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理论现在还有值得严肃讨论的必要吗?

很多他提出来的词,自己都没解释清楚就开始用了,如异托邦,而且他的书好似只是在对自己的放荡行为进行辩护,给自己作为一个体面法国人的遮羞布般的借口,他的理…
关注者
74
被浏览
48,163

12 个回答

福柯的理论倘若仅仅是“在对自己的放荡行为进行辩护,给自己作为一个体面法国人的遮羞布般的借口”,国内为什么流行“逆练福柯”呢?

拿在公众中知名度最高的“全景敞视主义”来说,这显然关系到现代人最关心的问题,即隐私的问题。

福柯所说的“全景敞视主义”不是指边沁设想的圆形建筑这种建筑设计本身,不是说只有这种建筑才能做到“全景敞视”,福柯揭示的是这种建筑设计所显示的政治技术或权力机制,正如福柯所说:

……全景敞视建筑应该被视为一种普遍化的功能运作模式,一种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确定权力关系的方式。毫无疑问,边沁是把它当作一种自我封闭的特殊制度提出来的。但是,完全自我封闭的乌托邦已经够多了。与在皮拉内西(Piranesi)的版画上可以看到的刑具狼藉的监狱废墟相反,全景敞视建筑展示了一种残酷而精巧的铁笼。事实上,甚至到了我们现代,它还会产生许许多多设计中的或已实现的变种。这就表明了它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是多么强烈地刺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但是,全景敞视建筑不应被视为一种梦幻建筑。它是一种被还原到理想形态的权力机制的示意图。它是在排除了任何障碍、阻力或摩擦的条件下运作的,因此应该被视为一种纯粹的建筑学和光学系统。它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和应该独立于任何具体用途的政治技术的象征。

在福柯看来,学校、工厂、监狱、兵营、医院等“规训机构”,这些机构都存在“全景敞视主义”所意味的监视机制的运作,这种监视机制“在使用上具有多种价值。它可以用于改造犯人,但也可以用于医治病人、教育学生、禁闭疯人、监督工人、强制乞丐和游惰者劳动。它是一种在空间中安置肉体、根据相互关系分布人员、按等级体系组织人员、安排权力的中心点和渠道、确定权力干预的手段与方式的样板。它可以应用于医院、学校和监狱中。凡是与一群人打交道而又要给每个人规定一项任务或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时,就可以使用全景敞视模式。除了做必要的修改外,它适用于‘建筑物占用空间不太大,又需要对一定数量的人进行监督的任何机构’”。

显然,现代社会不可能离开学校、工厂、监狱、兵营、医院等“规训机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加剧了这一点,比如电子支付技术与个人生活是如此密切相关,当你出行、吃饭、购物、娱乐等等都用电子支付时,意味着“老大哥”就在看着你消费,只要涉及消费,你的行为就无法逃脱“老大哥”的眼睛。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揭示了现代社会在本质上就是一座大监狱——并不是专指《1984》中的大洋国这种极权国家,而是说现代社会就是一座规训权力无时不刻不在运作、生产了现代人的主体性的大监狱,——个体因为“全景敞视主义”而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老大哥”或者说权力机制的监视之下。

现代社会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它作为一个普遍控制的社会却需要《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等压迫-解放的神话或元叙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实行自由民主制的国家或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人民若想要确定“我们是自由的”,就需要以对立的时代/体制是不自由的作为前提,即因为“旧时代是不自由的”所以“新时代是自由的”,或因为“他们是不自由的”所以“我们是自由的”……

而《规训与惩罚》深刻而有力地揭示了这种压迫-解放的神话或元叙事的虚假,现代社会无所不在的微观权力运作令现代社会远非其自我标榜的“自由的社会”,所以不应该在福柯揭示了压迫-解放的神话或元叙事的虚假之后再以压迫-解放的叙事结构要求福柯提出一套普世主义的社会蓝图,福柯也不会这样去做——问题不如说在于,“现代社会”面对福柯的质疑,究竟如何捍卫其存在的“合法性”?哈贝马斯就谈过现代性的合法性危机问题,哈贝马斯与福柯之间的对话是伟大的思想对话,而一些“逆练福柯”的行为恐怕是掩耳盗铃般的做法(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从其他方向阐释福柯的可能性,但有些逆练行为终究太露骨)。

有,监控是一门管理学,也是一门神经学,更是现代政治的基础。

福柯提出的是监狱观测理论,我觉得凭借现代数码设备:摄像头,已经达到了福柯理论上的那种程度。

伴随着新的电子设备的创造,我觉得已经到了提出一个全新的时期:完全监控。

完全监控下,不仅可以监控每个人每个时刻的外在行为,还可以利用外接设备,比如眼动追踪仪,加上ai计算的能力,推测出人的内心的动机。

尤其是在预防还处于,对外感知阶段(用眼人)的孩童的过激行为的预防领域。

还处于孩童时期的人类,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所以在看到外部事物时,能够瞬间回忆起来的信息就很有限。

利用眼动追踪仪,可以准确的寻找到小孩眼睛的聚焦点,再利用ai提取出与焦点相关的信息,就能大致猜到此时此刻孩童内心所想。

经过多次焦点信息的收集比对,就可以推断出小孩之后的行为目的、可能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行为动机。

就能让监护人预先知道那些还不能说话,或者说不明白话的孩童,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接下来又想做什么。

当然,这个方法理论上也可以用在其他动物身上,只不过像狗这样的犬类动物,更多依靠的感知器官是鼻子而非眼睛,所以眼动追踪仪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而ai的计算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将焦点处的画面先图片化,进一步视频化,再通过大量视频的提取比对,预判出视频的下半部分是什么。

而这个视频的下半部分就是人们所谓的“行为动机”。

如果再给机器设备加装一个扬声器,就可以随时向周围的监护人用声音播报小孩子的“意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监控 。

监控的同时,还可以利用ai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目标的意图进行实时播报。

硬要给这种超现代心里探测装置命名的话,我愿叫它——心的回应。

甚至,到最后连监控的性质也可以发生改变,从被动的对他人进行监控,转变为主动的动机、想法上的引导。

把冰冷野蛮的强制监控,转变成以信息交换为基础的行为引导,岂不是更加文明理性的行为?