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有第三种选择吗?

既不投降清,也不投降大顺,放弃山海关孤城,绕道或者穿越大顺,到南方,仿南宋,创建南明,保住半壁江山。剩下大顺对清,谁胜谁输都很难再往南打,自己经营好长…
关注者
15
被浏览
5,488

20 个回答

吴三桂当然有第三种选择!

当时崇祯让他勤王,他假装答应,慢吞吞一直磨洋工,收了几百万军饷也不办事,当然这也是明后期各种党争已经架空了皇帝的常规操作!这个时候,本来他还可以选择崇祯帝的,他父亲还在北京抵押着呢!(这是第一种选择)

结果他首鼠两端,不,三端!不然怎么叫三姓家奴呢!作为一个手持重兵的守卫边疆的元帅,他内心是投机主义者!

真心不配崇祯帝的信任!

父亲在北京,舅舅祖大寿在努尔哈赤那里嗨皮,然后李自成打进北京后给他送信,他马上答应归顺大顺,努尔哈赤那边只晚了三四天给他送信,他又马上毫不犹豫投降清!

关宁铁骑还在他手上呢,他不愿意扶持南明政权,他可以自立为王啊!人家崇祯帝的嫂子史书上说是崇祯死后,皇嫂张嫣也自尽殉国!但野史有说法是张嫣带领人逃到了南阳(好像是她故乡)扶持了三皇子朱慈炯,巅峰时期掌握了十几个县,数万大军!都还坚持了数年!

你吴三桂就只有投降鞑子一条路了?给清皇磕头自称奴才还剃个丑脑壳,心里才舒服是吧,最后还不是被迫削藩搞死了,还遗臭万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三桂纯粹就是软骨病!

跟明末北京城的明朝大臣们一样!

他不是没有选择,他是心中没有江山,膝下没有骨气,胸中没有正气!

看看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那还是个文人呐!文天祥就在不远处的船上,被元将押着看这一幕,十万官兵和百姓跳海殉国~

你吴三桂手握雄兵,还镇守要道,结果干了个啥!

吴三桂当然有第三种选择。

但是如果你是吴三桂的话,你也不会有第三种选择。

还记得国民党反动派战败的时候第一时间将宝贵的运力用来做什么吗?是用来运送家产。

对于关宁军来说,吴三桂无论做什么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就是他的家产。

三藩之乱的时候,吴三桂大军在与清军作战时取得了一些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吴军最大的精力,还是将大量缴获运到云南,运到家里。

那么在满清第六次入关的背景下,吴三桂怎么样才有可能将家产完好保存下来?

合作!

跟谁合作?

谁控制辽西走廊,谁控制吴三桂的家产,谁就能指挥吴三桂!

有人会说,吴三桂的老爷子不是在北京城里吗?那没用。吴三桂不可能将家产放在北京、让朱由检控制的。

这也是朱由检愚蠢的地方,他到死都没弄明白怎么驾驭这个王朝。

袁绍会要求地方实力派将家族送去做人质。仅仅就是因为吕布太能打,袁绍在比拼耐心的博弈中失败,赶在曹操崩溃之前给曹操送了补给,没有逼迫曹操送人质,就此彻底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机会。

朱由检可比袁绍还要差。

他以为控制了吴襄就够了。这算什么控制啊。

在明末腐化严重的环境下,这些人的三观属于“千里为官只为财”,你拿住他们的人意义不大,拿住他们的钱,意义就很大了。明朝的环境与现在不同,在明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部分人会认为做“裸官”没有前途。但是他们同时也认识到“钱能通神”。所以即便事败,个人往往是跑不掉的,但是只要还有人能够拿钱帮他们办事,那么家人就不会遇到什么危机。所以明廷事实上干不了以家属为人质的事情,而官员们却干得了以金钱为武器的事情。

朱由检对袁崇焕的处置就是反面典型。他不但没有通过反复拉锯耗尽袁崇焕的私财,反而因为简单粗暴的处理让袁崇焕将私财成功隐匿。袁崇焕在辽西搞那么多事,钱到哪里去了,在朱由检眼里是不清楚的。

朱由检远不如明熹宗的地方,就是他始终没有经济头脑,特别是没有审计能力。

李自从抓不住吴三桂的心,问题也在这里。李自成大部分时间都只能流动作战,擅长通过情义联合自己的核心骨干,但却逐渐削弱了通过利益控制外系人物的能力。他对其他势力的吞并,大多也是采用火并的方式,充分展示了这一弱点。

李自成在当时仓促入燕,很难抓住吴三桂的命脉。

吴三桂不过是守户之犬,在甲申之变时能够做出的选择只能是“联虏平寇”、“联虏平顺”。他的选择很清楚,就是按照当时明朝上流社会流行的“联虏平寇”——也就是“明清联合剿杀农民起义”——的思想,为清军充当攻击农民军的急先锋。

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明朝剥削阶级首先选择了阶级之间的跨国联合。

应当说,皇太极——本名大概叫做“黄狼”——所改革整合的新八旗制度,是明末中国最反动的一批剥削阶级组成的剥削联盟。

吴三桂所选择的路线,是明朝士绅有志一同的选择。早在崇祯后期,明朝士绅就专门出版了几本书,例如说《平巢事迹考》,《太白剑》,鼓吹联合清军共同镇压农民起义了。所以吴三桂叛卖投敌,在甲申当年,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后来变得难以理解了,是因为江南士绅很难承认,这是他们自己极力鼓吹的战略。所以他们只能说,是陈圆圆导致了吴三桂背叛李自成。

1640年以前他们就鼓吹联合清军对付李自成了,1644年就这样做了,1652年就理解不了了?要说是陈圆圆的问题了?陈圆圆称帝了?

这帮人除了吹牛的时候厉害,什么时候厉害了?十句话有九句半是假的。你信他们?那跟信盎撒人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会吹吗?

在战略上,吴三桂有很多选择。

比如说,如果他以国为重,那么他第一选择就是在明顺夹缝中选择先联合李自成阻击狗獾多尔衮,然后再利用形势尚且危急、李自成所部主力分散的环境,抛弃家产,率主力脱离李自成南下山东、淮北,从而成为南明头等主力。然后以此为基础,压制江北四镇,笼络中原、山东亲明势力,利用李自成与狗獾对抗的机会,整合黄淮间亲明力量。再加上湖广的左良玉,这样一来,南宋初年御前诸军的规模立即就成型了。

这个时候,无论是真假太子,还是弘光隆武,都不足以危害南明的抵抗。

而清顺之间,无论接下来怎么打,都不可能短期内决出胜负。

再加上姜骧等宣大军的策应,那么吴三桂以关宁军为核心,以黄淮亲明势力为辅助,打出一个箪食壶浆不成问题。李自成在这种局势下被逼到山陕两省乃至陕西,问题不大。

只不过这个时候可能面临着江南起义的社会危机,那么吴三桂再像岳飞一样带兵在江南扫荡一圈,南明岳武穆的形象就立住了。这个时候再炒作几下秦桧什么的,南明朝中根本就无人可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一点的就想着重新夺回北京了。阴险一点的,大概会去筹划取明代之。消极一点的,做个与国同休的国公问题不大。

但是问题就在于,吴三桂也好,明朝士绅也好,他们的思想早就是联虏平寇了,家是第一位的,国无所谓。他们后来的内战,例如说三藩之乱,只不过是确定一下主从关系罢了。

甲申时期的局面,君主弱于孙权,大臣皆是张昭,无人肯当鲁肃,周瑜已经投敌。呸,吴三桂也配碰瓷儿周瑜。他就是一个带兵的张昭。

这还打什么赤壁之战啊。

知道为什么明清时期那些读书人读三国没人喜欢孙吴吗?因为明清士绅每个人都可以在孙吴对号入座!

嘴上当然个个忠君爱国,你信他们吹。十句话有九句半都是假的,还有半句可能是语气词。

明清士绅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有周瑜加持的孙策,然后两头猛虎把这些人突突一遍。

不是吴三桂没有第三种选择,是明末士绅已经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你以为清朝只是辽东反动势力的联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