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港口貨運式微 貨櫃碼頭何去何從?

【施政報告】港口貨運式微 貨櫃碼頭何去何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航運業過去曾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至今仍是香港主要產業之一。然而,隨着近年海運行業供過於求,以及內地航運業因規管減少而快速成長,香港航運業亦輝煌不再。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航運物流」部分檢討了航運業現況,認清其走下坡的現實。香港物流業正面臨轉型之時,政府適時推出政策協助,值得肯定。不過,物流業將來仍有兩大問題:海運轉型後如何處置葵青貨櫃碼頭,以及如何善用大灣區規劃機遇,發展現代商貿。

發展貨櫃碼頭是其中一個具爭議的土地供應項目。(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香港航運業走下坡已是不爭事實:香港貨運輸送量已落後於上海、新加坡、深圳、寧波—舟山等一線港口。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便提到「我們必須承認單靠港口貨櫃進出業務並不能繼續為香港經濟帶來強大增長動力」,顯示政府亦終於認清經濟發展趨向。當然,香港航運發展多年,亦累積了不少優勢,施政報告中提到八項措施善用優勢幫助香港航運業轉型。

參考文章:航運業走下坡 宜審視貨運業用地

(1) 以稅務措施推動香港的船舶租賃業務,並委託香港海運港
口局成立專責小組擬訂細節,藉此提升香港成為亞太區的
船舶租賃中心;
(2) 提供稅務減免,以促進海事保險及承保專項保險業務在香
港的發展;
(3) 研究簡化規管,便利船東保障及賠償協會在香港運作;
(4) 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措施,支持香港為國際海運業繼續提供
可靠和高質素的爭議解決服務;
(5) 在選定的政府海外經貿辦和駐內地辦事處及聯絡處設立香
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支援團隊,以更快捷直接地為船東在當
地港口提供支援,並推廣香港船舶註冊;
(6) 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2億元,加強培育行業
專才;
(7) 繼續拓展香港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網絡,以吸引更
多國際海運和海運服務業公司落戶香港;及
(8) 與業界合作,共同在海外和本港向持份者推廣香港的海運
及港口服務,並鼓勵更多公司和個人積極把握相關行業的
商機和就業機會。

這些措施着眼於發展航運服務業,例如推廣香港註冊船隻品牌、海運爭議解決服務、海事保險等。這正好參考了倫敦過去航運業發展的模式,漸漸由營運貨櫃碼頭處理貨運這類硬件業務,改為發展高增值的航運服務業。

應思考葵青貨櫃碼頭應何去何從

政府主動提出政策促進航運業向高增值轉型,勇於面對經濟問題,判斷正確。然而,施政報告卻未有着墨於轉型將面對的另一大問題。由於港口貨運量日漸減少,以往貨櫃碼頭門庭若市、熙來攘往的日子不再,甚至一度草擬興建的十號貨櫃碼頭亦早已擱置。可以預期,葵青貨櫃碼頭在未來的使用率將進一步下降,而貨櫃碼頭該何去何從,值得政府再花心思探討。

葵青貨櫃碼頭佔地廣達279公頃,另外碼頭附近有近100公頃土地作後勤之用,而且位處市區,交通配套等亦早已成熟,深具發展潛力。政府既然肯定港口貨運正走下坡,應該重新判斷葵青貨櫃碼頭是否應繼續佔用這整塊重要地段。如果預計港口貨運將繼續收縮,便應盡早考慮重置貨櫃碼頭,或是縮減貨櫃碼頭面積。香港嚴重土地不足,盡早收回貨櫃碼頭,將之平整成公園等隨時可用的「留白地」,正好可以提供一幅廣大的土地儲備,待他日有用之時便能快速滿足需求。事實上,坊間亦有不少聲音提議發展貨櫃碼頭,政府自身亦應該早日有所計劃。

+1

把握發展現代商貿的機會

傳統貨運正面臨退潮,政府亦應計劃如何幫助從事港口貨運的企業和工人轉型,以追趕時勢變化。施政報告提及到的空運,便是可能的轉型方向。空運是高增值行業,現時空運貨物以重量計算雖只佔總貨物量1.6%,但若以價值計算,則高達四成。報告提出發展本地空運物流的計劃,包括已招標興建的高端物流中心,及重建香港機場空郵中心,便可能成為香港貨運轉型的重要方向。除了報告所提及之外,伴隨着大灣區發展,香港應該再進一步與區內各大貨運機場合作。機場三跑已開始興建,政府亦應盡快與內地商討如何分享空域,以應付新增的航班。

除此之外,現代國際商貿貨運,例如無人機應用、現代物流等,都是轉型發展的重要可能性。政府如能盡早製訂產業發展藍圖,便可以令港口貨運轉型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