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象征之一)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中南海

[zhōng nán hǎi]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象征之一
展开4个同名词条
中南海,古称西苑、太液池,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地处故宫景山西侧,是中海南海的统称,与北海合称为三海。中南海始建于辽代,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御苑,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是北京市地标建筑、中国国家象征之一 [1-7]
中南海总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46万平方米,主要由紫光阁、勤政殿、仪鸾殿、蕉园、水云榭、瀛台、丰泽园、静谷等建筑及园林组成,既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又有灵活多变的园林式建筑,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皇家宫苑之一。 [1-7]
2006年5月,中南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中文名
中南海
地理位置
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
所处时代
明至清
占地面积
1000000 m²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
6-0302-3-05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辽代,当时称为瑶屿。是辽南京城北郊的游乐之地。
金大定十九年(1179),在今北海所在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精美的离宫别苑,先名大宁宫,后更名为万宁宫。据《金史·地理志》记载:“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当时园林的布局情况大体是以琼华岛为中心,在岛上和海子周围修造宫苑。其位置相当于今天北海和团城部分。据文献记载,金代经营琼华岛时缺少太湖石,特从汴京(开封)拆取艮岳的太湖石来修筑琼华岛。
元代,以金代的海子、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城,于是这里便成了皇城中的禁苑,称为“上苑”。经过多年经营,到至正八年(1348),山赐名万寿山(也称万岁山),水赐名太液池。对元代万寿山和太液池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说:“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右,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在仪天殿(今北海团城)的南面,太液池南部水中,有一小屿,名墀天台。整个太液池的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北海和中海范围。
明代,在元代禁苑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奠定了现在三海的规模。明朝初叶只是对广寒殿、清暑殿和琼华岛上的一些建筑稍加修葺。天顺年间对西苑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主要工程有:开辟南海,扩充了太液池的范围,完成了北海、中海、南海三海的布局。填平了仪天殿与紫禁城之间的水面,砌筑了团城。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沿岸增添了许多新建筑物。
清代,对西苑又作了许多新建和改建。重要的营建有两次:顺治八年(1651)拆除了琼华岛山顶上的主体建筑广寒殿和四周的亭子,修建了巨型喇嘛塔和佛寺,并将万岁山改名为白塔山。乾隆年间,除了对北海琼华岛(白塔山)的大部分建筑物进行重修以外,在北海东北岸、北岸营造了许多建筑。在明朝时期比较富于自然景色的南海南台(即今瀛台)以及中海东岸地区修建了宫殿楼阁和庭院幽谷。现在整个三海的格局和园林建筑,主要是乾隆时期完成的。后来虽屡有修葺,只是个别地方有所增减。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逊位后,中南海被袁世凯占用,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时期,中南海曾改名“新华宫”,同时宝月楼拆外墙,更名为新华门
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此后中南海又先后被用作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帅府”。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接管北平,将国民党军委北平行营设在中南海。
1949年后,中南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 [9]
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人民网 [10] [12]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中海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位于中海西岸北部,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后有武成殿。面阔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明武宗时为平台,台上有黄瓦顶小殿。明世宗时废台,修建紫光阁,清康熙时重修,成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图片来源:央视网 [16]
乾隆二十五年(1760)和四十年(1775)两次增建,悬挂功臣图像及各次战役挂图,并陈列缴获的武器。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1949年后改建为国事活动场所。阁后有武成殿。面阔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
万善殿位于中海东岸,明代为椒园。原名崇智殿,清顺治时改为现名,殿内供奉三世佛像。万善殿后有千圣殿,上为圆顶,殿内供奉七层千佛塔。殿额“普度慈航”,殿内供奉佛像。传说顺治帝体弱多病,加之国事缠身,遂信佛成迷,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后经孝庄皇太后劝阻未成。兴修万善殿,是笃信佛教的顺治帝为他钦佩的名僧所建。
水云榭位于万善殿以西,是居于水上的凉亭。在凉亭内观望水云榭四周的风景,视野宽广,云水和亭台楼榭遥相辉映。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帝的手书“太液秋风”,是著名的燕京九景之一。
摄政王府位于中南海西北角,北西两面临墙。原位于西苑墙外,光绪十一年扩建西苑时将此地圈入中南海,并将位于原址的蚕池口天主教堂迁往西什库慈禧太后拟在此修建新园林“集灵囿”,但一直未开工。1909年将此地拨给摄政王载沣,修建摄政王府。摄政王府规制同旧醇王府(北府)相似,包括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西花园,工程耗银206万两。
1911年清朝覆灭时王府仍未竣工,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地,1918年后先后成为徐世昌的总统府、陆军部和海军部、北平市政府。1949年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区,20世纪70年代末大规模翻修中南海建筑时曾计划将摄政王府落架大修,但发现建筑质量非常低劣,地基松散,木柱间裂缝用碎砖填充,已无法保留,只得拆除。现存正门和正殿,为会议室。周恩来曾居住于西花园内的西花厅,也加以保存。
勤政殿曾经是中南海的正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坐北朝南,共有五开间。康熙皇帝题殿额为“勤政”。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这里办公,处理有关变法改良的国家大事。原建筑在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遗址处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南海

南海位于中海之南,以蜈蚣桥为分界。南海的主要建筑都集中于瀛台。瀛台上有着金碧辉煌的亭台宫殿,是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慈禧太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及至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座热闹一时水中岛屿日趋冷清,后来光绪皇帝死于瀛台的涵元殿中。
新华门中南海正门,位于西长安街上,是中南海的标志性建筑,为两层楼房,面阔七间,下层中央三间为门洞。卷棚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新华门原为乾隆时期建造的宝月楼,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改楼为门,并以“新中华民国”之意取名为“新华门”。同时在门内修建影壁,拆除门外清真寺,在长安街对面修筑花墙挡住破烂民居,并将义和团运动时被焚毁的端王府一对石狮移于门前。新华门两旁八字影壁墙上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门内影壁题字为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
新华门原为宝月楼,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皇帝还为上下各有三间房的宝月楼题写了“仰视俯察”的匾额。
传说宝月楼是乾隆皇帝为讨得香妃的欢心而建。香妃入宫后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乾隆皇帝就建了宝月楼,还在楼对面建了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后来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缢死了香妃。然而宝月楼建在容妃(香妃)进京之前,乾隆并非为她所建宝月楼,这段传说虚构的成分居多,尽管如此,后人还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宝月楼原本不与外边相通,及至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把中南海作为他的总统府,还将宝月楼改建成总统府大门,更名为新华门。新华门从此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瀛台明时称“南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在岛上修筑大量殿宇并改为现名。瀛台岛北有石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19间。再南为涵元门,内为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由于岛上存在坡度,该殿北立面为单层建筑,南面则为两层楼阁,称“蓬莱阁”。
图片来源:人民网、央视网、故宫博物院 [11] [14-16]
涵元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乾隆时为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曾被囚禁于瀛台。袁世凯称帝后亦曾将副总统黎元洪软禁于此。瀛台现为举办宴会及招待活动的场所。
翔鸾阁位于瀛台的北部,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瀛台的正门。翔鸾阁坐南朝北,高两层,左右共有房十四间,左右延楼共有房三十八间。
涵元殿位于翔鸾阁之后,为瀛台的正殿。此处是清皇室在瀛台游玩和摆宴的主要活动场所;康熙和乾隆时,这里又是皇帝宴请王公宗室和大臣权贵之处,涵元殿的热闹风光随光绪皇帝死于此处而消逝。
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康熙年间建造,曾为养蚕之处。雍正年间皇帝在举行亲耕礼之前在此演礼。丰泽园内主体建筑为惇叙殿,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年殿,民国时改名颐年堂,袁世凯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改为会议场所。颐年堂东为菊香书屋,为毛泽东居住地。丰泽园西有荷风蕙露亭、崇雅殿、静憩轩、怀远斋和纯一斋,荷风蕙露亭北为静谷,为一座幽静的小园林。静谷再北为春耦斋,民国时为总统办公处,1949年后改为会议及娱乐场所。
静谷位于丰泽园西侧,是个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园内的主要建筑有长廊、春藕斋和桂秀轩。
怀仁堂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六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在此居住,其间不慎失火,将殿烧毁。慈禧太后后另在中海西岸修建新仪鸾殿,后改名佛照楼袁世凯称帝前改名怀仁堂,用于办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拆除原建筑,修建中式屋顶的两层楼房,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这里举行过若干重大会议。
勤政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原建筑在中华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
淑清院位于南海东北角,为乾隆时修建的小型园林,风格类似北海公园静心斋。园内有“流水音”亭、葆光室、蓬瀛在望殿、云绘楼、清音阁、日知阁、万字廊、双环万寿亭等建筑,1949年后将双环万寿亭移至天坛公园,并拆除部分古建,修建卫戍部队营房及办公人员宿舍。
顺治帝早逝,康熙帝奉母命多次到五台山朝圣,民间便有了顺治皇帝其实未死,而是到五台山出了家的传说,由此还演义出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
补桐书屋是太湖石上的一个小院落,院内南屋名补桐书屋,北屋名随安室。康熙年间,身为贝勒的乾隆就在这里读书。当时院中有两株老桐树,其中一株因病枯死,后又补种一株。枯死之树用其材制成四琴存在屋中。北屋的随安室之名,就是取其随遇而安的意思。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中央与国务院办公地
中南海位于中国首都北京中心位置,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国务院的办公地点,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中南海的正门是南门,又称新华门,为中南海的标志,朝向长安街,门口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穿过洞开的大门,可以看到毛泽东亲自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熠熠闪烁的金色大字。
图片来源:央视网、人民网 [13] [16]
发生在中南海的故事
1949年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南海也迎来了新的主人。这里留下了中共几代领导人的足迹。丰泽园曾留下毛泽东伏案的身影,西花厅留下过周恩来思索的脚印……
根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的回忆,那个时代的中南海是朴素的、艰苦的。她第一次步入中南海的时候甚至是失望的,因为那里的朴素。据周秉德的回忆,一次李敏李讷拉她到毛主席那边吃饭,厨师特地加了菜,也不过四菜一汤,其中那个汤还是她们从中南海湖里面捞起来的小鱼小虾做的。
一位走进中南海的地方基层官员发现,中南海一直延续了这种朴素的传统,国务院规定机关招待来宾,伙食还以四菜一汤为标准。而他更是惊异地发现,这是总理的伙食标准。
但周秉德记得最多的,还是她伯伯周恩来常常夜晚只睡上一小觉就又去外面忙的情景。
中南海曾经见证过决定中国人民今后命运的政协一届全体会议,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的确立,见证了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见证了五星红旗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