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圖解常見症狀,6個飲食預防與保養重點 |

白內障圖解常見症狀,6個飲食預防與保養重點

撐傘的白色人物示意白內障

白內障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失明原因,最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許多長輩常拖到病情嚴重才願意就診,往往增加失明的風險。

白內障是什麼

簡單來說,白內障就是眼睛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各種原因變得混濁,導致視力不清的眼疾。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正常狀況下,水晶體必須是透明的,才能使光線折射聚焦,將影像清晰地呈現在視網膜上。

早發性白內障,多指發病年齡在55歲以下的患者,在3C產品發達的年代,白內障的發生年齡更是逐年下修。

兩個眼球側面圖顯示水晶體變化

又是何種原因,使透明的水晶體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覺成像呢?

可能造成失明的6種原因

白內障的原因分為很多種,除少數先天因素外,大多是因為後天因素所致,常見原因如下:

老年性白內障

是最常見的白內障類型,大多隨著年齡增加所致,較常發生於四、五十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水晶體因退化而逐漸硬化、混濁,最後出現視覺障礙的情況。

先天性白內障

出生時即患有白內障,可能為遺傳因素、染色體變異、胚胎內感染等因素,嬰兒瞳孔內會看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進而影響視力發展。

外傷性白內障

可能因車禍、鈍器撞擊傷害、尖銳物品刺傷、電擊、化學藥品灼傷、高熱等所致,上述情況均可能傷及水晶體。

併發性白內障

因高度近視、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等眼部疾病,可能出現併發症而引發白內障。

代謝性白內障

因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低血鈣症、半乳糖血症、異位性皮膚炎等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白內障。

藥物性白內障

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的白內障。

除了常見的視覺模糊,白內障還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白內障5大常見症狀

白內障最直接的症狀就是視力不斷衰退,卻不會伴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以疾病早期來說,原本透明的水晶體會逐漸變黃,出現視力模糊、影像重疊、眩光及光暈、夜間視線不良,或因對比視力出現問題,感到色覺偏暗或偏黃。

六種白內障的視野變化圓圖

若發展至白內障後期,會漸漸出現視力障礙,最後只能在辨別較近的眼前事物或只剩下光覺視力。

白內障的症狀好可怕!那麼它又常發生在哪些族群身上?或是有哪些錯誤的行為必須留意?

白內障高危險群

疾病的發生和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息息相關,甚至因許多錯誤行為,使自己暴露於危險環境。究竟白內障的高危險群有哪些,快來看看你在這裡面嗎?

高度近視

近視度數過深(大於600度)可能使白內障提早報到,因高度近視會讓眼睛內部提前老化,不僅僅是白內障,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此類族群應定期做眼睛檢查,才能提早發現病變。

高齡長者

白內障屬於退化性疾病之一,眼部機能可能隨著年齡而衰退,進而增加發生率。50歲以上的罹患率約為六成,到了70歲以上更高達九成,所以年齡漸長更須注重眼睛的保健與檢查。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除了可能引起視網膜病變外,更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眼部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結膜炎、角膜炎等等。患者除了穩定控制血糖外,更應定期做眼部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做有效治療。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也是引起白內障的常見疾病之一,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須進行眼部手術,可主動告知醫生慢性病史,以利醫師做手術的評估與治療。

有白內障家族史

和許多疾病一樣,白內障也可能受遺傳基因影響,尤其有家族病史者,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會高於一般人,所以定期眼部檢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長期服用類固醇

不論是眼睛、皮膚或口服的類固醇用藥,切勿在未經醫師處方的情況下使用,雖然類固醇能治療某些病狀,因類固醇可能影響眼球晶體細胞的變化,進而誘發白內障。長期使用此類藥物的患者也應定期檢查。

戶外活動不遮陽

長期待在太陽工作或活動的族群,水晶體可能因陽光直射、紫外線傷害等因素,出現混濁甚至硬化的情況,進而影響視力。

其他因素

吸菸、肥胖、用眼過度、眼睛曾受傷或發炎、做過眼科手術等,都可能增加白內障的發生率,除了改善不良的生活型態,定期做眼睛檢查也是必要的哦。

白色人物圖示七類白內障高危險群

白內障診斷

除非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眼睛可能出現完全反白之外,一般白內障較不容易從外表直接觀察。若自覺視力模糊,或出現類似白內障的症狀,請立即尋找合格的醫師,藉由專業儀器做進一步診斷。

白內障的治療

目前尚無可有效治療的藥物或眼藥水,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是進行手術。

一般民眾對於眼部手術可能較為陌生,或者有較多的疑慮,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與解謎。

白內障一定要開刀嗎?

當視力障礙已明顯影響日常工作或生活品質,通常矯正後視力仍低於0.5,就可考慮進行手術。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若等到白內障過度成熟時,可能引起青光眼或虹彩炎,也容易增加手術風險。

手術治療

以現今狀況來說,手術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手術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眼的手術應分開執行,兩次間隔數個禮拜,大多使用局部麻醉且不需住院,但個別患者的情況仍須由醫師評估。

手術方式

主要分為「囊外晶體摘除術」與「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兩種,前者是較傳統的手術方式,後者為較新的主流療法,兩者的手術傷口、麻醉方式、併發症情況也略有不同。

囊外晶體摘除術

為傳統的手術方式,手術過程必須進行眼後麻醉,在眼部切開約1公分的傷口,接著將混濁的水晶體摘除,並植入新的人工水晶體。缺點是容易出現併發症且術後不適的機率較高。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是現今較為主流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以眼周及局部點眼麻醉為主,手術過程會先在角膜和結膜的交界處劃出一道約0.3公分的傷口,接著放入針狀的探頭,利用超音波將水晶體震碎分解,再將其吸出,最後植入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的步驟與過程

當白內障較為嚴重時,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效果較為有限,就可能採用囊外晶體摘除術,但實際適用的手術方式仍須以醫師診斷為主。

前面提到的人工水晶體,它究竟是什麼東西,健保能夠給付嗎?

人工水晶體

依據眼球內水晶體的屈光特性,利用塑脂 (PMMA)、矽質 (Silicone) 或壓克力 (Acrylic) 等材質,合成具有屈光特性之人工水晶體。可用來取代原有水晶體的屈光聚焦功能,幫助恢復患者視力。

目前健保已有給付一般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如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提供患者日常生活視力,若患者原有弱視、老花、高度近視等情況,術後視力雖可進步,仍無法與一般人相當。

因患者的生活型態需求不同,也可選擇可自費的功能型人工水晶體,提升術後的視覺品質。

功能型人工水晶體如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提高對比視力提供更清晰的影像,雖可矯正近視,但近看必須戴老花眼鏡輔助;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可減少對老花眼鏡的依賴,缺點由於環狀設計,夜間開車時眩光會比較明顯。

但並非所有人都適用以上的功能型人工水晶體,若原本眼睛有缺陷,如水晶體囊不完整、散光過高、黃斑部病變等,亦可能影響視力品質,適用與否仍須醫師多方面的診斷與評估,並非越貴的人工水晶體就越好。

手術後可能出現併發症嗎?

任何眼部手術都可能出現併發症,一旦出現不適情況須立即治療,所以術後的觀察與保養非常重要,一般手術併發感染的機率約為千分之一。其他併發症有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水晶體移位、眼壓持續升高、葡萄膜炎、眼內或眼後出血等。

手術後注意事項

  • 手術當日可能會有傷口疼痛,屬於正常情況不須過度驚慌。
  • 偶有噁心或頭痛,一日後會漸漸消失。若無噁心情況可正常飲食。
  • 當日勿打開保護眼睛的鋁蓋,且須防碰撞。
  • 睡覺採平躺姿勢,如需側躺,須躺向未開刀的一側。
  • 避免增加眼壓,不吃刺激性或太硬的食物,如辛辣食物、花生、咖啡、甘蔗等;避免咳嗽、彎腰低頭、提重物、開車、劇烈運動等,多補充水分及纖維以防便秘。

白內障6個預防及保養重點

老年性白內障雖無法阻止,但可以藉由調整生活習慣與眼睛保養,延緩其惡化速度。坊間有許多號稱溶解或阻止白內障的眼藥水,但實際效果仍未經證實。

此外,紫外線與吸菸也是重要的環境致病因子,為了預防白罹患白內障的發生與發病年齡層下降,你可以這樣做:

避免強光及紫外線

紫外線輻射與白內障具有相關性,戶外活動應戴上帽子或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對眼睛造成傷害。

避免缺水或血糖偏高

人體無時無刻進行著新陳代謝,水晶體也一樣,且水分與糖分在水晶體經由代謝保持透明的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適時補充水分、避免攝取過量的含糖食物,對眼睛健康是有幫助的。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須做好血糖控制,避免血糖忽高忽低,並且定期做眼睛檢查。

戒菸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能誘發白內障,因吸菸提高白內障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且戒菸確實能夠逐步解除吸菸對眼睛水晶體造成的病變。

減重

肥胖亦可能提高白內障的機率,提醒大家,維持運動的習慣,不只能促進良好的新陳代謝,更能降低許多疾病的發生率哦!

避免用眼過度

在3C手機發達的年代,不知不覺中就可能使眼睛過度操勞,更可能使白內障提早出現,年紀輕輕就可能出現病變或視力模糊的情況。應維持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好習慣,並不宜距離電腦、手機螢幕太近,才能降低眼睛的負擔。

飲食、營養補充

多吃深綠色蔬菜、蔬果,攝取富含抗氧化維他命A、C、E、B群的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紅蘿蔔、甘藍菜、芥蘭、蘿蔓、葉萵苣等;維他命C如芭樂、奇異果、木瓜、柑橘類、百香果等;維他命A如蛋類、豆類、乳製品;維他命B群如糙米、胚芽米、大麥、紅豆、薏仁等穀類。

另外,補充富含葉黃素 (Lutein) 和玉米黃素 (Zeaxanthin) 的食物,能幫助眼睛吸收藍光、抗氧化、降低自由基的傷害,因人體無法自行合體,所以只能藉由食物攝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菠菜、地瓜葉、南瓜、綠花椰菜、紅蘿蔔、蛋、柳丁、番茄、高麗菜等。

若以保健食品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每日建議攝取劑量約6-10毫克,不超過30毫克,以用餐時或飯後服食用吸收較果較佳。

多樣護眼食物的小圖示

面對罹患老化疾病不斷下修年齡層的趨勢,唯有做好預防工作,秉持正確的眼睛保健觀念,並定期至眼科檢查,才能擁有絢麗又清晰的視野。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medscape全民健康基金會、衛福部屏東醫院、衛福部健保署、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