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務人員都希望開發高資產客戶。然而,要順利讓高資產客戶簽約並不容易,這不僅是因為取得他們的信任較為困難,還因為當中不少人對保險的認可度較低——在他們看來,保險「利潤太低」,不值得購買。

       許多高資產客戶會以「利潤思維」看待保險,究其緣由,在於他們習慣以收益來衡量一切金融產品,而對保險沒有正確認知。若是他們始終以這種思維看待保險,業務人員想為他們配置保險恐怕遙遙無期。

  保險的真正作用並不在於高收益,而是使人獲得保障,以及完成人生各項財務規劃。因此,業務人員遇到這類客戶時,必須先扭轉他們的固有思維,才有成交保單的機會。

保險不是為了利潤而買

  在一次聚會上,小江認識了經營石材生意的林總。一番交流後,小江發現對方資產頗豐卻未配置任何保障,於是幾天後,他邀約這位林總見面,想喚醒他的保障需求。

  小江問林總:「您經營這麼大規模的生意,理應借助保險做財務規劃,不知道您可有配置保險呢?」林總擺擺手,回答道:「買保險一點都不划算,沒什麼利潤。」

  小江沒有馬上反駁,而是接著問:「您的那輛豪車至少價值200萬元吧?花這麼多錢買下這輛車,能讓您獲得利潤嗎?」

  「當然不能了,它反而還會不斷產生費用,不過我買車又不是為了利潤。」

  「這就對了。買車要花費不少錢,可您卻不會計較它有無利潤,因為買車是為了滿足出行的需求,可見我們並非買任何東西都要計較利潤,對嗎?」

  林總點點頭,給予肯定。

  小江繼續說道:「其實,買保險和買車子、裝修房子的道理一致,都是因為我們有相應的需求。每個人都有配置保險的需求,像您這樣的大企業主,買保險不僅是為了獲得保障,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您的資產。」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會兒,給對方思考的時間。

  「用保險來管理資產?怎麼做?」

  小江知道林總已經把話聽進去了,於是接著說:「我們的資產就像一座水庫,如果水庫出現裂縫,一旦潰堤,那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想辦法堵住『裂縫』,而保險就是堵住未來可能產生的『裂縫』,使『水庫』更加牢固的最好工具。雖然,保險不見得可以直接為您帶來高利潤,但卻能確保資產的安全,以及您一家的高品質生活。」

  聽完這些後,林總覺得很有道理,改變了對保險的抗拒態度:「那好,你幫我看看什麼保險更適合我。」最後,在小江的分析和講解下,林總當天就簽下了一張大保單。

扭轉利潤思維,轉為需求思維

  在上述案例中,當小江面對高資產客戶林總「買保險不划算,利潤太低」這個拒絕理由時,他沒有直接否定,而是轉移話題,將林總的關注點從保險遷移到他自己購買的昂貴物品上。它們和保險一樣,雖然較為昂貴,也不會產生高利潤,但最重要的是都為人們所需要。

  當林總思考自己買車、裝修房子的目的時,他便明白人們買東西並非都要去計較利潤,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過上理想生活,考慮的層面也就從收益轉變至需求。

  小江再順勢將話題拉回到保險上,引導他以同樣的「需求思維」看待保險,也就讓他對保險有了正確的認知。接著,小江喚醒林總的需求意識,並告訴他買保險正好能滿足他的這些需求。到這裡,對方已經認可自己需要買保險。

  因此,當面對以「利潤思維」來看待保險的客戶時,業務人員不必急於糾正對方的看法,因為這類客戶顯然對保險較為陌生,這樣做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業務人員不妨先轉移話題,例如討論客戶身邊昂貴、無利潤但為人所需的常見物品上。

  接著引導客戶去思考配置這類物品的目的,從而更輕鬆地將他們的「利潤思維」扭轉為「需求思維」,並順著這種正確思維去解釋保險的功能。如此,客戶更容易轉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