合一政策,針對都會區外圍高速鐵路車站強化市區大眾運輸接駁系統,並充分利用沿線站區未開發土地興建中低收入戶及青年合宜住宅。
  4. 全面規劃並逐步落實北中南都會區生活圈交通便捷,同時規劃延伸國道三號至屏東楓港,並重視交通建設與環境生態保護的協調性。蘇花改興建完成前,增加台鐵花東車次,以促進花東交通便捷。
  5. 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改善城鄉差距,全面檢討並提昇無障礙交通環境及大眾運輸系統,充分照顧行人、行動不便、低收入及偏鄉地區民眾行的權益,將大眾運輸工具普及率上升10%,偏遠地區至少上升20%,並鼓勵並補助使用輕軌或中小型巴士。
  6. 提供偏遠地區機場使用成本及航線核配上的鼓勵及誘因,以促使航空公司增闢航線和增班,改善運能較低及方便性不足的問題。
  7. 在不影響航道安全前提下,規劃具有經濟效益,兼具觀光與運輸功能之海上公路。
  8. 全面提升道路安全,加強改善全臺(含偏鄉地區)道路及橋樑工程安全。
  9. 成立全國性運輸安全委員會專責監管陸上及飛航安全相關設施、運輸工具及人員之管理。
  10. 從東部地區開始全力推動並協助地方政府實施電動公車及電動機車政策,研擬假日私人運輸工具使用管理策略,建立綠色交通示範城市。
  11. 應用電子及資通訊科技,建置全台公路網智慧化交通管理系統,補強並整合高、快速公路及生活圈道路網,提供用路人動態即時資訊,強化管理機構維護及災害救援效率。
  12. 選定實驗區域,搭配綠能城市相關設施,引進海綿城市、壓電馬路、自行車道、U-Bike、電動公車、汽車、機車…等綠能低碳交通工具,據以實驗、修正、推廣,推動低碳運輸。

內政[編輯]

防災與救災政策草案
  1. 為解決國土危機,防災因應與調適,主張須從國土規劃、都市計劃、土地使用等手段才能全盤解決,故提出四大策略為安全打底。
    1. 建立大資料庫。
    2. 依據不同等級災害風險,做出不同的土地發展調適。
    3. 在災害高風險重點地區,推動防災型都更政策-跨區遷建,更新基地。
      1. 把居住高風險地區人民遷至國(公)有低度利用土地,變更都市計劃,作為都更基地。
      2. 原災害高風險地區,透過都市計劃變更為綠帶或滯洪公園使用。
      3. 防災型都更,災害潛勢高的地方不用全變成公園或滯洪池,也可改建成低密度更耐震的建築物。都更所蓋的房子,保留十分之一當作社會住宅。同時可抑制房價,達到多贏的目標。
      4. 跨區遷建原則:
        1. 容積總量不變及引入低衝擊開發理念。
        2. 容積調派至遷建基地。
        3. 提高容積獎勵誘因或法定容積。
        4. 套疊災害潛勢圖資,研擬環境敏感因應對策。
        5. 可保留部分建物做為公共住宅使用。
    4. 重新修訂《災害防救法》,設置國家級「災害防救總署」,以專責做好災害風險管理,並建立災難預警制。
  2. 建立多元專業整合的機構從事災害管理,推出防救災四大改革。
    1. 整合相關防救災機關提高位階,於行政院下設「防災總署」強化防災管理效能。
      1. 行政院下設「防災總署」,統一全國防救災專權。
      2. 「防災總署」下設減災司、整備司、救災司及重建司,依《災防法》綜理全國防救災業務。
      3. 「國家搜救中心」、「消防署」、「空中勤務總隊」,移隸「防災總署」下,專司國家級災害事故。
      4. 增設「危機處理室」,平時進行各類緊急事故(災害、反恐、公共安全)情境模擬推演,災害時,依災害屬性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必要時前往災區成立前進指揮所,協力地方救災。
      5. 「消防署」所屬「竹山訓練中心」改隸「整備司」,以符火災搶救訓練外,各類災害搶救訓練功能。
    2. 設置防災專業人員,提升基層救災能力、保障:中央至地方皆建置專責救災人員,逐年補足救災人力,有效推動防災工作。
    3. 簡化防災體系層級,裁併救災三級制為中央及縣市二級制,符合防救災實際。一般救災原則為「縣、市救災,中央支援」,若遇重大事件,中央立即投入救災。
    4. 完備災害準備金支援救災制度,提高準備金預算。
  3. 其他防災與救災策略
    1. 因地制宜靈活採購救災設備。
    2. 政府及民間救災救濟物資集結發放統一規劃。
    3. 強化防災監視及通訊設備。
青年政策草案
  1. 青年就學
    1. 建立學生貸款信用保證機制,協助因擔保人信用不佳而遭拒之家境清寒學生。
    2. 學生貸款償還利息部份可納入綜合所得稅的一般減免(不須要辦理列舉扣除)。
    3. 鼓勵產學交流合作,充分整合社會與學術資源,幫助青年學生直接協助參與相關研發工作。
    4. 將學校對社會各方面之貢獻及學生發展的需要納入補助學術發展的標準。
    5. 重視技職教育,回歸技術與職業訓練結合的本體。
    6. 打造一流的木工學院、金工學院、視覺藝術學院等專技專職的技職學院,培養更有市場競爭力的學生。
    7. 長期建立以學生為補助基礎的教育補助制度。
    8. 面臨退場大專院校,除整併外,鼓勵企業認養或轉型為職訓、長照等社會機構。
  2. 青年就業
    1. 加強國內投資,並維持各產業發展平衡,讓就業環境多元化,保障各種專業長才之發展機會。
    2. 確保超時工作之工資率高於正常工資率,以增加超時工作勞動成本的機制促使標準工時正常化。
    3. 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健全化,為未來的中產階級創造更優質的就業環境。
    4. 強化技職訓練,達成「學訓用」的無縫接軌,並加強學校與職場的實務連結,擴大產學合作,協助中小企業培訓人才。
    5. 利用國內技職教育體系對專業不合職場需求的年輕人積極進行第二專長訓練,並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費用。
    6. 提升政府就業服務機構服務內容之品質與多元性,增加尋職青年對公立就業媒合機制之使用率。
    7. 給予僱用長期失業青年之企業「僱用獎助津貼」。
  3. 青年創業
    1. 事前配套:
      1. 免費課程培訓→各縣市創業青年免費接受相關經營管理、財務規劃等課程,並在技術與行銷方面予以專業協助。
      2. 貸款計劃顧問→協助創業青年撰寫貸款計劃書。
    2. 事後配套:
      1. 建置創業輔導網,徵選優秀企業志工專人輔導創業青年。
      2. 給予取得創業貸款之青年追蹤關懷與診斷輔導,以降低創業失敗率、提升創業成功率。
  4. 青年居住
    1. 大專院校學生宿舍至少需達招生數40%;若學校現有宿舍不足,亦可向外尋找合格房東簽約提供床位。
    2. 一般成家青年除了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專案之貸款利息補貼,讓青年以較合理的價格購屋。
    3. 都會地區建造生活機能健全只租不售之青年住宅,並提供結婚年輕人優先租屋補貼,協助未來購屋的資金籌措-「兩桶金」計劃,一為部分租金退還,二為勞退金之部分提領。
  5. 擴大青年參與社會事務
    1. 成立青年事務委員會。
    2. 建構網絡平台,提供政府相關部門與青年對話平台。
    3. 每年召開「青年論壇」或「青年國是會議」。
    4. 建立與美國白宮請願網或者新加坡公民請願平台相同的平台,讓青年可以管道表達對政策的想法與建議。減少代議制度帶來的代表性不足的狀況。
    5. 推動大專院校志工網,深化青年的社會服務學習與利他精神,強化青年的服務利他精神與團隊協調合作的軟實力 。
銀髮政策草案
  1. 退休年金體系:
    1. 修法實施「政府最終責任制」:面對勞保、公保、軍保、國民年金等退休年金危機,導入集體互保的概念,設立具主權性質的超級基金,作為老人照顧與相關年金支出救火隊。由政府付起最終償付責任,不會讓退休人士領不到錢。
    2. 修正過去年金制度缺失,以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年金是用來讓退休生活不虞匱乏,而不是讓人吃香喝辣。因此應列定每人的最低生活所需額度,將高額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列定到七成以下,不及最低生活所需者之年金調整到最低門檻以上,以使老人得以過活。
  2. 老人長照體系:(針對無法行動或生活不便之老人)
    1. 以家庭照護為主,機構照護為輔,建構長期照護體系。
    2. 鼓勵成立本土長照社會企業,同時解決中高齡失業與老人長照問題。政府應解決法令矛盾,協助社會企業推動志工參與長照。
    3. 鼓勵公立醫療機構擴充長照床位,醫療設施分級分能,強化社區照護與安養能量。榮民之家等照護安養機構亦可增添設施,容納行動不便及需要長照的老人。
    4. (黨團提案)對於無子女及身心障礙子女之老人,應着手研擬「長照及安養信託」服務方案。這些老人缺乏財務配套,故政府可透過資產信託確保財產安全,減少機構費用收取,並指派客觀中立單位、機構擔任監察人,監督信託合約之執行,使更多民眾能享有穩定的長照財務來源。
    5. 學習瑞典「活力老化」與「在家老去」原則,協助家庭而非取代家庭的方式幫助老人。藉由稅賦支持與相關措施,鼓勵子女奉養父母及三代同堂制度。
    6. 訂出發展國內的老年照護產業時程表,依計劃逐步編列必要的財源、社工組織與人力配置,並整合民間企業、非營利組織、社區人力與資源共同參與並儲備長照專業人力資源。
  3. 長青創業系統:
    1. 鼓勵中高齡人士繼續投入職場或再次就業,貢獻社會,並可舒緩支付退休年金壓力。
    2. 政府可結合企業募資,成立「長青創業基金」,並與指定的大學育成中心等單位合作,鼓勵銀髮族提案投資,輔導職訓,合作創業,以善用銀髮族智慧,或實現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
    3. 勞動部對於有意再次就業之銀髮族人士,應提供管道進行媒合服務。
  4. 銀髮社會住宅:
    1. 於社會住宅興建或列定時,應撥出整棟或整區作為銀髮族社會住宅,配以初級的醫護服務及長照服務,並改良其出入設計,以利獨居老人或中低收入老人居住及出入。
    2. 銀髮社會住宅可舉辦各種活動、設置就業服務點、協助家庭代工、舉辦旅遊等事務,使老人生活有重心,有歡笑,享受第二人生。
  5. 社區互助環境:
    1. 推動銀髮志工訓練及認證,使精力充沛的銀髮族也能為社區盡份心力。
    2. 銀髮志工可參與長照、拖育、安親、環保、社區服務等工作,與社區融為一體,分擔社區內雙薪家庭父母的負擔。
    3. 社區內行動不便老人的出外、餐飲、購物等事項,亦可由社區銀髮志工協助處理。
  6. 銀髮友善運動:
    1. 發行「銀髮友善標章」,發給願意參與此一運動的店家與交通工具,推動銀髮族友善環境,讓老人們能更自在悠遊的正常生活。
    2. 所有公務單位、醫療單位設置「銀髮服務人員」,協助老人處理相關事務。補貼社區村里辦公室設置「銀髮服務志工」,協助老人申辦各項福利、年金、公共服務等事項,完整落實老人福利與服務工作。
    3. 各縣市應由社會局主導,跨局處成立專案小組,從寬認定可協助老人服務事項,避免再有跨五個局處申報,卻讓獨居老人凍死之類似事件。
客家政策
  1. 盤點5大客莊區域(臺3線、海線、中部、六堆、東部)的社區環境、地方特色產業及觀光資源,以規劃具體建設時程。
  2. 高鐵苗栗站完工在即,政府須立刻建立苗栗站與周邊主要城鎮間完整且便捷的公共(大眾)接駁運輸網絡。
  3. 完備社區生活機能,建立各生活圈內便利的大眾交通系統與醫療照顧。
  4. 整建營造具有客家生活特色的整潔美觀社區環境,吸引外人探訪興趣。
  5. 配合教育體系,建立技藝傳承的師徒體制,加速培養客家文化創意的新秀,創造社區就業機會,讓客家年輕人能「雁群返鄉」,提振客家文化的創意產業。
  6. 繼續推動義民節為台灣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並針對大陸、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與新加坡等有客家人分佈地區進行觀光宣傳與文化交流,以吸引客莊區域的國際觀光旅遊。
  7. 加強跨文化交流,建立客語、國語與閩南語辭典的交互查詢系統、獎勵結合包括客家文化(包含客語)的各種文藝創作,增加不同族群間相互的瞭解與尊重。
原住民政策
  1. 政策目標
    1. 尊重原住民生活文化,逐步落實原住民自治精神,並讓原住民能與所有國民有均等分享教育、衛生、經濟等資源的機會。
    2. 使原鄉能成為安居之所,但受風災水災摧毀的原鄉,則須尊重大自然力量,提供原住民保護環境的工作機會,並讓復育工作能符合永續經營的生態環境。
    3. 提供都市原住民就業機會,並在尊重原住民文化與符合都市生活安全機能前提下,協助提供原住民的住屋服務。政府以社區工作方式協助其家庭生能由原鄉順利銜接轉換到都市中,而不淪為邊緣人口。
    4. 政府協助原住民以自立發展為主,提供獎勵補助為輔,落實保障原住民穩定就業為目標。
    5. 提升國人對原住民文化的認識與尊重。
  2. 具體措施
    1. 體檢原住民政策,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
    2. 修改《地方制度法》對於原住民議員選區的規定,讓具有一定數額的原住民即可選出一席代表,並考量其地域性代表性,不以總人數為唯一考量。
    3. 重建原鄉產業結構,並輔以原住民族部落觀光政策,提供在地就業機會。
    4. 推動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政策。
    5. 提高對原住民教育投資以促進其人力資本,以趕上一般社會教育程度及比例為目標。
    6. 確保原鄉的醫療服務品質及可近性。
    7. 提供都會原住民群聚聚落服務,協助都市原住民之遷移適應。
    8. 增加原住民就業,創造長期穩定就業機會
      1. 辦理「職業訓練計劃」,並獎勵取得專業證照,達成培育技術人力及提升整體就業技能之目的。
      2. 推動「職能向上」計劃,輔導或推介已就業者轉職,提升整體平均薪資收入。
      3. 辦理原住民族青年就業多元,縮短學用落差。
      4. 規劃發展部落潛力產業,鼓勵青年返鄉深耕部落,並結合產業、創業及就業三業合一,以活化及促進在地永續就業。
      5. 訂定年度天然災害重建臨時工作計劃,提供社會型短期就業機會,俾加速家園重建。
      6. 全國設置500名原住民就業服務員,並分9個區域及55鄉駐點,提供一對一的陪伴服務機制,以排除原住民就業之障礙。
    9. 復振平埔族群文化,重視平埔族群存在歷史事實。
    10. 加強一般社會族群教育,避免錯誤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元素。
    11. 充實整合各原住民族辭典,不僅能有效進行跨族群查詢,亦可以中文查詢。
新住民政策草案
  1. 中央政府成立專責機制
    1. 處理跨部會新住民相關事務,加強協調聯繫功能及資源整合運用,有專責新住民事務之中央機制,故應於行政院下,規劃成立新住民事務委員會。有專門的人員及預算經費,以長期宏觀且有系統的整合性規劃去反映、照顧、服務,推動各項新住民事務。
  2. 改善語言隔閡
    1. 語言隔閡,是新住民初到台灣生活的最大挑戰。對此,目前在各縣市政府及相關機構均有辦理相關生活適應輔導班,協助新住民學習語言,自應繼續擴大優化辦理。
    2. 政府應辦理中、英、日、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等七國語言,全年無休24小時諮詢專線,以服務50萬新住民。
    3. 各縣市應強化「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亦應足額配置上述七國語言之服務人員。
  3. 提升勞動參與
    1. 對於此節,應由勞動部依據新住民需求,設計相關職訓課程,並規劃給予新住民職訓津貼,以提高新住民之勞動能力與機會,改善家庭經濟並與社會融合。
  4. 扶助子女學校教育
    1. 教育部應依教育基本法規定,落實對新住民相關之教育事業、教育工作者及弱勢群體之教育事項,提供獎勵、扶助或促其發展。
    2. 教育部應持續對新住民子女之整體學校教育狀態、學習情形,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並根據調研結論,盡快以具體之專項工作計劃及預算分配改善其教育學習困難。
    3. 教育部亦應同時與衛福部積極連結、整合及分工,落實辦理新住民弱勢家庭學生課後照顧服務,及補救教學措施。
  5. 促進社會融合
    1. 新住民受歧視問題,必須正視,應與其他一切受歧視之族群受到國家法制保障。政府應儘速就「反歧視法」進行立法工程,將包含新住民在內之一切受歧視族群及各種歧視樣態,納入法制保障範圍。
    2. 協助新住民與社會融合,改善語言隔閡,並提供法律協助,以保護新住民不受歧視、暴力等不公對待。
    3. 政府應加大投注宣傳資源,對新住民議題進行主題性報導及觀念引導,促進國人之正面認知與衡平對待。
  6. 協助台灣對外文化經濟交流
    1. 新住民豐富了我國多元文化,亦可以對我國對外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助益。政府應鼓勵新住民與其原生母國進行經濟貿易活動,亦可以其語言、人文優勢,協助國人至其原生母國投資發展並進行經貿往來。以上相關鼓勵與培育機制,應由新住民事務委員會協同經貿部門規劃辦理。

外交[編輯]

外交政策草案
  1. 統合駐外館(大使館)處(代表處)內各機關派駐人員之職能,有效整合經貿、文化與僑務等,協助台商擴展商務,並保障台商、旅外國人以及僑胞權益。
  2. 積極參加區域組織、國際性人道組織與非政府組織。
  3. 籌設國際NGO園區,強化我國的NGO外交工作。
  4. 加強培訓外交人才,提升國際談判及論述能量,並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論壇,爭取國際認同。
  5. 增派巡迴大使,考核駐外單位工作績效,並拜訪政要爭取國家權益。
  6. 獨立設置對外新聞專責機構,增加我國對外發言論述能量,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國防[編輯]

國防政策草案
  1. 國家戰略上-因應我國周邊可能的局勢變化,建立全方位彈性反應機制;以國防保障經濟發展,並以發展經濟支持國防。
  2. 軍事戰略上-採取靈活機動、快速反應、堅持有力和不對稱戰略。
  3. 建軍策略:發展一支「小、精、強」的部隊,即「組織適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人員精悍、軍力強大」的國軍。
  4. 兵役制度方面-積極規劃志願性國民兵,並強化後備部隊訓練,彈性調整教召天數與頻率,務求教召訓練與原專長相符,精進戰鬥技能。
  5. 軍隊組織方面-重新調整三軍軍種、各軍種兵科之人員比例,以適應高科技化戰爭的需求。
  6. 募兵政策方面-強化招募作業,落實人才留營,給予合理薪俸,相關後勤兵科業務以外聘為主。強化屆退官兵多元職訓,輔導考試轉服文職或非戰鬥職缺。
  7. 軍力整備方面-建立一支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現代化部隊,推動國艦國造(含潛艦),提升空軍高級教練機自製率。
  8. 國防科技發展-加強建設完備的無人機及飛彈家族體系,規劃研發新一代戰機。
  9. 軍備採購政策-優先考量國內供應能力,內購為主,外購為輔,培養國內之軍工企業帶動民間相關科技之發展,並以臺灣利益為前提的對外採購政策。

醫療與社福[編輯]

  1. 推動三代健保,廢除補充保費及六類十四目,改採家戶總所得計收保費,建立公平、永續的健保財務制度。
  2. 健全醫院體制與人力,依前三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調整給付。
  3. 推動病例、藥品雙語化。
  4. 藥價應公開透明化,民眾可查核自身醫療支出。
  5. 住院費中應明訂護理費用。
  6. 總額預算制度配合落實轉診制度。
  7. 落實醫療執行單位專責、專任制度。
  8. 醫院健保床位須達到最低50%門檻,公立醫院應提高門檻。
  9. 補助醫療資源不足縣市增設病床與醫師津貼。
  10. 重視醫事人員權益,合理改善醫療糾紛處理。
  11. 強化區域醫護網,及時救治大量傷患。

科技[編輯]

通信與媒體發展政策草案
  1. 政府主動建立高速寬頻網絡的骨幹,有效降低民眾的通訊成本,四年內上網速度進入世界前十名,八年內進入前五名。
  2. 配合全面數碼化,完成廣電三法修法,以維護人民權益。
  3. 積極推動並管理廣電數碼化及網絡發展,提供文創業者發展平台。
  4. 針對人民權益積極管理,化解財團壟斷與中資介入的疑慮。
  5. 公視適度增加自籌款項,政府並出資配合補助,以改善節目品質。
  6. 建立廣電媒體良性發展環境,提升節目品質,保障人民收視(聽)的權利。
  7. 釐清政府與媒體關係,防止政府扭曲媒體經營環境。

環境[編輯]

  1. 規劃國家永續經營的政策與方向。
  2. 重視綠能環保,推動與節能減碳一致的產業發展方向。
  3. 推動《國土規劃暨復育法》,作為國家土地管理的基本法規。
  4. 修正《環境影響評估法》,政策評估納入環保需求,有效平衡環保與政策之需求,建立各界共同參與之互信機制。
  5. 支持《能源稅法》,提供國家經濟政策誘因與支持的資源。
  6. 修正相關法規,鼓勵發展減碳之替代能源與綠建築。
  7. 重視環保教育,落實於生活層面。

藝文[編輯]

  1. 建構文化主體性的兩大原則
    1. 地方為主體,中央作協調
    2. 民間為主導,官方來協助
  2. 文教預算提高至總額百分之十五,並要訂定文化預算目標
  3. 視多元文化,扶持弱小族群,有形與無形文化一律平等對待
  4. 推動跨文化及多族群文化融合,尊重少數及差異,彰顯台灣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藴與特色
  5. 鼓勵藝文團隊與國際接軌,強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尤其以東南亞地區作為核心工作
  6. 活化藝文展演場地,協助藝文團體演出,提供國際觀光客觀賞,深入了解台灣文化
  7. 做好故宮擴建計劃的調整、溝通與配套,形成社區與觀光旅遊雙贏
  8. 故宮南院作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積極推動故宮南院典藏計劃及特展安排,豐富多元文化展覽和充實教育育樂功能,成為嘉南地區國際觀光重鎮。
  9. 鼓勵文化生活圏施政觀念,破除行政劃分之本位主義,作文化資源整合及合作,使達到文化平權之理想。

法務[編輯]

  1. 主動與朝野各黨領袖及各界人士溝通,化解朝野、南北、世代與階級間的對立。
  2. 配合朝野各黨推動修憲工程。對修憲的內閣制或閣揆同意權,不預設立場,以多數民意為依歸。
  3. 仿效美國總統,每年一次到立法院做國情咨文報告,並與立法院朝野黨團進行政策對話。
  4. 不分藍綠,主動拜訪各界,建立跨世代大聯合政府。

洪秀柱[編輯]

洪秀柱廢止提名前政見發表與競選承諾[18]

經濟[編輯]

產業
  • 啟動全面性社會溝通,面對社會上的反商情緒,誠實告知人民產業轉型的代價 [出處 洪秀柱官網]調整台灣工業生產型態,由單純產品製造轉變為硬件、軟件、與服務之系統性輸出,可增加產業附加價值、減少對環境影響。
  • 缺工問題:認知到少子化的台灣,不可能再發展勞力密集產業。將引導製造業、農業、服務業,以自主感知、自主預測、自主配置等新興科技取代重複性人力需求。
  • 發展智慧物流,延伸產業價值鏈到國內與海外各類深層加工工業區。
  • 加速建立網絡、行動通訊、文創與工業 4.0 相關的「職能鑑定標準」。
  • 發展流動支付、並推動金融商業行動化。
  • 積極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規環境,引入資金與人才,並且確保開放之利益為全民所共享。
  • 產業創新三層意義:(1) 設法讓更多新創企業出現。 (2) 現存企業推動技術、製程、產品創新 (3) 提升服務輸出比重,將高素質人力投入金融服務、資訊服務、工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 學習德國(而不是學習韓國),以中小企業為經濟發展基礎,視協助中小企業壯大發展為首要之務。
  • 推動民間提出的《資訊基本法》立法,充實政府各階層的資訊人力。
  • 積極吸引跨國企業在台設置營運總部、設置服務臺商海外物流基地。
  • 缺地問題:政府釋出可利用土地給產業,或將既有工業用地適度提高容積率。
  • 政府在資訊軟件投資應超過GDP的2%。
自由經濟
  • 檢討海空港整體開發計劃,發展臺北港為北部貨櫃海運樞紐;港務公司與業者共同參與港口投資與經營。
  • 整合發展運輸廊帶,提升海陸空聯運效率;發展物流專區、轉運節點,加強物流管理。
  • 加速推動自經區、鬆綁自貿港區相關規範。
透明市場
  • 建立良好法規環境、使政府資訊公開透明,確保中小企業、新創企業與大型企業公平競爭之機會,並降低投資之不確定性。
  • 政府六大資料庫,在保護私隱的配套之下進行資料開放。
  • 針對環保與勞動法規爭議,以社會溝通為基礎,建立制度化的解決途徑。
農業
  • 釋迦外銷量增加,透過建立品牌,進軍大陸市場,並走向全球。
  • 蘭花王國應持續發展。

勞工[編輯]

  • 衛福部積極研擬調高合理護理費。
  • 檢視《全民健保提升祝願護理照護品質方案》獎勵措施,提高獎勵金額至護理人員。
  • 護理佐理員應納入醫院設置標準與醫院評鑑標準。
  • 修正勞基法 84-1,檢討、限縮責任制適用人員,終極目標為完全禁止責任制。
  • 主張最低時薪由 120 元調升至 130 元 [出處 洪秀柱官網]
  • 兩年內政府部門將派遣勞工直接僱用轉為正職、三年內全面檢討私部門的勞動派遣。
  • 推動警消強制休假、心理咨商制度,並使警消勤務專業化,專心於治安、災防業務。
  • 警消投保「專業責任險」,若執勤發生訴訟與損害,由保險公司給付律師費用與理賠。
  • 建立警消互助保險,政府提撥一定比例保費作為因公受傷與殉職時的給付。
  • 中央補助地方改善警消裝備,專款專用。
  • 「病護比」與「健保住院護理費給付」連動,2年內比照日本,達到全天1:7病護比;4年內達到歐洲1:6病護比。
  • 制定護理人員工作規範,非護理專業的雜事交給輔助人員協助。
  • 透過E化工具簡化作業流程、整併評鑑項目,減少護理人員行政作業負擔。
  • 擴大護理人員參與醫院行政管理與資源分配;醫院服務獎勵金應將一定比例分給護理人員;健保應寬列護理費用。
  • 發放給力券給取得教師資格卻沒有正式教師工作者。
  • 鼓勵企業加薪:中小企業替基層員工加薪,僱主可以抵稅「加薪數額」的 200% ~ 130%,可連續扣抵 3 年;未來將加入防護機制,避免單一企業減稅太多。
  • 員工加薪企業抵稅之稅收損失有限:估計對稅收之淨影響為損失 0.64 億,但可鼓勵加薪與刺激景氣。

財經[編輯]

證所稅
  • 證交稅由 3‰ 降為 2.5‰。
  • 證所稅提供兩選項:
    • 0.5‰ 就源扣繳。
    • 或報所得稅時以稅率 15% 核實申報。
  • 外資與本國人使用相同證所稅制,並取消 IPO 首次股票上市櫃強制課稅。
公平正義
  • 從稅收上增加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並且用道德制度鼓勵企業多回饋社會。
  • 鄭重宣誓如果有任何不明的財產來源,接受等同貪腐的批判,以及良知與法律的最大懲罰。

教育[編輯]

  • 設立跨部會專責機構「產學接軌服務中心」,於各地普設分支機構,負責調查人力需求、媒合技職人才、建構「職能鑑定標準」等事項。
  • 彈性延長現行「產學攜手專班」到高三~大三均可辦理,且招生名額外加,不影響院校原本招生名額。
  • 參與「產學攜手專班」的企業可以抵稅,抵稅金額等於幫學生付的學費的 150%。
  • 將技職院校系所的學生通過職能鑑定的比例,作為補助款審核的最重要指標。
  • 政府補助偏鄉任用正式教師;每年用 5 億補助偏鄉正式教師與代理教師之間的薪資差額,連續五年。
  • 國小高年級以上國英數科目實施細分組教學,增加師資員額。
  • 在受少子化影響的國中小,優先開放試辦課後輔導服務,師資必須具備合格教師資格。
  • 推動東西經典的閱讀運動,結合生活實踐與勞動教育。
  • 建立規範家長參與校務的明確機制,讓家長用透明方式表達異議與家長專業背景,而不干預教學運作。
  • 檢討校長儲訓、遴選制度。
  • 改善中小學校園設備,進行進路輔導,兼具終身學習園區角色;高等教育則應更重視教學。

兩岸[編輯]

兩岸關係
  • 不違反中華民國憲法。
  • 雙方平等尊嚴。
  • 北京放棄武力威脅台灣(安全議題)且保障中華民國國際參與。
  • 有助和平。
  • 人民同意 以上五原則之下,簽署《兩岸和平協定》。
反台獨
  • 希望兩岸能對法理現狀「主權宣示重疊、現政治權分立」有共識。
  • 兩岸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憲政政府,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也不是任一方的「內政關係」,是「整個中國」的「內部關係」。
透明政府
  • 在民主監督與授權機制上,進行 ECFA 後續協議談判。
  • 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主張民主監督與授權應擴大到其他的國際談判。

內政[編輯]

住宅
  • 修正《住宅法》使 affordable housing 成為政府的法定義務,並作為「公民住宅」法源基礎。
  • 專家核算訂立合理之「房價所得比」標準,房價超標的縣市設立「公民住宅服務中心」處理當地公民住宅的登記與管理。
  • 家庭內有成員有全職工作、無自有住宅且不符合排富條件者,可向服務中心登記購買公民住宅。
  • 公民住宅優先配售配租條件:(1) 工作與設籍時間長短 (2) 家庭組成特性 (3) 可支配所得、財產總額多寡 (4) 已有存款或願意每月存款者優先。
  • 若民眾要出售或出租公民住宅,須以房價所得比標準算出的標準價格售還/租還給公民住宅服務中心。公民住宅可繼承,但出售出租時也要遵守前述規定。
  • 公民住宅來源/財源:(1) 出售容積獎勵房屋後再取得土地或住宅 (2) 政府公有但非公用土地,與民間合作新建住宅 (3) 政府分得的新建住宅。
  • 民眾購買公民住宅,政府可補貼貸款利息;頭期款亦可由勞退基金的個人賬戶預先支用。
  • 公民住宅可先租後購,繳過的租金可算成貸款的本利攤還。
  • 發行住宅公益彩券,以每年200億到250億的收入,作為長期穩定財源。
公共建設
  • 加速 5G 網絡建置。
客家
  • 客語學習途徑:「家庭、學校、社區」三合一立體管道,並運用多樣行動載具。
  • 獎勵客家藝術創作,培植優秀藝文展演團隊、鼓勵客家電視創新。
  • 打造五大客家產經廊道:台三線客家慢活廊道(奉茶文化)、六堆客家文化廊道(耕讀傳家精神)、東部客家米香廊道、中部客家花果廊道、海線客家知識經濟廊道。
  • 獎勵青年投入客家事業、輔導學生成立客家社團。
  • 政務人員任命、不分區立委與民選公職的提名比例,不低於全國客家人所佔比例。
  • 原住民大學生學雜費全免。
  • 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的課程自主。
新移民
  • 中國大陸配偶領身分證由「4+2」年將為 4 年。
  • 擴大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的預算、提供更多服務
  • 新住民經過職訓後即直接媒合,減少僱主認證新住民學歷與身份的疑慮。
  • 擴大新住民就業層面到協助台商進行對外事務聯繫、交涉等。
多元成家
  • 同志婚姻:支持所有相愛的人,努力促成溝通、尋求共識。

外交[編輯]

  • 積極爭取參加亞投行,但絕不接受使用「Taipei, China 中國台北」名稱,而名稱「Chinese Taipei 中華臺北」是底線。
  • 保有亞銀會員,但持續抗議亞銀會員名稱。
  • 堅定做好 TPP、RCEP、TiSA 等國際經貿協定的決心與準備。

醫療與社福[編輯]

  • 長照服務網均衡佈建於偏鄉與都市,並使照顧管理中心成為長照服務的單一窗口。
  • 規劃並執行長照專業人才培訓,運用政策措施改善薪資與勞動條件,鼓勵年輕人投入。
  • 積極發展長照創新服務,特別是在地的居家、社區服務,並鼓勵發展多元的自費照顧服務供民眾選擇。
  • 推動長照保險確保長照財源。
  • 設立「國家職能給力學院」,擴增現有每年 10 萬人的訓練能量;鼓勵現有大專院校加入陣容,發給結業證書。
  • 各行政區的青年就業站擴大轉型為「職能給力站」。
  • 國家職能給力學院除考核設備師資外,也考核結業者的就業與薪資成果。
  • 39歲以下、失業達13週者,可隨失業補助領取給力券,憑卷選課並全程完成「職能給力站」課程者,學費全免。
  • 訓練機構與廠商簽約,通過職能鑑定者保證就業;通過高階鑑定者,保證平均月薪不低於4萬元。
  • 修改就業保險法§12-3,提升保險費用在被保險人的在職訓練、失業職訓與創業協助等措施的比例。
  • 鼓勵增聘失業青年:增聘 29 歲以下失業者為新員工時,僱主可抵稅所付出薪資的 150%。

環境[編輯]

能源
  • 專業評估安全前提下,核一、二、三廠應延役,核四維持在隨時可上線供電之狀態。若延役受阻,核四必須啟封運轉。
  • 間歇性的再生能源無法取代核能與火力。維持核能、燃煤、燃氣的比例平衡,才能確保電力供應無虞,並給予再生能源與節能措施發展的本錢。
  • 持續推動水庫清淤、土地轉型利用、降低漏水率;企業加強再生水利用。

法制[編輯]

司法

廢死不可:美日韓仍保留死刑,廢死並非普世價值;明確廢死之歐盟國家與我國情不同。《兩公約》精神並無規定締約國必須立法廢死,僅希望審慎使用死刑並保障死刑犯人權。

憲法
  • 承諾上任後會提名讓立法院能夠接受的行政院長,在修憲以前讓立法院享有實質上的「閣揆同意權」。
  • 支持 18 歲享有投票權。

相關條目[編輯]

文內註釋[編輯]

  1. ^ Yes I D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2015-11-28
  2. ^ 朱立倫政策,2016 總統大選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oogle,2015-11-30
  3. ^ 政策談話. 點亮台灣 LIGHT UP TAIWAN.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6). 
  4. ^ 蔡英文政策,2016 總統大選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oogle,2015-11-30
  5. ^ 蔡英文美國商會演說 重申加入TPP決心.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6. ^ 綠:蔡英文訪日 一直為加入TPP溝通.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 
  7. ^ 蔡英文 提四大海洋政見.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 ^ 「苗栗不再是艱困選區」 蔡深入客區挖根.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9. ^ 蔡英文:國防結合經濟 推動「軍民合用」科技 – 風傳媒.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0. ^ 蔡英文倡第4軍種 增設網軍.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1). 
  11. ^ 航太船艦資安 蔡英文提國防產業3重點.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6). 
  12. ^ 提身障者權益政策 蔡英文:建立六大支持系統 打造無障礙社會.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3). 
  13. ^ 厚植文化力,打造台灣文藝復興新時代.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4). 
  14. ^ 蔡:當選後 召開全國司改會議.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4). 
  15. ^ 蔡英文公布司改政見 要建立人民的法院. [2016-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政策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宋楚瑜競選總部,2015-11-28
  17. ^ 宋楚瑜政策,2016 總統大選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oogle,2015-11-30
  18. ^ 柱姐上菜. THE WAY 道路 洪秀柱.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